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識漸漸渙散之際,她感覺有人扳開她的嘴,往她嘴裏塞了兩顆東西,清清涼涼的,再然後,就什麽都不知道了。
南郊城門處,謝禹恪碰見了藺止敘,見麵直截了當的搖了頭:“血跡一路順著出了南城門,就沒了蹤跡,還是讓人跑了。”
藺止敘唿出口氣:“應該還有同夥接應,走吧,去看看高樊那裏有什麽新的發現。”
城南荒蕪敗破,住的都是底層貧民,追風從屋頂上跳下來,正準備說話,看到謝禹恪領著禁軍也在,生生將話憋了迴去。
一行人迴了宮禁處,正巧也遇到了高樊帶著殿前兵馬司的人馬往迴趕。
謝禹恪率先說話:“高大人可有收獲?”
高樊搖搖頭,臉色不大好看,煙波河畔都被他掀了底,屁都沒查到一個。
看謝禹恪也是兩手空空,想著大家都差不多空手而歸,倒也不壞,轉瞬一想人家是皇子,本就是奉皇命協助,殿前兵馬司才是搜查主力軍,本來殿前護衛就沒做好,如今人也沒抓到,更鬱悶了。
藺止敘朝二人拜別:“下官要迴東宮複命,告辭。”
追風不進宮,守在宮禁門口目送藺止敘離開,謝禹恪眼尖,瞅到追風衣袖處沾了一根雞毛,貼心幫他拿下來,打趣道:“你這是搜人搜到雞窩裏去了?”
追風愣愣,好半天才迴:“五殿下好眼力。”
要不是追風殺了隻雞,提著一路滴血到南城門外的荒山,這才騙過了禁軍搜捕的耳目。
還沒得主子一句誇獎,差點就被眼尖的五殿下發現了端倪,好險好險。
東宮亂成一團,太醫院的太醫進進出出,個個神色焦慮,藺止敘進了內殿發現皇帝也在。
皇帝神情不佳,這一刻他不像是高坐於龍椅之上的九五之尊,更像是一個擔心孩子病體的老父親。
東宮官員都跪在門口,藺止敘走了過去,跟在眾人身後跪下。
太醫院的院正小跑過來:“陛下,太子殿下醒了。”
眾人聞言長舒一口氣,皇帝臉上也顯了笑顏,起身就朝太子的床榻跟前走去。
太子剛醒,麵色還有些蒼白,見到皇帝,習慣性的起身想要行禮,卻被皇帝一把按住。
太子稍稍一動,腿疼的厲害,嘶了一聲。
皇帝有些緊張:“告訴朕,哪裏疼?”
這話一出,太子鼻尖酸澀,竟是沒忍住,聲調裏帶了哽咽:“父皇,父皇安好?兒臣以為,以為再也看不到父皇了...”
這一刻,兩人都有些酸楚,親生父子在這天下至高無上的權柄麵前,小心翼翼恪守君臣本分,卻在臨門危機的一瞬才看清了有些東西在權力之外不乏溫情。
房梁砸落下來的那一刻,太子幾乎是下意識的撲了過來,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了致命一擊,皇帝怎麽可能不動容,那是他的親生兒子啊,是他親自選定任命的儲君,是他百年之後要襲承他這萬裏江山的繼承人啊。
太子並非皇帝的皇長子,在太子之前,他還有過一個兄長。
彼年皇帝剛剛親政,由攝政皇叔和太後選定,娶了尉國公家的嫡長女,名門之後,賢良淑德。
少年帝後琴瑟和鳴,很快在成婚之後的第二年便誕下皇長子,宮裏宮外舉國同慶,皇長子天資聰穎,是眾望所歸的太子人選,卻在他兩歲那年歿於一場風寒。
皇後喪子,悲痛欲絕,少年帝後相互扶持捱過了那兩年,後來才有了現任太子的出生。
隻是太子的出生從一開始就被冠上了克母的名頭,皇長子的離去讓皇後的身體垮了大半,好不容易再次懷上龍嗣,卻在生產時難產而亡,太子從一出生便沒了母後。
後來啊,太子一路平平安安長大,皇帝也再沒立過皇後。
太子十歲那年,正式被立為太子,這麽多年裏,太子感覺的到,如果不是已故的皇後,自己絕不會被立為儲君正統。
他天資一般,皇後當年懷他的時候,心情鬱鬱,導致他在母胎裏就比之其他皇子孱弱,有時候他也會想,母後究竟為什麽一定要把他生出來,甚至還賠上了自己的命。
他做了十八年的太子,從幼年到少年,再到如今即將而立,他在東宮的每一日都如履薄冰,他也能清晰感受到,他的父皇並不喜歡自己。
可他所接受到的正統教育,告訴他要忠君愛國,要視君恩為天父,皇帝不單單是他一個人的父親,也是這天下萬民的君父。
他從年幼時起,就一直希望能和皇帝、他的父皇有著尋常百姓家的父子那般親近,他渴望父愛,渴望自己能像一個孩子一樣被父親疼愛。
在房梁垮塌下來的一瞬,他不帶猶疑的撲向了皇帝,那是他的父親啊,是天下至高無上的君父,他沒有猶豫,就那樣做了。
此刻兩人靜默著,皇帝也是個不善言辭的父親,他掀開被子看了看太子的腿,綁了木條和紗布,他問太醫:“太子的腿可會落下遺症?”
太醫院最擅骨傷的太醫迴話:“迴稟皇上,隻要護理得當,和常人無異。”
皇上長舒了一口氣,幫太子把被子提了提,拍拍他的手:“好好養著,會沒事的。”像安慰小孩子一樣。
太子妃懷裏抱著的嬰童哼哼唧唧的要下地,那是太子目前唯一的子嗣,皇孫女,剛滿一歲。
皇帝伸手將皇孫女抱在懷裏哄著,出了寢殿,瞧見外麵跪著的東宮官員,一揮手讓人都起來,看到藺止敘也在裏麵,皇帝喊住他:“止敘留步。”
皇帝將皇孫女交還給太子妃,囑咐了兩句,擺駕迴了明德殿。
掌燈宮娥續了燭火,悄然退下,洪四芳命全祿奉了茶水來,恭恭敬敬放在藺止敘麵前:“小藺大人,請用茶。”
藺止敘頷首。
皇帝抿了一口茶,瞟了一眼藺止敘,不疾不徐的說:“止敘,你有好些日子沒有進宮陪朕說話了吧?”
他吹了一口茶沫,神情不辨喜怒。
藺止敘正要起身,皇帝抬手示意:“這沒外人,坐著迴話。”
“是。”
“肇業寺一事你怎麽看?”皇帝突然發問。
藺止敘拱手:“陛下問的是肇業寺的事,還是肇業寺刺客的事?”
皇帝哼笑一聲:“和你老子一個德行,不要和朕打啞謎,你知道朕問的是什麽事。”
藺止敘再次行禮,才說:“肇業寺確實有問題,工部奉旨重修肇業寺,從一開始的施工圖紙到後續的施工材料,每一項都是由工部主批,肇業寺今日竣工就發生了這麽大的一樁事,工部從上到下裏裏外外都難逃咎責。”
這話說的,難道皇帝不知道嗎?
皇帝放下茶盞,饒有興趣的看著他:“你父親如今可還暫管著工部,你說工部從上到下裏裏外外都難逃咎責,你父親也包括在內嗎?”
藺止敘麵色一片沉靜:“自然在內,且該當首責。”
皇帝聞言大笑出聲:“你小子別太過分,好歹那也是你爹,他出了事整個藺府都得遭殃,你以為你能跑得掉?”
皇帝雖是笑著,卻言語冰寒,他是真的想知道藺止敘和藺庾是否真的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藺止敘坐不住了,站起來告罪:“陛下,臣心念的是安穩,社稷安康,至於小家如何,是微臣不能左右的。如今肇業寺牽扯工部至深,臣亦心惶惶。”
皇帝直直盯著他,想從他麵上看出些什麽別的情緒,但什麽都沒有。
半晌,皇帝揭過這個話題:“肇業寺的事情自有刑部詳查,牽扯到的有關部門一個個的都別想跑。你也別眼睛老盯在工部身上,朕喊你來問話,可不是來聽你私下攻訐的,藺相的事,先放一邊。”
藺止敘適當謙卑起來:“是,微臣魯莽。”
皇帝手指動了動,示意他接著說。
藺止敘心知肚明皇帝想聽什麽,自然是想聽太子和肇業寺之間的關係。
“肇業寺出事確實隻靠一個工部定罪草率了些,太子殿下奉命監工肇業寺的竣工事宜,如今出了這等禍事,東宮自然也是難辭其咎的,但依微臣之拙見,東宮之責在於未能明察肇業寺的弊病,並非主責。修建需要戶部稽算庫銀,撥點人手,微臣曾隨太子一同巡視過肇業寺,見過不止一次,工部的黃釗黃大人腆著老臉同戶部的堂老爺求銀子,太子殿下還曾開堂布公的讓這兩位大人當著麵算清楚賬麵。”
說到此處,藺止敘微微搖頭無奈的笑笑:“可這賬算來算去都是筆糊塗賬,工部要錢要不到,戶部批銀批不出,兩方扯皮推諉鬧得著實難看了些,還是太子殿下看不下去,好言相勸才沒有將這事鬧到陛下麵前來汙耳。”
皇帝眉頭不自覺的跳動了下:“照你這麽說,太子及其東宮並不曾牽扯到肇業寺的深水裏來?”
藺止敘沒有正麵迴答這個問題,他恭恭敬敬的行禮,音調緩慢:“陛下,太子尚還在病榻之上。”
皇帝一怔,沉默了片刻:“罷,天色也不早了,你且出宮去吧。”
皇帝揮手讓藺止敘退下,走出明德殿的時候,外麵候著薛元晁和謝禹恪兩人,洪四芳送了藺止敘出來,薛元晁想進入正殿向皇帝稟告捉拿刺客的最新進展,卻被洪四芳攔在了殿外。
“薛指揮使,今日夜已深,早些迴吧。”
薛元晁著急說道:“可我還有最新案情進展要稟明陛下...”
洪四芳打斷了他,眼神帶了些威懾:“薛指揮使,請迴吧。”
薛元晁氣結,卻無可奈何,轉身準備離去,卻聽得洪四芳言語溫和的同謝禹恪說道:“五殿下,陛下在殿內等你,請隨老奴進去。”
在場眾人皆是一愣,薛元晁更是震驚,他不信皇帝這個時候居然不召見自己,他內心升起一絲莫名的害怕和擔憂。
謝禹恪在進明德殿之時,目光和藺止敘淺淺相接,雙方微微頷首。
這一夜,藺止敘沒有迴藺府,而是去了暮曉居,等到打更的梆子敲了兩聲,謝禹恪才翻牆入了暮曉居。
一進來忙抓起藺止敘案桌上的茶壺一飲而盡,喝完才開口:“說正事,要變天了。”
南郊城門處,謝禹恪碰見了藺止敘,見麵直截了當的搖了頭:“血跡一路順著出了南城門,就沒了蹤跡,還是讓人跑了。”
藺止敘唿出口氣:“應該還有同夥接應,走吧,去看看高樊那裏有什麽新的發現。”
城南荒蕪敗破,住的都是底層貧民,追風從屋頂上跳下來,正準備說話,看到謝禹恪領著禁軍也在,生生將話憋了迴去。
一行人迴了宮禁處,正巧也遇到了高樊帶著殿前兵馬司的人馬往迴趕。
謝禹恪率先說話:“高大人可有收獲?”
高樊搖搖頭,臉色不大好看,煙波河畔都被他掀了底,屁都沒查到一個。
看謝禹恪也是兩手空空,想著大家都差不多空手而歸,倒也不壞,轉瞬一想人家是皇子,本就是奉皇命協助,殿前兵馬司才是搜查主力軍,本來殿前護衛就沒做好,如今人也沒抓到,更鬱悶了。
藺止敘朝二人拜別:“下官要迴東宮複命,告辭。”
追風不進宮,守在宮禁門口目送藺止敘離開,謝禹恪眼尖,瞅到追風衣袖處沾了一根雞毛,貼心幫他拿下來,打趣道:“你這是搜人搜到雞窩裏去了?”
追風愣愣,好半天才迴:“五殿下好眼力。”
要不是追風殺了隻雞,提著一路滴血到南城門外的荒山,這才騙過了禁軍搜捕的耳目。
還沒得主子一句誇獎,差點就被眼尖的五殿下發現了端倪,好險好險。
東宮亂成一團,太醫院的太醫進進出出,個個神色焦慮,藺止敘進了內殿發現皇帝也在。
皇帝神情不佳,這一刻他不像是高坐於龍椅之上的九五之尊,更像是一個擔心孩子病體的老父親。
東宮官員都跪在門口,藺止敘走了過去,跟在眾人身後跪下。
太醫院的院正小跑過來:“陛下,太子殿下醒了。”
眾人聞言長舒一口氣,皇帝臉上也顯了笑顏,起身就朝太子的床榻跟前走去。
太子剛醒,麵色還有些蒼白,見到皇帝,習慣性的起身想要行禮,卻被皇帝一把按住。
太子稍稍一動,腿疼的厲害,嘶了一聲。
皇帝有些緊張:“告訴朕,哪裏疼?”
這話一出,太子鼻尖酸澀,竟是沒忍住,聲調裏帶了哽咽:“父皇,父皇安好?兒臣以為,以為再也看不到父皇了...”
這一刻,兩人都有些酸楚,親生父子在這天下至高無上的權柄麵前,小心翼翼恪守君臣本分,卻在臨門危機的一瞬才看清了有些東西在權力之外不乏溫情。
房梁砸落下來的那一刻,太子幾乎是下意識的撲了過來,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了致命一擊,皇帝怎麽可能不動容,那是他的親生兒子啊,是他親自選定任命的儲君,是他百年之後要襲承他這萬裏江山的繼承人啊。
太子並非皇帝的皇長子,在太子之前,他還有過一個兄長。
彼年皇帝剛剛親政,由攝政皇叔和太後選定,娶了尉國公家的嫡長女,名門之後,賢良淑德。
少年帝後琴瑟和鳴,很快在成婚之後的第二年便誕下皇長子,宮裏宮外舉國同慶,皇長子天資聰穎,是眾望所歸的太子人選,卻在他兩歲那年歿於一場風寒。
皇後喪子,悲痛欲絕,少年帝後相互扶持捱過了那兩年,後來才有了現任太子的出生。
隻是太子的出生從一開始就被冠上了克母的名頭,皇長子的離去讓皇後的身體垮了大半,好不容易再次懷上龍嗣,卻在生產時難產而亡,太子從一出生便沒了母後。
後來啊,太子一路平平安安長大,皇帝也再沒立過皇後。
太子十歲那年,正式被立為太子,這麽多年裏,太子感覺的到,如果不是已故的皇後,自己絕不會被立為儲君正統。
他天資一般,皇後當年懷他的時候,心情鬱鬱,導致他在母胎裏就比之其他皇子孱弱,有時候他也會想,母後究竟為什麽一定要把他生出來,甚至還賠上了自己的命。
他做了十八年的太子,從幼年到少年,再到如今即將而立,他在東宮的每一日都如履薄冰,他也能清晰感受到,他的父皇並不喜歡自己。
可他所接受到的正統教育,告訴他要忠君愛國,要視君恩為天父,皇帝不單單是他一個人的父親,也是這天下萬民的君父。
他從年幼時起,就一直希望能和皇帝、他的父皇有著尋常百姓家的父子那般親近,他渴望父愛,渴望自己能像一個孩子一樣被父親疼愛。
在房梁垮塌下來的一瞬,他不帶猶疑的撲向了皇帝,那是他的父親啊,是天下至高無上的君父,他沒有猶豫,就那樣做了。
此刻兩人靜默著,皇帝也是個不善言辭的父親,他掀開被子看了看太子的腿,綁了木條和紗布,他問太醫:“太子的腿可會落下遺症?”
太醫院最擅骨傷的太醫迴話:“迴稟皇上,隻要護理得當,和常人無異。”
皇上長舒了一口氣,幫太子把被子提了提,拍拍他的手:“好好養著,會沒事的。”像安慰小孩子一樣。
太子妃懷裏抱著的嬰童哼哼唧唧的要下地,那是太子目前唯一的子嗣,皇孫女,剛滿一歲。
皇帝伸手將皇孫女抱在懷裏哄著,出了寢殿,瞧見外麵跪著的東宮官員,一揮手讓人都起來,看到藺止敘也在裏麵,皇帝喊住他:“止敘留步。”
皇帝將皇孫女交還給太子妃,囑咐了兩句,擺駕迴了明德殿。
掌燈宮娥續了燭火,悄然退下,洪四芳命全祿奉了茶水來,恭恭敬敬放在藺止敘麵前:“小藺大人,請用茶。”
藺止敘頷首。
皇帝抿了一口茶,瞟了一眼藺止敘,不疾不徐的說:“止敘,你有好些日子沒有進宮陪朕說話了吧?”
他吹了一口茶沫,神情不辨喜怒。
藺止敘正要起身,皇帝抬手示意:“這沒外人,坐著迴話。”
“是。”
“肇業寺一事你怎麽看?”皇帝突然發問。
藺止敘拱手:“陛下問的是肇業寺的事,還是肇業寺刺客的事?”
皇帝哼笑一聲:“和你老子一個德行,不要和朕打啞謎,你知道朕問的是什麽事。”
藺止敘再次行禮,才說:“肇業寺確實有問題,工部奉旨重修肇業寺,從一開始的施工圖紙到後續的施工材料,每一項都是由工部主批,肇業寺今日竣工就發生了這麽大的一樁事,工部從上到下裏裏外外都難逃咎責。”
這話說的,難道皇帝不知道嗎?
皇帝放下茶盞,饒有興趣的看著他:“你父親如今可還暫管著工部,你說工部從上到下裏裏外外都難逃咎責,你父親也包括在內嗎?”
藺止敘麵色一片沉靜:“自然在內,且該當首責。”
皇帝聞言大笑出聲:“你小子別太過分,好歹那也是你爹,他出了事整個藺府都得遭殃,你以為你能跑得掉?”
皇帝雖是笑著,卻言語冰寒,他是真的想知道藺止敘和藺庾是否真的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藺止敘坐不住了,站起來告罪:“陛下,臣心念的是安穩,社稷安康,至於小家如何,是微臣不能左右的。如今肇業寺牽扯工部至深,臣亦心惶惶。”
皇帝直直盯著他,想從他麵上看出些什麽別的情緒,但什麽都沒有。
半晌,皇帝揭過這個話題:“肇業寺的事情自有刑部詳查,牽扯到的有關部門一個個的都別想跑。你也別眼睛老盯在工部身上,朕喊你來問話,可不是來聽你私下攻訐的,藺相的事,先放一邊。”
藺止敘適當謙卑起來:“是,微臣魯莽。”
皇帝手指動了動,示意他接著說。
藺止敘心知肚明皇帝想聽什麽,自然是想聽太子和肇業寺之間的關係。
“肇業寺出事確實隻靠一個工部定罪草率了些,太子殿下奉命監工肇業寺的竣工事宜,如今出了這等禍事,東宮自然也是難辭其咎的,但依微臣之拙見,東宮之責在於未能明察肇業寺的弊病,並非主責。修建需要戶部稽算庫銀,撥點人手,微臣曾隨太子一同巡視過肇業寺,見過不止一次,工部的黃釗黃大人腆著老臉同戶部的堂老爺求銀子,太子殿下還曾開堂布公的讓這兩位大人當著麵算清楚賬麵。”
說到此處,藺止敘微微搖頭無奈的笑笑:“可這賬算來算去都是筆糊塗賬,工部要錢要不到,戶部批銀批不出,兩方扯皮推諉鬧得著實難看了些,還是太子殿下看不下去,好言相勸才沒有將這事鬧到陛下麵前來汙耳。”
皇帝眉頭不自覺的跳動了下:“照你這麽說,太子及其東宮並不曾牽扯到肇業寺的深水裏來?”
藺止敘沒有正麵迴答這個問題,他恭恭敬敬的行禮,音調緩慢:“陛下,太子尚還在病榻之上。”
皇帝一怔,沉默了片刻:“罷,天色也不早了,你且出宮去吧。”
皇帝揮手讓藺止敘退下,走出明德殿的時候,外麵候著薛元晁和謝禹恪兩人,洪四芳送了藺止敘出來,薛元晁想進入正殿向皇帝稟告捉拿刺客的最新進展,卻被洪四芳攔在了殿外。
“薛指揮使,今日夜已深,早些迴吧。”
薛元晁著急說道:“可我還有最新案情進展要稟明陛下...”
洪四芳打斷了他,眼神帶了些威懾:“薛指揮使,請迴吧。”
薛元晁氣結,卻無可奈何,轉身準備離去,卻聽得洪四芳言語溫和的同謝禹恪說道:“五殿下,陛下在殿內等你,請隨老奴進去。”
在場眾人皆是一愣,薛元晁更是震驚,他不信皇帝這個時候居然不召見自己,他內心升起一絲莫名的害怕和擔憂。
謝禹恪在進明德殿之時,目光和藺止敘淺淺相接,雙方微微頷首。
這一夜,藺止敘沒有迴藺府,而是去了暮曉居,等到打更的梆子敲了兩聲,謝禹恪才翻牆入了暮曉居。
一進來忙抓起藺止敘案桌上的茶壺一飲而盡,喝完才開口:“說正事,要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