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的突然出現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花大帥拿他們當自己人,索性也沒瞞著他們,將事情的前因後果大致講了一遍。
原來在北境時,太子就察覺到朝中有人意圖謀反。起初他還以為是下頭的幾個弟弟在作怪,有心提防了一陣卻依舊吃了不少悶虧。於是太子決定從明麵轉到暗處,決定搭上蘆葉軍的這條路子來一個出其不意。
說到蘆葉軍,就不得不提到北國的葉家。
葉家滿門忠貞,每一代都能出幾位能擔重任的大將。
人才濟濟的葉家自北國興起時便聲名顯赫,無論上頭的主宰者換多少任,葉家都宛如一座急湍中的鎮石一般穩穩的屹立在朝中。
一個家族興盛了太久,就很容易遭到忌憚。
聲名顯赫的葉家被弄權者扒皮抽筋地折騰了一番,等到沉冤得雪之時,原本牢固的蘆葉軍已經被分裂成了兩半。
一半人依舊忠誠於葉家,大部分都是由一些念舊的老兵組成。
另一半則是牆頭草,指望著能攀附權臣的一陣青雲直上。
信仰不同的兩方人馬摩擦不斷,直至向南進攻的指令下達後,兩塊陣營才徹底起了衝突。
以葉家為首的老蘆葉軍認為此時水草豐美,應當休養生息,囤積到足夠的物資再起戰事。
以新貴為首的新蘆葉軍卻認為此時的南邊主將更替,軍心動蕩正是趁機而入的好機會。
兩方人馬爭執不下,於是就一起上書給了朝堂。
就在老蘆葉軍乖乖等著批示之時,新貴們早就趁機搭上了蒼狼部,準備以蘆葉軍的前鋒為誘餌,不擇手段猛攻的同時來一出聲東擊西,打算兩方合力一舉攻破西麵的邊防。
這個計謀算不上有多麽高明。可偏偏壞就壞在朝裏麵依舊有人和他們暗通了款曲。
被有心人設計的太子和花大帥都不約而同的中了同一個圈套。沒等他們從陰謀中逃脫呢,外頭的輿論又要將她們打入旋渦。
兩個人在同樣的情況下做出了完全相反的決定。
太子殿下快刀斬亂麻,用強硬的武力快速平息了北麵的戰事。
花大帥那邊卻在放著長線,隻做防守不與進攻,打算在周旋的同時摸清楚內賊的位置。
北麵破局太快,打破了地方想要讓西麵孤立無援的策略。於是他們又再次設計,派遣出無數的精銳死士,打算將這二人截殺在無人的荒野裏。
太子殿下與花大帥果然中了計,順利地消失在這兩場出其不意的截殺裏。
截殺過後流言漸起,失去了主帥的西麵邊軍被一輪又一輪的強攻逼迫的簡直要喘不上氣。北麵的蘆葉已經撤離了戰場,又有老將鎮守,因此倒是相安無事。
花大帥與太子同樣在險境裏徹夜奔逃。她們一個膽氣過人,在落入絕境選擇主動跳崖後,險而又險的留下了一條命。另一個則插柳成蔭,在逃命的路上幸運地遇上了葉家的副將,憑借著之前的交情成功的躲過了這一劫。
北國葉家不願開戰,這事太子心知肚明。於是太子趁機遊說,以自身為擔保定下了潛伏拒沙關外等待伏擊蒼狼部的計劃。
至於太子是如何與花大帥聯係上的呢,這就不得不歸功於太子在遊曆時曾留在花家大營裏的那個書生。
前言述盡,緊接著的就是坐等好戲了!
蒼狼部果然如同預料的那般倉皇的逃出了拒沙關。拒沙關外風沙彌漫,隻有數十裏外有一座搖搖欲墜的古城。
原本以為看見希望的蒼狼部被橫空而出的軍隊打了個措手不及。
他們本就是潰散的敗軍,在臨近家門前又被人設下圈套來了個甕中捉鱉。
蒼狼部的將領氣急攻心,朝著對麵的旗幟大喊了幾聲“蘆葉無恥,何以為盟”後又不甘不願的被割下了頭顱。
剿滅蒼狼主力後,蘆葉軍葉不是沒起卸磨殺驢的心思。
可是太子臨危不懼,隻是衝著交情匪淺的葉副將笑道:“昔日我俘你做囚,今日換一換,倒也算的上公平。隻是往日我愛重你的人品,雖然有意聘你卻可惜不得垂青。如今我既陷你手中,不知可否能有表露衷腸的機會?”
太子此人看似正派,可私下裏卻沒一句正形。
葉副將扼住鑄了屬下想要煽風點火的行徑,冷靜分析道:“兩軍聯手,所圖的並不止這一點,中原太子你們動不得。”
被製止的下屬很快也迴過味兒來,明白到,他們此舉本就是擅自調兵,說嚴重點已經是擁兵自重、意圖謀反了。若是身後沒有盟軍做為後盾,哪怕他們打下了整個蒼狼部,屆時也逃不過死罪。
想通了這關節,蘆葉軍的將領們也沒再輕易的提起這件事,隻是當太子殿下沒皮沒臉的騷擾葉副將時,被理智勸說下去的殺心又無時無刻的從各處燃起。
太子孤身入敵營,並成功地拉攏蘆葉軍剿滅蒼狼主力的消息通過快馬緊急遞進了京城。
前方的戰事在花大帥和太子的聯手下有條不紊的推進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吃下了蒼狼部十幾座城池。
南北兩國在共同的利益下頭一次進入了蜜月期。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陛下會以大局為重,由著太子乘勝追擊,在邊境開疆拓土之時,他卻突然暴怒,連發十幾道詔令催促著太子迴京。
連發的詔令內容都是一字不差的苛責語氣:太子忤逆,有謀反之嫌疑,責令即刻啟程返迴皇宮陳情。
朝堂內的大臣們連忙上書阻攔,奉勸天子以大局為重。
可就在他們為太子求情的同時,已經接到詔令的太子卻當眾抗旨,直白道:“孤還要忙著打仗呢,沒時間陪你們玩這些勾心鬥角的遊戲。”
花大帥拿他們當自己人,索性也沒瞞著他們,將事情的前因後果大致講了一遍。
原來在北境時,太子就察覺到朝中有人意圖謀反。起初他還以為是下頭的幾個弟弟在作怪,有心提防了一陣卻依舊吃了不少悶虧。於是太子決定從明麵轉到暗處,決定搭上蘆葉軍的這條路子來一個出其不意。
說到蘆葉軍,就不得不提到北國的葉家。
葉家滿門忠貞,每一代都能出幾位能擔重任的大將。
人才濟濟的葉家自北國興起時便聲名顯赫,無論上頭的主宰者換多少任,葉家都宛如一座急湍中的鎮石一般穩穩的屹立在朝中。
一個家族興盛了太久,就很容易遭到忌憚。
聲名顯赫的葉家被弄權者扒皮抽筋地折騰了一番,等到沉冤得雪之時,原本牢固的蘆葉軍已經被分裂成了兩半。
一半人依舊忠誠於葉家,大部分都是由一些念舊的老兵組成。
另一半則是牆頭草,指望著能攀附權臣的一陣青雲直上。
信仰不同的兩方人馬摩擦不斷,直至向南進攻的指令下達後,兩塊陣營才徹底起了衝突。
以葉家為首的老蘆葉軍認為此時水草豐美,應當休養生息,囤積到足夠的物資再起戰事。
以新貴為首的新蘆葉軍卻認為此時的南邊主將更替,軍心動蕩正是趁機而入的好機會。
兩方人馬爭執不下,於是就一起上書給了朝堂。
就在老蘆葉軍乖乖等著批示之時,新貴們早就趁機搭上了蒼狼部,準備以蘆葉軍的前鋒為誘餌,不擇手段猛攻的同時來一出聲東擊西,打算兩方合力一舉攻破西麵的邊防。
這個計謀算不上有多麽高明。可偏偏壞就壞在朝裏麵依舊有人和他們暗通了款曲。
被有心人設計的太子和花大帥都不約而同的中了同一個圈套。沒等他們從陰謀中逃脫呢,外頭的輿論又要將她們打入旋渦。
兩個人在同樣的情況下做出了完全相反的決定。
太子殿下快刀斬亂麻,用強硬的武力快速平息了北麵的戰事。
花大帥那邊卻在放著長線,隻做防守不與進攻,打算在周旋的同時摸清楚內賊的位置。
北麵破局太快,打破了地方想要讓西麵孤立無援的策略。於是他們又再次設計,派遣出無數的精銳死士,打算將這二人截殺在無人的荒野裏。
太子殿下與花大帥果然中了計,順利地消失在這兩場出其不意的截殺裏。
截殺過後流言漸起,失去了主帥的西麵邊軍被一輪又一輪的強攻逼迫的簡直要喘不上氣。北麵的蘆葉已經撤離了戰場,又有老將鎮守,因此倒是相安無事。
花大帥與太子同樣在險境裏徹夜奔逃。她們一個膽氣過人,在落入絕境選擇主動跳崖後,險而又險的留下了一條命。另一個則插柳成蔭,在逃命的路上幸運地遇上了葉家的副將,憑借著之前的交情成功的躲過了這一劫。
北國葉家不願開戰,這事太子心知肚明。於是太子趁機遊說,以自身為擔保定下了潛伏拒沙關外等待伏擊蒼狼部的計劃。
至於太子是如何與花大帥聯係上的呢,這就不得不歸功於太子在遊曆時曾留在花家大營裏的那個書生。
前言述盡,緊接著的就是坐等好戲了!
蒼狼部果然如同預料的那般倉皇的逃出了拒沙關。拒沙關外風沙彌漫,隻有數十裏外有一座搖搖欲墜的古城。
原本以為看見希望的蒼狼部被橫空而出的軍隊打了個措手不及。
他們本就是潰散的敗軍,在臨近家門前又被人設下圈套來了個甕中捉鱉。
蒼狼部的將領氣急攻心,朝著對麵的旗幟大喊了幾聲“蘆葉無恥,何以為盟”後又不甘不願的被割下了頭顱。
剿滅蒼狼主力後,蘆葉軍葉不是沒起卸磨殺驢的心思。
可是太子臨危不懼,隻是衝著交情匪淺的葉副將笑道:“昔日我俘你做囚,今日換一換,倒也算的上公平。隻是往日我愛重你的人品,雖然有意聘你卻可惜不得垂青。如今我既陷你手中,不知可否能有表露衷腸的機會?”
太子此人看似正派,可私下裏卻沒一句正形。
葉副將扼住鑄了屬下想要煽風點火的行徑,冷靜分析道:“兩軍聯手,所圖的並不止這一點,中原太子你們動不得。”
被製止的下屬很快也迴過味兒來,明白到,他們此舉本就是擅自調兵,說嚴重點已經是擁兵自重、意圖謀反了。若是身後沒有盟軍做為後盾,哪怕他們打下了整個蒼狼部,屆時也逃不過死罪。
想通了這關節,蘆葉軍的將領們也沒再輕易的提起這件事,隻是當太子殿下沒皮沒臉的騷擾葉副將時,被理智勸說下去的殺心又無時無刻的從各處燃起。
太子孤身入敵營,並成功地拉攏蘆葉軍剿滅蒼狼主力的消息通過快馬緊急遞進了京城。
前方的戰事在花大帥和太子的聯手下有條不紊的推進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吃下了蒼狼部十幾座城池。
南北兩國在共同的利益下頭一次進入了蜜月期。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陛下會以大局為重,由著太子乘勝追擊,在邊境開疆拓土之時,他卻突然暴怒,連發十幾道詔令催促著太子迴京。
連發的詔令內容都是一字不差的苛責語氣:太子忤逆,有謀反之嫌疑,責令即刻啟程返迴皇宮陳情。
朝堂內的大臣們連忙上書阻攔,奉勸天子以大局為重。
可就在他們為太子求情的同時,已經接到詔令的太子卻當眾抗旨,直白道:“孤還要忙著打仗呢,沒時間陪你們玩這些勾心鬥角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