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魏小佑早自習剛剛下課,隨著同學們一起走出教室,準備去操場做廣播體操。
剛到操場,一個同學跑過來說:
\"魏小佑,學校大門口有人找\"。
誰會來找我?今天不是大集呀,難道是記錯了?
魏小佑心裏嘀咕著,猜不到是誰來學校找,但還是離開操場跑向學校大門口。
之所以想著今天是不是大集,因為魏小佑的爺爺平日裏一般都是趁趕大集的時候,才順便來一趟學校。
到了學校門口,魏小佑遠遠的就看到了大舅,急忙緊跑了幾步,來到大舅麵前問道:
\"大舅,您咋來了?有啥事?\"
\"沒啥事,正好和村裏的人去縣城裏辦了點事,迴來正好路過你們學校,就過來看看。\"
大舅一邊說著,一邊從自行車後座上的提包裏拿出了一包點心果子(魯西南一帶一種包裝成盒,上麵覆蓋了一張紅紙的點心,裏麵有蜜三刀,小糖三角等。),遞給魏小佑說道。
\"大舅,不用給我留,您拿迴去給俺姥娘姥爺吃吧。\"
魏小佑按著大舅從提包裏拿出來的點心果子說道。
\"包裏還有,我給你姥娘姥爺買了,這份是給你買的,拿著吧。\"
大舅堅持把點心果子從手提包裏拿出來,遞給了魏小佑,說道:
\"小佑來,等這個星期放了學迴到恁爺爺奶奶家,給他們說一聲,在下一個星期時去姥爺姥娘家住幾天,也讓恁爺爺奶奶歇歇。\"
\"行,這星期迴去時,我就給俺爺爺奶奶說。\"
魏小佑爽快的答應道。
娘和兩個弟弟去淄博都走了大半年了,魏小佑從學校放學後都是迴爺爺奶奶家,還真沒去過姥爺姥娘家。
其實,說起來,魏小佑的大大(魯西南一帶方言對爸爸的叫法)無論是當兵還是轉業去了淄博,一直以來都是姥爺姥娘的舅舅和姨們幫著魏小佑娘伺弄地裏的活。
尤其是土地承包製實施之後,各家各戶都在盡心盡力的收拾自家的田地,再也不是集體勞動、統一耕種了之後。
春耕時,是大舅二舅抽空來魏小佑家幫著翻耕田地,大都是大舅二舅白天伺弄自家的田地,晚間再來幫魏小佑家耕地靶地。
夏種時,也是大舅二舅和三姨小姨四個人一起來耘地,起壟,點種,扡苗,一弄就是一整天,兄妹四人收拾完地裏也來不及吃飯就迴去了。
秋收時,要不是大舅二舅和三姨小姨四個人幫襯著,麥子會直接幹落在地裏,根本收不起來了;棒子(魯西南一帶方言對玉米的叫法)會收不完就爛地裏了;大豆(即黃豆)會炸在地裏長了芽子,有時候,大姨家的表姐程愛菊也會一起來幫著忙收。
試想,處在魯西南一帶廣闊的內陸平原魏王莊一個人合著良田耕地三畝,自留地菜園用地還合著幾乎一畝。好的良田耕地從南頭到北頭將近一公裏還多,尤其是割麥子的時候,更覺得地長的不到頭。
那時候,老百姓割麥子都是用鐮刀手工割,頭頂上太陽毒曬,整個背火燎燎的疼,麥穗的麥芒刺的胳膊針紮似的痛,彎腰割麥子,抬頭的時候總看不到頭,汗流浹背,幹渴燥熱,又累又乏,任誰都受不了。
如果不盡快將熟了的麥子收割了,一旦變天刮風下雨的,麥子就糟地裏了,所以,麥收就那幾天,必須和天搶時間,和季節搶節令,如果收不及時,一季的辛勞就白費了。
要知道,大姨家也是姨夫在菏澤市公安局上班任職,家裏也沒有多餘的勞力,大舅二舅也要抽空去幫忙幹活的。
所以,整個季節下來,大舅二舅和三姨小姨四個人都給曬的黢黑黢黑的,肩膀上和背上的皮脫了一層又一層。
大舅二舅就像兩頭老黃牛,除了忙自家的活之外,總是被姥爺姥娘派出來到大姨家和魏小佑家幫忙幹活,三姨和小姨也是一樣,幹不了極重的勞力活,像是掰棒子,拾棉花,掐穀子,扡高粱,都是一等一的飆著勁幹活的。
魏小佑的姥娘和奶奶一樣,都是纏腳的小腳老太太,地裏的農活重的幹不了,但也是在曬場上放下笤帚就是叉耙。站在曬場中間,牽著牲口繩子,讓牲口拉著石滾壓場、翻場、揚場、曬場、打堆、裝袋、入倉,樣樣不落那些老爺們。
男人們和成年的孩子們把棒子收迴家來,她們就圍在像小山一樣的垛前將棒子扒好了,辮起來,一圈一圈的搭在樹上,掛在牆上,晾曬在屋頂上。將收迴來穀子,高粱等要搓出來,曬幹了,收起來。
她們還要在整個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的四季中保障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穿衣戴帽,以及幼兒的帶娃喂養,更重要的是,她們還必須要把家裏養的雞、鴨、鵝、豬、牛、兔、羊、馬、騾、驢、貓狗的牲靈給照顧著。
要不,毛主席他老人家會說:婦女能頂半邊天嘛!這話一點也不假。
沒有真正在農村待過,或者不是從農村出來的人,根本不知道農村到底是個什麽樣子?
長大了後,常常有人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殊不知,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而對於那些起點在農村的人來說,羅馬是多麽遙不可及的終點,或許,這一生都看不到終點在哪兒!
好在是魏小佑不僅有爺爺奶奶,大爺大娘,二大爺二大娘,四叔四嬸子,六叔六嬸子,還有姥爺姥娘,大舅二舅,大姨,三姨和小姨,他們都是至親的人,在任何時候,他們都會在必要的時候能伸出手幫襯一把,拉一把……
在學校門口,魏小佑目送大舅騎車走遠,然後拿著大舅留下的點心果子放迴宿舍,又迴到了操場,上廣播體操。心想等下星期放學後,一定去姥爺姥娘家住幾天。
到時候,給大大寫信的時候,也給大大和娘說一聲,想著他們不在家,自己會替他們去看看姥爺和姥娘。
剛到操場,一個同學跑過來說:
\"魏小佑,學校大門口有人找\"。
誰會來找我?今天不是大集呀,難道是記錯了?
魏小佑心裏嘀咕著,猜不到是誰來學校找,但還是離開操場跑向學校大門口。
之所以想著今天是不是大集,因為魏小佑的爺爺平日裏一般都是趁趕大集的時候,才順便來一趟學校。
到了學校門口,魏小佑遠遠的就看到了大舅,急忙緊跑了幾步,來到大舅麵前問道:
\"大舅,您咋來了?有啥事?\"
\"沒啥事,正好和村裏的人去縣城裏辦了點事,迴來正好路過你們學校,就過來看看。\"
大舅一邊說著,一邊從自行車後座上的提包裏拿出了一包點心果子(魯西南一帶一種包裝成盒,上麵覆蓋了一張紅紙的點心,裏麵有蜜三刀,小糖三角等。),遞給魏小佑說道。
\"大舅,不用給我留,您拿迴去給俺姥娘姥爺吃吧。\"
魏小佑按著大舅從提包裏拿出來的點心果子說道。
\"包裏還有,我給你姥娘姥爺買了,這份是給你買的,拿著吧。\"
大舅堅持把點心果子從手提包裏拿出來,遞給了魏小佑,說道:
\"小佑來,等這個星期放了學迴到恁爺爺奶奶家,給他們說一聲,在下一個星期時去姥爺姥娘家住幾天,也讓恁爺爺奶奶歇歇。\"
\"行,這星期迴去時,我就給俺爺爺奶奶說。\"
魏小佑爽快的答應道。
娘和兩個弟弟去淄博都走了大半年了,魏小佑從學校放學後都是迴爺爺奶奶家,還真沒去過姥爺姥娘家。
其實,說起來,魏小佑的大大(魯西南一帶方言對爸爸的叫法)無論是當兵還是轉業去了淄博,一直以來都是姥爺姥娘的舅舅和姨們幫著魏小佑娘伺弄地裏的活。
尤其是土地承包製實施之後,各家各戶都在盡心盡力的收拾自家的田地,再也不是集體勞動、統一耕種了之後。
春耕時,是大舅二舅抽空來魏小佑家幫著翻耕田地,大都是大舅二舅白天伺弄自家的田地,晚間再來幫魏小佑家耕地靶地。
夏種時,也是大舅二舅和三姨小姨四個人一起來耘地,起壟,點種,扡苗,一弄就是一整天,兄妹四人收拾完地裏也來不及吃飯就迴去了。
秋收時,要不是大舅二舅和三姨小姨四個人幫襯著,麥子會直接幹落在地裏,根本收不起來了;棒子(魯西南一帶方言對玉米的叫法)會收不完就爛地裏了;大豆(即黃豆)會炸在地裏長了芽子,有時候,大姨家的表姐程愛菊也會一起來幫著忙收。
試想,處在魯西南一帶廣闊的內陸平原魏王莊一個人合著良田耕地三畝,自留地菜園用地還合著幾乎一畝。好的良田耕地從南頭到北頭將近一公裏還多,尤其是割麥子的時候,更覺得地長的不到頭。
那時候,老百姓割麥子都是用鐮刀手工割,頭頂上太陽毒曬,整個背火燎燎的疼,麥穗的麥芒刺的胳膊針紮似的痛,彎腰割麥子,抬頭的時候總看不到頭,汗流浹背,幹渴燥熱,又累又乏,任誰都受不了。
如果不盡快將熟了的麥子收割了,一旦變天刮風下雨的,麥子就糟地裏了,所以,麥收就那幾天,必須和天搶時間,和季節搶節令,如果收不及時,一季的辛勞就白費了。
要知道,大姨家也是姨夫在菏澤市公安局上班任職,家裏也沒有多餘的勞力,大舅二舅也要抽空去幫忙幹活的。
所以,整個季節下來,大舅二舅和三姨小姨四個人都給曬的黢黑黢黑的,肩膀上和背上的皮脫了一層又一層。
大舅二舅就像兩頭老黃牛,除了忙自家的活之外,總是被姥爺姥娘派出來到大姨家和魏小佑家幫忙幹活,三姨和小姨也是一樣,幹不了極重的勞力活,像是掰棒子,拾棉花,掐穀子,扡高粱,都是一等一的飆著勁幹活的。
魏小佑的姥娘和奶奶一樣,都是纏腳的小腳老太太,地裏的農活重的幹不了,但也是在曬場上放下笤帚就是叉耙。站在曬場中間,牽著牲口繩子,讓牲口拉著石滾壓場、翻場、揚場、曬場、打堆、裝袋、入倉,樣樣不落那些老爺們。
男人們和成年的孩子們把棒子收迴家來,她們就圍在像小山一樣的垛前將棒子扒好了,辮起來,一圈一圈的搭在樹上,掛在牆上,晾曬在屋頂上。將收迴來穀子,高粱等要搓出來,曬幹了,收起來。
她們還要在整個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的四季中保障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穿衣戴帽,以及幼兒的帶娃喂養,更重要的是,她們還必須要把家裏養的雞、鴨、鵝、豬、牛、兔、羊、馬、騾、驢、貓狗的牲靈給照顧著。
要不,毛主席他老人家會說:婦女能頂半邊天嘛!這話一點也不假。
沒有真正在農村待過,或者不是從農村出來的人,根本不知道農村到底是個什麽樣子?
長大了後,常常有人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殊不知,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而對於那些起點在農村的人來說,羅馬是多麽遙不可及的終點,或許,這一生都看不到終點在哪兒!
好在是魏小佑不僅有爺爺奶奶,大爺大娘,二大爺二大娘,四叔四嬸子,六叔六嬸子,還有姥爺姥娘,大舅二舅,大姨,三姨和小姨,他們都是至親的人,在任何時候,他們都會在必要的時候能伸出手幫襯一把,拉一把……
在學校門口,魏小佑目送大舅騎車走遠,然後拿著大舅留下的點心果子放迴宿舍,又迴到了操場,上廣播體操。心想等下星期放學後,一定去姥爺姥娘家住幾天。
到時候,給大大寫信的時候,也給大大和娘說一聲,想著他們不在家,自己會替他們去看看姥爺和姥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