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清軍屯駐在新西伯利亞休整。


    這裏有開辟的農田,地裏還有大量的土豆尚未挖掘。


    多善建議在這裏休整兩個月,多存儲一些土豆泥製品,為兩個月的遠征做準備。


    同時,將投降的沙俄士兵與貝加爾旅合並,重組為大清混成旅1旅。


    多善對軍製重新做出了調整。


    主要是禁衛師炮兵旅的優化。


    在兩次作戰中,多善發現炮兵旅過於臃腫了。


    或者說是火炮型號不統一,口徑差距極大,給後勤帶來了不少的壓力。


    在作戰中,炮兵旅的炮擊雖然無人能擋,但是在調度上極為緩慢。


    每每在清軍攻入敵陣後,後方的炮兵由於製式眾多,轉運複雜,前線多次請求火炮支援都難以實現。


    如果火炮的製式和口徑能夠統一,炮兵軍官有信心進行步炮協同,讓清軍的攻勢更加猛烈。


    所以,禁衛師炮兵旅在調整後,保留了32門80毫米輕型野戰炮、16門110毫米口徑的紅衣大炮和4門130毫米口徑的紅衣大炮。


    鬼知道為什麽同屬於紅衣大炮,卻有兩種口徑。


    不過相比於其他千奇百怪的火炮,這兩種紅衣大炮算得上是量產型,製式統一易於使用。


    而且,紅衣大炮還屬於超重炮(32磅炮為94毫米口徑,已經是超重炮了),火力強悍。


    甚至,對付歐洲普遍的幾十公分厚的城牆輕而易舉。


    要知道,歐洲的城堡看上去美好,實際上城牆太薄了,沒有寬大的磚泥結構吸收動能。


    例如,君士坦丁堡的外城牆雖然高12米,但是僅僅隻有4米厚。


    這種厚度的城牆,曆史上是被烏爾班巨炮砸開的。


    雖然紅衣大炮口徑遠小於烏爾班大炮,但是君士坦丁堡的城牆內部沒有三合土填充,無法吸收削弱炮彈的動能,多打幾炮也能打垮。


    因此,禁衛師炮兵旅並沒有因為大量火炮被剔除,從而導致戰鬥力下滑。


    反而因為指揮便捷,統一調度,在炮戰中可以更快的形成火力壓製。


    至於移出禁衛師炮兵旅的火炮,大部分加強到混成旅,作為混成旅的炮兵團。


    最後,多善從少量的小口徑炮中,選擇了一些輕便的,加入龍騎兵旅的戰鬥序列。


    龍騎兵旅雖然是騎馬趕路,到點射擊,適時衝鋒的兵種。


    但是,多善想要嚐試一次新戰術,利用龍騎兵攜帶一定數量的小口徑輕炮,在作戰中快速機動到敵軍側後進行炮擊。


    這樣的戰術靈感來自於駱駝炮,但是比駱駝炮的機動能力更強。


    想必會有不錯的效果。


    多善不知道的是,這種戰術在曆史上幾年後的第三次反法戰爭中,拿破侖的炮兵首次在戰場上嚐試機動炮兵斷敵人後路,並且取得了相當好的戰績。


    ……


    800裏加急!


    不對,是8000裏加急!


    新西伯利亞的戰事,被沙俄騎士們日夜兼程送往歐陸。


    騎士們在各處驛站更換馬匹,或者對一些東歐平原的牧民強征好馬,馬歇人不歇的將消息傳向各地。


    上帝之鞭又來了!


    或者說,大明太上老君之鞭之大清分鞭,向沙俄抽下來了。


    從新西伯利亞一直向西,沿途各國惶恐不安。


    尤其是與準噶爾接壤的各個斯坦和汗國,更是嚇得尿都出來了。


    魯特羅斯東征大清失敗,殘軍退迴準噶爾。


    軍隊打了敗仗,準噶爾汗國這個好不容易再次整和起來的國家,陷入到風雨飄搖之中。


    為了穩定人心,魯特羅斯急需要一場勝利,需要殘酷的掠奪來彌補準噶爾汗國的損失。


    大清打不過,現在大明收複北平,就更打不過了。


    不得已,魯特羅斯將目光看向了西域諸國,看向了西方歐羅巴。


    打不過大清,打不過大明,我還打不了你?


    大明太上老君之鞭之準噶爾分鞭(還沒上岸),開始將調轉槍口,打進了昔日鄰居的國土。


    不打不要緊,一打,魯特羅斯發現,對麵怎麽這麽菜?


    魯特羅斯有8000人的龍騎兵,這個規模在此時的星球上都是罕見的。


    更不用說,西域各國所處的地理環境,非常適合縱馬馳騁。


    不僅僅是大清和準噶爾。


    在中南半島,在緬甸。


    白蓮教國的農民起義軍正在暴揍孟雲的緬甸軍,雙方在咒水展開大戰。


    雖然張正漠的農民軍武器很差,很多人都拿的鋤頭。


    但是奈何緬甸軍更爛。


    這裏的爛並不是指緬甸軍武器差。


    相反,緬甸是有大英帝國的殖民者的,雙方貿易了這麽多年,緬甸軍的火器裝備率也不低。


    孟雲直屬的火槍隊就有2000人以上。


    再加上緬甸各地勤王大軍總計26萬,打白蓮教國的9萬大軍,那可以說是優勢在我了。


    可問題就出在白蓮教身上。


    農民起義軍武備也許會差,但是白蓮教與大清在川地周旋了好些年了,有大量的老兵。


    況且,緬甸多山,樹林茂密。


    在川地躲貓貓躲了好幾年的農民起義軍,進了緬甸就像迴家一樣。


    張正漠、姚之富、徐天德等人各領一支主力,散在咒水周邊的山林。


    姚之富送給張正漠的十六字真言發揮到極致。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9萬人的大軍,硬生生發揮了90萬大軍的作用。


    緬甸人隻感覺到處有敵人,到處都是主力,到處都有戰敗的消息。


    張正漠在初期,規避緬甸人主力,專找小股敵人痛打。


    農民軍也在數百場小戰中,繳獲了大量武器,鋤頭換長刀。


    在中期,張正漠幾次集中了主力,在局部戰場吞掉了幾支勤王部隊。


    農民軍也長刀換火槍。


    到了咒水決戰,白蓮教國的軍隊,已經火槍換炮了。


    姚之富東拚西湊建立了一支300人的龍騎兵部隊,在敵後戰場成建製的繳獲了緬甸人的火炮運輸部隊。


    這些從大英帝國孟加拉殖民地買來的大小60門火炮,剛進入咒水戰區,就被白蓮教國接收了。


    雙方形勢逆轉,攻守易形了。


    大明太上老君之鞭白蓮教分鞭,作為武備最差的鞭子,依然在堅持貫徹大明皇帝的意誌。


    一鞭子把緬甸抽成頭部以下截肢了。


    孟雲的剩餘的20萬大軍,在咒水南岸被張正漠的8萬人包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上船,反清複明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十缺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十缺一並收藏快上船,反清複明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