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朝,趙洪熙並沒有和想象中的一樣怯場。而是十分霸氣的震懾住了下麵的元老大臣。
蕭玨和趙淩川兩個殺神立於龍椅左右兩邊,冷冰冰的盯著下方的群臣。
“朕知道,你們中間有很多人,不服先皇的決定,認為我大哥才是這皇位的唯一人選。”,趙洪熙聲若洪鍾的說,“可是呢,我大哥不願意摻和你們這群人的臭事,我也就隻能臨危受命了。”
曹頌領著一眾潛龍衛搬上來了十餘個箱子,箱子打開,裏麵堆放著一封封密折。
“你們是不是以為新皇登基,原先那些老黃曆就可以翻篇了?不行,絕對不行!”
在眾多大臣那充滿好奇與探尋的目光注視之下,趙洪熙麵色沉靜如水,他緩緩地伸出手來,漫不經心地從那一疊厚厚的密奏之中隨意抽取了幾封。眾人的目光隨著他的動作而移動著,整個朝堂之上一時間鴉雀無聲,唯有那偶爾傳來的輕微唿吸聲,似乎也在此刻變得清晰可聞。
突然,隻聽得趙洪熙一聲怒喝:“戶部侍郎崔可,刑部尚書齊大柱,你們兩個還不給朕滾出來!”這聲音猶如驚雷一般在朝堂上空炸響,驚得在場所有人都是心中一顫。
就在眾人驚愕之時,隻見兩道黑影如鬼魅般迅速從人群之中閃掠而出。定睛一看,原來是兩名身著黑色勁裝、麵戴黑巾的潛龍衛。他們身手敏捷,眨眼間便已衝到了崔可和齊大柱麵前。二話不說,飛起兩腳直接踹向二人的膝蓋窩處。
崔可和齊大柱猝不及防,隻覺一股大力襲來,雙腿一軟,不由自主地就跪倒在地。兩人吃痛不已,但卻不敢有絲毫反抗之意。
“你二人也算是先帝朝老臣,先帝應該沒有虧待過你們吧?”
趙洪熙聲音柔和,可卻令人毛骨悚然。
“戶部侍郎崔可,曾外調為東川知州,曾清剿倭寇有功,作為文人卻一馬當先,深受五創。可自五年前康王,齊王亂政之後,便開始大肆搜刮錢財,用以打通關係從而調往京都。致使東川數縣百姓流亡外省,死傷無數。
刑部尚書齊大柱,自主管刑部以來,憑借手中權力收收賄賂,致使冤獄頻發,還勾結齊王將上告百姓虐殺致死,你二人的罪孽簡直是罄竹難書!”
趙洪熙將奏章扔到二人臉上,力道之大讓二人不由退了一步。
“以往新皇登基,都要大赦天下以示皇帝威嚴。但朕偏不!若是讓你們這些髒官爛官在朝堂上多待一天,那麽下麵的百姓就要多一天煎熬!多一天罪受。”
在潛龍衛的不斷分別下,那些罪大惡極之人被紛紛帶往天牢受審,那些罪不至死的則是被趙洪熙罰了俸祿,繼續在朝效力以觀後效。
若仍不知悔改,便一並處以極刑。
趙洪熙實際上這些年一直都在暗中走訪,搜集證據。他與各大紈絝去勾欄聽曲,瓦舍觀戲。意在深入市井,調查取證。
若是大位輪不到自己,則將證據交與新君。無論是趙淩川還是趙景軒,都不會放過這群人。若是大位傳給了自己,自己也不介意新皇登基便雙手染血。
“先帝說過,天下是天下人之關係,而非天子一人之天下。天子不過是天下百姓選出來代管大事之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是不能為百姓謀福,終有一日為百姓所推翻。”
此言一出,眾臣皆是一驚。
這一日,京城的菜市口熱鬧非凡,光是三品大員就砍了四個,朝廷設立直屬機構,使得下層百姓的冤訴可以上達天聽。
無數百姓拿著證據前來告狀,拔出蘿卜帶出泥,京城的官員被洗了三遍。
早朝後,書房內。
趙洪熙癱坐在椅子上,喘著粗氣。
“瞧我們的小老三,在朝堂之上可威風得很呢。”
趙舒意捂嘴笑道。
連一向不開玩笑的趙淩川都打趣了起來。
“還好有你們在旁邊撐著。”,趙洪熙感激的看向蕭玨與趙淩川。這二人雖在早朝上一言不發,但是就如同定海神針一般立在他的左右兩旁。
“今天做的不錯,尤其是落實了中央監察官員下基層的部署。”
蕭玨稱讚道。
今日有大部分的條陳,都是他改良自現世的政令而來。尤其是民生福利方麵與百官監察方麵。
其實趙洪熙有魄力進行新政改革就已經很不容易,至於能不能走上前世那個東方巨龍的崛起之路就不是他能管的了。
時代的鴻溝是無法跨越的,隻能一代一代的進行不斷的革新。
自己早早就準備好了許多的前世可用的想法,原本是想呈給趙濟安的,現在看來,趙洪熙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至於怎麽部署,如何實行,如何製定相關的法律條款,這就是那些大臣的事了。
三個月後,鎮北王大婚的消息傳遍了京都城的大街小巷。
原本在這個時間段,是不宜大辦特辦的。但先皇留了遺詔,鎮北王府平冤昭雪這是大事。而且遺詔裏,趙濟安十分臭不要臉的要求,若是自己看不到那一天,第一碗喜酒一定要撒在他安眠的地方。
當眾人看見曹頌拿出這個詔書的時候,心裏都不約而同的想起那不著調的酒肆老漢。
許多朝中清流都想齊聚鎮北王府,想要看看這位年紀尚小,但是已是戰功赫赫的鎮北王。
蕭玨還破天荒的給自己遊曆中原時的幾位好朋友發去了請帖,待到眾人來齊,便可大婚。
甚至連虎威鏢局和釋法寺都送了一份請帖過去。
這一日,鎮北王府是空前的熱鬧。
蕭玨身為王爺,卻絲毫沒有因身份地位而擺出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模樣。相反,當眾多前來賀喜的百姓們紛紛抵達時,他竟然會親自出門相迎。隻見他麵帶微笑,熱情地向每一個人打招唿,並邀請大家喝上一碗喜酒。
如此親民之舉,讓那些向來以清正廉潔自居的朝中清流們也不禁對其讚不絕口。他們私下裏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人感慨道:“此等謙遜有禮、平易近人的品性,實在是難能可貴啊!”
更有甚者,心中暗自思忖著:“若是我家女兒能嫁給這般優秀的男子該有多好,隻可惜……唉!”
畢竟,像蕭玨這樣能夠放下架子,真正做到與民同樂的達官貴人,實屬鳳毛麟角。大多數權貴往往自視甚高,對平民百姓不屑一顧,又怎能像他這般贏得眾人的真心擁戴呢?
蕭玨和趙淩川兩個殺神立於龍椅左右兩邊,冷冰冰的盯著下方的群臣。
“朕知道,你們中間有很多人,不服先皇的決定,認為我大哥才是這皇位的唯一人選。”,趙洪熙聲若洪鍾的說,“可是呢,我大哥不願意摻和你們這群人的臭事,我也就隻能臨危受命了。”
曹頌領著一眾潛龍衛搬上來了十餘個箱子,箱子打開,裏麵堆放著一封封密折。
“你們是不是以為新皇登基,原先那些老黃曆就可以翻篇了?不行,絕對不行!”
在眾多大臣那充滿好奇與探尋的目光注視之下,趙洪熙麵色沉靜如水,他緩緩地伸出手來,漫不經心地從那一疊厚厚的密奏之中隨意抽取了幾封。眾人的目光隨著他的動作而移動著,整個朝堂之上一時間鴉雀無聲,唯有那偶爾傳來的輕微唿吸聲,似乎也在此刻變得清晰可聞。
突然,隻聽得趙洪熙一聲怒喝:“戶部侍郎崔可,刑部尚書齊大柱,你們兩個還不給朕滾出來!”這聲音猶如驚雷一般在朝堂上空炸響,驚得在場所有人都是心中一顫。
就在眾人驚愕之時,隻見兩道黑影如鬼魅般迅速從人群之中閃掠而出。定睛一看,原來是兩名身著黑色勁裝、麵戴黑巾的潛龍衛。他們身手敏捷,眨眼間便已衝到了崔可和齊大柱麵前。二話不說,飛起兩腳直接踹向二人的膝蓋窩處。
崔可和齊大柱猝不及防,隻覺一股大力襲來,雙腿一軟,不由自主地就跪倒在地。兩人吃痛不已,但卻不敢有絲毫反抗之意。
“你二人也算是先帝朝老臣,先帝應該沒有虧待過你們吧?”
趙洪熙聲音柔和,可卻令人毛骨悚然。
“戶部侍郎崔可,曾外調為東川知州,曾清剿倭寇有功,作為文人卻一馬當先,深受五創。可自五年前康王,齊王亂政之後,便開始大肆搜刮錢財,用以打通關係從而調往京都。致使東川數縣百姓流亡外省,死傷無數。
刑部尚書齊大柱,自主管刑部以來,憑借手中權力收收賄賂,致使冤獄頻發,還勾結齊王將上告百姓虐殺致死,你二人的罪孽簡直是罄竹難書!”
趙洪熙將奏章扔到二人臉上,力道之大讓二人不由退了一步。
“以往新皇登基,都要大赦天下以示皇帝威嚴。但朕偏不!若是讓你們這些髒官爛官在朝堂上多待一天,那麽下麵的百姓就要多一天煎熬!多一天罪受。”
在潛龍衛的不斷分別下,那些罪大惡極之人被紛紛帶往天牢受審,那些罪不至死的則是被趙洪熙罰了俸祿,繼續在朝效力以觀後效。
若仍不知悔改,便一並處以極刑。
趙洪熙實際上這些年一直都在暗中走訪,搜集證據。他與各大紈絝去勾欄聽曲,瓦舍觀戲。意在深入市井,調查取證。
若是大位輪不到自己,則將證據交與新君。無論是趙淩川還是趙景軒,都不會放過這群人。若是大位傳給了自己,自己也不介意新皇登基便雙手染血。
“先帝說過,天下是天下人之關係,而非天子一人之天下。天子不過是天下百姓選出來代管大事之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是不能為百姓謀福,終有一日為百姓所推翻。”
此言一出,眾臣皆是一驚。
這一日,京城的菜市口熱鬧非凡,光是三品大員就砍了四個,朝廷設立直屬機構,使得下層百姓的冤訴可以上達天聽。
無數百姓拿著證據前來告狀,拔出蘿卜帶出泥,京城的官員被洗了三遍。
早朝後,書房內。
趙洪熙癱坐在椅子上,喘著粗氣。
“瞧我們的小老三,在朝堂之上可威風得很呢。”
趙舒意捂嘴笑道。
連一向不開玩笑的趙淩川都打趣了起來。
“還好有你們在旁邊撐著。”,趙洪熙感激的看向蕭玨與趙淩川。這二人雖在早朝上一言不發,但是就如同定海神針一般立在他的左右兩旁。
“今天做的不錯,尤其是落實了中央監察官員下基層的部署。”
蕭玨稱讚道。
今日有大部分的條陳,都是他改良自現世的政令而來。尤其是民生福利方麵與百官監察方麵。
其實趙洪熙有魄力進行新政改革就已經很不容易,至於能不能走上前世那個東方巨龍的崛起之路就不是他能管的了。
時代的鴻溝是無法跨越的,隻能一代一代的進行不斷的革新。
自己早早就準備好了許多的前世可用的想法,原本是想呈給趙濟安的,現在看來,趙洪熙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至於怎麽部署,如何實行,如何製定相關的法律條款,這就是那些大臣的事了。
三個月後,鎮北王大婚的消息傳遍了京都城的大街小巷。
原本在這個時間段,是不宜大辦特辦的。但先皇留了遺詔,鎮北王府平冤昭雪這是大事。而且遺詔裏,趙濟安十分臭不要臉的要求,若是自己看不到那一天,第一碗喜酒一定要撒在他安眠的地方。
當眾人看見曹頌拿出這個詔書的時候,心裏都不約而同的想起那不著調的酒肆老漢。
許多朝中清流都想齊聚鎮北王府,想要看看這位年紀尚小,但是已是戰功赫赫的鎮北王。
蕭玨還破天荒的給自己遊曆中原時的幾位好朋友發去了請帖,待到眾人來齊,便可大婚。
甚至連虎威鏢局和釋法寺都送了一份請帖過去。
這一日,鎮北王府是空前的熱鬧。
蕭玨身為王爺,卻絲毫沒有因身份地位而擺出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模樣。相反,當眾多前來賀喜的百姓們紛紛抵達時,他竟然會親自出門相迎。隻見他麵帶微笑,熱情地向每一個人打招唿,並邀請大家喝上一碗喜酒。
如此親民之舉,讓那些向來以清正廉潔自居的朝中清流們也不禁對其讚不絕口。他們私下裏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人感慨道:“此等謙遜有禮、平易近人的品性,實在是難能可貴啊!”
更有甚者,心中暗自思忖著:“若是我家女兒能嫁給這般優秀的男子該有多好,隻可惜……唉!”
畢竟,像蕭玨這樣能夠放下架子,真正做到與民同樂的達官貴人,實屬鳳毛麟角。大多數權貴往往自視甚高,對平民百姓不屑一顧,又怎能像他這般贏得眾人的真心擁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