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劉宏的慌亂,舌戰群臣
三國之開局召喚樊梨花 作者:愛吃番茄的風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另一邊,劉宏在得知盧植和皇甫嵩戰敗,中原黃巾連成一片,號稱百萬大軍浩浩蕩蕩朝著虎牢關而來時,心中驚怒的同時,也升起一絲惶恐之色。
他沒想到,那些泥腿子組成的大軍居然如此恐怖,短短時間就發展成這般模樣。
如今,洛陽各地雖有大軍前來洛陽勤王,可這些大軍都是一些殘兵敗將,縱然如精銳西涼鐵騎,河東丁原麾下百戰老兵,他們麾下的精銳雖然在各地鎮壓黃巾之時表現的都頗為亮眼,可他們的兵力實在是太少,根本不堪大用。
加上大漢三大名將,盧植,皇甫嵩和朱儁,其中兩人被黃巾擊敗,十萬精銳北軍五校和南軍折損大半。
如此一來,整個洛陽,加上各地返迴洛陽勤王的大軍不足二十萬。
麵對黃巾百萬大軍,洛陽岌岌可危。
一旦虎牢關或者函穀關,汜水關這三關出現問題,整個洛陽就要直麵百萬黃巾大軍的兵鋒。
不僅如此。
在民間,更是傳出諸多謠言,說劉宏驕奢淫逸,寵信奸臣,致使大漢一敗再敗,如今大漢國祚就要毀在劉宏手中。
得知此謠言後,劉宏又驚又怒,不得不應那些清流官員的勸諫,封閉清涼殿,恢複三日一朝的製度,每日勤加理政。
然而,饒是如此,整個洛陽的百姓也是人心惶惶。
於是,劉宏在張讓等閹人的建議下,準備拿盧植來背鍋,以此平息這場謠言。
所以,盧植在率軍迴返函穀關之時,劉宏便下令解除盧植北中郎將的職務,剩餘北軍暫歸宗元統領,鎮守函穀關,等待朝廷下一步命令。
而盧植本就忠心大漢,加之領軍以來,他雖然遏製住了冀州黃巾的攻勢,可最後的確是在他手中丟失了邯鄲城,致使黃巾大軍連成一線。
所以,麵對劉宏的發難,盧植也沒有辯駁,直接隨著宮廷禁衛返迴洛陽受審。
那些清流官員得知消息後,一個個上書求情!
然而,這些奏折全部石沉大海!
此刻劉宏隻想找個背鍋者,而盧植正是最好的人選。
所以麵對那些清流官員的求情,劉宏絲毫不理會,反而逼迫那些文武大臣拿出相應的應對之策。
“陛下,如今洛陽聚集了各地來此勤王治軍,由於各軍互不統屬,指揮上難免混亂,是以,為今之計是盡快選取一位文武雙全的名將統領大軍,以此應對即將攻伐而來的黃巾大軍!”
在眾臣一籌莫展之時,太尉馬日磾歎息一聲,出列後,對著劉宏躬身說道。
馬日磾身為太尉,是大漢除卻大將軍何進外,軍方第一人。
相比於何進,馬日磾家學淵源,是經學大師馬融的子嗣,為人頗為嚴謹,算是清流官員中的代表人物。
這些日子以來,各地前來勤王的大軍魚龍混雜,聚集在洛陽和虎牢關內,也是誰都不服誰,這樣的大軍別說打仗了,不內亂起來就是好的了。
“愛卿說的對,不知諸位愛卿以為何人能擔當此等帥位?”
劉宏聞言,忙不迭的點頭,其後環顧下首群臣,期待的詢問道。
“陛下,右中郎將皇甫嵩乃是我大漢百戰老將,黃巾之亂時期,更是拿下豫州戰線首勝,其人精通兵法戰陣,加之其人在士林中的聲望,當為此次執掌帥位的不二之選!”
劉宏話音剛落,何進就迫不及待的出列舉薦道!
“大將軍此話未免有些太誇張了吧?陛下莫要忘記,皇甫將軍此前才遭逢大敗,雖然那一戰他不是主將,可其也難逃幹係,若是再次啟用此人,怕不是民間和黃巾都以為我大漢無人了!”
“臣以為,涼州董卓,自黃巾造反以來,屢戰屢勝,在得知中原戰況後,更是第一個進京勤王,由此可見,其人忠心,是以,董卓乃是掛帥的最佳人選!”
不等劉宏說話,百官之中,十常侍一係的官員就在十常侍的眼神示意下,出列說道。
“非也,董卓雖然作戰勇猛,可此次大戰乃是統帥各方勢力對決黃巾的關鍵一戰,臣以為,董卓勇則勇矣,可其人缺乏謀略,是以,臣舉薦河東丁原!”
“河東丁原任職期間將河東治理的井井有條,加之他麾下有一義子呂布,其人擁有萬夫不當之勇,加之丁原兵法謀略樣樣精通,臣舉薦河東丁原為此次掛帥之人!”
十常侍一係的官員話音落下,司空袁逢同樣抱拳說道。
一時間,朝廷三大派係圍繞著掛帥之人展開一陣爭鬥,原本安靜的大殿中也開始吵鬧了起來。
坐在龍椅上的劉宏看著下方吵鬧的群臣,臉上變換不定,一時間拿不定主意,一會兒覺得何進說得對,一會兒又覺得董卓和丁原也算不錯。
正在這個時候,殿外一個侍衛高聲道:“陛下,並州刺史,鎮北將軍,晉陽侯劉曜攜五萬餘大軍進京勤王,如今已在殿外求見陛下!”
隨著侍衛的聲音落下,全場為之一靜。
而劉宏則是麵露欣喜之色,對著侍衛喝道:“快,速速將皇弟宣進殿來!”
“諾!”
侍衛聞言,急匆匆的走出殿外。
不多時,劉曜一身戎裝出現在大殿之中。
無視四周投射過來的目光,劉曜站在大殿中心,躬身對著劉宏行禮:“臣,並州刺史,鎮北將軍劉曜,參見陛下,還請陛下見諒,臣甲胄在身,無法全禮!”
“皇弟快快請起,皇弟來的正好,原本朕還在糾結由何人掛帥統籌前方戰事呢,現在皇弟來的正是及時,不知皇弟可願掛帥出征,幫助朕將虎牢關外的黃巾大軍殲滅?”
劉宏看到劉曜,臉上浮現一抹狂喜之色。
劉曜自崛起以來,逢戰必勝,在並州形勢岌岌可危之時,硬是帶著殘兵敗將力挽狂瀾,一戰覆滅十幾萬匈奴。
其後更是迅速將並州黃巾殲滅,恢複並州安定。
現在劉曜既然帶著並州精銳來了,那麽在劉宏看來,什麽董卓丁原,那都不及眼前的劉曜!
“能得陛下看重,是臣之榮幸,然,臣年紀尚輕,恐難以服眾,是以,臣請陛下另選高明,臣以為,盧植,盧中郎將無論是兵法,謀略,聲望都在臣之上,臣請陛下讓盧中郎將掛帥,臣願為其副手,如此,加上盧中郎將的才能,臣以及各路勤王大軍的勇武,區區黃巾,彈指可破!”
不是劉曜不想掛帥,若是能執掌這次帥位,並且將黃巾擊敗,他將能獲得巨大的聲望。
隻是可惜,正如他所言,他年紀還小,縱然如今身為並州刺史,鎮北將軍,晉陽侯,又為漢室宗親,可年齡資曆是他最大的硬傷。
若是貿然執掌帥位,恐怕各路大軍不會心服。
若是尋常時期,他還有時間施展手段鎮壓各路大軍。
可如今形勢危急,沒有時間留給他了。
所以,劉曜這才毫不猶豫的將盧植舉薦出來。
以盧植的聲望,由他執掌帥位,誰都挑不出什麽毛病來。
“放肆,盧植乃是戴罪之身,此點是陛下親自下令的,怎麽,劉使君是在質疑陛下的決斷嗎?”
“不錯,依我看,劉使君是膨脹了,居然敢質疑陛下的決斷,當真是狂妄!”
“盧植屢戰屢敗,致使黃巾大軍連成一片,此等敗將,劉使君舉薦他執掌帥位,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劉使君安的好心思啊!”
劉曜話音剛落,十常侍一係的官員就站出來對著劉曜口誅筆伐!
麵對十常侍一襲的官員口誅筆伐,劉曜麵無表情,待聲音停止後,劉曜這才冷笑的環顧一圈:“盧中郎將為何遭逢大敗?”
“據本官所知,盧中郎將領兵之時,後勤就曾嚴重拖延,致使盧中郎將抵達冀州之時,為了盡快打開局麵,遭遇黃巾張牛角埋伏,使得盧中郎將退守邯鄲!”
“然而,饒是如此,盧中郎將依舊未曾後退半分,以區區五萬北軍五校,將冀州黃巾遏製在冀州境內,未曾讓黃巾越雷池半步!”
“冀州乃是何地?”
“那可是黃巾蛾賊的首領,逆賊張角,張寶,張梁的大本營,盧中郎將以弱勢兵力遏製黃巾發展,其不僅無過,反而有功,若非他,黃巾之勢隻會更加猖獗,而本官也沒時間訓練精銳大軍來洛陽勤王!”
“其後,盧中郎將雖然戰敗,可此乃非戰之罪,更何況,盧中郎將突圍而出後,不僅及時將情報傳遞給本官,更是心憂大漢,率領殘兵敗將返迴函穀關勤王,此等忠心在爾等眼中就是一個此次戰敗的罪魁禍首麽?”
“陛下坐鎮中央,對外界之事了解的不清楚,這才被爾等蒙蔽,可爾等以為,我大漢就真沒忠臣了,任由爾等亂臣賊子蒙蔽天聽,胡作非為了麽?”
“陛下,為我大漢國祚計,為我大漢萬千百姓計,臣請陛下治這些亂臣賊子欺君之罪,釋放盧中郎將,讓其掛帥出征,臣願以性命擔保,此戰,不退黃巾,誓不還朝!”
劉曜話音落下,無論是清流官員還是大將軍一係的世家官員齊刷刷的雙眼一亮,出列對著劉宏躬身道:“臣等複議,請陛下將這些亂臣賊子拉出去斬首示眾,釋放盧中郎將!”
他沒想到,那些泥腿子組成的大軍居然如此恐怖,短短時間就發展成這般模樣。
如今,洛陽各地雖有大軍前來洛陽勤王,可這些大軍都是一些殘兵敗將,縱然如精銳西涼鐵騎,河東丁原麾下百戰老兵,他們麾下的精銳雖然在各地鎮壓黃巾之時表現的都頗為亮眼,可他們的兵力實在是太少,根本不堪大用。
加上大漢三大名將,盧植,皇甫嵩和朱儁,其中兩人被黃巾擊敗,十萬精銳北軍五校和南軍折損大半。
如此一來,整個洛陽,加上各地返迴洛陽勤王的大軍不足二十萬。
麵對黃巾百萬大軍,洛陽岌岌可危。
一旦虎牢關或者函穀關,汜水關這三關出現問題,整個洛陽就要直麵百萬黃巾大軍的兵鋒。
不僅如此。
在民間,更是傳出諸多謠言,說劉宏驕奢淫逸,寵信奸臣,致使大漢一敗再敗,如今大漢國祚就要毀在劉宏手中。
得知此謠言後,劉宏又驚又怒,不得不應那些清流官員的勸諫,封閉清涼殿,恢複三日一朝的製度,每日勤加理政。
然而,饒是如此,整個洛陽的百姓也是人心惶惶。
於是,劉宏在張讓等閹人的建議下,準備拿盧植來背鍋,以此平息這場謠言。
所以,盧植在率軍迴返函穀關之時,劉宏便下令解除盧植北中郎將的職務,剩餘北軍暫歸宗元統領,鎮守函穀關,等待朝廷下一步命令。
而盧植本就忠心大漢,加之領軍以來,他雖然遏製住了冀州黃巾的攻勢,可最後的確是在他手中丟失了邯鄲城,致使黃巾大軍連成一線。
所以,麵對劉宏的發難,盧植也沒有辯駁,直接隨著宮廷禁衛返迴洛陽受審。
那些清流官員得知消息後,一個個上書求情!
然而,這些奏折全部石沉大海!
此刻劉宏隻想找個背鍋者,而盧植正是最好的人選。
所以麵對那些清流官員的求情,劉宏絲毫不理會,反而逼迫那些文武大臣拿出相應的應對之策。
“陛下,如今洛陽聚集了各地來此勤王治軍,由於各軍互不統屬,指揮上難免混亂,是以,為今之計是盡快選取一位文武雙全的名將統領大軍,以此應對即將攻伐而來的黃巾大軍!”
在眾臣一籌莫展之時,太尉馬日磾歎息一聲,出列後,對著劉宏躬身說道。
馬日磾身為太尉,是大漢除卻大將軍何進外,軍方第一人。
相比於何進,馬日磾家學淵源,是經學大師馬融的子嗣,為人頗為嚴謹,算是清流官員中的代表人物。
這些日子以來,各地前來勤王的大軍魚龍混雜,聚集在洛陽和虎牢關內,也是誰都不服誰,這樣的大軍別說打仗了,不內亂起來就是好的了。
“愛卿說的對,不知諸位愛卿以為何人能擔當此等帥位?”
劉宏聞言,忙不迭的點頭,其後環顧下首群臣,期待的詢問道。
“陛下,右中郎將皇甫嵩乃是我大漢百戰老將,黃巾之亂時期,更是拿下豫州戰線首勝,其人精通兵法戰陣,加之其人在士林中的聲望,當為此次執掌帥位的不二之選!”
劉宏話音剛落,何進就迫不及待的出列舉薦道!
“大將軍此話未免有些太誇張了吧?陛下莫要忘記,皇甫將軍此前才遭逢大敗,雖然那一戰他不是主將,可其也難逃幹係,若是再次啟用此人,怕不是民間和黃巾都以為我大漢無人了!”
“臣以為,涼州董卓,自黃巾造反以來,屢戰屢勝,在得知中原戰況後,更是第一個進京勤王,由此可見,其人忠心,是以,董卓乃是掛帥的最佳人選!”
不等劉宏說話,百官之中,十常侍一係的官員就在十常侍的眼神示意下,出列說道。
“非也,董卓雖然作戰勇猛,可此次大戰乃是統帥各方勢力對決黃巾的關鍵一戰,臣以為,董卓勇則勇矣,可其人缺乏謀略,是以,臣舉薦河東丁原!”
“河東丁原任職期間將河東治理的井井有條,加之他麾下有一義子呂布,其人擁有萬夫不當之勇,加之丁原兵法謀略樣樣精通,臣舉薦河東丁原為此次掛帥之人!”
十常侍一係的官員話音落下,司空袁逢同樣抱拳說道。
一時間,朝廷三大派係圍繞著掛帥之人展開一陣爭鬥,原本安靜的大殿中也開始吵鬧了起來。
坐在龍椅上的劉宏看著下方吵鬧的群臣,臉上變換不定,一時間拿不定主意,一會兒覺得何進說得對,一會兒又覺得董卓和丁原也算不錯。
正在這個時候,殿外一個侍衛高聲道:“陛下,並州刺史,鎮北將軍,晉陽侯劉曜攜五萬餘大軍進京勤王,如今已在殿外求見陛下!”
隨著侍衛的聲音落下,全場為之一靜。
而劉宏則是麵露欣喜之色,對著侍衛喝道:“快,速速將皇弟宣進殿來!”
“諾!”
侍衛聞言,急匆匆的走出殿外。
不多時,劉曜一身戎裝出現在大殿之中。
無視四周投射過來的目光,劉曜站在大殿中心,躬身對著劉宏行禮:“臣,並州刺史,鎮北將軍劉曜,參見陛下,還請陛下見諒,臣甲胄在身,無法全禮!”
“皇弟快快請起,皇弟來的正好,原本朕還在糾結由何人掛帥統籌前方戰事呢,現在皇弟來的正是及時,不知皇弟可願掛帥出征,幫助朕將虎牢關外的黃巾大軍殲滅?”
劉宏看到劉曜,臉上浮現一抹狂喜之色。
劉曜自崛起以來,逢戰必勝,在並州形勢岌岌可危之時,硬是帶著殘兵敗將力挽狂瀾,一戰覆滅十幾萬匈奴。
其後更是迅速將並州黃巾殲滅,恢複並州安定。
現在劉曜既然帶著並州精銳來了,那麽在劉宏看來,什麽董卓丁原,那都不及眼前的劉曜!
“能得陛下看重,是臣之榮幸,然,臣年紀尚輕,恐難以服眾,是以,臣請陛下另選高明,臣以為,盧植,盧中郎將無論是兵法,謀略,聲望都在臣之上,臣請陛下讓盧中郎將掛帥,臣願為其副手,如此,加上盧中郎將的才能,臣以及各路勤王大軍的勇武,區區黃巾,彈指可破!”
不是劉曜不想掛帥,若是能執掌這次帥位,並且將黃巾擊敗,他將能獲得巨大的聲望。
隻是可惜,正如他所言,他年紀還小,縱然如今身為並州刺史,鎮北將軍,晉陽侯,又為漢室宗親,可年齡資曆是他最大的硬傷。
若是貿然執掌帥位,恐怕各路大軍不會心服。
若是尋常時期,他還有時間施展手段鎮壓各路大軍。
可如今形勢危急,沒有時間留給他了。
所以,劉曜這才毫不猶豫的將盧植舉薦出來。
以盧植的聲望,由他執掌帥位,誰都挑不出什麽毛病來。
“放肆,盧植乃是戴罪之身,此點是陛下親自下令的,怎麽,劉使君是在質疑陛下的決斷嗎?”
“不錯,依我看,劉使君是膨脹了,居然敢質疑陛下的決斷,當真是狂妄!”
“盧植屢戰屢敗,致使黃巾大軍連成一片,此等敗將,劉使君舉薦他執掌帥位,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劉使君安的好心思啊!”
劉曜話音剛落,十常侍一係的官員就站出來對著劉曜口誅筆伐!
麵對十常侍一襲的官員口誅筆伐,劉曜麵無表情,待聲音停止後,劉曜這才冷笑的環顧一圈:“盧中郎將為何遭逢大敗?”
“據本官所知,盧中郎將領兵之時,後勤就曾嚴重拖延,致使盧中郎將抵達冀州之時,為了盡快打開局麵,遭遇黃巾張牛角埋伏,使得盧中郎將退守邯鄲!”
“然而,饒是如此,盧中郎將依舊未曾後退半分,以區區五萬北軍五校,將冀州黃巾遏製在冀州境內,未曾讓黃巾越雷池半步!”
“冀州乃是何地?”
“那可是黃巾蛾賊的首領,逆賊張角,張寶,張梁的大本營,盧中郎將以弱勢兵力遏製黃巾發展,其不僅無過,反而有功,若非他,黃巾之勢隻會更加猖獗,而本官也沒時間訓練精銳大軍來洛陽勤王!”
“其後,盧中郎將雖然戰敗,可此乃非戰之罪,更何況,盧中郎將突圍而出後,不僅及時將情報傳遞給本官,更是心憂大漢,率領殘兵敗將返迴函穀關勤王,此等忠心在爾等眼中就是一個此次戰敗的罪魁禍首麽?”
“陛下坐鎮中央,對外界之事了解的不清楚,這才被爾等蒙蔽,可爾等以為,我大漢就真沒忠臣了,任由爾等亂臣賊子蒙蔽天聽,胡作非為了麽?”
“陛下,為我大漢國祚計,為我大漢萬千百姓計,臣請陛下治這些亂臣賊子欺君之罪,釋放盧中郎將,讓其掛帥出征,臣願以性命擔保,此戰,不退黃巾,誓不還朝!”
劉曜話音落下,無論是清流官員還是大將軍一係的世家官員齊刷刷的雙眼一亮,出列對著劉宏躬身道:“臣等複議,請陛下將這些亂臣賊子拉出去斬首示眾,釋放盧中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