“二位請慢用。”
羅裙少女黃鸝般的聲音傳來,她將兩杯茶放在兩人麵前,微微行禮離開了接待室。
王順愣了一會兒,忍不住問:“老範,怎麽這就走了?”
“自然是去拿腕表了。”
範退搖搖頭,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眯著露出享受的表情。
隻是簡單的泡個茶罷了。
以前範退雖然過的被人嘲笑的日子,但畢竟是個讀書人,蹭當地舉人的宴會也蹭過不少。
他們的花樣可就多了。
王順也端起茶杯,直接牛飲,末了還咂吧嘴一番。
“嗯,好茶!”
……
入夜。
天文鍾樓。
一個36米高的大鍾塔矗立,周圍是早已在此等候的人群,非常嘈雜。
範退和王順努力向裏擠了擠,終於來到一個視野相對開闊的區域。
“人好多呀,老範跟我來。”
王順仗著自己是老頭,左衝右突的,讓周圍人無語。
他拉著範退,順著人縫兒擠到前麵。
當湊近了,兩人看到了柵欄裏麵空蕩蕩的廣場,以及一根根華表一樣的柱子。
範退抬起左手,看了眼手腕上的腕表,綠色的熒光指針指向7點59分。
他抬頭看向大鍾塔,隻在微弱的月光下看到了模糊的影子。
“王叔,時間快到了,見證奇跡的時刻快到了。”
“我曉得了。”
王順頭伸的老長,似乎這樣能讓他看得清楚一些。
不過有輕微老花眼的他,也看不出什麽東西。
隻是低聲嘟囔著。
“這工部的人,是雷公電母嗎?用雷電點燈能行嗎?”
“怎麽不行,工部整的東西不會有錯的。”
旁邊一個百姓迴道,他耐心向王順解釋。
電的基本原理在《大明報》上也有刊登過,不少感興趣的百姓對此也多有了解。
這時,一陣鍾聲傳來。
八點了。
天文廣場就像是被打開了開關,華表柱子的頂端一陣閃爍,安置在其上的燈泡亮了起來。
眾人先是一陣沉默,又轉瞬間爆發出震天般的驚唿聲。
“開了開了,鐵柵欄開了!”
不知是誰大聲唿喊,眾人看到主幹道上,一隊衛兵撤走了柵欄。
人群向天文廣場內湧去。
他們圍著一根根華表燈柱,對著上方熾亮的燈泡嘖嘖稱奇。
範退和王順兩人也隨著人群湧進去,也學著其他人站在路燈下,抬頭觀摩了一陣燈泡。
直到眼球酸痛才迴過神來,感歎工部官員的奇思妙想。
急需向裏是兩排展覽中心。
一個玻璃櫥櫃前,範退駐足觀看。
裏麵展覽的是漢代張衡對於宇宙天文的研究,還有《靈憲》、《渾儀圖注》等著作,完好的保護在櫥櫃內。
作為東漢時期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他在精通天文曆算,創製了世界上最早的渾天儀和地動儀。
相比於眾人熟知的神秘地動儀,渾天儀才是張衡在天體物理上最偉大的成果。
正確解釋了月食的成因,提出“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的觀點,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
老祖宗早在近兩千年前,就對天體宇宙有了一定的認知。
在數學工具還很匱乏的古代,他們依然通過觀察星體軌跡,計算黃道麵夾角,測算農曆,為一定時期的農事做指導。
著名的“女媧補天”神話故事,有學者認為是中原古人類很早就有天文曆法的概念。
在天體軌道出現大範圍的偏差後,早期的曆法已經不再適用農耕,經常出錯。
於是“女媧”重新測算天體,讓新曆法再次指導農耕。
這也許就是“女媧補天”的曆史原型事件。
而大明在天文鍾樓建成後,本次開放展覽古籍,讓古人對宇宙的認知真真實實的展現在百姓麵前。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開放民智,為以後的科學發展做準備。
範退觀摩了一番張衡老前輩的著作,又在展廳正中央看到了不少實體模型。
渾天儀和地動儀就在其中。
在燈泡熾黃的光芒下,百姓們認真聽著一旁工部官員的講解,時不時發出驚唿。
就像是第一次認識這個世界似的,眼中充滿了好奇。
除了大明的百姓,也有不少歐陸的白人混入其中。
他們震驚於大明廣袤的文明世界,也驚歎於神洲先賢對科學的探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娘娘~你走慢點啊~”
小女仆背著帆布包,手中拎著兩杯奶茶,氣喘籲籲的跟在安娜後麵。
安娜身穿宮裝,肚子微微隆起。
她好奇的在展廳亂逛,見到新奇的東西,時不時的打開折扇遮掩驚唿的小嘴。
“德妃娘娘!”
“是德妃娘娘!”
“大夥兒快來看呐!”
於是,一瞬間百姓們就圍過來,好奇的看著這個不遠萬裏來到大明的漢諾威王室。
大家都很友好,笑嗬嗬的讓路。
小女仆麵色微紅,她總覺得,這場景就像是在金陵動物園圍觀大熊貓似的。
過了展廳再向前,就是天文鍾樓的主體建築了。
巨大的占地麵積,中央高聳的天文台。
此時的天文台頂端的兩片移動半球蓋已經向兩邊打開,露出裏麵巨大的如同“炮管”的事物。
範退正在爬樓梯。
天文台的地基很大也很高,從大鍾樓開始一路走來,他已經累的氣喘籲籲。
正當他準備在角落找個台階,和王順休息一會兒時。
德妃安娜一陣風似的竄了上去,她的身後是麵色發白的小女仆,一副快要斷氣的樣子。
“額~”
範退和王順對視一眼,兩人麵紅到耳根,悻悻的起身繼續向上爬。
在電梯研究並安裝完畢前,工部在天文台工作的官員,每天都是在和肺葉搏鬥。
天文台頂端的觀星室前,範退和王順在門口接受了兩排荷槍實彈的衛兵的檢查,順利進入內部。
觀星室內部已經有了不少百姓,他們站在巨大的天文望遠鏡麵前排隊等待,眼睛時不時的看向不遠處身穿龍袍的身影。
大明簡化禮儀已經施行很久了,見到皇帝不需要如同前朝那樣跪地埋頭。
該看看,該笑笑。
朱再明一直堅持認為,對一個人的尊重是放在心裏的,不是在嘴皮子上。
堅持與人和善,朱再明正在打造自己“東方慈父”的形象。
羅裙少女黃鸝般的聲音傳來,她將兩杯茶放在兩人麵前,微微行禮離開了接待室。
王順愣了一會兒,忍不住問:“老範,怎麽這就走了?”
“自然是去拿腕表了。”
範退搖搖頭,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眯著露出享受的表情。
隻是簡單的泡個茶罷了。
以前範退雖然過的被人嘲笑的日子,但畢竟是個讀書人,蹭當地舉人的宴會也蹭過不少。
他們的花樣可就多了。
王順也端起茶杯,直接牛飲,末了還咂吧嘴一番。
“嗯,好茶!”
……
入夜。
天文鍾樓。
一個36米高的大鍾塔矗立,周圍是早已在此等候的人群,非常嘈雜。
範退和王順努力向裏擠了擠,終於來到一個視野相對開闊的區域。
“人好多呀,老範跟我來。”
王順仗著自己是老頭,左衝右突的,讓周圍人無語。
他拉著範退,順著人縫兒擠到前麵。
當湊近了,兩人看到了柵欄裏麵空蕩蕩的廣場,以及一根根華表一樣的柱子。
範退抬起左手,看了眼手腕上的腕表,綠色的熒光指針指向7點59分。
他抬頭看向大鍾塔,隻在微弱的月光下看到了模糊的影子。
“王叔,時間快到了,見證奇跡的時刻快到了。”
“我曉得了。”
王順頭伸的老長,似乎這樣能讓他看得清楚一些。
不過有輕微老花眼的他,也看不出什麽東西。
隻是低聲嘟囔著。
“這工部的人,是雷公電母嗎?用雷電點燈能行嗎?”
“怎麽不行,工部整的東西不會有錯的。”
旁邊一個百姓迴道,他耐心向王順解釋。
電的基本原理在《大明報》上也有刊登過,不少感興趣的百姓對此也多有了解。
這時,一陣鍾聲傳來。
八點了。
天文廣場就像是被打開了開關,華表柱子的頂端一陣閃爍,安置在其上的燈泡亮了起來。
眾人先是一陣沉默,又轉瞬間爆發出震天般的驚唿聲。
“開了開了,鐵柵欄開了!”
不知是誰大聲唿喊,眾人看到主幹道上,一隊衛兵撤走了柵欄。
人群向天文廣場內湧去。
他們圍著一根根華表燈柱,對著上方熾亮的燈泡嘖嘖稱奇。
範退和王順兩人也隨著人群湧進去,也學著其他人站在路燈下,抬頭觀摩了一陣燈泡。
直到眼球酸痛才迴過神來,感歎工部官員的奇思妙想。
急需向裏是兩排展覽中心。
一個玻璃櫥櫃前,範退駐足觀看。
裏麵展覽的是漢代張衡對於宇宙天文的研究,還有《靈憲》、《渾儀圖注》等著作,完好的保護在櫥櫃內。
作為東漢時期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他在精通天文曆算,創製了世界上最早的渾天儀和地動儀。
相比於眾人熟知的神秘地動儀,渾天儀才是張衡在天體物理上最偉大的成果。
正確解釋了月食的成因,提出“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的觀點,是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
老祖宗早在近兩千年前,就對天體宇宙有了一定的認知。
在數學工具還很匱乏的古代,他們依然通過觀察星體軌跡,計算黃道麵夾角,測算農曆,為一定時期的農事做指導。
著名的“女媧補天”神話故事,有學者認為是中原古人類很早就有天文曆法的概念。
在天體軌道出現大範圍的偏差後,早期的曆法已經不再適用農耕,經常出錯。
於是“女媧”重新測算天體,讓新曆法再次指導農耕。
這也許就是“女媧補天”的曆史原型事件。
而大明在天文鍾樓建成後,本次開放展覽古籍,讓古人對宇宙的認知真真實實的展現在百姓麵前。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開放民智,為以後的科學發展做準備。
範退觀摩了一番張衡老前輩的著作,又在展廳正中央看到了不少實體模型。
渾天儀和地動儀就在其中。
在燈泡熾黃的光芒下,百姓們認真聽著一旁工部官員的講解,時不時發出驚唿。
就像是第一次認識這個世界似的,眼中充滿了好奇。
除了大明的百姓,也有不少歐陸的白人混入其中。
他們震驚於大明廣袤的文明世界,也驚歎於神洲先賢對科學的探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娘娘~你走慢點啊~”
小女仆背著帆布包,手中拎著兩杯奶茶,氣喘籲籲的跟在安娜後麵。
安娜身穿宮裝,肚子微微隆起。
她好奇的在展廳亂逛,見到新奇的東西,時不時的打開折扇遮掩驚唿的小嘴。
“德妃娘娘!”
“是德妃娘娘!”
“大夥兒快來看呐!”
於是,一瞬間百姓們就圍過來,好奇的看著這個不遠萬裏來到大明的漢諾威王室。
大家都很友好,笑嗬嗬的讓路。
小女仆麵色微紅,她總覺得,這場景就像是在金陵動物園圍觀大熊貓似的。
過了展廳再向前,就是天文鍾樓的主體建築了。
巨大的占地麵積,中央高聳的天文台。
此時的天文台頂端的兩片移動半球蓋已經向兩邊打開,露出裏麵巨大的如同“炮管”的事物。
範退正在爬樓梯。
天文台的地基很大也很高,從大鍾樓開始一路走來,他已經累的氣喘籲籲。
正當他準備在角落找個台階,和王順休息一會兒時。
德妃安娜一陣風似的竄了上去,她的身後是麵色發白的小女仆,一副快要斷氣的樣子。
“額~”
範退和王順對視一眼,兩人麵紅到耳根,悻悻的起身繼續向上爬。
在電梯研究並安裝完畢前,工部在天文台工作的官員,每天都是在和肺葉搏鬥。
天文台頂端的觀星室前,範退和王順在門口接受了兩排荷槍實彈的衛兵的檢查,順利進入內部。
觀星室內部已經有了不少百姓,他們站在巨大的天文望遠鏡麵前排隊等待,眼睛時不時的看向不遠處身穿龍袍的身影。
大明簡化禮儀已經施行很久了,見到皇帝不需要如同前朝那樣跪地埋頭。
該看看,該笑笑。
朱再明一直堅持認為,對一個人的尊重是放在心裏的,不是在嘴皮子上。
堅持與人和善,朱再明正在打造自己“東方慈父”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