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安王給長公主府送善款
婆婆重生:飛上枝頭變鳳凰 作者:張素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晨曦初露,柔和的光線仿若一層薄紗,輕輕籠罩著京城。安王難得下了早朝便迴了王府。
王府的管家早已候在門前,見安王歸來,連忙迎上前去,
“殿下,昨兒您讓人籌集的善款跟物資,這會兒已然全都準備妥當了。您看,是否現在就差人送過去?”
安王微微挑眉,他唇畔勾起一抹似有若無的弧度道:“本王今日恰好得閑,此事就由本王親自跑一趟吧。”
說罷,他大手一揮,身後浩浩蕩蕩的隊伍便迅速整列有序,馬蹄輕踏,車輪轆轆,朝著長公主府的方向而去。
秀安堂
林秀娘跟李氏坐在炕上,桌上平開著一幅大紅喜服的設計圖樣,那金線銀線相互交織纏繞,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龍鳳呈祥圖案。
林秀娘輕輕撫著圖樣,對著身旁的琴嬤嬤道:“這喜服可是重中之重,定要用上等的蜀錦,一絲一毫都含糊不得,針法也務必精細。”
琴嬤嬤連忙點頭,見喜服樣子已然挑好,她將圖紙折起,遞向一旁的詩琴。
詩畫見狀,嘴角噙著一抹淺笑,款步上前。小丫鬟們將各類喜帖、禮單一一擺放到桌上。
林秀娘目光落在那一份份喜帖樣本上。最終停留在其中一份之上,拿起端詳片刻道:“就用這個吧。本宮昨兒已然將名單列了出來,送前院書房去,讓大爺、二爺、三爺幫著四爺一起寫。”
詩畫脆生生的應了一聲,隨即拿起長公主挑選的喜帖,便退下了。小丫鬟們手腳麻利的將桌子收拾幹淨。
李氏坐在一旁,不禁感慨道:“沒曾想這成親竟有如此多的講究,”
林秀娘聞聲轉過頭來,臉上掛著一抹和藹的笑容。
她笑著對李氏打趣道:“你可是有四個兒子呢,日後等你娶兒媳婦的時候,這些繁文縟節可都得你自個兒操心操辦咯。”
李氏無奈的歎了口氣道:“昨兒我還跟當家的說呢,往後可得多存點銀子。這孩子嫁娶,樁樁件件都離不開銀子,手頭沒點積蓄可不行。”
林秀娘拍了拍李氏的手。
她笑著寬慰道:“你隻管放心花用便是,有娘在,還能養不起你?”
話語間,倒也能聽出一絲寵溺。
李氏露出感激的笑容,道:“多謝娘。”
婆媳倆正相談甚歡之際,詩棋邁著小步匆匆走進堂內稟報道:“主子,安王殿下籌集了一批善款,此刻已經親自送來了。”
林秀娘聽聞,神色未改,她擺了擺手道:“讓安王將捐獻之物與善款徑直送往善堂即可,不必進府了。”
詩棋應了一聲,便又匆匆退下。
李氏坐在一旁,心中卻有些忐忑不安。畢竟安王身為皇帝的兒子,身份尊貴,萬一將來……她不敢再往下想,眉頭不自覺的微微蹙起。
林秀娘一眼就看穿了李氏的心思。她微微一笑道:“沒事,放心吧,一切有母親在呢。”
那語氣篤定而沉穩,讓人莫名心安。
安王,滿心歡喜的帶著人馬來到長公主府門前,腦海中早已盤算好了今日的行程。
他想著怎麽著也得賴在長公主府吃上一頓飯。哪怕沒能拉攏到長公主,可隻要他在府中多留片刻,傳出去,旁人定會誤解,以為長公主同樣看好他,這於他而言,可是一步妙棋。
一路上,他都在腦海中設想,待會兒見到長公主後,該如何巧言拉攏,每一句話都在心中反複斟酌。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一記沉重的耳光。
門房將長公主的話一字不差地迴稟後,安王站在府門外,臉上一陣白一陣紅,仿若被人當眾狠狠扇了兩巴掌。
他瞪大了眼睛,眼中滿是驚愕與不甘,怎麽也沒料到長公主竟然連府門都不讓他進去。
雙手不自覺地緊握成拳,指節泛白。可他又怎敢發作?一想到太後對長公主的榮寵,他便瞬間清醒。隻能強壓下滿心的怒火,咬著牙,灰溜溜地帶著人馬,調轉馬頭,朝著城外的善堂而去。
一路上,馬蹄聲雜亂,仿佛也在宣泄著他的憋屈。
安王到了善堂,將手中的物資和善款丟給善堂管事,連句交代的話都沒有,便拂袖而去。
迴府之後,他徑直走進書房,在書房裏來迴踱步。
他咬牙切齒的低語道:“這長公主,當真如此不識抬舉!”那聲音仿若從牙縫中擠出,透著濃濃的恨意。
盧逸飛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憤怒的安王,眼神閃了閃。
片刻後,他輕聲道:“安王殿下,如今這局勢,重中之重乃是太子那邊。至於長公主府,臣覺得實在不宜得罪。且不說太後對長公主的寵愛,單就長公主在皇上心中的位置,咱們也得掂量掂量。”
他的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仿若一記記重錘,敲在安王心上。
安王聽了這話,心中愈發不悅,剛要開口反駁,管家匆匆走進書房,神色間透著幾分焦急。他先是向安王行了禮,而後稟報道:“殿下,太後娘娘召您入宮。”
安王聽聞,先是一愣,隨即心中湧起一絲竊喜。他暗自思忖,莫不是自個兒給長公主捐善款這事兒,太後知曉了,想要嘉獎他?
思及此處,他臉上瞬間堆滿笑意。
整了整衣衫,昂首闊步地進了宮。
入了壽康宮,安王一眼便瞧見太後正端坐在上位。
“請皇祖母安。”聲音清脆響亮,透著十足的乖巧。
太後卻仿若未聞,隻是目光如炬地盯著他,仿若要將他看穿。讓
安王察覺到異樣,臉上的笑容瞬間僵住,緩緩收迴,此時他也已然察覺出來,太後召他進宮,絕非為了嘉獎他。
片刻的寂靜仿若能將人壓垮,太後冷冷道:“哀家知道你心裏那點盤算。長公主一心慈善,從不涉足朝堂紛爭,你莫要妄圖把長公主府拖進這趟渾水。莫要壞了皇家的規矩與和氣,否則,哀家絕不輕饒。”
每一個字都仿若重錘,砸在安王心頭,讓他額上冷汗直冒,仿若剛從水中撈出一般。他低著頭,諾諾稱是,心中卻暗恨不已,仿若有千萬隻螞蟻在啃噬。
太後冷哼一聲道:“安王還未賜封地吧。”
此話一出,安王仿若遭受當頭一棒,直接嚇得跪在地上。
他心裏清楚,這要是賜了封地,可就得遠離京城,那他這爭奪儲君之位的希望,便如同泡沫一般,瞬間破滅。
足足跪了半個時辰,太後才悠悠開口:“你最好給哀家記住了。”
剛從壽康宮出來,安王還未緩過神來。又被傳召麵聖。
入了大殿,昭明帝高坐龍椅之上。
他眼神冰冷地掃過安王,讓安王通體生寒。
昭明帝開口道:“你給朕記住,以後莫要將手伸進長公主府。朕且把話撂這兒,你若再敢打擾長公主府,朕與太後都不會放過你。”
安王嚇得撲通一聲跪地,聲音顫抖道:“父皇,兒臣絕無此意,隻是單純的敬仰姑姑的善舉,也想盡一份力。”
他試圖辯解,可聲音卻越來越小,仿若底氣被抽幹。
昭明帝卻仿若未聞,隻是任由安王跪著。
迴府之後,安王坐在椅子上,滿心的不甘仿若洶湧的潮水,將他淹沒。
他深知,太後與皇帝既已發話,這事兒便再難有轉圜餘地,至少短期內不能再打長公主府的主意。
思來想去,隻有扳倒太子,這儲君之位才有機會落入自己囊中。
安王開始布局。他一方麵暗中指使親信收集太子的把柄,但凡太子經手之事,哪怕是細微疏漏都詳細記錄。
另一方麵,他頻繁出入各位重臣府邸,拉攏人心。
王府的管家早已候在門前,見安王歸來,連忙迎上前去,
“殿下,昨兒您讓人籌集的善款跟物資,這會兒已然全都準備妥當了。您看,是否現在就差人送過去?”
安王微微挑眉,他唇畔勾起一抹似有若無的弧度道:“本王今日恰好得閑,此事就由本王親自跑一趟吧。”
說罷,他大手一揮,身後浩浩蕩蕩的隊伍便迅速整列有序,馬蹄輕踏,車輪轆轆,朝著長公主府的方向而去。
秀安堂
林秀娘跟李氏坐在炕上,桌上平開著一幅大紅喜服的設計圖樣,那金線銀線相互交織纏繞,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龍鳳呈祥圖案。
林秀娘輕輕撫著圖樣,對著身旁的琴嬤嬤道:“這喜服可是重中之重,定要用上等的蜀錦,一絲一毫都含糊不得,針法也務必精細。”
琴嬤嬤連忙點頭,見喜服樣子已然挑好,她將圖紙折起,遞向一旁的詩琴。
詩畫見狀,嘴角噙著一抹淺笑,款步上前。小丫鬟們將各類喜帖、禮單一一擺放到桌上。
林秀娘目光落在那一份份喜帖樣本上。最終停留在其中一份之上,拿起端詳片刻道:“就用這個吧。本宮昨兒已然將名單列了出來,送前院書房去,讓大爺、二爺、三爺幫著四爺一起寫。”
詩畫脆生生的應了一聲,隨即拿起長公主挑選的喜帖,便退下了。小丫鬟們手腳麻利的將桌子收拾幹淨。
李氏坐在一旁,不禁感慨道:“沒曾想這成親竟有如此多的講究,”
林秀娘聞聲轉過頭來,臉上掛著一抹和藹的笑容。
她笑著對李氏打趣道:“你可是有四個兒子呢,日後等你娶兒媳婦的時候,這些繁文縟節可都得你自個兒操心操辦咯。”
李氏無奈的歎了口氣道:“昨兒我還跟當家的說呢,往後可得多存點銀子。這孩子嫁娶,樁樁件件都離不開銀子,手頭沒點積蓄可不行。”
林秀娘拍了拍李氏的手。
她笑著寬慰道:“你隻管放心花用便是,有娘在,還能養不起你?”
話語間,倒也能聽出一絲寵溺。
李氏露出感激的笑容,道:“多謝娘。”
婆媳倆正相談甚歡之際,詩棋邁著小步匆匆走進堂內稟報道:“主子,安王殿下籌集了一批善款,此刻已經親自送來了。”
林秀娘聽聞,神色未改,她擺了擺手道:“讓安王將捐獻之物與善款徑直送往善堂即可,不必進府了。”
詩棋應了一聲,便又匆匆退下。
李氏坐在一旁,心中卻有些忐忑不安。畢竟安王身為皇帝的兒子,身份尊貴,萬一將來……她不敢再往下想,眉頭不自覺的微微蹙起。
林秀娘一眼就看穿了李氏的心思。她微微一笑道:“沒事,放心吧,一切有母親在呢。”
那語氣篤定而沉穩,讓人莫名心安。
安王,滿心歡喜的帶著人馬來到長公主府門前,腦海中早已盤算好了今日的行程。
他想著怎麽著也得賴在長公主府吃上一頓飯。哪怕沒能拉攏到長公主,可隻要他在府中多留片刻,傳出去,旁人定會誤解,以為長公主同樣看好他,這於他而言,可是一步妙棋。
一路上,他都在腦海中設想,待會兒見到長公主後,該如何巧言拉攏,每一句話都在心中反複斟酌。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一記沉重的耳光。
門房將長公主的話一字不差地迴稟後,安王站在府門外,臉上一陣白一陣紅,仿若被人當眾狠狠扇了兩巴掌。
他瞪大了眼睛,眼中滿是驚愕與不甘,怎麽也沒料到長公主竟然連府門都不讓他進去。
雙手不自覺地緊握成拳,指節泛白。可他又怎敢發作?一想到太後對長公主的榮寵,他便瞬間清醒。隻能強壓下滿心的怒火,咬著牙,灰溜溜地帶著人馬,調轉馬頭,朝著城外的善堂而去。
一路上,馬蹄聲雜亂,仿佛也在宣泄著他的憋屈。
安王到了善堂,將手中的物資和善款丟給善堂管事,連句交代的話都沒有,便拂袖而去。
迴府之後,他徑直走進書房,在書房裏來迴踱步。
他咬牙切齒的低語道:“這長公主,當真如此不識抬舉!”那聲音仿若從牙縫中擠出,透著濃濃的恨意。
盧逸飛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憤怒的安王,眼神閃了閃。
片刻後,他輕聲道:“安王殿下,如今這局勢,重中之重乃是太子那邊。至於長公主府,臣覺得實在不宜得罪。且不說太後對長公主的寵愛,單就長公主在皇上心中的位置,咱們也得掂量掂量。”
他的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仿若一記記重錘,敲在安王心上。
安王聽了這話,心中愈發不悅,剛要開口反駁,管家匆匆走進書房,神色間透著幾分焦急。他先是向安王行了禮,而後稟報道:“殿下,太後娘娘召您入宮。”
安王聽聞,先是一愣,隨即心中湧起一絲竊喜。他暗自思忖,莫不是自個兒給長公主捐善款這事兒,太後知曉了,想要嘉獎他?
思及此處,他臉上瞬間堆滿笑意。
整了整衣衫,昂首闊步地進了宮。
入了壽康宮,安王一眼便瞧見太後正端坐在上位。
“請皇祖母安。”聲音清脆響亮,透著十足的乖巧。
太後卻仿若未聞,隻是目光如炬地盯著他,仿若要將他看穿。讓
安王察覺到異樣,臉上的笑容瞬間僵住,緩緩收迴,此時他也已然察覺出來,太後召他進宮,絕非為了嘉獎他。
片刻的寂靜仿若能將人壓垮,太後冷冷道:“哀家知道你心裏那點盤算。長公主一心慈善,從不涉足朝堂紛爭,你莫要妄圖把長公主府拖進這趟渾水。莫要壞了皇家的規矩與和氣,否則,哀家絕不輕饒。”
每一個字都仿若重錘,砸在安王心頭,讓他額上冷汗直冒,仿若剛從水中撈出一般。他低著頭,諾諾稱是,心中卻暗恨不已,仿若有千萬隻螞蟻在啃噬。
太後冷哼一聲道:“安王還未賜封地吧。”
此話一出,安王仿若遭受當頭一棒,直接嚇得跪在地上。
他心裏清楚,這要是賜了封地,可就得遠離京城,那他這爭奪儲君之位的希望,便如同泡沫一般,瞬間破滅。
足足跪了半個時辰,太後才悠悠開口:“你最好給哀家記住了。”
剛從壽康宮出來,安王還未緩過神來。又被傳召麵聖。
入了大殿,昭明帝高坐龍椅之上。
他眼神冰冷地掃過安王,讓安王通體生寒。
昭明帝開口道:“你給朕記住,以後莫要將手伸進長公主府。朕且把話撂這兒,你若再敢打擾長公主府,朕與太後都不會放過你。”
安王嚇得撲通一聲跪地,聲音顫抖道:“父皇,兒臣絕無此意,隻是單純的敬仰姑姑的善舉,也想盡一份力。”
他試圖辯解,可聲音卻越來越小,仿若底氣被抽幹。
昭明帝卻仿若未聞,隻是任由安王跪著。
迴府之後,安王坐在椅子上,滿心的不甘仿若洶湧的潮水,將他淹沒。
他深知,太後與皇帝既已發話,這事兒便再難有轉圜餘地,至少短期內不能再打長公主府的主意。
思來想去,隻有扳倒太子,這儲君之位才有機會落入自己囊中。
安王開始布局。他一方麵暗中指使親信收集太子的把柄,但凡太子經手之事,哪怕是細微疏漏都詳細記錄。
另一方麵,他頻繁出入各位重臣府邸,拉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