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慘烈攻防戰,劉曜定計
三國之開局召喚樊梨花 作者:愛吃番茄的風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薛仁貴看到劉曜到來,頓時滿臉欣喜:“劉大人,您終於迴來了!”
“如今匈奴攻城半個多月,原本還能穩定下來,可是最近匈奴又來了援軍,其中還有五萬精銳騎兵!”
“對方統帥能力不凡,依靠精銳騎兵手舉沙袋靠近城牆,如今城牆高度降低,在這樣下去,不出三日,咱們就很難難守住城池了!”
薛仁貴嚴肅的對著劉曜解釋如今雁門的局勢!
劉曜一邊傾聽薛仁貴的述說,一邊看著城外猶如潮水一般,黑壓壓一片的匈奴大軍朝著城池衝擊而來,除了那些抬著攻城器械的步兵外,還有一大群手扛沙袋的騎兵策馬疾馳。
守城士兵射出的箭矢對那些騎兵基本起不到什麽作用,在將沙袋扔到城下後,騎兵飛速離去,給雁門守軍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一旦沙袋的高度達到城牆的一半,屆時那些匈奴步兵將能更加輕鬆的爬上城牆,這也給守軍帶來極大的壓力。
加上匈奴本就善射,漫天箭矢從低往高處射擊,同樣也讓守軍無法安心扔滾石檑木防守城池。
如此攻城方式,對方的統帥定然不簡單。
劉曜看著城外井然有序的攻城隊伍,雙眼微微眯起:“仁貴,最多還能堅持幾日?”
“迴劉大人,三日半時間!”
薛仁貴滿臉難色的看著劉曜匯報道。
這些士兵大多數都是剛剛招募過來的,雖然因為雁門乃是苦寒之地的緣故,導致這邊的百姓都孔武有力,可缺乏足夠的訓練,也使得這些士兵配合度不夠。
若非薛仁貴擁有絕世巔峰的統帥能力,換一個人來,即便是樊梨花,這雁門恐怕也被攻破了。
“三日半時間麽?應該夠了,仁貴,你安心守城,待堅持不住時,可放棄雁門,任由匈奴衝進雁門關!”
說完,劉曜走下城牆,尋到正在休息的程咬金和樊梨花,以及看著地圖,思索對策的房玄齡和郭嘉四人,看著四人說道:“如今形勢緊急,一些虛禮就免了,咬金,你率你本部人馬,前往硯山,那邊擁有大量的黑石,本官給你三日時間,全力開挖黑石,盡快送入雁門城中!”
“梨花,你帶領本部人馬,同樣前往硯山,開挖黃土,帶著那些能工巧匠,將黃土夯實!”
“玄齡,奉孝,你們帶領部分衙役,隨本官來!”
眾人,聞言,雖然不知道劉曜準備做什麽,可見劉曜滿臉自信的模樣,四人還是各自領命,程咬金和樊梨花顧不得休息,點齊本部人馬,朝著硯山而去。
而房玄齡和郭嘉則是點了一隊衙役,緊隨劉曜身後,通過甕城,來到雁門城內。
此刻,雁門城內,無論男女老少,各自手拿兵器,滿臉憤恨的看著城外。
雁門郡跟河套接壤,這裏沒少受到匈奴的襲擊,是以,這裏的百姓對匈奴極為憤恨。
此刻,雁門被匈奴大軍圍困多日,這件事早已傳遍雁門百姓。
隻是,跟其他地方不同,這裏的百姓沒有絲毫恐懼之色,反而躍躍欲試的準備提起鋤頭鐮刀,準備跟匈奴拚命。
這也是薛仁貴等人再次招兵極為順利的緣故。
因為這些百姓跟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他們的兒子,父親,親人,妻子多有被匈奴殺死者,所以他們恨匈奴入骨。
這個時代的民眾絕不缺乏氣節,在聽到薛仁貴招兵是抵禦匈奴時,一個個奮勇參軍。
而那些沒有被選上的百姓們也放下手中的活計,準備等待前線堅持不住時,跟衝進雁門的匈奴拚命。
劉曜看著一個個麵色堅定,神色略帶惶恐的百姓們,欣慰的點了點頭,吩咐衙役敲響銅鑼,將百姓們的目光吸引後,劉曜大聲喝道:“鄉親們,本官新任雁門太守,護匈奴中郎將劉曜,字憬之,請恕本官無能,匈奴勢大,雁門恐怕要守不住了!”
劉曜此言一出,在場百姓麵色大變,一個個義憤填膺的看著劉曜。
“怎麽?劉大人是準備逃跑嗎?”
“這有什麽奇怪的?這些當官的,除了會欺壓我等升鬥小民,還能做什麽?遇到大戰就畏縮不前,逃跑不是他們的常事嗎?”
“可惡啊,朝廷怎麽會派遣如此小人來我雁門郡當太守,老天爺不開眼啊!”
“要逃,你自己逃去,俺們誓與雁門共存亡!”
劉曜聽到四周義憤填膺的話,臉上不僅沒有生氣,反而略帶一抹淡笑,再次讓衙役敲響銅鑼,待聲音漸漸停止後,劉曜再次朗聲道:“本官今日來此,並不是勸說諸位逃跑的,相反,本官有一計,可殲滅城外匈奴,不過,此計想要成功,還需諸位鄉親的幫忙!”
“什麽?這劉太守不是準備帶著我們逃跑的?原來是我等錯怪了他?”
“劉太守有何需求,盡管直言,隻要俺們能做到的,定然傾力相助!”
“不錯,殺匈奴,俺們義不容辭!”
“很好,諸位鄉親們,本官很欣賞你們的氣結,請諸位鄉親們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前去硯山收集黑石,送入陰館城中,另一部分則將黑石埋於陰館城到甕城以及城外官道上,同時收集火油,將其澆於泥土中!”
“本官已經命令大軍前去收集黃土和黑石,可這卻遠遠不夠,所以需要鄉親們的幫助!”
“實不相瞞,因為前任並州刺史誌大才疏的緣故,導致如今並州兵力欠缺,而其他郡縣又在爆發黃巾叛亂,本官家將雖然奮力抵禦,可卻無法抵禦十倍於己的匈奴大軍,如今最多隻能堅持三日時間!”
“所以,本官需要的東西,定要在三日內做好,其後大家放棄陰館城,讓匈奴大軍將此地占據!”
“不過本官在此保證,此舉絕不是為了帶著大家逃跑,待將匈奴殲滅後,鄉親們損失的錢財,本官來賠付,鄉親們損毀的房屋,本官親自帶人為你等建,本官隻願百姓們願意相信本官一迴,幫本官完成此計,將那些該死的匈奴全部葬送在陰館和雁門關之中!”
說著,劉曜對著四周百姓深躬一禮。
四周百姓看到誠懇的劉曜,一陣竊竊私語後,當即同意了下來,同時將劉曜的打算告知給四周百姓。
一時間,整個陰館的百姓全部行動了起來。
整個雁門郡有民五萬戶,大概十五萬人左右,有了這些百姓的加入,收集黑石的速度大大增加。
房玄齡和郭嘉看到劉曜的動作,眼中一陣迷茫,好奇的看著劉曜:“憬之,你收集那些黑石做什麽?難道那些黑石真的可以將十數萬匈奴大軍殲滅?”
“不錯,黑石燃燒緩慢,溫度不會一下子升高,隻要咱們放棄雁門關,匈奴大軍攻破雁門關後,定然會在此修整一二,屆時,隻要派遣一隊死士,將雁門關地下的黑石點燃,匈奴定然不會第一時間出關,而是派遣大軍救火!”
“可有火油助燃的黑石大火又豈是這般好熄滅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整個雁門關和陰館城將會成為一座巨大的火爐,隻要黑石足夠多,這些匈奴大軍隻能生生被大火烤熟!”
劉曜滿臉陰狠的說道。
“玄齡,還要麻煩你們前去那些世家,說服世家,讓他們派遣佃戶,跟百姓們一起收集黑石,將黑石埋於地底,奉孝,你對人心看的非常透徹,可否幫本官挑選一隊死士出來?待仁貴那邊放棄雁門關後,將死士分批潛藏在其中,等匈奴大軍全部入城,拚死降下斷龍石,阻擋匈奴的退路!”
劉曜看著滿臉驚駭的房玄齡和郭嘉,淡淡的吩咐道。
“諾!”
房玄齡和郭嘉聞言,對視一眼後,齊齊躬身領命而去。
“如今匈奴攻城半個多月,原本還能穩定下來,可是最近匈奴又來了援軍,其中還有五萬精銳騎兵!”
“對方統帥能力不凡,依靠精銳騎兵手舉沙袋靠近城牆,如今城牆高度降低,在這樣下去,不出三日,咱們就很難難守住城池了!”
薛仁貴嚴肅的對著劉曜解釋如今雁門的局勢!
劉曜一邊傾聽薛仁貴的述說,一邊看著城外猶如潮水一般,黑壓壓一片的匈奴大軍朝著城池衝擊而來,除了那些抬著攻城器械的步兵外,還有一大群手扛沙袋的騎兵策馬疾馳。
守城士兵射出的箭矢對那些騎兵基本起不到什麽作用,在將沙袋扔到城下後,騎兵飛速離去,給雁門守軍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一旦沙袋的高度達到城牆的一半,屆時那些匈奴步兵將能更加輕鬆的爬上城牆,這也給守軍帶來極大的壓力。
加上匈奴本就善射,漫天箭矢從低往高處射擊,同樣也讓守軍無法安心扔滾石檑木防守城池。
如此攻城方式,對方的統帥定然不簡單。
劉曜看著城外井然有序的攻城隊伍,雙眼微微眯起:“仁貴,最多還能堅持幾日?”
“迴劉大人,三日半時間!”
薛仁貴滿臉難色的看著劉曜匯報道。
這些士兵大多數都是剛剛招募過來的,雖然因為雁門乃是苦寒之地的緣故,導致這邊的百姓都孔武有力,可缺乏足夠的訓練,也使得這些士兵配合度不夠。
若非薛仁貴擁有絕世巔峰的統帥能力,換一個人來,即便是樊梨花,這雁門恐怕也被攻破了。
“三日半時間麽?應該夠了,仁貴,你安心守城,待堅持不住時,可放棄雁門,任由匈奴衝進雁門關!”
說完,劉曜走下城牆,尋到正在休息的程咬金和樊梨花,以及看著地圖,思索對策的房玄齡和郭嘉四人,看著四人說道:“如今形勢緊急,一些虛禮就免了,咬金,你率你本部人馬,前往硯山,那邊擁有大量的黑石,本官給你三日時間,全力開挖黑石,盡快送入雁門城中!”
“梨花,你帶領本部人馬,同樣前往硯山,開挖黃土,帶著那些能工巧匠,將黃土夯實!”
“玄齡,奉孝,你們帶領部分衙役,隨本官來!”
眾人,聞言,雖然不知道劉曜準備做什麽,可見劉曜滿臉自信的模樣,四人還是各自領命,程咬金和樊梨花顧不得休息,點齊本部人馬,朝著硯山而去。
而房玄齡和郭嘉則是點了一隊衙役,緊隨劉曜身後,通過甕城,來到雁門城內。
此刻,雁門城內,無論男女老少,各自手拿兵器,滿臉憤恨的看著城外。
雁門郡跟河套接壤,這裏沒少受到匈奴的襲擊,是以,這裏的百姓對匈奴極為憤恨。
此刻,雁門被匈奴大軍圍困多日,這件事早已傳遍雁門百姓。
隻是,跟其他地方不同,這裏的百姓沒有絲毫恐懼之色,反而躍躍欲試的準備提起鋤頭鐮刀,準備跟匈奴拚命。
這也是薛仁貴等人再次招兵極為順利的緣故。
因為這些百姓跟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他們的兒子,父親,親人,妻子多有被匈奴殺死者,所以他們恨匈奴入骨。
這個時代的民眾絕不缺乏氣節,在聽到薛仁貴招兵是抵禦匈奴時,一個個奮勇參軍。
而那些沒有被選上的百姓們也放下手中的活計,準備等待前線堅持不住時,跟衝進雁門的匈奴拚命。
劉曜看著一個個麵色堅定,神色略帶惶恐的百姓們,欣慰的點了點頭,吩咐衙役敲響銅鑼,將百姓們的目光吸引後,劉曜大聲喝道:“鄉親們,本官新任雁門太守,護匈奴中郎將劉曜,字憬之,請恕本官無能,匈奴勢大,雁門恐怕要守不住了!”
劉曜此言一出,在場百姓麵色大變,一個個義憤填膺的看著劉曜。
“怎麽?劉大人是準備逃跑嗎?”
“這有什麽奇怪的?這些當官的,除了會欺壓我等升鬥小民,還能做什麽?遇到大戰就畏縮不前,逃跑不是他們的常事嗎?”
“可惡啊,朝廷怎麽會派遣如此小人來我雁門郡當太守,老天爺不開眼啊!”
“要逃,你自己逃去,俺們誓與雁門共存亡!”
劉曜聽到四周義憤填膺的話,臉上不僅沒有生氣,反而略帶一抹淡笑,再次讓衙役敲響銅鑼,待聲音漸漸停止後,劉曜再次朗聲道:“本官今日來此,並不是勸說諸位逃跑的,相反,本官有一計,可殲滅城外匈奴,不過,此計想要成功,還需諸位鄉親的幫忙!”
“什麽?這劉太守不是準備帶著我們逃跑的?原來是我等錯怪了他?”
“劉太守有何需求,盡管直言,隻要俺們能做到的,定然傾力相助!”
“不錯,殺匈奴,俺們義不容辭!”
“很好,諸位鄉親們,本官很欣賞你們的氣結,請諸位鄉親們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前去硯山收集黑石,送入陰館城中,另一部分則將黑石埋於陰館城到甕城以及城外官道上,同時收集火油,將其澆於泥土中!”
“本官已經命令大軍前去收集黃土和黑石,可這卻遠遠不夠,所以需要鄉親們的幫助!”
“實不相瞞,因為前任並州刺史誌大才疏的緣故,導致如今並州兵力欠缺,而其他郡縣又在爆發黃巾叛亂,本官家將雖然奮力抵禦,可卻無法抵禦十倍於己的匈奴大軍,如今最多隻能堅持三日時間!”
“所以,本官需要的東西,定要在三日內做好,其後大家放棄陰館城,讓匈奴大軍將此地占據!”
“不過本官在此保證,此舉絕不是為了帶著大家逃跑,待將匈奴殲滅後,鄉親們損失的錢財,本官來賠付,鄉親們損毀的房屋,本官親自帶人為你等建,本官隻願百姓們願意相信本官一迴,幫本官完成此計,將那些該死的匈奴全部葬送在陰館和雁門關之中!”
說著,劉曜對著四周百姓深躬一禮。
四周百姓看到誠懇的劉曜,一陣竊竊私語後,當即同意了下來,同時將劉曜的打算告知給四周百姓。
一時間,整個陰館的百姓全部行動了起來。
整個雁門郡有民五萬戶,大概十五萬人左右,有了這些百姓的加入,收集黑石的速度大大增加。
房玄齡和郭嘉看到劉曜的動作,眼中一陣迷茫,好奇的看著劉曜:“憬之,你收集那些黑石做什麽?難道那些黑石真的可以將十數萬匈奴大軍殲滅?”
“不錯,黑石燃燒緩慢,溫度不會一下子升高,隻要咱們放棄雁門關,匈奴大軍攻破雁門關後,定然會在此修整一二,屆時,隻要派遣一隊死士,將雁門關地下的黑石點燃,匈奴定然不會第一時間出關,而是派遣大軍救火!”
“可有火油助燃的黑石大火又豈是這般好熄滅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整個雁門關和陰館城將會成為一座巨大的火爐,隻要黑石足夠多,這些匈奴大軍隻能生生被大火烤熟!”
劉曜滿臉陰狠的說道。
“玄齡,還要麻煩你們前去那些世家,說服世家,讓他們派遣佃戶,跟百姓們一起收集黑石,將黑石埋於地底,奉孝,你對人心看的非常透徹,可否幫本官挑選一隊死士出來?待仁貴那邊放棄雁門關後,將死士分批潛藏在其中,等匈奴大軍全部入城,拚死降下斷龍石,阻擋匈奴的退路!”
劉曜看著滿臉驚駭的房玄齡和郭嘉,淡淡的吩咐道。
“諾!”
房玄齡和郭嘉聞言,對視一眼後,齊齊躬身領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