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宣三十二年六月初八,晨光微曦,清冷的光芒籠罩著王城外的官道。


    旌旗獵獵,鼓聲低沉,空氣中彌漫著肅殺與莊嚴的氣息。


    道旁兩側,文武百官依次列隊。文臣們錦衣華服,麵帶微笑,卻透著一絲敷衍;武將們戰甲鮮明,目光或冷或銳,顯露出複雜的情緒。


    五千精銳士卒列陣於道旁,刀槍寒光映射著清晨的日光,為這場送行儀式增添幾分壓迫感。


    蕭逸風立於馬車旁,一襲深青戰袍,腰間懸掛著剛授予的大將軍印,顯得威嚴挺拔。


    他麵上波瀾不驚,目光卻在百官中來迴掃過。


    每一道表情,他都看得清清楚楚:虛偽的笑容、冷漠的目光、隱藏的敵意,以及試探與觀望。


    “這些人……”蕭逸風心中冷笑,暗暗思忖。“文臣們隻怕在心中籌劃我折戟沉沙後如何奪權;武將中,除了少數忠誠者,剩下的要麽站在蕭鼎那邊,要麽在觀望風向。”


    “世子英勇,必將大捷歸來!”


    “旗開得勝,為國爭光!”


    禮節性的恭維此起彼伏,但言辭中的敷衍讓蕭逸風感到幾分刺耳。


    他瞥向一名身著藍袍的文臣——正是與蕭鼎一派關係密切的左尚書。


    左尚書微微一笑,目光意味深長,淡淡說道:“世子此行,年紀輕輕便擔如此重任,實乃我大宣之幸。隻是邊關險惡,還需多加謹慎啊。”


    此言看似提醒,卻透著隱隱的輕蔑與譏諷。


    周圍幾名文臣紛紛低聲附和,笑容中夾雜著一絲輕視。


    蕭逸風冷冷看了左尚書一眼,嘴角微微勾起,淡淡迴道:“多謝左大人提醒。邊關雖險,但正因如此,才需大將軍去穩局。這一職若是落在旁人身上,怕是未必擔得起呢。”


    他話音不重,卻一針見血。


    左尚書臉色微變,訕訕地退後一步,不再言語。


    此時,一道中氣十足的聲音響起:“世子放心,此去陽平關,勝負乃小事,忠勇才是我大宣之根本!朝中有老臣在,必助世子穩固朝局,無需多慮!”


    說話的是一名須發斑白的老臣,正是前任首輔——陳升。


    他是蕭逸風派係中極為重要的一位支持者,此時的話語鏗鏘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蕭逸風聞言,目光微暖,微微一笑:“有陳老坐鎮朝堂,風雨難侵。這一去,我定不負蕭王所托,也不負陳老的厚望!”


    陳升上前一步,語氣愈發沉穩:“世子乃我大宣之棟梁,邊關雖險,但老臣深信,世子必能鎮守一方,令敵人聞風喪膽。至於朝中之事,交給老臣即可!無論朝堂波瀾如何,老臣都必為世子穩住陣腳,決不讓有心之人趁虛而入!”


    這一番話擲地有聲,不僅向蕭逸風表明了支持,更是對在場其他百官的一種無聲威懾。


    然而,蕭鼎一黨的武將們卻始終冷眼旁觀。


    “不過是個年輕人,仗著些小手段爬到這位置上。隻怕剛到邊關,便被那些山匪弄得焦頭爛額。”


    “讓他得意一時罷了。”


    “等他真在前線出了問題,朝中自有人治他。”


    蕭逸風餘光掃過這幾人,心中警鈴大作,但臉上依舊平靜無波。


    就在氣氛略顯僵冷之際,一道溫和的聲音從百官中傳出:“賢侄,此番出征,乃是為大宣建功立業,千萬不可負了聖命。”


    聲音不高,卻帶著獨特的沉穩與親和,仿佛撥開了積壓的沉悶。


    眾人紛紛循聲望去,隻見三王蕭儒從隊列中緩步而出。


    他手持折扇,身著儒雅青袍,麵容溫潤如玉,目光中帶著幾分深意。


    “三王殿下!”


    百官紛紛行禮,態度恭敬。


    蕭逸風見狀,立刻上前,抱拳拱手:“侄兒拜見三王叔。”


    蕭儒輕輕扶起他,語氣溫和:“賢侄不必多禮。此番出征雖是重任,但也是曆練的良機。王城少了你,雖添幾分蕭索;邊關有了你,卻多幾分安定。若我大宣的將士皆如你這般,何愁江山不固?”


    這番話引得文武百官頻頻點頭,然而蕭逸風卻從蕭儒的眼中讀出了更多的意味。


    三王……這是在提醒我,朝堂已有人視我為威脅。


    正當蕭逸風揣摩時,又一道豪邁的笑聲傳來:“賢侄,咱們可許久未見了!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聚。”


    一襲紅袍的八王蕭峻邁步而出,英氣勃發,眉宇間透著豪爽之意。


    他大笑著拍了拍蕭逸風的肩膀:“我就說嘛,咱們蕭家這一代,就屬你最有出息!有人不服,我可服!你一出手,定能鎮住那些亂臣賊子!”


    蕭逸風低頭微笑,語氣謙遜:“多謝八王叔厚愛,侄兒必不負眾望。”


    三王和八王的到來,為原本冷清的送行儀式增添了幾分溫暖。


    然而,二人隨後的言辭,卻更讓蕭逸風感到暗潮湧動。


    蕭儒折扇輕搖,語氣低緩卻不乏警告之意:“賢侄,此次出征,看似風光,卻不可不防小人暗算。坊間已有流言,半道上恐有不測,望賢侄多加小心。”


    蕭逸風微微一愣,神色一凜:“王叔可知詳情?”


    蕭儒低聲道:“據傳有人收買山匪流寇,意圖在你行軍途中埋伏。雖未得實證,但消息來源並非空穴來風。”


    八王蕭峻卻大笑著接過話頭:“賢侄,我就一句話,怕什麽!咱們蕭家的將士是沙場中磨礪出來的,哪怕真有小人作亂,我就不信,他們能翻得起什麽浪!”


    兩人的話語一柔一剛,既提醒又鼓勵,讓蕭逸風心中暗生警惕。


    這時,小春快步上前,低聲靠近蕭逸風耳畔:“世子,屬下剛得知,有些人似乎對此次出征的隊伍格外關注,似在暗中布置什麽。駐軍中……或許藏有些許端倪。”


    蕭逸風眉頭微蹙,目光微微閃動:“你的意思是?”


    小春語氣含蓄卻帶著警惕:“屬下不敢妄言,但此事隻怕需要世子親自前往查看,方能明了。”


    蕭逸風眉頭緊鎖,思緒飛快轉動。


    他抬頭望向三王蕭儒,微微一笑:“三王叔,八王叔,此事恐怕需勞煩二位暫時主持送行儀式。侄兒需處理些小事,稍後便迴。”


    蕭儒略一沉吟,點頭道:“賢侄盡管去吧。記住,莫要急躁,從容應對即可。”


    八王蕭峻則朗聲笑道:“去吧!這裏有我們,誰也別想生事!”


    蕭逸風鄭重施禮:“多謝二位王叔相助。侄兒謹記教誨。”


    目送蕭逸風離去,三王蕭儒看向八王蕭峻,低聲說道:“賢侄行事愈發有章法,倒是讓我多了幾分期待。”


    八王微微頷首,眉宇間多了幾分深思:“若他真能抗下這份重擔,對大宣而言未嚐不是一件幸事。不過……風雲驟起,未到終局,勝負尚難言。”


    蕭儒目光幽深,折扇輕敲手心:“此局關乎江山穩固,也關乎各方利益。我們隻能靜觀其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市雲樓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吾心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吾心樓並收藏市雲樓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