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女子科考的難度
穿成受氣包,我靠科舉贏麻了 作者:迷糊的靜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山長交待了一通,沈小青一一應答。
最後山長欣慰的看著沈小青離開。
“終於,有女子榮登榜首了。”雖然隻是縣試的榜首,但也知足。
她當山長幾十年,女子學院就沒有出來當榜首的學子。
在她之前,也沒有出現過。
雖然,她致力於教學,但奈何,學子父母都在看著,讓她側重在女紅,算賬,禮儀上麵。
也是不得已。
何況,女學子的招生,是在富戶之間招,不是富戶的閨女,一般也不會讀書。
這樣範圍比男子學院就小得多。
男子學院,但凡家裏有點餘錢的,都會供應男孩子讀書。
一旦讀的好,家裏就是苦著些,也要讀下去。
女子就不行了,根本沒有多少普通百姓家裏的女子能讀書,更別提來女子學院了。
整個縣,女子學院的學子,一共九十八名。
太差的,她也不收。
即便如此,入學標準也比男子學院的低了不少呢。
就這樣的學子質量和人數,怎麽能和男子學院的比呢。
每年能過縣試的女子,都寥寥無幾。
現在是童生的女子,開國以來,這個縣隻有兩名女子,秀才是一個女子都沒有,更別說是舉人及其以上了。
沈小青通過縣試,並且是第一名,一下子引起沈家村的震動。
不但沈家村,便是周圍的村子都聽說了,紛紛打聽。
甚至,有的家開始給沈小青說親,巴不得這樣的女子嫁入他們家裏。
好生下聰明的下一代,順便當母親的可以教育孩子。
不但村裏的人這樣,鎮上、縣城那裏也都在打聽沈小青。
第一名啊,力壓男子的第一名,被沈小青獲取。
怎麽能不引起轟動。
但那些富戶官紳家庭打聽下來,沈小青家裏隻是普通農戶,有些失望。
這樣家庭的女子,做家裏主母有點不夠格啊。
畢竟,沒有門當戶對。
學問好也不行,也得家世匹配。
不過,若當一個妾室還是夠格。
所以,有的富戶鄉紳家裏的也派人來提親。
還有那些有點小錢的縣城裏的人,也找來媒婆。
……
沈小青家裏異常熱鬧。
當天下午就來了好幾波人,沈小青有些煩了,都是來看人和提親的。
“爹,閉門謝客,誰來也不招待了。”
沈永祥也是頗為無奈。
這些人怎麽迴事,這麽著急娶他家寶貝閨女?
怎麽不提之前沈小青和魏瘸子那段了?
其實,聰明的人,一看就知道魏瘸子那事不是真的,猜也能猜出來。
沈小青這裏說著謝客,但有的人還是不能拒之門外的。
比如,沈裏正。
沈裏正帶著一份禮物來了。
“永祥,恭喜啊恭喜。你家小青出息了。”
沈裏正笑得見牙不見眼。
他可是長了臉了。村裏有了一位童生,如今,居然還出了個縣試第一的女學子。
若是男學子,倒是不會有這麽大的衝擊。
女子啊,開國以來,本縣就沒有出現過女子在縣試力壓男子的。
長臉的事情,沈裏正當然高興。
剛才都已經有好幾個周圍村的裏正來找他,問有啥秘訣,讓村裏出了三個讀書人的。
另一個讀書人,和沈小青一樣,考過了縣試。
沈裏正嗬嗬笑著,就說了一句話:百姓向學之心而已!
可將別的裏正氣的鼻子歪了。
這不是妥妥的顯耀,外加說了無用的話嗎?
“小青,你真的給咱們村長臉,那個男學子,隻是考過了,但卻是吊車尾的成績,和你不一樣啊。
吊車尾的,沒準府試就刷下來了,連個童生都不是。
當初你四叔考過童生,成績也就一般,沒有誰超過你的成績了。”
沈小青笑著說:“這也是裏正的功勞,要不是您給我推薦,讓我考女子學院,哪裏有我的今天。”
沈裏正不由得笑容滿麵,“你個女娃,真會說話。”
恭喜完沈小青,然後問她:“下一場挺重要,隻有府試考過了,才是童生,那才是正式成為讀書人的起點。”
“嗯!”
沈小青點頭,這個她承認。
連個童生身份都不是,怎麽敢稱自己是讀書人呢?
沈永瑞就是因為是童生,才敢說是讀書人的。
“你要是能過了府試,你家裏的地位可就不一樣了,雖然不是秀才呢,但女孩子麽,成為童生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到時候,你家的門檻都要被踢破了。”
沈永祥歎息,“現在就被踢破了,要不然,我為啥關著大門呢。別人一律不接見了。”
反正來的都是媒婆,也有的是各村的女人。
真的富戶鄉紳派來的都是媒婆,也有的是家裏的婆子來看的。
這些人見不見的倒是無妨。
“哈哈哈!”沈裏正大笑,“小青現在就是香餑餑了,等成為童生,還不被包圍啊,到時候,估計那些普通富戶,小的官宦之家,就該有人家來求娶當主母了。”
沈小青撅嘴,“我不稀罕,我還要考秀才、舉人呢。”
往下的沈小青沒說,說到舉人,就夠沈裏正吃驚了。
若是說還要考進士,豈不是說她妄自菲薄了?
開國以來,女進士一共就出了三個。
這可是一百三十多年了。
女帝時候,開科取士,有一名女子考進了進士。但名次不怎麽樣,還沒有直接當官。
考入舉人的,倒是真有那麽十幾人,但當官的隻有區區一人。
女帝旁邊所用女子官員,還是最初和女帝一起打天下時候用的呢。
當時讓女子和男子一樣科考,已經引起軒然大波。
甚至有的家族為了抵製這個製度,不讓家裏女子讀書認字。
相反還不如之前,還允許家裏女子認一些字呢。
後來,在女帝堅持下,製度是保存下來了,逐漸也被接受,但卻是因為打起了別的主意。
就是女孩子通過進入女子學院,以及科考獲取點名次,可以嫁入更好的家庭。
有些失去了當初女帝辦女學的初衷。
後來,出來一位女相,在她的的主持下,又一名女子考中了進士,有幾名女子考上了舉人。
自從那位女相卸任後,就再沒有出現女子考上舉人,何況進士!
最後山長欣慰的看著沈小青離開。
“終於,有女子榮登榜首了。”雖然隻是縣試的榜首,但也知足。
她當山長幾十年,女子學院就沒有出來當榜首的學子。
在她之前,也沒有出現過。
雖然,她致力於教學,但奈何,學子父母都在看著,讓她側重在女紅,算賬,禮儀上麵。
也是不得已。
何況,女學子的招生,是在富戶之間招,不是富戶的閨女,一般也不會讀書。
這樣範圍比男子學院就小得多。
男子學院,但凡家裏有點餘錢的,都會供應男孩子讀書。
一旦讀的好,家裏就是苦著些,也要讀下去。
女子就不行了,根本沒有多少普通百姓家裏的女子能讀書,更別提來女子學院了。
整個縣,女子學院的學子,一共九十八名。
太差的,她也不收。
即便如此,入學標準也比男子學院的低了不少呢。
就這樣的學子質量和人數,怎麽能和男子學院的比呢。
每年能過縣試的女子,都寥寥無幾。
現在是童生的女子,開國以來,這個縣隻有兩名女子,秀才是一個女子都沒有,更別說是舉人及其以上了。
沈小青通過縣試,並且是第一名,一下子引起沈家村的震動。
不但沈家村,便是周圍的村子都聽說了,紛紛打聽。
甚至,有的家開始給沈小青說親,巴不得這樣的女子嫁入他們家裏。
好生下聰明的下一代,順便當母親的可以教育孩子。
不但村裏的人這樣,鎮上、縣城那裏也都在打聽沈小青。
第一名啊,力壓男子的第一名,被沈小青獲取。
怎麽能不引起轟動。
但那些富戶官紳家庭打聽下來,沈小青家裏隻是普通農戶,有些失望。
這樣家庭的女子,做家裏主母有點不夠格啊。
畢竟,沒有門當戶對。
學問好也不行,也得家世匹配。
不過,若當一個妾室還是夠格。
所以,有的富戶鄉紳家裏的也派人來提親。
還有那些有點小錢的縣城裏的人,也找來媒婆。
……
沈小青家裏異常熱鬧。
當天下午就來了好幾波人,沈小青有些煩了,都是來看人和提親的。
“爹,閉門謝客,誰來也不招待了。”
沈永祥也是頗為無奈。
這些人怎麽迴事,這麽著急娶他家寶貝閨女?
怎麽不提之前沈小青和魏瘸子那段了?
其實,聰明的人,一看就知道魏瘸子那事不是真的,猜也能猜出來。
沈小青這裏說著謝客,但有的人還是不能拒之門外的。
比如,沈裏正。
沈裏正帶著一份禮物來了。
“永祥,恭喜啊恭喜。你家小青出息了。”
沈裏正笑得見牙不見眼。
他可是長了臉了。村裏有了一位童生,如今,居然還出了個縣試第一的女學子。
若是男學子,倒是不會有這麽大的衝擊。
女子啊,開國以來,本縣就沒有出現過女子在縣試力壓男子的。
長臉的事情,沈裏正當然高興。
剛才都已經有好幾個周圍村的裏正來找他,問有啥秘訣,讓村裏出了三個讀書人的。
另一個讀書人,和沈小青一樣,考過了縣試。
沈裏正嗬嗬笑著,就說了一句話:百姓向學之心而已!
可將別的裏正氣的鼻子歪了。
這不是妥妥的顯耀,外加說了無用的話嗎?
“小青,你真的給咱們村長臉,那個男學子,隻是考過了,但卻是吊車尾的成績,和你不一樣啊。
吊車尾的,沒準府試就刷下來了,連個童生都不是。
當初你四叔考過童生,成績也就一般,沒有誰超過你的成績了。”
沈小青笑著說:“這也是裏正的功勞,要不是您給我推薦,讓我考女子學院,哪裏有我的今天。”
沈裏正不由得笑容滿麵,“你個女娃,真會說話。”
恭喜完沈小青,然後問她:“下一場挺重要,隻有府試考過了,才是童生,那才是正式成為讀書人的起點。”
“嗯!”
沈小青點頭,這個她承認。
連個童生身份都不是,怎麽敢稱自己是讀書人呢?
沈永瑞就是因為是童生,才敢說是讀書人的。
“你要是能過了府試,你家裏的地位可就不一樣了,雖然不是秀才呢,但女孩子麽,成為童生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到時候,你家的門檻都要被踢破了。”
沈永祥歎息,“現在就被踢破了,要不然,我為啥關著大門呢。別人一律不接見了。”
反正來的都是媒婆,也有的是各村的女人。
真的富戶鄉紳派來的都是媒婆,也有的是家裏的婆子來看的。
這些人見不見的倒是無妨。
“哈哈哈!”沈裏正大笑,“小青現在就是香餑餑了,等成為童生,還不被包圍啊,到時候,估計那些普通富戶,小的官宦之家,就該有人家來求娶當主母了。”
沈小青撅嘴,“我不稀罕,我還要考秀才、舉人呢。”
往下的沈小青沒說,說到舉人,就夠沈裏正吃驚了。
若是說還要考進士,豈不是說她妄自菲薄了?
開國以來,女進士一共就出了三個。
這可是一百三十多年了。
女帝時候,開科取士,有一名女子考進了進士。但名次不怎麽樣,還沒有直接當官。
考入舉人的,倒是真有那麽十幾人,但當官的隻有區區一人。
女帝旁邊所用女子官員,還是最初和女帝一起打天下時候用的呢。
當時讓女子和男子一樣科考,已經引起軒然大波。
甚至有的家族為了抵製這個製度,不讓家裏女子讀書認字。
相反還不如之前,還允許家裏女子認一些字呢。
後來,在女帝堅持下,製度是保存下來了,逐漸也被接受,但卻是因為打起了別的主意。
就是女孩子通過進入女子學院,以及科考獲取點名次,可以嫁入更好的家庭。
有些失去了當初女帝辦女學的初衷。
後來,出來一位女相,在她的的主持下,又一名女子考中了進士,有幾名女子考上了舉人。
自從那位女相卸任後,就再沒有出現女子考上舉人,何況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