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
藺止敘一身圓領廣袖緋色公服,腰間配鴉青革帶入太子府,近身侍奉的主管呂慶則四五十歲,自太子被立為儲君起便一直侍奉在側。
見到藺止敘,一張容長臉團起笑意,熟絡的打起了招唿:“小藺大人可算迴來了,殿下昨兒夜裏還念叨著您。”
藺止敘不動聲色迴了禮,這是在點自己昨天迴京沒有第一時間來東宮迴稟。
“昨日星夜兼程,風塵仆仆,不敢叨擾殿下休息,今日一早特來朝見殿下。”
兩人含笑對視,你來我往之間已是互相過招。
呂內侍收起了笑意,走近了兩步,略帶憂心的說道:“今日一早陛下訓斥了殿下,殿下這會子興致不高,小藺大人去瞧瞧吧。”
藺止敘拱手,微微頷首告別呂內侍。
東宮正殿裏,太子一身明黃衣衫,立於桌案前正提筆描繪著水墨丹青,二十七八歲的青年,白皙文氣,神態溫和,舉手投足貴重端方。
瞧見藺止敘,微微一笑:“止敘來了。”
藺止敘行禮後走至太子身側,太子的畫作筆鋒連貫,堪堪落下最後一筆,一幅關山落日長河的景象躍然紙上。
太子停筆,側頭問向藺止敘:“如何?”
藺止敘迴答:“西北可沒殿下畫得這般俊秀雅致。”
太子朗聲笑道:“哈哈哈好你個藺止敘,也不說學學其他人拍拍孤的馬屁!”
藺止敘拱手:“所以微臣人緣不善。”
內侍小黃門端了清水來為太子淨手,太子一邊洗濯,一邊漫不經心問:“西北之行可還順利?”
“不太順利。”
太子頓了頓,慢條斯理的拿著帕子擦手,迴過身來看著藺止敘:“是陵王生辰綱那事吧?”
“今日一早下了朝會,父皇單獨留孤說話,會寧縣知府連同涼州太守一同上了奏疏,詳稟了西北賊首劫了王叔的生辰綱一事,王叔也上了折子,和孫克進等人的前後腳到,直接把這事推到孤頭上,說那涼州節度使是太子妃的娘舅,一方要員放任地方匪禍,有失察之罪,害孤也跟著吃了一通訓斥。”
瞧太子臉色鬱鬱,藺止敘溫聲安慰著:“陛下訓斥殿下,也正是提點殿下,陵王在雍涼一帶天高皇帝遠,如父如子,如兄如弟,孰輕孰重,殿下心裏應該有杆秤才是。”
太子點點頭:“你說的是,所以孤前段時間才派你去了一趟西北,去探探虛實,孤的這個王叔啊,頗讓人焦心。”
“不過這匪禍確實猖獗,父皇也發了令,讓王叔自己把這事解決好。”
太子頓了頓,望向藺止敘,問他:“你說…這水咱們有沒有必要把它攪渾些?”
藺止敘沉吟片刻,緩緩開口:“殿下可知,全國各地每月要發生多少起匪禍劫掠?”
太子望著他,一時沒明白過來藺止敘說這話的深意。
隻聽藺止敘繼續說:“僅上個月,全國地方上就發生了一百二十六起匪禍劫掠事件,地方上呈報到朝廷,往往是大了說小,小了說無,那為何陵王的這件事,陛下會親自下令督辦呢?”
太子眯著眼睛想了一會,突然一喜:“你是說,父皇歸根到底還是不信任王叔的?”
藺止敘淺淺一笑:“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天下銀錢皆歸陛下。陵王過壽,地方上能湊那麽多金銀進奉,而每年的萬壽誕,地方上的進貢可沒這麽盡心過,更何況,北邊連年戰事,軍費開支龐大,國庫需要充盈,陛下這是在借機敲打陵王,有些手不能伸太長。”
太子麵有喜色:“還得是你!看問題看得通透!”
太子拉著藺止敘坐下來:“那依止敘高見,孤這次要不要趁機給王叔一擊?”
藺止敘搖搖頭:“不可。殿下您貴為儲君,任何事情您做與不做,於您的利害關係都不大,有些事若是做了,反而讓您與陵王過早的交惡。陵王妃乃殿下姨母,陵王於殿下是叔侄又是姨甥,現如今是陛下在敲打陵王,殿下隻需順著陛下的意思來就好,不用格外出擊。”
太子點點頭,算是認可了藺止敘的建議。
藺止敘想到了什麽,繼續補充了一句。
“九月底,是太後娘娘壽辰,陛下大概率會招陵王進京述職,至於剿匪一事,陛下或許不放心陵王手腳,殿下可順著陛下心意,派遣合適的人以配合陵王的名義行監察職責即可。”
太子想明白過來,陵王若是剿匪成功,那匪幫的金銀勢必要落在陵王的口袋裏,看來自己非常有必要替皇帝看牢了。
側頭看向藺止敘,喜愛之情溢於言表:“你呀你,你說孤要是沒你可怎麽辦才好!當初把你從翰林院要到東宮來,是孤做的最對的一件事!”
藺止敘含笑不語,無奈的搖著頭。
看著這位比自己小了好幾歲,心智卻如此老成的小表弟,太子越看越歡喜:“話說迴來,你和藺相還是老樣子嗎?”
提到藺庾,藺止敘抿嘴不言,麵容冷峻了幾分。
太子見狀,訕笑了兩聲,轉而提起了別的話題:“不說讓你不開心的事了,今早父皇還問起你了,說你久不進宮請安,年歲不小了,該成家了。”
藺止敘抽抽嘴角:“殿下,再換一件讓臣開心的事吧。”
太子一愣,緊接著大笑起來:“你小子!哈哈哈哈!”
出了東宮正殿,院子裏的文冠花開的正好,粉白相間,襯得山水庭院相得益彰。
樹下整齊坐著十來個模樣嬌美的女子,正由東宮左春坊司的內侍仔細教習著樂理彈奏。
太子擅丹青,好音律,在東宮養著一大幫伶人已是司空見慣,下麵的官署衙門投其所好,時常會為東宮物色俏麗的新鮮麵孔。
春日伴著和風,嫋嫋絲竹聲起。
藺止敘站在花樹下靜靜觀望了一會兒,那人群裏坐著一位正在調琴的少女無意間瞟了他一眼,默默低下頭去,唇角微微勾了幾許。
閑暇休息之時,在一處綠樹成蔭的廊廡背後,藺止敘和這位少女相對而立。
女子垂眸,神態恭恭敬敬,不敢直視藺止敘的眼睛,嘴巴則是小聲且飛快的說著話。
藺止敘隻是靜靜聽著,末了,他開了口,聲音清冷的不摻雜一絲情緒:“好,辛苦你了。”
少女抿著唇,頭未抬,隻掀了眼皮奮力去瞄,隻一眼,麵頰微紅,連帶著耳尖也一並燒了起來。
少女嬌羞帶著堅定的聲音緩緩開口:“為公子做事,妙裳不覺得辛苦。”
藺止敘不為所動,盯著妙裳的眼眸黑亮亮的,麵色平靜無波。
“出來許久了,小心他們找你,迴去吧。”
妙裳乖覺的低下頭,朝藺止敘福了福身子,轉身離開。
待走到陽光底下,她倏而一笑,上前挽住管事女官的手臂,聲音嬌俏:“好姑姑,那首曲子有些音節妙裳還有些不懂,姑姑再指點奴一二吧,好叫奴去了太子跟前不露怯。”
藺止敘一身圓領廣袖緋色公服,腰間配鴉青革帶入太子府,近身侍奉的主管呂慶則四五十歲,自太子被立為儲君起便一直侍奉在側。
見到藺止敘,一張容長臉團起笑意,熟絡的打起了招唿:“小藺大人可算迴來了,殿下昨兒夜裏還念叨著您。”
藺止敘不動聲色迴了禮,這是在點自己昨天迴京沒有第一時間來東宮迴稟。
“昨日星夜兼程,風塵仆仆,不敢叨擾殿下休息,今日一早特來朝見殿下。”
兩人含笑對視,你來我往之間已是互相過招。
呂內侍收起了笑意,走近了兩步,略帶憂心的說道:“今日一早陛下訓斥了殿下,殿下這會子興致不高,小藺大人去瞧瞧吧。”
藺止敘拱手,微微頷首告別呂內侍。
東宮正殿裏,太子一身明黃衣衫,立於桌案前正提筆描繪著水墨丹青,二十七八歲的青年,白皙文氣,神態溫和,舉手投足貴重端方。
瞧見藺止敘,微微一笑:“止敘來了。”
藺止敘行禮後走至太子身側,太子的畫作筆鋒連貫,堪堪落下最後一筆,一幅關山落日長河的景象躍然紙上。
太子停筆,側頭問向藺止敘:“如何?”
藺止敘迴答:“西北可沒殿下畫得這般俊秀雅致。”
太子朗聲笑道:“哈哈哈好你個藺止敘,也不說學學其他人拍拍孤的馬屁!”
藺止敘拱手:“所以微臣人緣不善。”
內侍小黃門端了清水來為太子淨手,太子一邊洗濯,一邊漫不經心問:“西北之行可還順利?”
“不太順利。”
太子頓了頓,慢條斯理的拿著帕子擦手,迴過身來看著藺止敘:“是陵王生辰綱那事吧?”
“今日一早下了朝會,父皇單獨留孤說話,會寧縣知府連同涼州太守一同上了奏疏,詳稟了西北賊首劫了王叔的生辰綱一事,王叔也上了折子,和孫克進等人的前後腳到,直接把這事推到孤頭上,說那涼州節度使是太子妃的娘舅,一方要員放任地方匪禍,有失察之罪,害孤也跟著吃了一通訓斥。”
瞧太子臉色鬱鬱,藺止敘溫聲安慰著:“陛下訓斥殿下,也正是提點殿下,陵王在雍涼一帶天高皇帝遠,如父如子,如兄如弟,孰輕孰重,殿下心裏應該有杆秤才是。”
太子點點頭:“你說的是,所以孤前段時間才派你去了一趟西北,去探探虛實,孤的這個王叔啊,頗讓人焦心。”
“不過這匪禍確實猖獗,父皇也發了令,讓王叔自己把這事解決好。”
太子頓了頓,望向藺止敘,問他:“你說…這水咱們有沒有必要把它攪渾些?”
藺止敘沉吟片刻,緩緩開口:“殿下可知,全國各地每月要發生多少起匪禍劫掠?”
太子望著他,一時沒明白過來藺止敘說這話的深意。
隻聽藺止敘繼續說:“僅上個月,全國地方上就發生了一百二十六起匪禍劫掠事件,地方上呈報到朝廷,往往是大了說小,小了說無,那為何陵王的這件事,陛下會親自下令督辦呢?”
太子眯著眼睛想了一會,突然一喜:“你是說,父皇歸根到底還是不信任王叔的?”
藺止敘淺淺一笑:“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天下銀錢皆歸陛下。陵王過壽,地方上能湊那麽多金銀進奉,而每年的萬壽誕,地方上的進貢可沒這麽盡心過,更何況,北邊連年戰事,軍費開支龐大,國庫需要充盈,陛下這是在借機敲打陵王,有些手不能伸太長。”
太子麵有喜色:“還得是你!看問題看得通透!”
太子拉著藺止敘坐下來:“那依止敘高見,孤這次要不要趁機給王叔一擊?”
藺止敘搖搖頭:“不可。殿下您貴為儲君,任何事情您做與不做,於您的利害關係都不大,有些事若是做了,反而讓您與陵王過早的交惡。陵王妃乃殿下姨母,陵王於殿下是叔侄又是姨甥,現如今是陛下在敲打陵王,殿下隻需順著陛下的意思來就好,不用格外出擊。”
太子點點頭,算是認可了藺止敘的建議。
藺止敘想到了什麽,繼續補充了一句。
“九月底,是太後娘娘壽辰,陛下大概率會招陵王進京述職,至於剿匪一事,陛下或許不放心陵王手腳,殿下可順著陛下心意,派遣合適的人以配合陵王的名義行監察職責即可。”
太子想明白過來,陵王若是剿匪成功,那匪幫的金銀勢必要落在陵王的口袋裏,看來自己非常有必要替皇帝看牢了。
側頭看向藺止敘,喜愛之情溢於言表:“你呀你,你說孤要是沒你可怎麽辦才好!當初把你從翰林院要到東宮來,是孤做的最對的一件事!”
藺止敘含笑不語,無奈的搖著頭。
看著這位比自己小了好幾歲,心智卻如此老成的小表弟,太子越看越歡喜:“話說迴來,你和藺相還是老樣子嗎?”
提到藺庾,藺止敘抿嘴不言,麵容冷峻了幾分。
太子見狀,訕笑了兩聲,轉而提起了別的話題:“不說讓你不開心的事了,今早父皇還問起你了,說你久不進宮請安,年歲不小了,該成家了。”
藺止敘抽抽嘴角:“殿下,再換一件讓臣開心的事吧。”
太子一愣,緊接著大笑起來:“你小子!哈哈哈哈!”
出了東宮正殿,院子裏的文冠花開的正好,粉白相間,襯得山水庭院相得益彰。
樹下整齊坐著十來個模樣嬌美的女子,正由東宮左春坊司的內侍仔細教習著樂理彈奏。
太子擅丹青,好音律,在東宮養著一大幫伶人已是司空見慣,下麵的官署衙門投其所好,時常會為東宮物色俏麗的新鮮麵孔。
春日伴著和風,嫋嫋絲竹聲起。
藺止敘站在花樹下靜靜觀望了一會兒,那人群裏坐著一位正在調琴的少女無意間瞟了他一眼,默默低下頭去,唇角微微勾了幾許。
閑暇休息之時,在一處綠樹成蔭的廊廡背後,藺止敘和這位少女相對而立。
女子垂眸,神態恭恭敬敬,不敢直視藺止敘的眼睛,嘴巴則是小聲且飛快的說著話。
藺止敘隻是靜靜聽著,末了,他開了口,聲音清冷的不摻雜一絲情緒:“好,辛苦你了。”
少女抿著唇,頭未抬,隻掀了眼皮奮力去瞄,隻一眼,麵頰微紅,連帶著耳尖也一並燒了起來。
少女嬌羞帶著堅定的聲音緩緩開口:“為公子做事,妙裳不覺得辛苦。”
藺止敘不為所動,盯著妙裳的眼眸黑亮亮的,麵色平靜無波。
“出來許久了,小心他們找你,迴去吧。”
妙裳乖覺的低下頭,朝藺止敘福了福身子,轉身離開。
待走到陽光底下,她倏而一笑,上前挽住管事女官的手臂,聲音嬌俏:“好姑姑,那首曲子有些音節妙裳還有些不懂,姑姑再指點奴一二吧,好叫奴去了太子跟前不露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