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庶長子難為
穿成受氣包,我靠科舉贏麻了 作者:迷糊的靜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鄒老太太琢磨一番,然後看向鄒夫人,“雪茹,你怎麽看?”
李雪茹是鄒夫人的名諱,這個時代,女性一般也是有正式名字,即便是村裏的女性,除非是特別不講究的家庭,在女孩子15歲及笄前,往往也是有正式名字。
而不是一直以大丫、二丫、大妹、小妹等小名替代,
何況這些大家族的女性,自古以來,即便不是這個能夠女性科考的社會,也都是有名字的。
鄒夫人見鄒老太太是讚同了鄒應年,忙附和:“想來老爺看準的,肯定是極好的人,我隻準備好提親的東西,著人去提親。”
鄒老太太點頭,對鄒應年說:“既是如此,那就按照你說的辦,迴頭正式找人去提親。”
這個時代依舊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鄒玉炳的婚事,在沒有通知他個人的時候,便已經定下了。
鄒應年告知了這件事,就甩手不管了,至於後續通知庶子鄒玉炳,以及提親的一切事宜,都交給鄒夫人來做了。
鄒夫人等到鄒應年走了,告辭了鄒老太太,迴到了自己的住處。
讓丫鬟喊來鄒玉炳。
鄒玉炳現在十五歲,但已經是秀才了。
去年便考中了秀才,雖然名次沒有拔得頭籌,但依舊是前幾名的成績,十分不錯了。
所以,在家裏,鄒玉炳也十分被鄒應年看中。
婚事也是在考中秀才後,開始相看的。
鄒玉炳緩步進來,端的君子風範,一舉一動規規整整,給鄒夫人行了禮。
鄒夫人笑看著他,讓他坐下,小丫鬟忙拿過座凳。
等鄒玉炳端正坐好,溫和的問道:“不知道母親叫兒子來,有何事情?”
鄒夫人眼神中充滿了慈愛,慢條斯理的說:“玉炳,你父親給你選了一門親事,我也滿意,我特來問你,想問問你有什麽想法。”
鄒玉炳忙再次行禮,“兒子聽從父母的安排。”
鄒夫人說:“其實,這人你應該有所耳聞了,便是這次府試的案首,沈小青沈小姐,她比你癡長一歲,也是年齡相當,並且我時常聽你說,想要找一個才華出眾,人品端方的妻子。
你父親覺得此女子十分不錯,能夠考中府試案首,下一場考下來,妥妥的秀才,和你正好是天生一對,地造一雙。”
鄒玉炳,“兒子知道她,的確是才華出眾,力壓群雄,我也十分佩服,她的試卷我也看了,比我當初答的好。”
曾經,鄒玉炳府試,也是案首。
這也是鄒應年看到自己小兒子鄒玉楓是吊車尾,如此光火的另一個原因。
同樣是十四歲過的府試,一個案首,一個最後一名。
“看來,你十分欣賞此女子,那我便放心了。你若同意,我可就派人去提親了。”
“單憑母親做主。”
鄒玉炳並沒有反對。
其實,他知道自己地位,反對也是沒用,與其反對後無效,不如安享這份安排。
這樣還能得到父母更多的疼愛,也會得到更多的支持。
尤其是自己的妻子,是父母選的話,到時候,和鄒夫人相處起來想必不會出現多大矛盾。
大家族的庶子比較艱難,庶長子更是難做。
一般的庶子,都不是長子,都是有了嫡子,多年後,才會有庶子。嫡子多是至少比庶子大了好幾歲。
就是為了防止庶子早早長大,有能力搶奪嫡子的利益。
庶子隻要比嫡子晚了好幾年,嫡子長大成人時候,庶子還小,嫡子早就在家族裏站穩了腳跟。
但庶長子可就非常尷尬了。做的太好,遮蔽了嫡子的鋒芒,容易被人說三道四,甚至遭受主母的猜忌,那時候,可就不妙了。
可若是做的不好,容易被家族棄之如敝屣,庶子的生活就難了。
甚至,絕大多數的家族會讓實在不成器的庶子,去從事最普通的工作,比如去學一門技藝,(木工、鐵匠、啟蒙先生甚至去當農戶等等。)
還有的會讓不成器的庶子去參軍,當大頭兵,能混出來的,才會被家族重視起來。混不出來,有可能會成為軍戶。
基本上所有不出息的庶子,就要自己去謀取出路了。
可這種實在不成器的,也是少數。
大部分但凡有一個方麵的優點,家族也會給些好的出路,比如說能夠管理店鋪,會讓他去管店鋪。
做生意好,就去給家族做生意。
算賬好,可以管著家族的賬目。
哪怕說你真的熟識種地,也會讓你管理莊園,保證糧食等作物的豐收。
不喜歡學文,也會從小讓人教授武藝,長大了可以從軍,不會從大頭兵做起,一般是從小頭目做起。
這就是大家族的力量。
太不成器的庶子,基本上是隻知道招貓逗狗、提籠架鳥、花天酒地的。
主母想要養殘一個庶子不容易,庶子到了啟蒙年齡,都要交給先生了,學業和品德方麵不再歸於主母管理。
而大方麵的教育,都是做父親的管理。
所以,隻要不是自暴自棄的庶子,絕大多數都是有一定出路。
甚至若是十分出眾,還會給與一定的家族地位,做為嫡子的輔佐人選來培養。
隻要你的出色沒有威脅到嫡子的地位便可。
威脅到嫡子的地位,不用等主母家族不出手,做為當家的父親也會壓製一些。
除非這個當家人糊塗,想要家族內亂。
鄒玉炳十分感激鄒夫人,鄒夫人真的沒有為難他和鄒玉和這兩個庶子,即便他這個庶長子比嫡子耀眼。
也是鄒夫人,在鄒應年那裏,說了鄒玉炳的人品較好,早點科舉入仕,以後是鄒玉楓的助力。
這才讓鄒應年同意了鄒玉炳可以明年繼續科舉,要不然,定要壓著幾年了。
要是別的大家族,極有可能會讓庶長子停幾年再繼續科舉,等到嫡子成長到可以獨當一麵時候,才可以繼續科舉。
可鄒夫人並沒有防備,這足以讓鄒玉炳感激,將鄒夫人當成親生母親。
“母親,若沒有別的事情,兒子要迴書房繼續攻讀了,明年八月兒子想要參加鄉試。”
三年一次鄉試,明年便是第三年。
鄒夫人慈愛的說:“好,去吧,好好讀書。”
鄒玉炳告辭出來,想到鄒夫人提起的沈小青,以及鄒應年說三天後,要舉辦童生的宴會,說是慶功宴,但鄒玉炳知道,那也是為了給那些男學子交代的宴會。
那時候,肯定有許多人為難沈小青,甚至可能是刁難。
文人相輕,不是說著玩的,何況還是針對的一個女學子,若沈小青不能拿出真才實學來應對,到時候,不但沈小青倒黴,鄒應年這個知府都要倒黴。
李雪茹是鄒夫人的名諱,這個時代,女性一般也是有正式名字,即便是村裏的女性,除非是特別不講究的家庭,在女孩子15歲及笄前,往往也是有正式名字。
而不是一直以大丫、二丫、大妹、小妹等小名替代,
何況這些大家族的女性,自古以來,即便不是這個能夠女性科考的社會,也都是有名字的。
鄒夫人見鄒老太太是讚同了鄒應年,忙附和:“想來老爺看準的,肯定是極好的人,我隻準備好提親的東西,著人去提親。”
鄒老太太點頭,對鄒應年說:“既是如此,那就按照你說的辦,迴頭正式找人去提親。”
這個時代依舊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鄒玉炳的婚事,在沒有通知他個人的時候,便已經定下了。
鄒應年告知了這件事,就甩手不管了,至於後續通知庶子鄒玉炳,以及提親的一切事宜,都交給鄒夫人來做了。
鄒夫人等到鄒應年走了,告辭了鄒老太太,迴到了自己的住處。
讓丫鬟喊來鄒玉炳。
鄒玉炳現在十五歲,但已經是秀才了。
去年便考中了秀才,雖然名次沒有拔得頭籌,但依舊是前幾名的成績,十分不錯了。
所以,在家裏,鄒玉炳也十分被鄒應年看中。
婚事也是在考中秀才後,開始相看的。
鄒玉炳緩步進來,端的君子風範,一舉一動規規整整,給鄒夫人行了禮。
鄒夫人笑看著他,讓他坐下,小丫鬟忙拿過座凳。
等鄒玉炳端正坐好,溫和的問道:“不知道母親叫兒子來,有何事情?”
鄒夫人眼神中充滿了慈愛,慢條斯理的說:“玉炳,你父親給你選了一門親事,我也滿意,我特來問你,想問問你有什麽想法。”
鄒玉炳忙再次行禮,“兒子聽從父母的安排。”
鄒夫人說:“其實,這人你應該有所耳聞了,便是這次府試的案首,沈小青沈小姐,她比你癡長一歲,也是年齡相當,並且我時常聽你說,想要找一個才華出眾,人品端方的妻子。
你父親覺得此女子十分不錯,能夠考中府試案首,下一場考下來,妥妥的秀才,和你正好是天生一對,地造一雙。”
鄒玉炳,“兒子知道她,的確是才華出眾,力壓群雄,我也十分佩服,她的試卷我也看了,比我當初答的好。”
曾經,鄒玉炳府試,也是案首。
這也是鄒應年看到自己小兒子鄒玉楓是吊車尾,如此光火的另一個原因。
同樣是十四歲過的府試,一個案首,一個最後一名。
“看來,你十分欣賞此女子,那我便放心了。你若同意,我可就派人去提親了。”
“單憑母親做主。”
鄒玉炳並沒有反對。
其實,他知道自己地位,反對也是沒用,與其反對後無效,不如安享這份安排。
這樣還能得到父母更多的疼愛,也會得到更多的支持。
尤其是自己的妻子,是父母選的話,到時候,和鄒夫人相處起來想必不會出現多大矛盾。
大家族的庶子比較艱難,庶長子更是難做。
一般的庶子,都不是長子,都是有了嫡子,多年後,才會有庶子。嫡子多是至少比庶子大了好幾歲。
就是為了防止庶子早早長大,有能力搶奪嫡子的利益。
庶子隻要比嫡子晚了好幾年,嫡子長大成人時候,庶子還小,嫡子早就在家族裏站穩了腳跟。
但庶長子可就非常尷尬了。做的太好,遮蔽了嫡子的鋒芒,容易被人說三道四,甚至遭受主母的猜忌,那時候,可就不妙了。
可若是做的不好,容易被家族棄之如敝屣,庶子的生活就難了。
甚至,絕大多數的家族會讓實在不成器的庶子,去從事最普通的工作,比如去學一門技藝,(木工、鐵匠、啟蒙先生甚至去當農戶等等。)
還有的會讓不成器的庶子去參軍,當大頭兵,能混出來的,才會被家族重視起來。混不出來,有可能會成為軍戶。
基本上所有不出息的庶子,就要自己去謀取出路了。
可這種實在不成器的,也是少數。
大部分但凡有一個方麵的優點,家族也會給些好的出路,比如說能夠管理店鋪,會讓他去管店鋪。
做生意好,就去給家族做生意。
算賬好,可以管著家族的賬目。
哪怕說你真的熟識種地,也會讓你管理莊園,保證糧食等作物的豐收。
不喜歡學文,也會從小讓人教授武藝,長大了可以從軍,不會從大頭兵做起,一般是從小頭目做起。
這就是大家族的力量。
太不成器的庶子,基本上是隻知道招貓逗狗、提籠架鳥、花天酒地的。
主母想要養殘一個庶子不容易,庶子到了啟蒙年齡,都要交給先生了,學業和品德方麵不再歸於主母管理。
而大方麵的教育,都是做父親的管理。
所以,隻要不是自暴自棄的庶子,絕大多數都是有一定出路。
甚至若是十分出眾,還會給與一定的家族地位,做為嫡子的輔佐人選來培養。
隻要你的出色沒有威脅到嫡子的地位便可。
威脅到嫡子的地位,不用等主母家族不出手,做為當家的父親也會壓製一些。
除非這個當家人糊塗,想要家族內亂。
鄒玉炳十分感激鄒夫人,鄒夫人真的沒有為難他和鄒玉和這兩個庶子,即便他這個庶長子比嫡子耀眼。
也是鄒夫人,在鄒應年那裏,說了鄒玉炳的人品較好,早點科舉入仕,以後是鄒玉楓的助力。
這才讓鄒應年同意了鄒玉炳可以明年繼續科舉,要不然,定要壓著幾年了。
要是別的大家族,極有可能會讓庶長子停幾年再繼續科舉,等到嫡子成長到可以獨當一麵時候,才可以繼續科舉。
可鄒夫人並沒有防備,這足以讓鄒玉炳感激,將鄒夫人當成親生母親。
“母親,若沒有別的事情,兒子要迴書房繼續攻讀了,明年八月兒子想要參加鄉試。”
三年一次鄉試,明年便是第三年。
鄒夫人慈愛的說:“好,去吧,好好讀書。”
鄒玉炳告辭出來,想到鄒夫人提起的沈小青,以及鄒應年說三天後,要舉辦童生的宴會,說是慶功宴,但鄒玉炳知道,那也是為了給那些男學子交代的宴會。
那時候,肯定有許多人為難沈小青,甚至可能是刁難。
文人相輕,不是說著玩的,何況還是針對的一個女學子,若沈小青不能拿出真才實學來應對,到時候,不但沈小青倒黴,鄒應年這個知府都要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