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好端端的,咋會突然不收了呢?
穿越農門鬥極品,帶領爹娘賺金銀 作者:嫿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青川恍然大悟,不禁覺得女兒是真的聰明。
他這腦袋瓜子簡直連女兒一半都不及!
“棠兒,爹娘都愚笨,你咋這麽聰明呢,要不是請了穩婆,你娘在家生的你,從生下來又養你這麽大,爹還以為抱錯哪個迴家了呢。”
沈小棠咧嘴一笑,安慰道,“嘿嘿,爹娘不笨,爹娘就是太實誠,思想太保守了。”
沈青川點頭道,“的確如此,你說的這些,爹以前簡直想都不敢想。”
從前沒分家時,家裏都是他爹當家,二十畝旱田能種啥不能種啥,全都由他爹說了算,所以他們兩口子從沒考慮過還能咋分配,隻管悶著頭幹!
如今,分了四畝旱田,雖然不多,但是種出來的糧食交完賦稅還勉強夠吃,自己想種啥就種啥,想咋分配就咋分配。
這種掙脫枷鎖的感覺,簡直太好了!
分家是真分對了!
女兒說的沒錯,一家人齊心協力,咋也比以前一文不落還吃不飽穿不暖過得強!
“棠兒,你累不累,爹背著你。”
“爹,我不累,咱一起走。”
沈青川問了女兒半路,女兒都舍不得他勞累,最後還是他強行背起女兒,拎著竹籃迴家的。
等到家都過了晌午了,劉氏和小女兒都吃過飯了,一看丈夫和大女兒迴來了,立刻起身要去給丈夫女兒做飯。
沈青川把竹籃遞給妻子,“他娘,今日我和棠兒割了二斤肥肉,你把肥油熬出來存著炒菜,剩下的咱晚上一起炒菜吃。”
劉氏嗔道,“你們爺倆忙活了大半日,還趕了那麽遠的路,咋就非得等著一起吃了,我先給你們兩個炒點兒,剩下的咱分成兩頓吃完。”
如今天熱起來了,五六月的天,葷肉不能存放,隔天不吃就臭了。
沈青川自個兒是舍不得吃的,但還有大女兒呢,他立刻應下了。
“成,你炒點吧,給棠兒補補,讓玉兒也跟著再吃點。”
一旁玩耍的小玉,聽見有肉吃,頓時開心的像個小麻雀一樣。
等到下午日頭不毒了,兩口子拎著木桶拿著農具帶著紅薯秧苗出門了。
這兩日旱田這邊已經耕的差不多了,挨邊兒的幾家有的都已經趁著清晨日頭不毒的時候,把稻子或者苞米種上了。
兩口子按照女兒的計劃,把中間空出半畝留著種薑黃,圍著半畝田把紅薯苗均種上。
為了好成活,還拎著水都澆了一遍。
薑黃不能種的太早,必須得等紅薯秧苗活起來了,苞米苗也長高了再種。
免得被人看見問東問西,惹出不必要的麻煩。
等忙活完,天色還有點早,兩口子就又把苞米也種上了。
過了三五日,田裏的苞米發芽出苗了,紅薯秧苗也全成活了。
田裏有不少村民們開始薅草了。
兩口子開始起早貪黑的也去薅草。
現在有翻車了,大家都把田壟成田壟,方便田裏吃水。
這一季,他們家沒種稻子,不用吃太多水,沈青川就用土把地邊兒封得高高的。
隻需要隔一段時間打開一個口子,進點水就行了。
雨水勤的時候大家也都會把翻車停了,省得進水太多淹了莊稼。
過了八九日,田裏的苞米苗差不多長到腿彎兒高了,一家幾口清晨起了個大早,趁著天才蒙蒙亮,田裏沒人的時候一起下田種薑黃。
“爹,娘,這一根薑黃上麵發了好幾處芽兒,咱用刀把它們切開,一處芽切一段,一小段種一個坑裏,薑黃葉子比較大,咱間隔開,比苞米間距大一些。”
“成,咱都聽棠兒的。”
“是啊,咱家棠兒腦子最好使,她說咋幹咱咋幹。”
小玉還小,幫不上啥忙,就讓她坐在一旁自己玩兒。
小丫頭乖乖巧巧的,坐著一動不動,就靜靜等著爹娘和阿姐一起幹完迴家。
將近用了一個時辰,沈小棠和爹娘一起緊趕慢趕才算把薑黃全種完。
因為有按照薑黃發芽分段,一根切了好幾段,再加上種的間隔大,勉勉強強種滿了半畝田。
這會兒,村裏已經有人開始下田薅草了,一家幾口也默契的沒再提薑黃的事情。
沈青川抹了把汗水,看大女兒身上沾了好多泥,當即叮囑道,“棠兒,你先領著妹妹迴家吧,我和你娘來都來了,薅會兒草再迴去。”
“成,我先帶小玉迴去做早飯,你倆忙完早點迴去吃,可別等涼透了再迴,田裏日日有活兒幹,不急一日就幹完。”
兩口子爽快應下,看著一雙女兒離開,才彎腰開始薅草。
沈小棠領著妹妹迴到家,開鎖打開大門,豬圈裏的豬已經睡醒了,餓得嗷嗷叫。
他們起得太早,走的時候豬還睡得香著呢,就忘了丟些豬草進去了。
“小玉,你喂雞,我喂豬,喂完我好早點做飯。”
“好!”
姐妹倆分工,一個抱著豬草往豬圈裏丟,一個拿著食盆往雞舍裏倒。
早飯,沈小棠蒸了一鍋窩窩頭,又熬了米粥往裏邊撒了點苞米麵兒,熬得稠稠的。
隨後炒一個青椒炒豆角,一個雞蛋燒茄子,另外一個是清炒絲瓜,一共三個菜。
過了會兒,爹娘才扛著農具迴來,大家一起洗漱吃飯。
一家人小日子過得溫馨又自在。
老沈家這段時間卻過得雞飛狗跳。
孫氏連著收了大半個月的莊稼,又是打稻穀又是耕田播種,累得連天叫苦,不是腰疼腿疼就是胳膊疼。
一大家子都喊累叫屈!
好不容易忙過去,等著田裏稻子出了苗,大家才算喘口氣兒。
老二沈江川天不亮就挑著扁擔去鎮上送雞蛋和豆腐,累得一雙腳都磨出血泡了。
誰知道雲來酒樓管事的卻說不要,不論他說了多少好話,人家愣是不收。
他隻得氣鼓鼓的挑著扁擔返迴家,黑著臉垂頭喪氣進了門。
孫氏一看老二兒子臉色有點不對,立刻詢問。
“老二,你咋了?可是路上遇見啥事了?”
沈江川心裏正憋著氣窩著火,一聽見娘問他,立刻發起了火。
“我早就說過了,大哥大嫂分出去了,沒人磨豆腐,沒人挑著日日去鎮上送,你們舍不得那點進項,非要我和三弟輪著送。”
“這陣子農忙,咱一段時間沒去送,我今日天不亮就挑著扁擔累死累活送過去,人家愣是不收!!!”
孫氏傻眼兒了,立刻問,“好端端的,咋會突然不收了呢?”
他這腦袋瓜子簡直連女兒一半都不及!
“棠兒,爹娘都愚笨,你咋這麽聰明呢,要不是請了穩婆,你娘在家生的你,從生下來又養你這麽大,爹還以為抱錯哪個迴家了呢。”
沈小棠咧嘴一笑,安慰道,“嘿嘿,爹娘不笨,爹娘就是太實誠,思想太保守了。”
沈青川點頭道,“的確如此,你說的這些,爹以前簡直想都不敢想。”
從前沒分家時,家裏都是他爹當家,二十畝旱田能種啥不能種啥,全都由他爹說了算,所以他們兩口子從沒考慮過還能咋分配,隻管悶著頭幹!
如今,分了四畝旱田,雖然不多,但是種出來的糧食交完賦稅還勉強夠吃,自己想種啥就種啥,想咋分配就咋分配。
這種掙脫枷鎖的感覺,簡直太好了!
分家是真分對了!
女兒說的沒錯,一家人齊心協力,咋也比以前一文不落還吃不飽穿不暖過得強!
“棠兒,你累不累,爹背著你。”
“爹,我不累,咱一起走。”
沈青川問了女兒半路,女兒都舍不得他勞累,最後還是他強行背起女兒,拎著竹籃迴家的。
等到家都過了晌午了,劉氏和小女兒都吃過飯了,一看丈夫和大女兒迴來了,立刻起身要去給丈夫女兒做飯。
沈青川把竹籃遞給妻子,“他娘,今日我和棠兒割了二斤肥肉,你把肥油熬出來存著炒菜,剩下的咱晚上一起炒菜吃。”
劉氏嗔道,“你們爺倆忙活了大半日,還趕了那麽遠的路,咋就非得等著一起吃了,我先給你們兩個炒點兒,剩下的咱分成兩頓吃完。”
如今天熱起來了,五六月的天,葷肉不能存放,隔天不吃就臭了。
沈青川自個兒是舍不得吃的,但還有大女兒呢,他立刻應下了。
“成,你炒點吧,給棠兒補補,讓玉兒也跟著再吃點。”
一旁玩耍的小玉,聽見有肉吃,頓時開心的像個小麻雀一樣。
等到下午日頭不毒了,兩口子拎著木桶拿著農具帶著紅薯秧苗出門了。
這兩日旱田這邊已經耕的差不多了,挨邊兒的幾家有的都已經趁著清晨日頭不毒的時候,把稻子或者苞米種上了。
兩口子按照女兒的計劃,把中間空出半畝留著種薑黃,圍著半畝田把紅薯苗均種上。
為了好成活,還拎著水都澆了一遍。
薑黃不能種的太早,必須得等紅薯秧苗活起來了,苞米苗也長高了再種。
免得被人看見問東問西,惹出不必要的麻煩。
等忙活完,天色還有點早,兩口子就又把苞米也種上了。
過了三五日,田裏的苞米發芽出苗了,紅薯秧苗也全成活了。
田裏有不少村民們開始薅草了。
兩口子開始起早貪黑的也去薅草。
現在有翻車了,大家都把田壟成田壟,方便田裏吃水。
這一季,他們家沒種稻子,不用吃太多水,沈青川就用土把地邊兒封得高高的。
隻需要隔一段時間打開一個口子,進點水就行了。
雨水勤的時候大家也都會把翻車停了,省得進水太多淹了莊稼。
過了八九日,田裏的苞米苗差不多長到腿彎兒高了,一家幾口清晨起了個大早,趁著天才蒙蒙亮,田裏沒人的時候一起下田種薑黃。
“爹,娘,這一根薑黃上麵發了好幾處芽兒,咱用刀把它們切開,一處芽切一段,一小段種一個坑裏,薑黃葉子比較大,咱間隔開,比苞米間距大一些。”
“成,咱都聽棠兒的。”
“是啊,咱家棠兒腦子最好使,她說咋幹咱咋幹。”
小玉還小,幫不上啥忙,就讓她坐在一旁自己玩兒。
小丫頭乖乖巧巧的,坐著一動不動,就靜靜等著爹娘和阿姐一起幹完迴家。
將近用了一個時辰,沈小棠和爹娘一起緊趕慢趕才算把薑黃全種完。
因為有按照薑黃發芽分段,一根切了好幾段,再加上種的間隔大,勉勉強強種滿了半畝田。
這會兒,村裏已經有人開始下田薅草了,一家幾口也默契的沒再提薑黃的事情。
沈青川抹了把汗水,看大女兒身上沾了好多泥,當即叮囑道,“棠兒,你先領著妹妹迴家吧,我和你娘來都來了,薅會兒草再迴去。”
“成,我先帶小玉迴去做早飯,你倆忙完早點迴去吃,可別等涼透了再迴,田裏日日有活兒幹,不急一日就幹完。”
兩口子爽快應下,看著一雙女兒離開,才彎腰開始薅草。
沈小棠領著妹妹迴到家,開鎖打開大門,豬圈裏的豬已經睡醒了,餓得嗷嗷叫。
他們起得太早,走的時候豬還睡得香著呢,就忘了丟些豬草進去了。
“小玉,你喂雞,我喂豬,喂完我好早點做飯。”
“好!”
姐妹倆分工,一個抱著豬草往豬圈裏丟,一個拿著食盆往雞舍裏倒。
早飯,沈小棠蒸了一鍋窩窩頭,又熬了米粥往裏邊撒了點苞米麵兒,熬得稠稠的。
隨後炒一個青椒炒豆角,一個雞蛋燒茄子,另外一個是清炒絲瓜,一共三個菜。
過了會兒,爹娘才扛著農具迴來,大家一起洗漱吃飯。
一家人小日子過得溫馨又自在。
老沈家這段時間卻過得雞飛狗跳。
孫氏連著收了大半個月的莊稼,又是打稻穀又是耕田播種,累得連天叫苦,不是腰疼腿疼就是胳膊疼。
一大家子都喊累叫屈!
好不容易忙過去,等著田裏稻子出了苗,大家才算喘口氣兒。
老二沈江川天不亮就挑著扁擔去鎮上送雞蛋和豆腐,累得一雙腳都磨出血泡了。
誰知道雲來酒樓管事的卻說不要,不論他說了多少好話,人家愣是不收。
他隻得氣鼓鼓的挑著扁擔返迴家,黑著臉垂頭喪氣進了門。
孫氏一看老二兒子臉色有點不對,立刻詢問。
“老二,你咋了?可是路上遇見啥事了?”
沈江川心裏正憋著氣窩著火,一聽見娘問他,立刻發起了火。
“我早就說過了,大哥大嫂分出去了,沒人磨豆腐,沒人挑著日日去鎮上送,你們舍不得那點進項,非要我和三弟輪著送。”
“這陣子農忙,咱一段時間沒去送,我今日天不亮就挑著扁擔累死累活送過去,人家愣是不收!!!”
孫氏傻眼兒了,立刻問,“好端端的,咋會突然不收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