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有腳陽春宋璟(2)
大唐帝國的輝煌與變遷 作者:方憶lt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開元輔政
開元初年,宋璟被玄宗李隆基召入朝堂,擔任刑部尚書。開元四年(716年),遷官吏部尚書兼黃門監(第二年因官名改動,其所任“黃門監”改為“侍中”),接替姚崇升為宰相。宋璟居相位之後,以擇人為務,隨才授任,使百官各稱其職。他刑賞無私,敢犯顏直諫,為玄宗所敬憚,雖不合意,也勉強采納。
宋璟與姚崇並稱賢相,號“姚、宋”。史稱“崇善應變以成天下之務,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歸於治”。
開元五年(717年),宋璟隨同玄宗巡幸東都,路過崤穀(今河南陝縣),山高路窄,難以行走。玄宗十分惱怒,要罷免河南尹李朝隱和負責旅途事務的知頓使王怡。宋璟進諫說:“陛下方事巡幸福,今以此罪二臣,臣恐將來民受其弊”。玄宗認為很有道理,就免去二人的罪。
開元八年(720年),以壓製犯法官僚的申訴,又嚴禁惡錢流通,頗招人怨,遂被罷相,改授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開國公,策封勳官為上柱國。
開元十年(722年),京兆人權梁山聚眾暴動,被鎮壓後,其眾多遭逮捕,玄宗以宋璟兼京兆留守複審,他隻治罪為首數人,餘皆釋放。開元十二年,玄宗東巡泰山,宋璟留守京師。玄宗將出發,對宋璟說:
“卿是國家元老,為朕股肱耳目。今將巡洛陽,分別有一段時日,請有什麽好主意,告訴朕。”宋璟一一直言相告。玄宗將宋璟“所進之言,書之座右,出入觀省,以誡終身”。不久後,宋璟又兼任吏部尚書。
開元十七年(729年),宋璟升任尚書右丞相。宋璟以其智慧、公正和勇氣,在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姚崇一起被譽為“姚宋”,他們二人不同的治理風格共同促成了開元盛世的繁榮。
高齡而終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唐玄宗巡幸洛陽時,宋璟在路上拜謁,玄宗派遣榮王李琬代替自己慰問這位老臣。此後,玄宗經常派遣使者送藥餌給宋璟,體現了皇帝對他的尊敬與關懷。
開元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公元737年12月15日),宋璟於洛陽明教裏的私宅中去世,享年七十五歲。走後被追贈為太尉,並獲得了“文貞”的諡號,這表明朝廷對他的高度評價。同時,玄宗還指派河南少尹崔釋之負責宋璟的喪事安排,顯示了皇家對宋璟的重視。
大曆五年(770年),即宋璟去世三十三年後,著名的書法家和政治家顏真卿應宋璟後裔之邀,為宋璟撰寫了碑文,並親自書寫。這份碑文不僅記錄了宋璟的事跡,也是書法藝術上的瑰寶。到了大曆七年(772年),宋璟的墓碑終於鐫刻完成並豎立在他的墓地,成為了紀念這位偉大政治家的重要標誌。
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將宋璟與房玄齡、杜如晦等共三十七人定為宰臣上等,進一步鞏固了他在曆史上的地位。到了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宋璟的名字被列入曆代功臣之中,得以從祀曆代帝王廟,這是對他一生貢獻的認可,也象征著他對國家和社會的影響跨越了朝代的更迭。
宋璟的一生,不僅是開元盛世的一個縮影,而且他的品德與政績也成為了後世學習和紀念的對象。通過這些後續事件可以看出,即使在去世多年之後,這位賢相仍然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懷念。
主要影響
宋璟與姚崇並列為唐代曆史上舉足輕重的政治家。在唐朝三百年間,素有“前稱房、杜,後稱姚、宋”的美譽,史書上常將他們二人並提,並讚譽:“崇善應變以成務,璟善守文以持正”。這種評價不僅反映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政治才能,也體現了他們在治理國家時所秉持的不同理念:姚崇擅長靈活應對各種複雜局麵,而宋璟則堅持原則,維護正道。
唐玄宗統治時期,與宋璟等重臣維持了穩定的關係,這不僅提升了寒門士子的社會地位,也促進了社會整體積極向上、剛健進取的文化氛圍。開元四年(716年),宋璟被召迴京師,隨後接替因事退隱的姚崇再次擔任宰相。此時,他重申了“雖資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用人標準,意即選拔官員不應僅看重資曆深厚與否,更重要的是個人能力和品德。
為了防止奸佞之人私下向皇帝進讒言,宋璟還提出了一項重要規定:百官奏事時必須有諫官和史官在場,確保政務透明度和公正性。玄宗對宋璟極為器重,待之如師,進出皆迎送有禮,因此宋璟提出的建設性建議大多得以采納。由此,朝廷逐漸摒棄了任人唯親的舊習,減少了誣諂好人的情況,政局變得清明。
宋璟為相期間,展現出了非凡的政治勇氣和個人操守。他不畏權貴,致力於革除舊弊,奉公守法,從不徇私情。例如,當得知叔父宋元超請求吏部優先錄用自己作為候選官時,宋璟堅決拒絕,並指示吏部不得因私廢公。此外,針對地方使者進京攜帶珍貴寶貨四處送禮的現象,宋璟上奏玄宗同意後,下令所有禮品一律退迴,以此杜絕僥幸求升遷之路,打擊收禮受賄之風。
然而,由於壓製犯法官僚申訴及嚴禁黑錢流通等措施觸犯了一些權貴的利益,最終導致宋璟被罷免相位。盡管如此,他的正直與公正贏得了朝野上下廣泛的尊敬,被譽為“有腳陽春”,象征著他像春天般的溫暖人心,無論走到哪裏都帶來希望和光明。宋璟嚴於律己、寬厚待人的高尚品德,以及他對百姓的關懷,都彰顯出一位偉大政治家的風範。
到了唐玄宗統治後期,隨著皇帝對政治現狀的滿足感增加,吏治方麵逐漸受到宮廷內部和宗族姻戚的影響,李林甫、楊國忠等奸佞之徒相繼掌權,迅速破壞了由姚崇和宋璟苦心經營起來的政治秩序。傳說,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逃至鹹陽縣時,遇到一位長者對他說道:
“我還記得宋璟為相時,常常直言不諱,天下因此得以平安。近年來,廷臣們忌諱發言,隻知阿諛奉承,以至於陛下對外界情況一無所知。草野之臣早已預見今日的局麵。”這段話不僅是對玄宗後期統治的批評,也是對宋璟政治智慧和領導能力的高度讚揚與深切懷念。
開元初年,宋璟被玄宗李隆基召入朝堂,擔任刑部尚書。開元四年(716年),遷官吏部尚書兼黃門監(第二年因官名改動,其所任“黃門監”改為“侍中”),接替姚崇升為宰相。宋璟居相位之後,以擇人為務,隨才授任,使百官各稱其職。他刑賞無私,敢犯顏直諫,為玄宗所敬憚,雖不合意,也勉強采納。
宋璟與姚崇並稱賢相,號“姚、宋”。史稱“崇善應變以成天下之務,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歸於治”。
開元五年(717年),宋璟隨同玄宗巡幸東都,路過崤穀(今河南陝縣),山高路窄,難以行走。玄宗十分惱怒,要罷免河南尹李朝隱和負責旅途事務的知頓使王怡。宋璟進諫說:“陛下方事巡幸福,今以此罪二臣,臣恐將來民受其弊”。玄宗認為很有道理,就免去二人的罪。
開元八年(720年),以壓製犯法官僚的申訴,又嚴禁惡錢流通,頗招人怨,遂被罷相,改授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開國公,策封勳官為上柱國。
開元十年(722年),京兆人權梁山聚眾暴動,被鎮壓後,其眾多遭逮捕,玄宗以宋璟兼京兆留守複審,他隻治罪為首數人,餘皆釋放。開元十二年,玄宗東巡泰山,宋璟留守京師。玄宗將出發,對宋璟說:
“卿是國家元老,為朕股肱耳目。今將巡洛陽,分別有一段時日,請有什麽好主意,告訴朕。”宋璟一一直言相告。玄宗將宋璟“所進之言,書之座右,出入觀省,以誡終身”。不久後,宋璟又兼任吏部尚書。
開元十七年(729年),宋璟升任尚書右丞相。宋璟以其智慧、公正和勇氣,在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姚崇一起被譽為“姚宋”,他們二人不同的治理風格共同促成了開元盛世的繁榮。
高齡而終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唐玄宗巡幸洛陽時,宋璟在路上拜謁,玄宗派遣榮王李琬代替自己慰問這位老臣。此後,玄宗經常派遣使者送藥餌給宋璟,體現了皇帝對他的尊敬與關懷。
開元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公元737年12月15日),宋璟於洛陽明教裏的私宅中去世,享年七十五歲。走後被追贈為太尉,並獲得了“文貞”的諡號,這表明朝廷對他的高度評價。同時,玄宗還指派河南少尹崔釋之負責宋璟的喪事安排,顯示了皇家對宋璟的重視。
大曆五年(770年),即宋璟去世三十三年後,著名的書法家和政治家顏真卿應宋璟後裔之邀,為宋璟撰寫了碑文,並親自書寫。這份碑文不僅記錄了宋璟的事跡,也是書法藝術上的瑰寶。到了大曆七年(772年),宋璟的墓碑終於鐫刻完成並豎立在他的墓地,成為了紀念這位偉大政治家的重要標誌。
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將宋璟與房玄齡、杜如晦等共三十七人定為宰臣上等,進一步鞏固了他在曆史上的地位。到了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宋璟的名字被列入曆代功臣之中,得以從祀曆代帝王廟,這是對他一生貢獻的認可,也象征著他對國家和社會的影響跨越了朝代的更迭。
宋璟的一生,不僅是開元盛世的一個縮影,而且他的品德與政績也成為了後世學習和紀念的對象。通過這些後續事件可以看出,即使在去世多年之後,這位賢相仍然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懷念。
主要影響
宋璟與姚崇並列為唐代曆史上舉足輕重的政治家。在唐朝三百年間,素有“前稱房、杜,後稱姚、宋”的美譽,史書上常將他們二人並提,並讚譽:“崇善應變以成務,璟善守文以持正”。這種評價不僅反映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政治才能,也體現了他們在治理國家時所秉持的不同理念:姚崇擅長靈活應對各種複雜局麵,而宋璟則堅持原則,維護正道。
唐玄宗統治時期,與宋璟等重臣維持了穩定的關係,這不僅提升了寒門士子的社會地位,也促進了社會整體積極向上、剛健進取的文化氛圍。開元四年(716年),宋璟被召迴京師,隨後接替因事退隱的姚崇再次擔任宰相。此時,他重申了“雖資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用人標準,意即選拔官員不應僅看重資曆深厚與否,更重要的是個人能力和品德。
為了防止奸佞之人私下向皇帝進讒言,宋璟還提出了一項重要規定:百官奏事時必須有諫官和史官在場,確保政務透明度和公正性。玄宗對宋璟極為器重,待之如師,進出皆迎送有禮,因此宋璟提出的建設性建議大多得以采納。由此,朝廷逐漸摒棄了任人唯親的舊習,減少了誣諂好人的情況,政局變得清明。
宋璟為相期間,展現出了非凡的政治勇氣和個人操守。他不畏權貴,致力於革除舊弊,奉公守法,從不徇私情。例如,當得知叔父宋元超請求吏部優先錄用自己作為候選官時,宋璟堅決拒絕,並指示吏部不得因私廢公。此外,針對地方使者進京攜帶珍貴寶貨四處送禮的現象,宋璟上奏玄宗同意後,下令所有禮品一律退迴,以此杜絕僥幸求升遷之路,打擊收禮受賄之風。
然而,由於壓製犯法官僚申訴及嚴禁黑錢流通等措施觸犯了一些權貴的利益,最終導致宋璟被罷免相位。盡管如此,他的正直與公正贏得了朝野上下廣泛的尊敬,被譽為“有腳陽春”,象征著他像春天般的溫暖人心,無論走到哪裏都帶來希望和光明。宋璟嚴於律己、寬厚待人的高尚品德,以及他對百姓的關懷,都彰顯出一位偉大政治家的風範。
到了唐玄宗統治後期,隨著皇帝對政治現狀的滿足感增加,吏治方麵逐漸受到宮廷內部和宗族姻戚的影響,李林甫、楊國忠等奸佞之徒相繼掌權,迅速破壞了由姚崇和宋璟苦心經營起來的政治秩序。傳說,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逃至鹹陽縣時,遇到一位長者對他說道:
“我還記得宋璟為相時,常常直言不諱,天下因此得以平安。近年來,廷臣們忌諱發言,隻知阿諛奉承,以至於陛下對外界情況一無所知。草野之臣早已預見今日的局麵。”這段話不僅是對玄宗後期統治的批評,也是對宋璟政治智慧和領導能力的高度讚揚與深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