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效力朝廷


    李淵,字叔德,出身於北周的關隴貴族家庭,是唐朝的開國皇帝(618年-626年在位)。作為唐太祖李虎之孫、唐世祖李昞之子,李淵深得隋文帝和文獻皇後的寵愛,曾曆任多個重要官職。


    李淵七歲時繼承了父親李昞的爵位,成為唐國公。成年後,他以開朗和寬容的性格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楊堅建立隋朝後,李淵恢複了本姓,並在隋朝擔任了千牛備身,即皇帝的禁衛武官。由於受到獨孤皇後和隋文帝的信任,李淵被任命為多個地方的刺史。


    隋煬帝楊廣即位後,李淵先後擔任了滎陽和樓煩兩地的太守,之後迴到朝廷擔任殿內少監。大業九年(613年),李淵轉任為負責宮廷安全的衛尉少卿,從一個文職官員變為武職官員。同年,李淵被派去監督對高句麗戰爭的糧草運輸。當楊玄感起義反抗隋朝時,李淵受命鎮守弘化郡並管理關右地區的軍事事務。這段期間,李淵結交了許多英雄豪傑,引起了隋煬帝的猜忌。為了自保,李淵開始放縱自己,飲酒作樂,接受賄賂。


    大業十一年(615年),隋煬帝命令李淵前往山西和河東地區處理叛亂。在龍門,李淵成功地平定了毋端兒領導的起義軍,並擊敗了絳州的叛軍柴保昌。次年,因為不斷向隋煬帝進獻獵鷹和獵犬,李淵升任為右驍衛將軍。麵對突厥的入侵,李淵與馬邑郡守王仁恭合作,以巧妙戰術擊敗了突厥軍隊。


    太原起兵反隋


    在隋煬帝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被委任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太原留守及晉陽宮監,成為了這一區域的最高軍政長官。此時,隋朝正麵臨著全國範圍內的農民起義浪潮,這些起義嚴重削弱了中央政權的統治根基。與此同時,隋煬帝對朝廷官員的信任度急劇下降,頻繁無端的除掉文臣或武將,使得朝中人人自危。


    李淵抵達太原之後,敏銳地察覺到當前局勢提供的難得機遇。其副使夏侯端早已提醒他應提前布局,以防不測。李淵深以為然,並與兒子李世民商議,認為唐是他的封地,而太原正是這塊封土的核心。既然天賜良機,不應坐失,否則不僅辜負了這片土地,更可能招致不必要的禍患。同時他也清醒地認識到,在起兵之前必須先穩定內部,解決曆山飛等地方勢力問題,同時妥善處理與北方突厥的關係,以確保行動萬無一失。


    為了穩定局勢,李淵首先率軍擊敗了在雀鼠穀活動的曆山飛將領甄翟兒,鞏固了他在山西的地位。然而,在防禦突厥入侵時,他的副手高君雅和王仁恭遭遇失敗,導致隋煬帝下令逮捕李淵並處決王仁恭。盡管後來隋煬帝又赦免了他們,但這一係列事件促使李淵加快了起兵反隋的步伐。最終,李淵決定抓住這個時機,開始策劃並準備在太原起兵反抗隋朝。


    李淵是一個胸懷大誌、抱負遠大的人物,懷有濟世安民的理想和治理天下的雄心。並且以真誠待人著稱,不論對方身份高低貴賤,一經會麵便能多年不忘;對於重要的地理要衝,隻要看過一眼,便能長久銘記於心。作為一位經驗豐富且老練的政治家,李淵在應對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展現了非凡的策略與智慧。


    麵對頻繁的農民起義,他采取了巧妙的招降納叛政策,不僅有效鎮壓了動亂,還借此機會逐漸壯大了自己的勢力。同時,他還指示長子李建成在河東地區秘密結交英才,廣納賢才,為未來的事業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通過這些舉措,李淵不僅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也為日後建立大唐帝國積累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隋朝末年的動蕩局勢中,全國各地紛紛起兵反抗隋王朝的統治,隋煬帝所在的江都(今江蘇揚州)逐漸被孤立。晉陽縣令劉文靜敏銳地察覺到李淵心中隱含的反隋意圖,遂積極與他接近,並建立了緊密的關係。與此同時,劉文靜因其他原因被捕入獄,在獄中結識了李世民。二人誌同道合,迅速達成了共識,開始秘密策劃起兵之事。然而,這些初期的密謀並未讓李淵知曉。為了促使父親下定決心,李世民巧妙地找到了晉陽宮副監裴寂尋求幫助。


    裴寂深知此事的重要性,於是設計了一場迫使李淵同意起兵的關鍵行動。在一個夜晚,裴寂安排了一場盛宴,讓李淵飲酒至醉,隨後安排宮女侍寢。這一舉動成為了一種潛在的威脅手段——一旦起事失敗,這將成為李淵叛逆的證據。當裴寂向李淵透露整個計劃時,李淵最初表現出強烈的反對態度,但最終還是被迫同意了起兵的決定。盡管李淵表麵上假裝反對,實際上他深知局勢已經非常緊迫,不得不趕快采取行動。


    大業十三年(617年),鷹揚校尉劉武周在馬邑發動叛亂,自立為帝,並與突厥聯手南下圖謀天下。隋煬帝聞訊欲治李淵之罪,這使李淵感到恐慌。在緊急情況下,李世民建議立即行動。盡管隋煬帝隨後赦免了李淵,但他身邊的心腹們仍然鼓勵他起兵。於是,李淵以討伐劉武周和防禦突厥為借口開始招募士兵,並暗中召迴在外的兒子們準備起事。


    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對李淵早已產生了懷疑,二人密謀借祈雨之名,試圖除掉李淵父子。然而,他們的陰謀卻未能得逞,反而計劃被李淵提前察覺。意識到危機迫在眉睫,李淵迅速采取行動,搶先一步發難。


    李淵指控王威和高君雅勾結突厥,意圖不軌,並以此為由將二人囚禁。不久之後,當突厥果然發動進攻時,李淵趁機以叛國罪名處決了王威和高君雅,從而化解了眼前的威脅。


    為確保北方邊境的安全並獲得外部支持,李淵派遣劉文靜前往突厥進行外交斡旋。劉文靜憑借其卓越的談判技巧,通過謙卑的態度和豐厚的禮物,成功贏得了始畢可汗的支持。始畢可汗同意提供軍事援助,並與李淵建立了友好關係,這為李淵未來的軍事行動提供了重要的戰略保障。


    六月,隨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到來,李淵終於解除了後顧之憂。在兩位兒子的輔佐下,他接受了謀士們的建議,正式自稱大將軍,設立了一係列官職,並任命自己的兒子們擔任重要將領。為了贏得民心,李淵還下令開放倉庫救濟窮人,此舉贏得了廣泛的民眾支持。在他的領導下,這支隊伍迅速發展壯大,在短時間內人數便擴展至數萬人。


    李淵的仁政與領導魅力吸引了大量誌士前來投奔,軍隊士氣高漲,戰鬥力顯著增強。隨著力量的不斷壯大,李淵製定了入關奪取長安的戰略計劃。這一決策不僅體現了他對時局的精準把握,也展現了他作為領導者的眼光與決心。


    南下建唐


    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五日,李淵率領三萬士兵在晉陽正式宣布起兵。他們沿汾河穀道南下,表麵上宣稱是為了尊崇隋朝,擁立隋煬帝的孫子楊侑為帝。突厥始畢可汗送來了千匹馬,並且原西突厥特勤阿史那大奈也率兵支持李淵。


    當李淵的軍隊到達賈胡堡時,遇到了隋朝代王派來的兩路阻擊:宋老生帶領兩萬精兵駐紮在霍邑,而屈突通則帶著數萬人守衛河東。此時正值秋季多雨季節,道路泥濘難行,加上軍糧短缺,李淵的軍隊前進受阻。外界還有傳言說突厥和劉武周將要襲擊晉陽,因為劉文靜還在突厥未歸,大家對這些消息真假難辨。


    麵對困境,李淵召集將領們商討對策。裴寂等人建議退迴晉陽,保護基地,再圖後舉;但李建成和李世民堅決主張繼續前進。經過深思熟慮,李淵決定聽從兒子們的建議,繼續進軍。


    八月,天氣轉晴,糧食也從太原運到了前線。李淵隨即指揮部隊進攻霍邑。戰鬥中,李淵用計分散了宋老生的注意力,讓他的軍隊離開了城門約一裏多地布陣。然後,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別繞到敵軍背後,堵住了東門和南門,切斷了宋老生的退路。


    與此同時,有士兵高喊“宋老生已被斬首”,導致宋老生的部隊陣腳大亂,紛紛潰逃。李淵的軍隊乘勝追擊,最終成功擊敗宋老生,占領了霍邑。接著,李淵的軍隊勢如破竹,迅速拿下了臨汾和絳郡,一直推進到了龍門縣。


    這次勝利為李淵的軍事行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後來建立唐朝鋪平了道路。


    援軍到來


    大業十三年(617年),劉文靜帶著突厥大將康鞘利及其五百士兵和兩千匹馬趕到李淵的軍隊。隨著突厥援軍的到來,沿河的隋朝守臣紛紛投降。李淵還成功招降了馮翊地區的農民軍首領孫華,並派遣王長諧、劉弘基和陳演壽率領六千步騎兵渡過黃河,在梁山等待主力部隊的到來。


    李淵親自率軍包圍河東,但麵對堅固的防禦,他考慮直接西進長安。裴寂建議先攻克河東以避免腹背受敵,而李世民則主張快速行動直取長安。綜合兩者的建議後,李淵決定留下部分兵力繼續圍困河東,自己則帶領主力軍向西進發,從壺口渡河並在朝邑長春宮駐紮。關中的士民聞訊紛紛前來歸附,場麵十分熱烈。


    娘子軍前來助戰


    在進軍過程中,李淵的親屬也積極響應。他的女兒平陽公主(嫁給了柴紹)在鄠縣散盡家財,招募義士,組建了一支七萬人的“娘子軍”。李神通和女婿段綸也在當地起兵響應。李世民一路西進,廣納人才,待到涇陽時已有九萬大軍,與平陽公主的部隊會合,聲勢浩大。李建成被派往永豐倉扼守潼關以防東方來援,而李世民則帶兵掠奪渭水北岸,對長安形成鉗形攻勢。李淵沿途廢除隋朝的離宮園苑,釋放宮女,贏得了民心。


    攻入長安


    由於隋煬帝遠在江都,關內隋軍力量薄弱,李淵的軍隊進展迅速。同年十月,李淵抵達長安城外,集結了二十多萬大軍準備攻城。十一月九日,唐軍攻入長安,李淵進城迎接代王楊侑至東宮,並遷居大興殿。他自己則暫住長樂宮,宣布實行十二條新法,廢除了隋朝的苛刻禁令,除了處決少數反對者外,其餘一概不問罪。


    四天後,李淵迎立楊侑為隋恭帝,遙尊遠在江都的隋煬帝為太上皇。李淵被授予大權,成為大丞相並封為唐王,開始設立丞相府及官屬,任命裴寂等人為要職。同時,他的兒子們也被賦予重要職位:李建成為唐國世子,李世民為京兆尹兼秦國公,李元吉為齊國公。至此,李氏父子完全掌握了關中地區的控製權,為建立唐朝奠定了基礎。


    義寧二年(618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之變中遇害害。這一事件加速了李淵篡位的步伐。同月,隋恭帝楊侑加封李淵為相國,讓他總攬朝政,並給予象征最高權力的九錫之禮。


    登基建國


    到了五月,隋恭帝進一步允許李淵使用隻有皇帝才能享用的十二旒冕冠和天子旌旗,出行享有特別警戒和清道的待遇。不久之後,戊午日(5月20日),隋恭帝被迫下詔將皇位禪讓給李淵。又過了幾天,在甲子日(6月18日),李淵正式在長安太極殿登基稱帝,建立了唐朝,改元為武德,定都長安,成為唐高祖。新朝成立後,李淵任命李世民為尚書令,並很快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李淵在取得皇位後,對待前朝的後裔表現得相當寬容。他下詔封隋恭帝楊侑為酅公,並且還冊封北周的後代為王,以此來強調李唐政權的合法性和延續性。這種做法不僅顯示了李淵的大度,也為新王朝贏得了更多的支持和認可。


    掃除群雄


    李淵稱帝之時,全國仍處於群雄割據的狀態,唐朝的控製範圍主要局限於關中和河東地區。為了實現全國統一的目標,李唐王朝製定了明確的戰略:首先鞏固關中作為穩固的後方基地,然後逐步向東擴展,最終完成全國的統一。為此,李淵頻繁派遣兒子們——李世民、李建成及李元吉出征,以消滅各地的割據勢力。


    奪取北方


    在北方,隋末動亂之際,河東人薛舉在金城(今甘肅蘭州)起兵反隋,自封為西秦霸王,後來更稱帝,占據了隴西地區,並宣稱擁有三十萬大軍。當唐軍進入長安後不久,薛舉便向扶風(今陝西鳳翔)發起進攻,但被李世民擊敗。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李世民再次率軍討伐薛舉,但在他因病撤退後,接替指揮的劉文靜和殷開山因為輕敵而遭遇了薛舉在高城(今陝西長武西北)的大規模襲擊,導致慘敗。


    同年八月,薛舉的兒子薛仁杲企圖進一步擴張,圍攻寧州,但被當地的刺史胡演成功擊退。不久之後,薛舉病逝,薛仁杲繼承了他的位置。麵對這一局勢,李淵一方麵與占據涼州(今甘肅武威)的李軌保持友好關係,另一方麵再次任命李世民為元帥對抗薛仁杲。


    到了十一月,李世民終於在戰場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大敗薛仁杲並俘虜了他,從而平定了西北地區的大部分領土。李軌在涼州(今甘肅武威)割據一方,但因內部矛盾激化、人心不附而陷入困境。武德二年(619年),李淵試圖通過李軌的部將安興貴勸降李軌,但未成功。不久,安興貴兄弟發動兵變,俘獲李軌並將其送往長安處決,從而平定了河西走廊。同年,漢水、淮河之間的割據者朱粲請降,被封為楚王,但很快又殺害了唐朝使者段確,轉而投奔王世充,顯示出地方勢力的反複無常。


    與此同時,代北的劉武周對太原發起了猛烈進攻,迫使留守李元吉棄城逃走。劉武周的部將宋金剛繼續南下,威脅到關中的安全。麵對這一危機,李淵派遣李世民率軍抵禦。經過五個月的僵持,李世民抓住宋金剛糧草匱乏的機會,迅速反擊,在呂州和介休一帶大敗敵軍。劉武周和宋金剛最終逃往突厥,後來被突厥所殺。這次勝利使唐朝完全控製了山西地區,鞏固了關中的安全,並掃除了進兵關東的障礙。


    隨著瓦崗軍領袖李密在洛陽王世充的打擊下失敗降唐,黃河流域形成了竇建德、王世充與唐朝三足鼎立的局麵。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世民奉命進攻王世充,對洛陽進行了長時間的圍困。次年三月,麵對王世充的求援,竇建德決定出兵相助。李世民采用“圍鄭擊夏”的策略,在武牢阻止了竇建德的前進。竇建德軍隊久戰不利,最終被擊敗並俘虜。王世充見勢不妙,也選擇了投降。這次勝利極大地加速了唐朝統一關東地區的進程。


    然而,李淵決定除掉深得民心的竇建德,並強征其舊將到長安,導致河北地區人心不穩。同年七月,竇建德舊部劉黑闥聚眾起兵,得到突厥的支持,短時間內恢複了竇建德原先的地盤。盡管李世民在洺水之戰中擊敗了劉黑闥,但河北的人心仍未完全歸附唐朝。


    次年六月,劉黑闥再次借突厥之力侵犯山東,引發河北諸州重新叛亂。直到武德五年(622年)二月,李建成督軍作戰,才徹底擊敗劉黑闥,重新平定了河北。


    最後,在武德七年,河北起義軍首領高開道被其部將張金樹所害,張金樹隨後向唐朝投降,標誌著這一地區的動蕩基本結束。


    攻克南方


    在攻克長安的過程中,李淵就派遣光祿大夫李孝恭前往山南地區(今陝西安康一帶)招撫巴、蜀等地。李孝恭的檄文所到之處,超過三十個州紛紛歸降。為了進一步鞏固南方,李孝恭大力發展水軍,積極備戰。武德四年(621年)九月,高祖李淵任命李孝恭為荊湖道總管,李靖為行軍總管,率領水陸十二軍進攻占據江陵並自立為梁帝的蕭銑。經過一番戰鬥,蕭銑的部將文士弘戰敗,蕭銑最終選擇投降,唐軍順利平定了荊湖地區。


    隨後,李淵命令李靖繼續向嶺南推進。同年十一月,李靖成功招降了嶺南地區的豪族首領馮盎、李光度和寧長真等人,控製了九十六個州,獲得了六十多萬戶民眾,徹底平定了嶺南。


    早在武德二年(619年),割據淮南的軍閥杜伏威就已經歸附唐朝,並奉詔入朝輔政,留下輔公祏守衛。然而,在武德六年(623年),輔公祏在丹陽舉兵反叛,自稱皇帝。對此,李淵迅速反應,命令李孝恭率領諸將水陸並進進行征討。


    到了武德七年三月,輔公祏被擊敗身亡,江南地區全部平定。通過這一係列行動,唐朝基本上消除了隋末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麵,實現了全國的基本統一。這些勝利不僅穩固了李唐王朝的統治基礎,也為後續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帝國的輝煌與變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憶lt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憶lt並收藏大唐帝國的輝煌與變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