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七皇子的處境
癲了破缸通今古後我成了神 作者:吃芒果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胤當朝太子李吉,並非嫡子,乃許婕妤所生,行三。
皇後所出的二皇子,五歲便夭折了。她傷心過度,傷了身子,之後,未再有生育。
後來,許婕妤也病逝,留下三皇子,無人照看。
皇上心疼皇後,把三皇子李吉,指與皇後撫養。
若幹年後,皇上漸老,在眾朝臣的要求下,立國本(太子)被提上了日程。
李吉並非太子最佳人選。然皇上子嗣不豐。
大皇子與二皇子,均是未及成年便夭折,四皇子天生孤僻,從不與人交流,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畫畫。
五皇子天生的腳有殘疾。大胤講究身子健全,就沒有殘疾之人繼承皇位的規矩。祖宗之法不可破,五皇子自然與大位無緣。
六皇子小,七皇子更小。
挑來選去,就隻剩三皇子李吉。他年紀最長,又是皇後親自撫高教養,不管從哪方麵看,他都是最合適的。
三年前,皇上重病,為保穩,冊立了三皇子李吉,為太子。
許是冊立太子,衝到喜了,保定帝的身子,竟一日一日的好轉起來。
如今,三年過去,六皇子與七皇子也長大。
六皇子天資聰穎,很得保定帝的喜愛,漸漸的,他成了太子的眼中釘,肉中刺。
時時打壓,處處為難。
而七皇子李如意,資質平庸,雖有強大外戚(鎮北王府),但本人太菜,難堪大任。
對這個七弟,太子是放心的。他便放了那小卡拉米,集中火力對付六皇子。
一年多前,在中秋宴上,六皇子食了一碗小太監送上的醒酒湯後,便中了毒。
太醫院的醫正們,拚了命的,才險險的保住他性命,可人卻變得呆呆的。
自以後,七皇子行事更是小心翼翼,不露一點鋒芒。
可千防萬防,一次尚書房內的偶然辯論,李如意戮戮幾句有關鹽鐵的策論,卻連太傅都交口稱讚。
傳到皇上那裏,他也誇了七皇子,且對這個兒子,開始喜愛。
這讓太子,有了危機感。
他想不到,平日裏平庸愚鈍的七弟,竟是扮豬吃虎的高段位手。這就得防了,有機會,鏟鋤也行。
大家都不是嫡子,且衛淑妃在皇上那裏,也頗受寵,若真卷起來,七皇子確實是一勁敵。
皇後與太子,雖不是親生的,但他們的利益,是綁一塊兒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自此後,七皇子李如意,開始明裏暗裏的,受到打壓摧殘。
現在,皇上年老又病著,太子對七皇子的打壓,更甚了。
在宮裏,母憑子貴,子也憑母貴。
七皇子被打壓,淑妃在宮裏的日子,也開始不好過。
據青狐的傳信,淑妃現在,已被禁足在自己的毓秀宮中,不得出來。
不僅她不得出毓秀宮,便是七皇子,也不允許到毓秀宮探望母妃。
淑妃是好不容易,才與青狐取得聯係,把自己與七皇子的處境告知。且傳信給侄兒衛輕寒。
宮中形勢,日漸險惡,若哪日皇上駕崩,太子上位,以那母子倆的尿性,他們母子性命甚憂。
她的生死,自己也顧不了,隻希望衛輕寒能想個法子,接李如意出去,總比在宮中任人宰割強。
現在淑妃已經被禁足,無法麵聖。
而李如意,才十二歲,到目前,連個王的封號還沒有。
大胤國律,皇子16歲後,便可封王,開衙建府,有自己的封地食邑。
李如意才12歲,遠未到封王建府的年紀,若淑妃真有什麽三長兩短,那他在宮中,可真是孤苦無依。
雖說皇上還在,沒嘎。但一,七皇子並不受寵,二,皇上已不大管事,在宮中更是吉祥物般存在,實權在太子手上,無法護他。
衛輕寒歎了一口氣,一個頭兩個大。
接出宮中,談何容易?
從他上書的折子被壓,他便猜出,太子,已經對這位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將軍有所防範。
雁棲關大旱,朝廷非但無賑災糧款撥下,反而令周邊郡縣的知事,也不準援助雁棲關,這是生生的想把衛輕寒往死路上逼。
太子為剪除七皇子這個最大的助力,已不顧了雁棲關還有幾萬軍民的死活,真是喪心病狂的瘋了。
大旱天災固然可惡,太子刻意漠視,不聞不問,不施援手,任雁棲關軍民自生自滅的人禍,更是可惡。
若不是雁棲關軍民奮力自救,又得了神靈小姐姐的相助,這一次,雁棲關,真懸了。
想到此,衛輕寒的拳頭,不由得攢緊,青筋微露。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是得好好想想法子,破這死局。
“青岸,去給青狐迴信,讓他時刻關注著淑妃以及七皇子的動向。
如若情況實在緊急,可以直接搶人。”
青狐師出世外高人,是暗影閣的最高戰力,且精通易容占卜之術,人又聰敏機靈,一直都是執行最難最艱險的任務。
隻要有衛輕寒的授意,便是麵對太子勢力,拚盡全力帶一個人離京,也不是不行。
隻是從此以後,李如意便要隱姓埋名,遠離京師的權力中心。但好歹,能留下一條命來。
“是。屬下這就去辦。”
……
京師,東宮。
太子李吉,陰著一張臉坐在金絲楠木的榻上,手中拈著一隻薄胎汝窯茶杯,已經愣神了快一刻鍾。
殿中氣氛極其壓仰,在旁侍候的宮女太監等,都低著頭大氣不敢喘。
他們知道,這種狀態的太子極危險,最喜嘎人,誰也想觸那黴頭,玩人頭消消樂。
烏詹事進殿時,宮女太監們明顯鬆了一口氣,待烏詹事使眼神迴避,他們更是得了特赦令一般,幾息之間走了個幹淨。
最後出殿的小太監,很懂事的關上殿門。
太子的壞脾氣,隻有烏詹事能哄,太子妃也不能。
太子陰鷙的目光,瞅了這位心腹謀士一眼,依舊沒說話,不過,眼中的嗜血狂暴,卻退了幾分。
李吉能登上太子之位,烏詹事功不可沒。可以說沒有烏詹事的計策謀劃,他成不了太子。
所以烏詹事是他最信任的心腹,李吉還指望著這心腹,登上大寶。
“微臣參見太子,太子千歲!”
烏詹事四十餘歲,中等身材,白淨微胖,臉上時常笑眯眯的,活脫一副和氣生財的掌櫃模樣。誰能把他與波譎雲詭,攪弄風雲的陰暗謀士聯係上。
他微跛著一隻腳,與太子行禮。
“行了,別整這些虛禮,有啥好消息,撿重要的說來。”
皇後所出的二皇子,五歲便夭折了。她傷心過度,傷了身子,之後,未再有生育。
後來,許婕妤也病逝,留下三皇子,無人照看。
皇上心疼皇後,把三皇子李吉,指與皇後撫養。
若幹年後,皇上漸老,在眾朝臣的要求下,立國本(太子)被提上了日程。
李吉並非太子最佳人選。然皇上子嗣不豐。
大皇子與二皇子,均是未及成年便夭折,四皇子天生孤僻,從不與人交流,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畫畫。
五皇子天生的腳有殘疾。大胤講究身子健全,就沒有殘疾之人繼承皇位的規矩。祖宗之法不可破,五皇子自然與大位無緣。
六皇子小,七皇子更小。
挑來選去,就隻剩三皇子李吉。他年紀最長,又是皇後親自撫高教養,不管從哪方麵看,他都是最合適的。
三年前,皇上重病,為保穩,冊立了三皇子李吉,為太子。
許是冊立太子,衝到喜了,保定帝的身子,竟一日一日的好轉起來。
如今,三年過去,六皇子與七皇子也長大。
六皇子天資聰穎,很得保定帝的喜愛,漸漸的,他成了太子的眼中釘,肉中刺。
時時打壓,處處為難。
而七皇子李如意,資質平庸,雖有強大外戚(鎮北王府),但本人太菜,難堪大任。
對這個七弟,太子是放心的。他便放了那小卡拉米,集中火力對付六皇子。
一年多前,在中秋宴上,六皇子食了一碗小太監送上的醒酒湯後,便中了毒。
太醫院的醫正們,拚了命的,才險險的保住他性命,可人卻變得呆呆的。
自以後,七皇子行事更是小心翼翼,不露一點鋒芒。
可千防萬防,一次尚書房內的偶然辯論,李如意戮戮幾句有關鹽鐵的策論,卻連太傅都交口稱讚。
傳到皇上那裏,他也誇了七皇子,且對這個兒子,開始喜愛。
這讓太子,有了危機感。
他想不到,平日裏平庸愚鈍的七弟,竟是扮豬吃虎的高段位手。這就得防了,有機會,鏟鋤也行。
大家都不是嫡子,且衛淑妃在皇上那裏,也頗受寵,若真卷起來,七皇子確實是一勁敵。
皇後與太子,雖不是親生的,但他們的利益,是綁一塊兒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自此後,七皇子李如意,開始明裏暗裏的,受到打壓摧殘。
現在,皇上年老又病著,太子對七皇子的打壓,更甚了。
在宮裏,母憑子貴,子也憑母貴。
七皇子被打壓,淑妃在宮裏的日子,也開始不好過。
據青狐的傳信,淑妃現在,已被禁足在自己的毓秀宮中,不得出來。
不僅她不得出毓秀宮,便是七皇子,也不允許到毓秀宮探望母妃。
淑妃是好不容易,才與青狐取得聯係,把自己與七皇子的處境告知。且傳信給侄兒衛輕寒。
宮中形勢,日漸險惡,若哪日皇上駕崩,太子上位,以那母子倆的尿性,他們母子性命甚憂。
她的生死,自己也顧不了,隻希望衛輕寒能想個法子,接李如意出去,總比在宮中任人宰割強。
現在淑妃已經被禁足,無法麵聖。
而李如意,才十二歲,到目前,連個王的封號還沒有。
大胤國律,皇子16歲後,便可封王,開衙建府,有自己的封地食邑。
李如意才12歲,遠未到封王建府的年紀,若淑妃真有什麽三長兩短,那他在宮中,可真是孤苦無依。
雖說皇上還在,沒嘎。但一,七皇子並不受寵,二,皇上已不大管事,在宮中更是吉祥物般存在,實權在太子手上,無法護他。
衛輕寒歎了一口氣,一個頭兩個大。
接出宮中,談何容易?
從他上書的折子被壓,他便猜出,太子,已經對這位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將軍有所防範。
雁棲關大旱,朝廷非但無賑災糧款撥下,反而令周邊郡縣的知事,也不準援助雁棲關,這是生生的想把衛輕寒往死路上逼。
太子為剪除七皇子這個最大的助力,已不顧了雁棲關還有幾萬軍民的死活,真是喪心病狂的瘋了。
大旱天災固然可惡,太子刻意漠視,不聞不問,不施援手,任雁棲關軍民自生自滅的人禍,更是可惡。
若不是雁棲關軍民奮力自救,又得了神靈小姐姐的相助,這一次,雁棲關,真懸了。
想到此,衛輕寒的拳頭,不由得攢緊,青筋微露。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是得好好想想法子,破這死局。
“青岸,去給青狐迴信,讓他時刻關注著淑妃以及七皇子的動向。
如若情況實在緊急,可以直接搶人。”
青狐師出世外高人,是暗影閣的最高戰力,且精通易容占卜之術,人又聰敏機靈,一直都是執行最難最艱險的任務。
隻要有衛輕寒的授意,便是麵對太子勢力,拚盡全力帶一個人離京,也不是不行。
隻是從此以後,李如意便要隱姓埋名,遠離京師的權力中心。但好歹,能留下一條命來。
“是。屬下這就去辦。”
……
京師,東宮。
太子李吉,陰著一張臉坐在金絲楠木的榻上,手中拈著一隻薄胎汝窯茶杯,已經愣神了快一刻鍾。
殿中氣氛極其壓仰,在旁侍候的宮女太監等,都低著頭大氣不敢喘。
他們知道,這種狀態的太子極危險,最喜嘎人,誰也想觸那黴頭,玩人頭消消樂。
烏詹事進殿時,宮女太監們明顯鬆了一口氣,待烏詹事使眼神迴避,他們更是得了特赦令一般,幾息之間走了個幹淨。
最後出殿的小太監,很懂事的關上殿門。
太子的壞脾氣,隻有烏詹事能哄,太子妃也不能。
太子陰鷙的目光,瞅了這位心腹謀士一眼,依舊沒說話,不過,眼中的嗜血狂暴,卻退了幾分。
李吉能登上太子之位,烏詹事功不可沒。可以說沒有烏詹事的計策謀劃,他成不了太子。
所以烏詹事是他最信任的心腹,李吉還指望著這心腹,登上大寶。
“微臣參見太子,太子千歲!”
烏詹事四十餘歲,中等身材,白淨微胖,臉上時常笑眯眯的,活脫一副和氣生財的掌櫃模樣。誰能把他與波譎雲詭,攪弄風雲的陰暗謀士聯係上。
他微跛著一隻腳,與太子行禮。
“行了,別整這些虛禮,有啥好消息,撿重要的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