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曜此話一出,百官頓時一陣嘩然。


    “劉使君,此言未免太過了,我大漢以仁立國,冉閔此獠,屠胡令殺氣太甚,一旦我大漢同意屠胡令之事,定然會使得我大漢北境永久不得安寧,此舉,實屬亂我大漢國祚之舉!”


    “不錯,自古以來,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一旦兵戈再起,想要結束了就不是如此容易之事!”


    “我等請求陛下,治冉閔大不敬之罪,區區一無官職,無身世,無大功者,安敢妄言代替天道,公然招兵買馬?此舉與叛逆無異!”


    “陛下,黃巾之亂才剛剛平定,我大漢無論是士兵還是百姓,都急需休養生息,一旦輕啟戰事,兵器甲胄,錢糧戰馬,都是一大問題,我大漢已經經曆不起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了,請陛下莫要聽從劉使君之言,嚴懲冉閔,以此消除鮮卑等胡人族群的怒火!”


    朝堂上的這些官員,平時滿口仁義道德,尤其是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使得大漢國策便發生曲解。


    儒家,本質以皇權為尊,如此也使得曆代皇帝對儒家極為青睞。


    如此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可儒家,本質上並非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世人早已曲解儒家真正的精義,對於聖人之言,也多有曲解。


    聽到百官如此作為,劉曜心下隻感覺一陣悲哀。


    這些不想打仗,無非是因為打仗觸犯了他們的利益,至於說以仁撫異族之事,不過是他們不想打仗的理由罷了。


    不過,這不妨礙劉曜對冉閔的欣賞。


    除卻此點外,在這屠胡令之中,還言述鮮卑盡起大軍,準備攻伐大漢幽州之地。


    要知道,自從匈奴被鮮卑趕出大草原後,鮮卑就在大草原不斷的發展壯大,如今,鮮卑儼然成為大草原的一大霸主。


    去歲,匈奴發兵雁門關都聚集了近二十萬鐵騎,遑論如今的鮮卑霸主?


    縱然不是為了支援冉閔,僅僅隻是因為大漢百姓,他也要說服劉宏出兵,否則大漢幽州百姓危矣。


    想到這裏,劉曜環顧百官,麵露冷笑道:“以仁撫異族?敢問諸位大人,匈奴早已臣服我大漢,匈奴先大汗於夫羅,我大漢對其不薄,可去歲,匈奴盡起大軍,勾結並州黃巾,意圖打開雁門關,入侵我大漢並州之地,敢問,於夫羅此舉,是否被我大漢之仁和感化?”


    “今,草原霸主,盡起大軍,明為覆滅乞活軍,實則來我大漢打草穀,一旦按照諸位大人之意,封鎖屠胡令,嚴懲冉閔,那豈不是正合鮮卑異族心意?”


    “一旦乞活軍被鮮卑覆滅,鮮卑舉兵百萬伐我大漢幽州,屆時,難道諸位大人親上幽州,以你等口中的聖人之言,說服鮮卑大軍退兵嗎?”


    頓了頓,劉曜繼續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鮮卑殺我百姓時,諸位大人為何不去以儒家仁和之道教化鮮卑異族?鮮卑搶我漢家婦女時,諸位大人何不以儒家仁和之道說服鮮卑異族放我大漢婦女迴家?”


    “諸位大人可知,鮮卑異族不事生產,他們想要錢糧,隻有來我大漢劫掠,在他們的族人部落之中,用我大漢百姓頭顱做酒樽,以擁有我大漢大將大臣頭顱為榮耀?此時,諸位大人何不深入大草原,以儒家仁和之道說服那些鮮卑將我大漢百姓和戰死沙場的將軍,大臣屍骨歸還我大漢,讓他們入土為安?”


    “冉閔,其人乃是我大漢百姓,其以鮮卑俘虜之身,奮起反抗,建立乞活軍,在毫無支援,毫無兵器甲胄,糧草軍械的情況下,默默為我大漢抵禦異族,怎麽今日到了諸位大人口中,便成了亂我大漢國祚的奸賊了?”


    劉曜字字句句,直戳百官的心底深處,說的百官神色難看無比,偏生他們無法反駁。


    難道他們說,他們前往北地,以儒家教化異族麽?


    別開玩笑了,他們雖然沒有見過那些兇殘的異族,可光是每年並州以及幽州那邊傳來的戰報,他們也知道,這些異族的兇殘。


    他們也隻敢在朝堂上打打嘴炮,真讓他們直麵鮮卑,不被嚇尿就算好的了。


    劉曜見此,臉含不屑,隻是,此刻不是計較這個的時候,劉曜悲戚的看著劉宏,大聲說道:“陛下,自我大漢先祖漢光武帝之後,我大漢連年遭受異族侵略,如冉閔這等大漢百姓,曆年來,不知有多少被鮮卑擄到大草原中,受盡屈辱!”


    “史書上,那一連串的數字,它們代表的不僅僅隻是冰冷的數字,而是我大漢百姓的鮮血,這些鮮血匯聚,足以淹沒我大漢州郡,此等血海深仇,必須以血償還!”


    “鮮卑殺我百姓,為何我等殺不得?今,冉閔奮起反抗,我大漢若是不作為,天下百姓如何看待我大漢,如何看待陛下?臣以為,陛下不僅不該封鎖屠胡令,反而要給予支持,臣願率領並州精銳,立下軍令狀,不破異族,誓不還朝!”


    “臣此生願永鎮北疆,致使異族不敢南下牧馬,見我大漢聞風喪膽,讓那些異族知曉,何為明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劉曜話音落下,盧植,皇甫嵩,朱儁,曹操以及黃門侍郎,荀攸雙眼放光,走出隊列,對著劉宏抱拳激動道:“陛下,臣等請命,願隨劉使君率軍兵出北疆,深入大草原,驅逐鮮卑異族,讓天下異族知曉,明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不錯,請陛下下旨,派出精銳,抵禦異族,讓他們知曉,明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隨著一道道聲音響起,似乎漢人血脈深處的驕傲被激活一般,話風立時大變,齊齊抱拳喊道。


    明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這是多麽耳熟又陌生的一句話?


    自從武帝時期,陳湯說出此句話,讓西域,大草原異族聞風喪膽,心下驚懼,讓天下漢人為之拋頭顱,灑熱血,願為此句話,獻出他們寶貴的生命。


    可自武帝後,大漢連年衰敗,此句話再也未曾出現過。


    如今,劉曜當殿喊出這句話,使得劉宏眼中一陣恍惚。


    他是大漢天子,縱然昏庸無道,可他心中也想做到這句話。


    “好,好一個明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並州刺史,鎮北將軍,晉陽侯劉曜聽令!”


    劉宏神情激動的看著劉曜,長身而起,大聲喝道。


    “臣在!”


    劉曜見此,心中鬆了一口氣,目不斜視的抱拳道。


    “晉陽侯劉曜,自擔任並州刺史,鎮北將軍以來,兢兢業業,為朕鎮守並州,除匈奴,滅黃巾,致使並州百姓安居樂業!”


    “年關之時,黃巾蛾賊兵犯洛陽,晉陽公劉曜率軍勤王,戰項羽,滅霸王鐵騎,破黃巾陰謀,馳援函穀關,率軍斷絕黃巾後路,又遣大將,十八騎破巨鹿,拿張角首級還朝,為結束此戰立下大功!”


    “今朕特封劉曜為鎮北大將軍,擁有開府建牙之權,官至並州牧,侯爵晉升為公爵,封劉曜為晉陽公,食邑三千五百戶!”


    “令,劉曜為掃北大元帥,蹇碩為監軍,領並州精銳,統帥南北之軍,盧植為副帥,曹操為先鋒,開赴北疆,抵禦異族,沿途州郡兵馬,盡皆有調遣權,望愛卿再立新功,早日為朕,為大漢,驅逐異族,讓天下異族知曉,明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劉宏看著劉曜,滿眼複雜之色,可縱然如此,劉曜所言也不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鮮卑盡起大軍,縱然是傻子也知道,其目的不僅是乞活軍。


    可洛陽之中,能夠擔當此等掃北重任的除了劉曜外,他還真不知有誰可以完美勝任此事。


    畢竟,曹操還未徹底崛起,縱然有才,也沒有發揮之地。


    而盧植,皇甫嵩以及朱儁都明言表明,願為劉曜下屬,如此情況,除卻封劉曜為掃北大元帥外,劉宏別無選擇,隻是劉宏不放心,於是讓蹇碩為監軍,監視劉曜的一舉一動。


    劉曜心中知曉,可隻要劉宏同意他出征,派不派監軍也無關緊要,左右不過一介太監而已,他若是敢整幺蛾子,劉曜大可找借口斬殺便是。


    所以,毫不猶豫的躬身道:“多謝陛下,臣定不負陛下所望,早日殲滅異族大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開局召喚樊梨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番茄的風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番茄的風瀟並收藏三國之開局召喚樊梨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