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目睽睽之下,明帝隻得開口道,“我今日誤闖擂台,並不知是小姐招親。我雖無正房妻子,卻有幾房妾室,並非小姐良配。”
虞氏父女聞言神情一僵,茫然了片刻。
那女子思來想去,最終還是倔強道,“拋繡球講究天定姻緣,既然天都鍾意公子,小女也不願違背天意,公子意下如何呢?”
明帝沒想到她仍執著,忽然感覺到袖中的香囊,也覺天意弄人,便歎了口氣道:
“朕乃天子,雖中宮空缺,但實不能以皇後之位相許,若你願意,朕便以禮聘你入宮。”
圍觀眾人大吃一驚,不知是誰帶頭喊了“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人聲鼎沸,聲浪一浪高過一浪,街上眾人紛紛行了跪拜大禮,虞氏父女站也不是跪也不是,恍惚不知所措。
虞氏女咬了咬唇答曰,“天命如此,小女願意!”
明帝於是將袖中的香囊取出,溫言道,“這是方才小姐幫忙猜燈謎的彩頭,你與朕也算有緣,朕今日便以此香囊作為信物,改日登門聘迎小姐。”
明帝又將腰間的蟠龍玉佩取下,一同放到了虞氏女手中。
那虞氏女握緊手中之物,鄭重道,“君子一諾千金,我等陛下。”
此事便板上釘釘,就這麽敲定了。
明帝迴宮後命人調查虞氏,發現虞氏一族來自汝南世家,世世代代在汝南以經商為生。
起初是經營些雜貨生意,後來發展壯大,專營當鋪古玩鋪,漸漸與內務府大小采買掛上了鉤。
曆朝曆代宮中物件有時流落民間,總會被地主富商又或大小官員拍下珍藏,也好用來擺設家中充些麵子。
後來宮裏的主子們若是手頭不寬裕,便想方設法將禦賜之物偷偷運送出宮換些現銀。
這條路子走得人多了,虞氏皇商之名就逐漸傳了出來。
皇商其實是從五品官,隸屬於內務府,掛名戶部領個虛職,既無實權也不可掌事上朝,人稱戶部員外郎,常有商賈仕紳捐錢以獲得此官職。
皇商世家隻要不因錯衰落皆是世襲,虞氏祖上三代皆如此。
到了虞父那一代,他又借皇商之名開辟了錢莊生意,錢莊遍布天朝,又兼汝南商會會長,生意越做越大,聞名天下。
虞父幾年前舉家遷入京城,他唯有一位正妻,夫妻二人恩愛非常,育有二子一女,其女就是那位小姐,虞伊人。
明帝後宮裏頭都是官家小姐,天朝雖國庫盈餘,但未雨綢繆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天降月老紅線不說,虞氏女身份倒是一件意外之喜。
於是明帝便下旨禮聘虞氏女為貴人入宮。
禮聘入宮者向來非同一般,要麽出身豪門世族,地位尊崇,要麽出身官宦之家,美名遠揚。一旦入宮,便會被冊封個不低的位份以示優待。
明帝登基大選之時,哪怕二品大員之女也隻是封為美人,虞氏女甫一入宮便直接位列貴人,侍寢後更是能封嬪,不知能叫多少嬪妃咬碎一口銀牙。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王者始風,本乎妃德。天下內治,模厥人倫。諮擇邦媛之良,懋敷嬪壺之懿,爰推異數,誕布公言。
虞氏伊人陶翕辟之和,生慶善之族,玉粹其度,淵靚而衷。
於以垂美,往席寵命,毋忘訓辭。可特冊封貴人,賜號珍,賜居鹹福宮,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
明帝想到虞氏女本意是擇一良人成親,又或是讓男子入贅虞家,總歸是該夫妻琴瑟和鳴、白首偕老的,不免對她有幾分歉意。
又想到燈會那晚驚鴻一瞥,明帝確有心動,於是便吩咐內務府將鹹福宮一側殿按照民間的洞房花燭布置。
紅色喜帳,喜床,床幔,百子被,被下的紅棗、花生、桂圓,合巹酒,子孫餑餑等民間喜房俗物,也是明帝為數不多能為她做的了。
…
虞府。
府內處處掛著大紅燈籠和大紅絲綢,地上也擺滿了虞府上下這些時日為了小姐出嫁而準備的嫁妝箱子。
本該是喜氣洋洋的日子,府中卻隻見愁容。
虞父枯坐著,不知歎了今天的第多少口氣,一旁的虞母也是以帕子掩麵拭淚。
虞母終於忍不住哭道,“造孽啊!我就這麽一個女兒,這可叫我怎麽活呀,老爺!”
虞父急忙安撫她道,“夫人莫傷心,我又何嚐不知?可伊人鐵了心要入宮,陛下麵前,我總不能從中作梗吧!”
虞母埋怨道,“想咱們虞家何其風光,要什麽樣的女婿沒有?你就不該任由她辦什麽繡球招親!
如今可好,一入宮門深似海,宮裏可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我們伊人下半輩子怎麽辦呀!”
說著說著,虞母捶胸頓足,好不氣憤。
那廂虞伊人的兩個哥哥聽聞此事也快馬加鞭趕了迴來,顧不得許多,隻匆匆尋到妹妹就罵。
“你怎麽是個死心眼的!哪個皇帝不是後宮三千佳麗無數,非要撞南牆不迴頭嗎?”
“就是呀!哥哥們將你寵大,你這性子入宮當妃子怎麽能受得了罪?必是要吃大虧的!”
任憑兩人怎麽說,虞伊人嘟著嘴就是不應。
她心裏也清楚父母兄長句句在理,可她就是對明帝一見傾心,旁人再也無法入她的眼。
她坐在梳妝台前,看著鏡中的自己,終於下定決心去主院尋了父母。
“父母在上,請受女兒一拜!”她鄭重其事地跪下叩首道,“女兒自知讓父親母親失望了,但女兒心意已決,還望父親母親成全!”
上首坐著的二人唉聲歎氣,點頭掉淚。
虞伊人接著道,“女兒前半生被父親母親和兩位兄長保護的極好,未曾吃過什麽苦,下半輩子想為了自己的姻緣任性而為一次。
若是成功,既能求得心上人,又能保我虞家往後幾代榮華富貴不倒。”
虞父吹胡子瞪眼,“什麽時候我虞家需要你一介弱女子以終身幸福來護了?”
虞母道,“陛下是明君,可絕不是良人!日後你在宮中翹首以盼,他流連後宮其他嬪妃,你又當如何?難不成日日以淚洗麵嗎?”
虞伊人沉默了一瞬而後道,“女兒不悔。”
“罷了,罷了!”虞父擺手,“女大不中留,兒孫自有兒孫福,你不後悔便好。”
虞伊人想到了什麽,眼神溫柔下來,“陛下賜我以‘珍’字為號,又允我將嫁妝抬入宮中,心裏還是有我的。”
虞父虞母不願再說什麽人心易變這等不吉利的話,隻盼望女兒能如願以償。
虞氏父女聞言神情一僵,茫然了片刻。
那女子思來想去,最終還是倔強道,“拋繡球講究天定姻緣,既然天都鍾意公子,小女也不願違背天意,公子意下如何呢?”
明帝沒想到她仍執著,忽然感覺到袖中的香囊,也覺天意弄人,便歎了口氣道:
“朕乃天子,雖中宮空缺,但實不能以皇後之位相許,若你願意,朕便以禮聘你入宮。”
圍觀眾人大吃一驚,不知是誰帶頭喊了“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人聲鼎沸,聲浪一浪高過一浪,街上眾人紛紛行了跪拜大禮,虞氏父女站也不是跪也不是,恍惚不知所措。
虞氏女咬了咬唇答曰,“天命如此,小女願意!”
明帝於是將袖中的香囊取出,溫言道,“這是方才小姐幫忙猜燈謎的彩頭,你與朕也算有緣,朕今日便以此香囊作為信物,改日登門聘迎小姐。”
明帝又將腰間的蟠龍玉佩取下,一同放到了虞氏女手中。
那虞氏女握緊手中之物,鄭重道,“君子一諾千金,我等陛下。”
此事便板上釘釘,就這麽敲定了。
明帝迴宮後命人調查虞氏,發現虞氏一族來自汝南世家,世世代代在汝南以經商為生。
起初是經營些雜貨生意,後來發展壯大,專營當鋪古玩鋪,漸漸與內務府大小采買掛上了鉤。
曆朝曆代宮中物件有時流落民間,總會被地主富商又或大小官員拍下珍藏,也好用來擺設家中充些麵子。
後來宮裏的主子們若是手頭不寬裕,便想方設法將禦賜之物偷偷運送出宮換些現銀。
這條路子走得人多了,虞氏皇商之名就逐漸傳了出來。
皇商其實是從五品官,隸屬於內務府,掛名戶部領個虛職,既無實權也不可掌事上朝,人稱戶部員外郎,常有商賈仕紳捐錢以獲得此官職。
皇商世家隻要不因錯衰落皆是世襲,虞氏祖上三代皆如此。
到了虞父那一代,他又借皇商之名開辟了錢莊生意,錢莊遍布天朝,又兼汝南商會會長,生意越做越大,聞名天下。
虞父幾年前舉家遷入京城,他唯有一位正妻,夫妻二人恩愛非常,育有二子一女,其女就是那位小姐,虞伊人。
明帝後宮裏頭都是官家小姐,天朝雖國庫盈餘,但未雨綢繆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天降月老紅線不說,虞氏女身份倒是一件意外之喜。
於是明帝便下旨禮聘虞氏女為貴人入宮。
禮聘入宮者向來非同一般,要麽出身豪門世族,地位尊崇,要麽出身官宦之家,美名遠揚。一旦入宮,便會被冊封個不低的位份以示優待。
明帝登基大選之時,哪怕二品大員之女也隻是封為美人,虞氏女甫一入宮便直接位列貴人,侍寢後更是能封嬪,不知能叫多少嬪妃咬碎一口銀牙。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王者始風,本乎妃德。天下內治,模厥人倫。諮擇邦媛之良,懋敷嬪壺之懿,爰推異數,誕布公言。
虞氏伊人陶翕辟之和,生慶善之族,玉粹其度,淵靚而衷。
於以垂美,往席寵命,毋忘訓辭。可特冊封貴人,賜號珍,賜居鹹福宮,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
明帝想到虞氏女本意是擇一良人成親,又或是讓男子入贅虞家,總歸是該夫妻琴瑟和鳴、白首偕老的,不免對她有幾分歉意。
又想到燈會那晚驚鴻一瞥,明帝確有心動,於是便吩咐內務府將鹹福宮一側殿按照民間的洞房花燭布置。
紅色喜帳,喜床,床幔,百子被,被下的紅棗、花生、桂圓,合巹酒,子孫餑餑等民間喜房俗物,也是明帝為數不多能為她做的了。
…
虞府。
府內處處掛著大紅燈籠和大紅絲綢,地上也擺滿了虞府上下這些時日為了小姐出嫁而準備的嫁妝箱子。
本該是喜氣洋洋的日子,府中卻隻見愁容。
虞父枯坐著,不知歎了今天的第多少口氣,一旁的虞母也是以帕子掩麵拭淚。
虞母終於忍不住哭道,“造孽啊!我就這麽一個女兒,這可叫我怎麽活呀,老爺!”
虞父急忙安撫她道,“夫人莫傷心,我又何嚐不知?可伊人鐵了心要入宮,陛下麵前,我總不能從中作梗吧!”
虞母埋怨道,“想咱們虞家何其風光,要什麽樣的女婿沒有?你就不該任由她辦什麽繡球招親!
如今可好,一入宮門深似海,宮裏可是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我們伊人下半輩子怎麽辦呀!”
說著說著,虞母捶胸頓足,好不氣憤。
那廂虞伊人的兩個哥哥聽聞此事也快馬加鞭趕了迴來,顧不得許多,隻匆匆尋到妹妹就罵。
“你怎麽是個死心眼的!哪個皇帝不是後宮三千佳麗無數,非要撞南牆不迴頭嗎?”
“就是呀!哥哥們將你寵大,你這性子入宮當妃子怎麽能受得了罪?必是要吃大虧的!”
任憑兩人怎麽說,虞伊人嘟著嘴就是不應。
她心裏也清楚父母兄長句句在理,可她就是對明帝一見傾心,旁人再也無法入她的眼。
她坐在梳妝台前,看著鏡中的自己,終於下定決心去主院尋了父母。
“父母在上,請受女兒一拜!”她鄭重其事地跪下叩首道,“女兒自知讓父親母親失望了,但女兒心意已決,還望父親母親成全!”
上首坐著的二人唉聲歎氣,點頭掉淚。
虞伊人接著道,“女兒前半生被父親母親和兩位兄長保護的極好,未曾吃過什麽苦,下半輩子想為了自己的姻緣任性而為一次。
若是成功,既能求得心上人,又能保我虞家往後幾代榮華富貴不倒。”
虞父吹胡子瞪眼,“什麽時候我虞家需要你一介弱女子以終身幸福來護了?”
虞母道,“陛下是明君,可絕不是良人!日後你在宮中翹首以盼,他流連後宮其他嬪妃,你又當如何?難不成日日以淚洗麵嗎?”
虞伊人沉默了一瞬而後道,“女兒不悔。”
“罷了,罷了!”虞父擺手,“女大不中留,兒孫自有兒孫福,你不後悔便好。”
虞伊人想到了什麽,眼神溫柔下來,“陛下賜我以‘珍’字為號,又允我將嫁妝抬入宮中,心裏還是有我的。”
虞父虞母不願再說什麽人心易變這等不吉利的話,隻盼望女兒能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