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最優解
穿成受氣包,我靠科舉贏麻了 作者:迷糊的靜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真是個要命的題。
問老百姓,肯定是要種桑養蠶,因為賺錢多。
不能因為朝廷需要糧食,就讓他們放棄賺錢的機會。
若讓糧食漲價,賺的比養蠶還高,然後老百姓就會種糧食了。
那更壞事,畢竟養蠶弄蠶絲,再昂貴,付出太多,蠶絲產品不是人的必需品,甚至隻是奢侈品。
沒錢可以不買蠶絲產品,但不買糧食不行。種桑,沒人非要去搶占土地。
但若糧食賺錢很多,那普通百姓恐怕就難以再擁有土地了。
這就是糧價不能高的原因。因為必需品,關係能不能活著的東西,一旦高,你普通百姓,拿什麽來獲取土地?
土地集中化會更加嚴重。
即便控製糧價,每個朝代的後期到滅亡,都伴隨著土地極度集中,都被權貴霸占了大量的土地資源。
沈小青略作思考,便寫了自己的見解。
將田地詳細分等級,一等良田,隻要種桑就犯法,會被砍了桑樹,還會罰款。
別的等級的田是可以種植桑樹的。
同時,沈小青提及了桑樹的優化種植,按照這樣種植方法,可以改善桑樹的品種,生長更多的桑葉和優質桑葉。
這樣可以養殖更多的蠶。
還有,針對桑蠶的病蟲害處理,也提了不少見解。
這樣,好的田地,依舊能好好種糧食,不好的田地,本來糧食產量就極低,但長桑樹還是可以的。
改善桑樹和養蠶技術,會大大提高生產效率,讓老百姓賺錢不會變少。
同時,朝廷可以根據當地情況,提供高產農作物,提高糧食產量,解決糧食不足問題。
比如說,可以采用雜交優勢培育雜交水稻,可以讓水稻產量成倍增加。
……
沈小青洋洋灑灑寫了好幾張,意猶未盡。
等到沈小青交卷,山長看了後拍案叫絕。
沈小青這個八股文,絕對都是幹貨。
提及了如何改善桑樹和養蠶技術,怎麽進行水稻雜交。
若這些是真的可以實施的話,簡直就是大功一件。
山長對別的題根本不在意了。
他關注的點在八股文上。
忙問沈小青細節。
沈小青自然知道這些,她喜歡野外生存,就是喜歡大自然和最基礎的人文。
對於一些農耕技術,也是非常的了解。
曾經踏遍了大江南北,懂得南方養蠶技術,如何嫁接桑樹,如何增加蠶絲的產量。
並且,如何將蠶蛹製作成美食等等。
也曾經詳細了解過雜交水稻的原理。
山長激動的問道:“這些真的可以做到?”
沈小青點頭,“可以。”
山長疑惑的看向沈小青,“這些,你又是如何得知?”
沈小青早有準備,說起一本本朝開國初期的一本農業的書籍。
“山長,這上麵,有部分記錄,我詳細鑽研過,覺得有許多可行。並且,在學院裏,學習種桑養蠶中,還實踐了這兩個月了。
發現的確按照書籍上所記錄,加上我個人理解,的確能夠將蠶養的更健康,吐絲更多。
先生還表揚過我將蠶養的更好呢。
並且我已經按照方式,做了桑樹的改良,隻是時間短暫,還無法見到成效。
不過,我想,既然養蠶技術有效,別的應該也是可以。
還有,雜交水稻這個,這本書也有部分涉獵,詳細記錄還沒有,但我想,仔細研究是可以實現。”
山長好奇,“居然有這樣一本書?可以讓我看看嗎?”
沈小青痛快答應,她拿來了一本《農田經略》。
這還真是沈小青無意之中發現的。
在書店裏麵,落了一層厚厚的塵土。
沈小青為了知道這個時代的知識和技術,把書籍都翻個大概。
這本書上記錄的知識,的確是先進。
記錄了一部分種桑養蠶的技術,但比較粗糙,實踐起來,有些難度。
若是本土人士,普通百姓許多人不認字,難以讀到這本書。
讀書人的心思,在農業上,也就是稍有涉獵,並不精通,也難以有人去深入鑽研。
雜交水稻說法盡管先進,還沒有到上一世沈小青達到的程度,沈小青懷疑,是不是曾經也有穿越人士,但穿越前的時代,和她不是一個時代,可能早於她。
這本書隻是記錄了雜交的優勢,包括水稻。
但水稻是雌雄同體,自然界中會自身授粉,難以達到雜交。
如何做到雜交,怎麽才能真的種植雜交水稻,都沒有提及。
沈小青文中則給予了一部分原理。
實際操作,她還沒有機會。
山長翻了翻這本書,“你居然能在這麽簡單的論述中找到有用的知識,並且去操作,是個好學生。
你可以去參加童子試了。”
“還有,你把你的見解都寫出來,我要呈報上去,若是真的能用,你可立了大功了。”
沈小青立即同意,這件事肯定是可行的。
立即詳細寫出如何種桑養蠶,如何雜交水稻。
都是最先進的技術。
一直寫到夜色深了,才寫完。
山長一直陪著,沈小青寫完發現手腕酸痛無比。
這才驚覺,自己連續寫了好幾個時辰字了。
同時肚子餓得咕嚕嚕響。
山長端來熱乎乎飯菜,居然有大塊的肉。
沈小青不再客氣,大口吃飯。
吃完後,山長也看完了沈小青寫的。
“太好了,明天我就將這些上交,但願,能夠真的實踐,到時候,就不會再有饑餓之人。”
沈小青指著書中提到的土豆和紅薯,“山長,最好尋找這兩樣,到時候,北方也不會有饑餓的人了。”
沈小青其實不擔心這些,一旦她研製出好的玉米種子,和麥種,製出化肥來,有沒有土豆和紅薯,也能吃飽。
但這個就需要時間,若現在就弄來土豆紅薯,那麽很快就能解決吃不飽的困境。
山長仔細看這描述,“這樣的描述,好像不準確,最好是配圖。”
沈小青說:“山長,你若信得過我,明天我將圖畫出來。”
“好好,那我後天再去上交,順便把圖也交上去。”
山長此時哪有不信沈小青的道理。
沈小青提出的方法,的確是最優解。
問老百姓,肯定是要種桑養蠶,因為賺錢多。
不能因為朝廷需要糧食,就讓他們放棄賺錢的機會。
若讓糧食漲價,賺的比養蠶還高,然後老百姓就會種糧食了。
那更壞事,畢竟養蠶弄蠶絲,再昂貴,付出太多,蠶絲產品不是人的必需品,甚至隻是奢侈品。
沒錢可以不買蠶絲產品,但不買糧食不行。種桑,沒人非要去搶占土地。
但若糧食賺錢很多,那普通百姓恐怕就難以再擁有土地了。
這就是糧價不能高的原因。因為必需品,關係能不能活著的東西,一旦高,你普通百姓,拿什麽來獲取土地?
土地集中化會更加嚴重。
即便控製糧價,每個朝代的後期到滅亡,都伴隨著土地極度集中,都被權貴霸占了大量的土地資源。
沈小青略作思考,便寫了自己的見解。
將田地詳細分等級,一等良田,隻要種桑就犯法,會被砍了桑樹,還會罰款。
別的等級的田是可以種植桑樹的。
同時,沈小青提及了桑樹的優化種植,按照這樣種植方法,可以改善桑樹的品種,生長更多的桑葉和優質桑葉。
這樣可以養殖更多的蠶。
還有,針對桑蠶的病蟲害處理,也提了不少見解。
這樣,好的田地,依舊能好好種糧食,不好的田地,本來糧食產量就極低,但長桑樹還是可以的。
改善桑樹和養蠶技術,會大大提高生產效率,讓老百姓賺錢不會變少。
同時,朝廷可以根據當地情況,提供高產農作物,提高糧食產量,解決糧食不足問題。
比如說,可以采用雜交優勢培育雜交水稻,可以讓水稻產量成倍增加。
……
沈小青洋洋灑灑寫了好幾張,意猶未盡。
等到沈小青交卷,山長看了後拍案叫絕。
沈小青這個八股文,絕對都是幹貨。
提及了如何改善桑樹和養蠶技術,怎麽進行水稻雜交。
若這些是真的可以實施的話,簡直就是大功一件。
山長對別的題根本不在意了。
他關注的點在八股文上。
忙問沈小青細節。
沈小青自然知道這些,她喜歡野外生存,就是喜歡大自然和最基礎的人文。
對於一些農耕技術,也是非常的了解。
曾經踏遍了大江南北,懂得南方養蠶技術,如何嫁接桑樹,如何增加蠶絲的產量。
並且,如何將蠶蛹製作成美食等等。
也曾經詳細了解過雜交水稻的原理。
山長激動的問道:“這些真的可以做到?”
沈小青點頭,“可以。”
山長疑惑的看向沈小青,“這些,你又是如何得知?”
沈小青早有準備,說起一本本朝開國初期的一本農業的書籍。
“山長,這上麵,有部分記錄,我詳細鑽研過,覺得有許多可行。並且,在學院裏,學習種桑養蠶中,還實踐了這兩個月了。
發現的確按照書籍上所記錄,加上我個人理解,的確能夠將蠶養的更健康,吐絲更多。
先生還表揚過我將蠶養的更好呢。
並且我已經按照方式,做了桑樹的改良,隻是時間短暫,還無法見到成效。
不過,我想,既然養蠶技術有效,別的應該也是可以。
還有,雜交水稻這個,這本書也有部分涉獵,詳細記錄還沒有,但我想,仔細研究是可以實現。”
山長好奇,“居然有這樣一本書?可以讓我看看嗎?”
沈小青痛快答應,她拿來了一本《農田經略》。
這還真是沈小青無意之中發現的。
在書店裏麵,落了一層厚厚的塵土。
沈小青為了知道這個時代的知識和技術,把書籍都翻個大概。
這本書上記錄的知識,的確是先進。
記錄了一部分種桑養蠶的技術,但比較粗糙,實踐起來,有些難度。
若是本土人士,普通百姓許多人不認字,難以讀到這本書。
讀書人的心思,在農業上,也就是稍有涉獵,並不精通,也難以有人去深入鑽研。
雜交水稻說法盡管先進,還沒有到上一世沈小青達到的程度,沈小青懷疑,是不是曾經也有穿越人士,但穿越前的時代,和她不是一個時代,可能早於她。
這本書隻是記錄了雜交的優勢,包括水稻。
但水稻是雌雄同體,自然界中會自身授粉,難以達到雜交。
如何做到雜交,怎麽才能真的種植雜交水稻,都沒有提及。
沈小青文中則給予了一部分原理。
實際操作,她還沒有機會。
山長翻了翻這本書,“你居然能在這麽簡單的論述中找到有用的知識,並且去操作,是個好學生。
你可以去參加童子試了。”
“還有,你把你的見解都寫出來,我要呈報上去,若是真的能用,你可立了大功了。”
沈小青立即同意,這件事肯定是可行的。
立即詳細寫出如何種桑養蠶,如何雜交水稻。
都是最先進的技術。
一直寫到夜色深了,才寫完。
山長一直陪著,沈小青寫完發現手腕酸痛無比。
這才驚覺,自己連續寫了好幾個時辰字了。
同時肚子餓得咕嚕嚕響。
山長端來熱乎乎飯菜,居然有大塊的肉。
沈小青不再客氣,大口吃飯。
吃完後,山長也看完了沈小青寫的。
“太好了,明天我就將這些上交,但願,能夠真的實踐,到時候,就不會再有饑餓之人。”
沈小青指著書中提到的土豆和紅薯,“山長,最好尋找這兩樣,到時候,北方也不會有饑餓的人了。”
沈小青其實不擔心這些,一旦她研製出好的玉米種子,和麥種,製出化肥來,有沒有土豆和紅薯,也能吃飽。
但這個就需要時間,若現在就弄來土豆紅薯,那麽很快就能解決吃不飽的困境。
山長仔細看這描述,“這樣的描述,好像不準確,最好是配圖。”
沈小青說:“山長,你若信得過我,明天我將圖畫出來。”
“好好,那我後天再去上交,順便把圖也交上去。”
山長此時哪有不信沈小青的道理。
沈小青提出的方法,的確是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