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生四歲,恍惚記事。
小時候,常聽老人講,這孩子今年已經三生子四歲了,那時不得其解,為什麽叫三生四歲?
後來才明白,三生四歲指的是周歲和虛歲。具體來說就是孩子已經過了三個生日,是三周歲,若按年頭算,已經四歲了。
在這個世界上,恐怕也隻有咱們中國人有兩個年齡,一個周歲,一個虛歲。
周歲,也叫實歲,即真實年齡、實際年齡;虛歲,顧名思義,就是不實的年齡,它是中國傳統計算年齡的方法,是一種舍小求大的概算方法。
過去人們都是以屬相記錄人的出生年份來記歲的,將每一年作為一個區間。如一個人出生在農曆馬年的大年三十,那麽到了羊年的正月初一,若按年頭算,他已兩歲了,盡管他出生才兩天,因為他畢竟在馬年生活過一天,他的歲數也真是虛到極致了。若另一人出生在羊年的正月初一,那他的歲數真是實到極致了,兩人出生雖實際上隻差一天,但記歲上是相差一歲的。
不過現在出生的孩子,其出生年月日,在出生證、戶口簿、身份證號等官方登記上全都采用公元紀年,出生日期甚至精確到幾時幾分,已不再登記屬相和出生的農曆日期。
現在適齡學生入學、在職人員退休計算年齡時,都是采用年對年、月對月的滿周歲的計算方法。
但民間在談到人們的年齡時還會提到是什麽屬相,虛歲多大,周歲多大了。
魏小佑就是鼠年臘月二十八日生人,公曆已經是新的一年的一月三十一號了。那麽虛歲和周歲整整差了一年,也就是一歲。
按照俗語:三生四歲,恍惚記事來說,魏小佑早早的就記事了,現在偶爾平心靜氣閑坐之時,就會想記起幼時在老家親身經曆的一些人和事,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至今都說不明白的,都有……
隻不過有些事,有個子醜寅卯,是非曲直;有些事,卻像農村戲台子上出相入將的簾子,不掀開來,永遠都不會知道出來的是生旦淨末醜還是車(此處讀:ju)馬騎槍旗,或者隻是鑼鼓弦笙鑔的樂曲。
魏王莊村西頭的幾戶人家姓劉,是住姥娘家落戶的。按親戚輩分關係來說,他們幾戶人家當前輩分最年長的也要叫魏小佑叔。
其中一家和魏小佑還是本家沒出五服的近親,當家的叫劉三,大名記不住了,之所以叫劉三,不是在家排行老三,而且他上麵的兩個哥哥都沒活下來,他儼然也就成了家裏的長子當家的了。但,大夥依舊叫他劉三。
劉三在村西頭的路口旁開了一個代銷店,從村中央自東向西到張樓村、西楊莊村或者自西向東到袁莊村、東劉莊村、白垓村的人,還有從南向北去公社趕集或者從公社趕集自北向南到杜莊村、張垓村、巨野縣沙土集鎮的等人都要經過劉三的代銷店。
所以,相對而言,劉三的日子在他本家或者在整個魏王莊村來說都是靠前的,或者說是較富裕的。
在七八十年代,家裏能有個代銷店,是相當不錯的,甚至說是很有體麵的,任誰家不買個針頭線腦,油鹽醬醋,煙酒糖茶的。就連劉三的兩個孩子,在同齡的玩伴裏也是很有話語權和主導權的,因為他們可以從家裏帶好多好吃的零食或者小冰糖顆粒啥的。
就這樣,就有好多人從劉三那兒賒東西,天長日久,賒的賬越來越多,或者記得不是很清楚,或者是劉三的媳婦張桂芳又有點強勢及占小便宜的秉性,就會導致劉三本人和劉三的代銷店與賒賬的產生矛盾,隔三差五的就會聽說,又有賒賬的和劉三幹起來了,又有賒賬的因為劉三媳婦在賬目上多算了幾分幾毛幹起來了。
但最後,終歸是莊裏鄉親的,也是親戚串連襟或者搭著兩橋子的,都能有中人勸和調解的解決了,隻不過好久會彼此不說話,不搭腔,老死不相往來的樣子,過不了多久就會因為差孩子買些不起眼的東西而又重新改善了關係。
農村的習俗就是這樣,農村的生活也就是這樣,尤其是一個莊的人,彼此間沒有多大的仇恨,更沒有產生世仇之類的。
然而,一件事情的發生,讓這種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生活狀態直接轉變成了幾十年來至今都說不清楚的暗件。
之所以說是暗件,而不是案件,是因為即便是公社級別的公檢法的介入都沒有定性的事件,成了魏王莊村自建村以來,唯一一個說不清楚的事件,成了暗件。
也由此導致了劉三的代銷店日漸凋零,幾乎再也沒有人願意再去光顧,更導致了劉三媳婦張桂芳成了村裏有名的\"魔倒(魯西南一帶方言對精神病患者的一種叫法)\",無論見到誰,都會拉著人家的手說個不停,說的話都是些顛三倒四的,有誰誰家欠她家的錢不還,免了誰誰家的多少多少錢,俺們沒有害過誰誰,誰誰是自己願意的……哪怕是一個從村裏路過的人,隻要被她攔著了,都會說上半天,導致鄰村很多人寧願繞過魏王莊走遠路也不敢或者不樂意從魏王莊再路過了。
更在後來,劉三家的代銷店逐漸被村裏其他家的小賣部給取代了。
事情是這樣的:
劉三本家有個勉強算是混混的劉立強,整天的不務正業,地裏的活幹的毛毛糙糙,全指望自家媳婦帶著三個閨女沒黑沒白的忙活,而他也是經常到劉三的代銷店裏賒廉價的酒喝。
無論村裏誰家有個紅白事,滿月酒之類的大情小事,他都會賴著臉皮前往蹭酒喝,蹭煙抽,而且還是不醉不歸,吃喝不算還順帶手連偷帶摸,整村的人沒有不說他,不煩他的。
直到後來,他瞄上了村裏一個叫蘭香的寡婦,整天的死皮賴臉貼乎人家,名義上說是給人家幹活幫工,小心思就是想占人家便宜,結果一天晚上爬人家牆頭,被人家用杆子給戳下來,摔斷了腿,從此落下一個\"劉瘸子\"的諢號,隻要一提\"劉瘸子\"附近十裏八鄉的沒有不知道的。
而\"劉瘸子\"也破罐子破摔,除了依舊蹭吃蹭喝,不幹正事之外,還偶爾會偷人家的雞、鴨、鵝、兔的買了換錢,買酒喝,買煙抽,或者直接拿到劉三的代銷店上換煙酒。
但有一點,\"劉瘸子\"在村裏無論在混蛋,隻要看到村裏的大人小孩被外人欺負,他都會上前助威維護,還多次被外村人或者過路的人給打傷了。為此,那些被他維護和助威過的人還真是真心的感謝他,會帶著東西去他家看他,為他的仗義執言和伸頭維護心懷感恩。
這也成了他每次喝醉酒之後,一遍又一遍炫耀的資本。即便是這樣,村裏人也沒有把他看成惡霸或者氓流子。
可能是,日積月累,他在劉三的代銷店裏賒的東西太多了,或者是因為某事雙方產生了極其不愉快的事情,兩家或者說是劉三一家和他本人直接翻臉了。
逼著他還錢,或者拿東西抵賬,甚至有好事的中間人說和\"劉瘸子\"將大閨女劉桂紅嫁給劉三的小舅子張寶慶。
劉三的小舅子張寶慶是魏王莊西三裏路外張樓村的,村子離的那麽近,又都是親戚套親戚的,不用刻意打聽,也知道誰啥樣,品行如何,家境如何。
\"劉瘸子\"是混,但又不是笨和傻,早就聽說過劉三的小舅子張寶慶和他一樣是莊裏的混混,二十好幾歲了,還賴在爹娘身邊,被幾個姐姐給寵的不像樣,整天的混吃等死的那種,誰嫁給他都是自投火坑。所以,堅決不幹。並放出話來:
\"就是我閨女嫁個瞎子,瘸子,聾子,哪怕是個傻子,也不會許給張寶慶那個嫑種。\"
結果,他的這話直接讓劉三和劉三媳婦張桂芳惱了,心說你\"劉瘸子\"是啥人,誰不清楚,你還有臉嫌棄俺家。
由此,雙方都覺得對方在刻意的為難自己,貶低自己,埋汰自己,所以,就直接鬧頂了,無論啥時候碰到,不是對罵,就是對掐,有時候會打的頭破血流的,弄的莊上任誰也不願再摻和了,更沒有人願意做中人給調停了。
魏小佑這年正好上一年級,聽說是劉三和村裏一個管事(也就是在村裏擔任點小職務,又能被村裏各家認可常幫場的人,具體叫啥名字忘了。)的人在一起喝酒,期間說起劉三和\"劉瘸子\"的事,那管事的人不知道是喝多了,還是覺得\"二劉\"之間的事對他是小事一樁,劉大包大攬的說,隻要他出麵,就能解決。
於是就差劉三的小兒子劉成明去叫\"劉瘸子\"來酒場,據說\"劉瘸子\"本不想來的,但耐不住有酒的誘惑,還是一瘸一拐的到場了。
既然聚到一塊,肯定是先喝酒,再說事了,不知道中間仨人是咋溝通的,都喝醉了,分別都各自迴家了,而咋迴的家,至今也沒有人說的清楚。
上午喝的酒,各自迴家後就沒有人提這茬事了,結果下午傍黑天,\"劉瘸子\"家傳出了撕心裂肺的哭聲,說是\"劉瘸子\"不省人事了。
待村裏有人去了\"劉瘸子\"家,傳出來的原話是\"劉瘸子\"躺在堂屋裏正中間的地上,吐的一地汙穢之物和一些白沫子,人已經沒有了氣息,\"劉瘸子\"的老婆孩子哭的死去活來,一塌糊塗。
結果,村裏忙活紅白事的人簡單一商量,說是大熱天的,人死了也放不住,找直接火化了,再辦發喪出殯的事。
就這樣,已經\"死了\"的\"劉瘸子\"被村裏安排的拖拉機用涼席子卷著帶著村裏開的手續,直接拉到縣城的火葬廠去火化了。
據說,在火葬廠裏,\"劉瘸子\"被火化前,火化工在搬運\"劉瘸子\"的\"屍體\"時,摸到\"劉瘸子\"後背還是熱的,而且汗津津的,應該是沒死透,或者說是\"酒精中毒性休克\",就趕緊告知村裏送\"屍體\"的人,是否再將其拉到縣醫院去搶救試試?!
村裏跟著去送\"屍體\"的人中,有一個說是和劉三媳婦家有姑表親的人,得了來火葬廠之前的說項,直接塞給了火化工一些錢,將\"死了\"的\"劉瘸子\"給推進了火化爐裏……
後來有人傳出,\"死了\"的\"劉瘸子\"被推進火化爐後,整個\"屍體\"在被點火瞬間燒的極其扭曲,並有讓人不忍聽的叫喊聲……
而且這些或許是子虛烏有的情形還是被傳的沸沸揚揚,有鼻子有眼的。
\"劉瘸子\"的媳婦和其家族之人為此還和劉三家大鬧了一場,也沒有鬧出個子醜寅卯來,最後是兩家和其兩個家族成了仇人,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這事後來被爺爺教育魏小佑:
在參加任何聚會或宴會時,都要保持警惕,因為表麵上的友好可能掩蓋著潛在的敵意或危險。尤其是在涉及權力、利益或潛在衝突的情況下。
\"劉瘸子\"死於自己的無知和貪婪。
小時候,常聽老人講,這孩子今年已經三生子四歲了,那時不得其解,為什麽叫三生四歲?
後來才明白,三生四歲指的是周歲和虛歲。具體來說就是孩子已經過了三個生日,是三周歲,若按年頭算,已經四歲了。
在這個世界上,恐怕也隻有咱們中國人有兩個年齡,一個周歲,一個虛歲。
周歲,也叫實歲,即真實年齡、實際年齡;虛歲,顧名思義,就是不實的年齡,它是中國傳統計算年齡的方法,是一種舍小求大的概算方法。
過去人們都是以屬相記錄人的出生年份來記歲的,將每一年作為一個區間。如一個人出生在農曆馬年的大年三十,那麽到了羊年的正月初一,若按年頭算,他已兩歲了,盡管他出生才兩天,因為他畢竟在馬年生活過一天,他的歲數也真是虛到極致了。若另一人出生在羊年的正月初一,那他的歲數真是實到極致了,兩人出生雖實際上隻差一天,但記歲上是相差一歲的。
不過現在出生的孩子,其出生年月日,在出生證、戶口簿、身份證號等官方登記上全都采用公元紀年,出生日期甚至精確到幾時幾分,已不再登記屬相和出生的農曆日期。
現在適齡學生入學、在職人員退休計算年齡時,都是采用年對年、月對月的滿周歲的計算方法。
但民間在談到人們的年齡時還會提到是什麽屬相,虛歲多大,周歲多大了。
魏小佑就是鼠年臘月二十八日生人,公曆已經是新的一年的一月三十一號了。那麽虛歲和周歲整整差了一年,也就是一歲。
按照俗語:三生四歲,恍惚記事來說,魏小佑早早的就記事了,現在偶爾平心靜氣閑坐之時,就會想記起幼時在老家親身經曆的一些人和事,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至今都說不明白的,都有……
隻不過有些事,有個子醜寅卯,是非曲直;有些事,卻像農村戲台子上出相入將的簾子,不掀開來,永遠都不會知道出來的是生旦淨末醜還是車(此處讀:ju)馬騎槍旗,或者隻是鑼鼓弦笙鑔的樂曲。
魏王莊村西頭的幾戶人家姓劉,是住姥娘家落戶的。按親戚輩分關係來說,他們幾戶人家當前輩分最年長的也要叫魏小佑叔。
其中一家和魏小佑還是本家沒出五服的近親,當家的叫劉三,大名記不住了,之所以叫劉三,不是在家排行老三,而且他上麵的兩個哥哥都沒活下來,他儼然也就成了家裏的長子當家的了。但,大夥依舊叫他劉三。
劉三在村西頭的路口旁開了一個代銷店,從村中央自東向西到張樓村、西楊莊村或者自西向東到袁莊村、東劉莊村、白垓村的人,還有從南向北去公社趕集或者從公社趕集自北向南到杜莊村、張垓村、巨野縣沙土集鎮的等人都要經過劉三的代銷店。
所以,相對而言,劉三的日子在他本家或者在整個魏王莊村來說都是靠前的,或者說是較富裕的。
在七八十年代,家裏能有個代銷店,是相當不錯的,甚至說是很有體麵的,任誰家不買個針頭線腦,油鹽醬醋,煙酒糖茶的。就連劉三的兩個孩子,在同齡的玩伴裏也是很有話語權和主導權的,因為他們可以從家裏帶好多好吃的零食或者小冰糖顆粒啥的。
就這樣,就有好多人從劉三那兒賒東西,天長日久,賒的賬越來越多,或者記得不是很清楚,或者是劉三的媳婦張桂芳又有點強勢及占小便宜的秉性,就會導致劉三本人和劉三的代銷店與賒賬的產生矛盾,隔三差五的就會聽說,又有賒賬的和劉三幹起來了,又有賒賬的因為劉三媳婦在賬目上多算了幾分幾毛幹起來了。
但最後,終歸是莊裏鄉親的,也是親戚串連襟或者搭著兩橋子的,都能有中人勸和調解的解決了,隻不過好久會彼此不說話,不搭腔,老死不相往來的樣子,過不了多久就會因為差孩子買些不起眼的東西而又重新改善了關係。
農村的習俗就是這樣,農村的生活也就是這樣,尤其是一個莊的人,彼此間沒有多大的仇恨,更沒有產生世仇之類的。
然而,一件事情的發生,讓這種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生活狀態直接轉變成了幾十年來至今都說不清楚的暗件。
之所以說是暗件,而不是案件,是因為即便是公社級別的公檢法的介入都沒有定性的事件,成了魏王莊村自建村以來,唯一一個說不清楚的事件,成了暗件。
也由此導致了劉三的代銷店日漸凋零,幾乎再也沒有人願意再去光顧,更導致了劉三媳婦張桂芳成了村裏有名的\"魔倒(魯西南一帶方言對精神病患者的一種叫法)\",無論見到誰,都會拉著人家的手說個不停,說的話都是些顛三倒四的,有誰誰家欠她家的錢不還,免了誰誰家的多少多少錢,俺們沒有害過誰誰,誰誰是自己願意的……哪怕是一個從村裏路過的人,隻要被她攔著了,都會說上半天,導致鄰村很多人寧願繞過魏王莊走遠路也不敢或者不樂意從魏王莊再路過了。
更在後來,劉三家的代銷店逐漸被村裏其他家的小賣部給取代了。
事情是這樣的:
劉三本家有個勉強算是混混的劉立強,整天的不務正業,地裏的活幹的毛毛糙糙,全指望自家媳婦帶著三個閨女沒黑沒白的忙活,而他也是經常到劉三的代銷店裏賒廉價的酒喝。
無論村裏誰家有個紅白事,滿月酒之類的大情小事,他都會賴著臉皮前往蹭酒喝,蹭煙抽,而且還是不醉不歸,吃喝不算還順帶手連偷帶摸,整村的人沒有不說他,不煩他的。
直到後來,他瞄上了村裏一個叫蘭香的寡婦,整天的死皮賴臉貼乎人家,名義上說是給人家幹活幫工,小心思就是想占人家便宜,結果一天晚上爬人家牆頭,被人家用杆子給戳下來,摔斷了腿,從此落下一個\"劉瘸子\"的諢號,隻要一提\"劉瘸子\"附近十裏八鄉的沒有不知道的。
而\"劉瘸子\"也破罐子破摔,除了依舊蹭吃蹭喝,不幹正事之外,還偶爾會偷人家的雞、鴨、鵝、兔的買了換錢,買酒喝,買煙抽,或者直接拿到劉三的代銷店上換煙酒。
但有一點,\"劉瘸子\"在村裏無論在混蛋,隻要看到村裏的大人小孩被外人欺負,他都會上前助威維護,還多次被外村人或者過路的人給打傷了。為此,那些被他維護和助威過的人還真是真心的感謝他,會帶著東西去他家看他,為他的仗義執言和伸頭維護心懷感恩。
這也成了他每次喝醉酒之後,一遍又一遍炫耀的資本。即便是這樣,村裏人也沒有把他看成惡霸或者氓流子。
可能是,日積月累,他在劉三的代銷店裏賒的東西太多了,或者是因為某事雙方產生了極其不愉快的事情,兩家或者說是劉三一家和他本人直接翻臉了。
逼著他還錢,或者拿東西抵賬,甚至有好事的中間人說和\"劉瘸子\"將大閨女劉桂紅嫁給劉三的小舅子張寶慶。
劉三的小舅子張寶慶是魏王莊西三裏路外張樓村的,村子離的那麽近,又都是親戚套親戚的,不用刻意打聽,也知道誰啥樣,品行如何,家境如何。
\"劉瘸子\"是混,但又不是笨和傻,早就聽說過劉三的小舅子張寶慶和他一樣是莊裏的混混,二十好幾歲了,還賴在爹娘身邊,被幾個姐姐給寵的不像樣,整天的混吃等死的那種,誰嫁給他都是自投火坑。所以,堅決不幹。並放出話來:
\"就是我閨女嫁個瞎子,瘸子,聾子,哪怕是個傻子,也不會許給張寶慶那個嫑種。\"
結果,他的這話直接讓劉三和劉三媳婦張桂芳惱了,心說你\"劉瘸子\"是啥人,誰不清楚,你還有臉嫌棄俺家。
由此,雙方都覺得對方在刻意的為難自己,貶低自己,埋汰自己,所以,就直接鬧頂了,無論啥時候碰到,不是對罵,就是對掐,有時候會打的頭破血流的,弄的莊上任誰也不願再摻和了,更沒有人願意做中人給調停了。
魏小佑這年正好上一年級,聽說是劉三和村裏一個管事(也就是在村裏擔任點小職務,又能被村裏各家認可常幫場的人,具體叫啥名字忘了。)的人在一起喝酒,期間說起劉三和\"劉瘸子\"的事,那管事的人不知道是喝多了,還是覺得\"二劉\"之間的事對他是小事一樁,劉大包大攬的說,隻要他出麵,就能解決。
於是就差劉三的小兒子劉成明去叫\"劉瘸子\"來酒場,據說\"劉瘸子\"本不想來的,但耐不住有酒的誘惑,還是一瘸一拐的到場了。
既然聚到一塊,肯定是先喝酒,再說事了,不知道中間仨人是咋溝通的,都喝醉了,分別都各自迴家了,而咋迴的家,至今也沒有人說的清楚。
上午喝的酒,各自迴家後就沒有人提這茬事了,結果下午傍黑天,\"劉瘸子\"家傳出了撕心裂肺的哭聲,說是\"劉瘸子\"不省人事了。
待村裏有人去了\"劉瘸子\"家,傳出來的原話是\"劉瘸子\"躺在堂屋裏正中間的地上,吐的一地汙穢之物和一些白沫子,人已經沒有了氣息,\"劉瘸子\"的老婆孩子哭的死去活來,一塌糊塗。
結果,村裏忙活紅白事的人簡單一商量,說是大熱天的,人死了也放不住,找直接火化了,再辦發喪出殯的事。
就這樣,已經\"死了\"的\"劉瘸子\"被村裏安排的拖拉機用涼席子卷著帶著村裏開的手續,直接拉到縣城的火葬廠去火化了。
據說,在火葬廠裏,\"劉瘸子\"被火化前,火化工在搬運\"劉瘸子\"的\"屍體\"時,摸到\"劉瘸子\"後背還是熱的,而且汗津津的,應該是沒死透,或者說是\"酒精中毒性休克\",就趕緊告知村裏送\"屍體\"的人,是否再將其拉到縣醫院去搶救試試?!
村裏跟著去送\"屍體\"的人中,有一個說是和劉三媳婦家有姑表親的人,得了來火葬廠之前的說項,直接塞給了火化工一些錢,將\"死了\"的\"劉瘸子\"給推進了火化爐裏……
後來有人傳出,\"死了\"的\"劉瘸子\"被推進火化爐後,整個\"屍體\"在被點火瞬間燒的極其扭曲,並有讓人不忍聽的叫喊聲……
而且這些或許是子虛烏有的情形還是被傳的沸沸揚揚,有鼻子有眼的。
\"劉瘸子\"的媳婦和其家族之人為此還和劉三家大鬧了一場,也沒有鬧出個子醜寅卯來,最後是兩家和其兩個家族成了仇人,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這事後來被爺爺教育魏小佑:
在參加任何聚會或宴會時,都要保持警惕,因為表麵上的友好可能掩蓋著潛在的敵意或危險。尤其是在涉及權力、利益或潛在衝突的情況下。
\"劉瘸子\"死於自己的無知和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