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拜師,賜字憬之
三國之開局召喚樊梨花 作者:愛吃番茄的風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曜和樊梨花聽到書童的話,頓時一愣,這書童什麽意思?
他們今天才抵達陽翟城,一路上也沒有人跟蹤他們,這潁川書院的夫子怎的知曉他們今日會來求學?
莫不是誤會了?
想到這裏,劉曜急忙說道:“你是否認錯人了?我兄妹二人,今日才剛剛來到陽翟求學,雖聽聞潁川書院諸位夫子的名聲,可卻從未有過交集,如何是夫子口中的貴人?”
“錯不了,先生說,昨夜鬥轉星移,星鬥南升,光耀大地,沿途將星相伴,於今日巳時三刻前來拜訪,如今書院門口四下無人,隻有你們,如此,先生說的貴人定然是你們,跟我進來吧,先生恭候多時了!”
書童聞言,一本正經的將他先生對他說的話告訴劉曜和樊梨花,隨後轉身為劉曜和樊梨花引路。
劉耀和樊梨花對視一眼,壓下心頭的疑惑,跟隨書童進入潁川書院中。
剛進入書院,郎朗讀書之音就傳到劉曜和樊梨花的耳中。
聽著讀書聲,加上四周環境清幽,跟外界的喧鬧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置身於其中,身心都得到放鬆。
不多時,兩人在書童的帶領下,七拐八繞,來到一塊農田處,一個粗布麻衣,頭戴鬥笠的中年正在勤勞耕種。
聽到腳步聲後,中年頭也未抬,淡淡的說道:“貴人到來,童兒,還不奉茶?兩位貴人且稍待,老夫平日裏喜好耕種之道,一來鍛煉體魄,二來陶冶身心,待老夫沐浴更衣,在來與兩位貴人相談!”
“諾,貴人請!”
書童聞言,點了點頭,將劉曜和樊梨花引到涼亭處,其後嫻熟的開始煮茶。
劉曜和樊梨花見此,隻能滿腹疑慮的坐在涼亭中,靜靜地等待。
“嗬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兩位貴人久等了,老夫司馬徽,字德操,添為潁川書院夫子,見過兩位貴人!”
沒讓劉曜和樊梨花等多久,先前粗布麻衣的莊稼漢換上一襲青衫長袍,鬥笠換頭巾,手拿蒲扇,一改先前氣質,儒雅的捋著胡須,對著劉曜和樊梨花揖禮介紹。
“司馬徽?他怎麽會在這裏?是了,傳聞中,潁川書院最早便是鄭玄和司馬徽創立的,隻是之後,為了避禍,這才走出潁川,在劉表在襄陽設立學堂時,客居襄陽,如今這個時期,司馬徽在此也算理所應當!”
想到這裏,劉曜急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裝,對著司馬徽揖了個弟子禮:“學生安平劉曜,不遠萬裏而來,隻為拜得名師,不想今日得見水鏡先生,望水鏡先生憐曜不遠萬裏求學之心,授曜孔孟之道!”
“哦?曜為溫暖,光耀大地,其上生羽,猶如潛龍在淵,隻等時機一至,當能一飛衝天,你來此,可不隻是學習孔孟之道這般簡單吧?”
司馬徽意味深長的看著劉曜說了一句後,也沒有等劉曜迴答,繼續詢問道:“老夫有一問,若你能答出,老夫便收下你這弟子!”
“水鏡先生請問,曜必然全力解答!”
劉曜原本還心中一跳,這司馬徽未免太過驚世駭俗了吧,這才初次見麵,就連話都沒說幾句,就發現了他的野心,心中正準備狡辯措辭的時候,司馬徽卻轉移話題,劉曜雖然心中不解,可還是躬身迴道。
“安平在冀州,距離豫州相隔兗州,這一路所過,那些頭戴黃巾,號稱太平教的教徒你應該見的不少吧?老夫且問你,你如何看待太平教?”
司馬徽淡淡的將自己心中的問題說了出來,眼中盡是考較之意。
“額,太平教實乃禍亂人心之教,所謂聖水,不過是添加了一些藥草的清水罷了,雖能治病,可卻無治百病之效,再則,從冀州到兗州,再至如今的豫州,太平教信徒遍布州郡,若是太平教首領生出異心,頃刻間便會讓天下烽煙四起,而我大漢的國祚也將毀於此教之手!”
劉曜聞言,驚愕的看著司馬徽,沉吟片刻後,將自己對太平教的說法說了出來。
“哦?你既然知道這些事情,為何不去報官?再不濟,你也可以講述太平教蠱惑百姓之物的弊端,以免百姓盲目跟從!”
司馬徽雙眼微微眯起,眼中深處閃過一抹讚賞,繼續詢問道。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曜能力有限,救的了一人,可救不了千人萬人,再則,如今宦官當道,陛下深受宦官蠱惑,稱張讓為阿父,趙忠為阿母,高居廟堂,不聞百姓疾苦,曜縱然報官,可還未上達天聽,就被人攔下,如此,縱然報官又有何用?”
“曜也是為此,更加堅定了求學之心,隻有學習知識,加上武藝,才能救下更多百姓,為百姓謀更大的福祉!”
劉曜侃侃而談,將目前的局勢說了出來,並且隱晦的表明自己的決心!
司馬徽何等人物?如何能聽不出劉曜話中隱晦的意思?當即哈哈大笑:“哈哈,好,好一個為百姓謀更大的福祉,你這個弟子老夫收下了,康成,如何?老夫新收的弟子可還能入你之眼?”
“哼,希望他不要是禍亂天下之輩,小子,你身為漢室宗親,當為天下之表率,望你日後清君側,護佑大漢國祚,萬不得行那王莽之事!”
司馬徽話音剛落,一個年約六十五,麵相威嚴的老者步入涼亭,雙眼嚴肅的看著劉曜。
“學生拜見老師,鄭師,學生身為漢室宗親,自當護佑我大漢江山國祚綿延,多謝鄭師提點!”
劉曜先是敬司馬徽一杯拜師茶後,看著鄭玄,做出自己的保證。
司馬徽看著劉曜的表現,臉上滿是笑意,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漢距今已有四百年國運,如今紫薇星分裂,帝星黯淡,大漢已行至陌路。
太平教之事,就是導火索。
他們這些人早就上書朝廷,可一直沒有得到迴應,對此,司馬徽早已心灰意冷。
昨夜,他夜觀星象,卻看到其中一顆奕星極為光亮,在奕星身旁,還有一顆將星護佑,逸散的龍氣更是隱隱有聚合之勢,如此,這才設下這一考驗。
現在,劉曜的表現也讓他極為滿意,當即欣慰的喝下拜師茶,看著劉曜說道:“曜兒,老夫見你介紹之時,並未說字,為師賜你一個字如何?”
在古代,字可不是自己想取就取的,要是你的父母不是名士,那他們都沒有資格為自己的兒女取字,需要請當地名士或者望者為自己的孩子取字。
聽到司馬徽的話,劉曜自然沒有任何意見:“弟子自無意見!”
“好,憬,覺悟也,從心景聲,又有日照大地之意,今日為師給你賜字憬之!”
司馬徽沉吟片刻,將劉曜的字說了出來。
“劉憬之,曜謝老師賜字!”
劉曜讀了下自己的字,覺得還算朗朗上口,當即對著司馬徽道謝。
“叮,恭喜宿主完成拜師任務,獎勵宿主絕世寶馬白兔,白虎嘯風戟,白虎亮銀鎧,獎勵以下發,白兔馬以出現在書院後山,宿主前往,白兔馬自會認主,白虎嘯風戟在宿主準備好後,會以灌頂的方式獎勵給宿主,白虎亮銀鎧以下發至係統空間,宿主可隨時領取!”
隨著拜師賜字結束,係統提示音便在劉曜的腦海中響起。
他們今天才抵達陽翟城,一路上也沒有人跟蹤他們,這潁川書院的夫子怎的知曉他們今日會來求學?
莫不是誤會了?
想到這裏,劉曜急忙說道:“你是否認錯人了?我兄妹二人,今日才剛剛來到陽翟求學,雖聽聞潁川書院諸位夫子的名聲,可卻從未有過交集,如何是夫子口中的貴人?”
“錯不了,先生說,昨夜鬥轉星移,星鬥南升,光耀大地,沿途將星相伴,於今日巳時三刻前來拜訪,如今書院門口四下無人,隻有你們,如此,先生說的貴人定然是你們,跟我進來吧,先生恭候多時了!”
書童聞言,一本正經的將他先生對他說的話告訴劉曜和樊梨花,隨後轉身為劉曜和樊梨花引路。
劉耀和樊梨花對視一眼,壓下心頭的疑惑,跟隨書童進入潁川書院中。
剛進入書院,郎朗讀書之音就傳到劉曜和樊梨花的耳中。
聽著讀書聲,加上四周環境清幽,跟外界的喧鬧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置身於其中,身心都得到放鬆。
不多時,兩人在書童的帶領下,七拐八繞,來到一塊農田處,一個粗布麻衣,頭戴鬥笠的中年正在勤勞耕種。
聽到腳步聲後,中年頭也未抬,淡淡的說道:“貴人到來,童兒,還不奉茶?兩位貴人且稍待,老夫平日裏喜好耕種之道,一來鍛煉體魄,二來陶冶身心,待老夫沐浴更衣,在來與兩位貴人相談!”
“諾,貴人請!”
書童聞言,點了點頭,將劉曜和樊梨花引到涼亭處,其後嫻熟的開始煮茶。
劉曜和樊梨花見此,隻能滿腹疑慮的坐在涼亭中,靜靜地等待。
“嗬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兩位貴人久等了,老夫司馬徽,字德操,添為潁川書院夫子,見過兩位貴人!”
沒讓劉曜和樊梨花等多久,先前粗布麻衣的莊稼漢換上一襲青衫長袍,鬥笠換頭巾,手拿蒲扇,一改先前氣質,儒雅的捋著胡須,對著劉曜和樊梨花揖禮介紹。
“司馬徽?他怎麽會在這裏?是了,傳聞中,潁川書院最早便是鄭玄和司馬徽創立的,隻是之後,為了避禍,這才走出潁川,在劉表在襄陽設立學堂時,客居襄陽,如今這個時期,司馬徽在此也算理所應當!”
想到這裏,劉曜急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裝,對著司馬徽揖了個弟子禮:“學生安平劉曜,不遠萬裏而來,隻為拜得名師,不想今日得見水鏡先生,望水鏡先生憐曜不遠萬裏求學之心,授曜孔孟之道!”
“哦?曜為溫暖,光耀大地,其上生羽,猶如潛龍在淵,隻等時機一至,當能一飛衝天,你來此,可不隻是學習孔孟之道這般簡單吧?”
司馬徽意味深長的看著劉曜說了一句後,也沒有等劉曜迴答,繼續詢問道:“老夫有一問,若你能答出,老夫便收下你這弟子!”
“水鏡先生請問,曜必然全力解答!”
劉曜原本還心中一跳,這司馬徽未免太過驚世駭俗了吧,這才初次見麵,就連話都沒說幾句,就發現了他的野心,心中正準備狡辯措辭的時候,司馬徽卻轉移話題,劉曜雖然心中不解,可還是躬身迴道。
“安平在冀州,距離豫州相隔兗州,這一路所過,那些頭戴黃巾,號稱太平教的教徒你應該見的不少吧?老夫且問你,你如何看待太平教?”
司馬徽淡淡的將自己心中的問題說了出來,眼中盡是考較之意。
“額,太平教實乃禍亂人心之教,所謂聖水,不過是添加了一些藥草的清水罷了,雖能治病,可卻無治百病之效,再則,從冀州到兗州,再至如今的豫州,太平教信徒遍布州郡,若是太平教首領生出異心,頃刻間便會讓天下烽煙四起,而我大漢的國祚也將毀於此教之手!”
劉曜聞言,驚愕的看著司馬徽,沉吟片刻後,將自己對太平教的說法說了出來。
“哦?你既然知道這些事情,為何不去報官?再不濟,你也可以講述太平教蠱惑百姓之物的弊端,以免百姓盲目跟從!”
司馬徽雙眼微微眯起,眼中深處閃過一抹讚賞,繼續詢問道。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曜能力有限,救的了一人,可救不了千人萬人,再則,如今宦官當道,陛下深受宦官蠱惑,稱張讓為阿父,趙忠為阿母,高居廟堂,不聞百姓疾苦,曜縱然報官,可還未上達天聽,就被人攔下,如此,縱然報官又有何用?”
“曜也是為此,更加堅定了求學之心,隻有學習知識,加上武藝,才能救下更多百姓,為百姓謀更大的福祉!”
劉曜侃侃而談,將目前的局勢說了出來,並且隱晦的表明自己的決心!
司馬徽何等人物?如何能聽不出劉曜話中隱晦的意思?當即哈哈大笑:“哈哈,好,好一個為百姓謀更大的福祉,你這個弟子老夫收下了,康成,如何?老夫新收的弟子可還能入你之眼?”
“哼,希望他不要是禍亂天下之輩,小子,你身為漢室宗親,當為天下之表率,望你日後清君側,護佑大漢國祚,萬不得行那王莽之事!”
司馬徽話音剛落,一個年約六十五,麵相威嚴的老者步入涼亭,雙眼嚴肅的看著劉曜。
“學生拜見老師,鄭師,學生身為漢室宗親,自當護佑我大漢江山國祚綿延,多謝鄭師提點!”
劉曜先是敬司馬徽一杯拜師茶後,看著鄭玄,做出自己的保證。
司馬徽看著劉曜的表現,臉上滿是笑意,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漢距今已有四百年國運,如今紫薇星分裂,帝星黯淡,大漢已行至陌路。
太平教之事,就是導火索。
他們這些人早就上書朝廷,可一直沒有得到迴應,對此,司馬徽早已心灰意冷。
昨夜,他夜觀星象,卻看到其中一顆奕星極為光亮,在奕星身旁,還有一顆將星護佑,逸散的龍氣更是隱隱有聚合之勢,如此,這才設下這一考驗。
現在,劉曜的表現也讓他極為滿意,當即欣慰的喝下拜師茶,看著劉曜說道:“曜兒,老夫見你介紹之時,並未說字,為師賜你一個字如何?”
在古代,字可不是自己想取就取的,要是你的父母不是名士,那他們都沒有資格為自己的兒女取字,需要請當地名士或者望者為自己的孩子取字。
聽到司馬徽的話,劉曜自然沒有任何意見:“弟子自無意見!”
“好,憬,覺悟也,從心景聲,又有日照大地之意,今日為師給你賜字憬之!”
司馬徽沉吟片刻,將劉曜的字說了出來。
“劉憬之,曜謝老師賜字!”
劉曜讀了下自己的字,覺得還算朗朗上口,當即對著司馬徽道謝。
“叮,恭喜宿主完成拜師任務,獎勵宿主絕世寶馬白兔,白虎嘯風戟,白虎亮銀鎧,獎勵以下發,白兔馬以出現在書院後山,宿主前往,白兔馬自會認主,白虎嘯風戟在宿主準備好後,會以灌頂的方式獎勵給宿主,白虎亮銀鎧以下發至係統空間,宿主可隨時領取!”
隨著拜師賜字結束,係統提示音便在劉曜的腦海中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