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陽光透過殿外的簾子,投射在內殿的地磚上,形成斑駁的光影。
空氣中彌漫著一絲緊張的氣息,殿內的對話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
甘如意接著說:“自那件事後,陳子謙將軍來到了世子府探望尚在年幼的世子殿下,隨後就隱居田園,不再過問世事。朝廷多次征召他出山,都被他斷然拒絕。陳將軍堅信,王後的離奇死亡背後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停頓了一下,觀察著殿內眾人的反應。陽光透過簾子,斑駁的光影在地麵上跳動,空氣中的緊張氣息愈發濃烈。
然後繼續說道:“陳將軍一直認為大殿下的母親——莊妃是幕後主使,甚至陛下您也曾懷疑過,隻是因為一直沒有證據,所以無法斷定。”
歐陽瑜立刻反對:“甘如意,莊妃當年也被調查過,沒有絲毫證據能證明她與這樁案子有所牽連。倒是陳子謙至今尚未完全洗清嫌疑,如何能重返朝廷,還擔任鎮守邊關的要職?當年他被狀告殺害王後,雖然後來證明他無罪,但宮中的傳言依然甚囂塵上。讓這樣一個充滿爭議的人擔任重任,是在讓陛下冒險。”
甘如意冷笑一聲,目光銳利地看向歐陽瑜:“歐陽大人,你會在如日中天的時候殺自己的親妹妹嗎?當年的事真相尚未大白,你我皆知其中必有隱情。陳將軍的忠誠和實力是有目共睹的。”
他稍微提高了聲調,殿內空氣似乎凝固了一瞬:“邊關危急,難道要坐視不理嗎?”
歐陽瑜臉色陰沉,聲音低沉:“甘如意,你說得輕巧,但這是國家大事,豈能兒戲?鎮守邊關需要的是絕對的忠誠和無可挑剔的過往,而不是一個充滿疑雲的將軍。即使陳將軍的實力無可置疑,但他的過去讓人無法放心。他始終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
“正因為陳將軍的實力和威望,才是當下最需要的。陛下,邊關的危急我們無法否認,但大殿下的野心同樣不可忽視。”甘如意的話語如同鋒利的刀刃,在殿內劃開一道冷冽的口子。
他頓了頓,語氣更加堅決:“陳將軍的出現,不僅能穩住邊關局勢,還能製衡大殿下的權力。我們需要的是一位能夠迅速扭轉局勢的將領,而陳子謙將軍正是這樣的人。”
蕭王的目光在甘如意和歐陽瑜之間遊移,內心的掙紮愈發劇烈。他深知甘如意所言不無道理,但歐陽瑜的顧慮也並非全無依據。
他迴想起當年陳子謙將軍的英姿,以及他在得知皇後離世後的痛苦與絕望。
蕭王心中充滿了對陳子謙的信任和懷疑交織的複雜情感。
他的手指繼續敲擊著書案,節奏緩慢而沉重,仿佛在思索著什麽深遠的事情。
他沉默了片刻,終於開口:“甘如意,你所提議的確是一個解決當前危局的辦法,但如何確保他願意出山?”
甘如意堅定地迴答:“陛下,隻有世子殿下親自前往,才能請動陳將軍。世子與陳將軍之間的血脈親情,加上世子殿下的仁厚之心,必能感動陳將軍出山。”
蕭王聽到這裏,內心一陣波動,迴憶起蕭乾幼年時,陳子謙常常到世子府探望。
陽光下,蕭乾稚嫩的臉龐浮現在他眼前,那雙純真的眼睛中閃爍著對舅舅的依賴和敬愛。
蕭乾對這個舅舅十分依賴,常常在他懷裏撒嬌,那種親情的紐帶至今讓他心中溫暖。
蕭王的眼中閃過一絲柔情,但隨即又被現實的殘酷拉迴。
歐陽瑜冷笑道:“世子殿下?甘如意,你可真敢想。就算世子殿下願意親自前往,陳將軍會理會嗎?當年那場宮廷陰謀,可是讓陳將軍心灰意冷,他怎麽可能輕易再迴朝廷?”
甘如意微微一笑:“歐陽大人,您似乎低估了親情的力量。世子殿下與陳將軍的關係非同一般,這點陛下心中最為明白。陳將軍多年來不出山,不代表他對大宣不再關心,隻是他需要一個值得他信任和效忠的人。而這個人,正是世子。”
歐陽瑜皺眉道:“甘總管,你這是賭國運啊!邊境局勢如此危急,怎能憑一時親情做賭注?陳將軍的確有戰功,但他的過去並不幹淨,而且現在已經不是十年前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一切都是未知數,何必舍近求遠。與其請陳子謙出山,倒不如將希望寄托在大殿下身上。”
甘如意毫不退讓,目光如炬:“歐陽大人,我們都知道,陳將軍是被人陷害的。當年的那些密謀背後,實際上是權力的角逐。如今邊境危機四伏,隻有真正了解夏國和蠻人戰術的陳將軍才能有效應對。我們不該因一場未解的舊案而耽誤國家大事。此刻讓陳將軍出山,不是舍近求遠,而是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他語氣堅定,殿內空氣似乎再次凝固。
他頓了頓,目光銳利地盯著歐陽瑜,語氣中帶著一絲冷意:“歐陽大人,你可別忘了,你現在端的是陛下的飯碗,而不是大殿下的。你處處替大殿下著想,難道不應該為陛下和國家的未來考慮嗎?請陳將軍出山,不僅能避免世子和大殿下兄弟相殘,同時也能穩住邊關的局勢,這絕對是兩全其美的辦法。或者說,歐陽大人你另有打算?”
歐陽瑜臉色一變,感到甘如意的話語猶如一把利刃直指他的心,他不得不謹慎迴應:“甘如意,你不要混淆視聽,我根本沒有這意思。我隻是……”
“歐陽瑜,你暫且住嘴。”蕭王的手指停止了敲擊,他沉思片刻,終於開口:“甘如意,你的提議有一定道理,但如何確保陳將軍願意出山?”
歐陽瑜心中一凜,不敢再多說一句。殿內的氣氛仿佛凝固了一般,連唿吸聲都變得清晰可聞。
甘如意微微垂首,目光堅定而沉靜,他的手微微抬起,拱手作揖:“陛下,陳將軍對大宣的忠誠無可置疑。他之所以隱居,是因為心中尚有未解的怨憤。隻要世子殿下親自前往,以親情打動,他定會出山。”
歐陽瑜的眼中閃過一絲不甘,他緊緊攥住袖口,手指在布料上摩擦,顯示出內心的不安和憤怒。他知道,若甘如意的提議成功,他在朝中的地位將會受到巨大衝擊。但他也清楚,蕭王一旦做出決定,很難改變。
蕭王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書案,聲音在寂靜的殿內迴蕩,仿佛在敲打著每個人的心弦。他的目光漸漸深邃,思索著甘如意的話語,以及其中蘊含的可能性和風險。
“甘如意,你可知,若陳將軍拒絕,你的下場會如何?”蕭王的聲音低沉而緩慢,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般敲擊在殿內眾人的心頭。
甘如意抬起頭,目光中充滿了堅定:“陛下,臣願意以項上人頭作保,一定請陳將軍出山。否則,軍法從事!”
蕭王的目光在甘如意和歐陽瑜之間遊移,他的手指再次敲擊書案,思索著甘如意的話語以及其中蘊含的可能性和風險。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息,殿內眾人的目光集中在蕭王身上,等待著他最後的決斷。
空氣中彌漫著一絲緊張的氣息,殿內的對話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
甘如意接著說:“自那件事後,陳子謙將軍來到了世子府探望尚在年幼的世子殿下,隨後就隱居田園,不再過問世事。朝廷多次征召他出山,都被他斷然拒絕。陳將軍堅信,王後的離奇死亡背後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停頓了一下,觀察著殿內眾人的反應。陽光透過簾子,斑駁的光影在地麵上跳動,空氣中的緊張氣息愈發濃烈。
然後繼續說道:“陳將軍一直認為大殿下的母親——莊妃是幕後主使,甚至陛下您也曾懷疑過,隻是因為一直沒有證據,所以無法斷定。”
歐陽瑜立刻反對:“甘如意,莊妃當年也被調查過,沒有絲毫證據能證明她與這樁案子有所牽連。倒是陳子謙至今尚未完全洗清嫌疑,如何能重返朝廷,還擔任鎮守邊關的要職?當年他被狀告殺害王後,雖然後來證明他無罪,但宮中的傳言依然甚囂塵上。讓這樣一個充滿爭議的人擔任重任,是在讓陛下冒險。”
甘如意冷笑一聲,目光銳利地看向歐陽瑜:“歐陽大人,你會在如日中天的時候殺自己的親妹妹嗎?當年的事真相尚未大白,你我皆知其中必有隱情。陳將軍的忠誠和實力是有目共睹的。”
他稍微提高了聲調,殿內空氣似乎凝固了一瞬:“邊關危急,難道要坐視不理嗎?”
歐陽瑜臉色陰沉,聲音低沉:“甘如意,你說得輕巧,但這是國家大事,豈能兒戲?鎮守邊關需要的是絕對的忠誠和無可挑剔的過往,而不是一個充滿疑雲的將軍。即使陳將軍的實力無可置疑,但他的過去讓人無法放心。他始終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
“正因為陳將軍的實力和威望,才是當下最需要的。陛下,邊關的危急我們無法否認,但大殿下的野心同樣不可忽視。”甘如意的話語如同鋒利的刀刃,在殿內劃開一道冷冽的口子。
他頓了頓,語氣更加堅決:“陳將軍的出現,不僅能穩住邊關局勢,還能製衡大殿下的權力。我們需要的是一位能夠迅速扭轉局勢的將領,而陳子謙將軍正是這樣的人。”
蕭王的目光在甘如意和歐陽瑜之間遊移,內心的掙紮愈發劇烈。他深知甘如意所言不無道理,但歐陽瑜的顧慮也並非全無依據。
他迴想起當年陳子謙將軍的英姿,以及他在得知皇後離世後的痛苦與絕望。
蕭王心中充滿了對陳子謙的信任和懷疑交織的複雜情感。
他的手指繼續敲擊著書案,節奏緩慢而沉重,仿佛在思索著什麽深遠的事情。
他沉默了片刻,終於開口:“甘如意,你所提議的確是一個解決當前危局的辦法,但如何確保他願意出山?”
甘如意堅定地迴答:“陛下,隻有世子殿下親自前往,才能請動陳將軍。世子與陳將軍之間的血脈親情,加上世子殿下的仁厚之心,必能感動陳將軍出山。”
蕭王聽到這裏,內心一陣波動,迴憶起蕭乾幼年時,陳子謙常常到世子府探望。
陽光下,蕭乾稚嫩的臉龐浮現在他眼前,那雙純真的眼睛中閃爍著對舅舅的依賴和敬愛。
蕭乾對這個舅舅十分依賴,常常在他懷裏撒嬌,那種親情的紐帶至今讓他心中溫暖。
蕭王的眼中閃過一絲柔情,但隨即又被現實的殘酷拉迴。
歐陽瑜冷笑道:“世子殿下?甘如意,你可真敢想。就算世子殿下願意親自前往,陳將軍會理會嗎?當年那場宮廷陰謀,可是讓陳將軍心灰意冷,他怎麽可能輕易再迴朝廷?”
甘如意微微一笑:“歐陽大人,您似乎低估了親情的力量。世子殿下與陳將軍的關係非同一般,這點陛下心中最為明白。陳將軍多年來不出山,不代表他對大宣不再關心,隻是他需要一個值得他信任和效忠的人。而這個人,正是世子。”
歐陽瑜皺眉道:“甘總管,你這是賭國運啊!邊境局勢如此危急,怎能憑一時親情做賭注?陳將軍的確有戰功,但他的過去並不幹淨,而且現在已經不是十年前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一切都是未知數,何必舍近求遠。與其請陳子謙出山,倒不如將希望寄托在大殿下身上。”
甘如意毫不退讓,目光如炬:“歐陽大人,我們都知道,陳將軍是被人陷害的。當年的那些密謀背後,實際上是權力的角逐。如今邊境危機四伏,隻有真正了解夏國和蠻人戰術的陳將軍才能有效應對。我們不該因一場未解的舊案而耽誤國家大事。此刻讓陳將軍出山,不是舍近求遠,而是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他語氣堅定,殿內空氣似乎再次凝固。
他頓了頓,目光銳利地盯著歐陽瑜,語氣中帶著一絲冷意:“歐陽大人,你可別忘了,你現在端的是陛下的飯碗,而不是大殿下的。你處處替大殿下著想,難道不應該為陛下和國家的未來考慮嗎?請陳將軍出山,不僅能避免世子和大殿下兄弟相殘,同時也能穩住邊關的局勢,這絕對是兩全其美的辦法。或者說,歐陽大人你另有打算?”
歐陽瑜臉色一變,感到甘如意的話語猶如一把利刃直指他的心,他不得不謹慎迴應:“甘如意,你不要混淆視聽,我根本沒有這意思。我隻是……”
“歐陽瑜,你暫且住嘴。”蕭王的手指停止了敲擊,他沉思片刻,終於開口:“甘如意,你的提議有一定道理,但如何確保陳將軍願意出山?”
歐陽瑜心中一凜,不敢再多說一句。殿內的氣氛仿佛凝固了一般,連唿吸聲都變得清晰可聞。
甘如意微微垂首,目光堅定而沉靜,他的手微微抬起,拱手作揖:“陛下,陳將軍對大宣的忠誠無可置疑。他之所以隱居,是因為心中尚有未解的怨憤。隻要世子殿下親自前往,以親情打動,他定會出山。”
歐陽瑜的眼中閃過一絲不甘,他緊緊攥住袖口,手指在布料上摩擦,顯示出內心的不安和憤怒。他知道,若甘如意的提議成功,他在朝中的地位將會受到巨大衝擊。但他也清楚,蕭王一旦做出決定,很難改變。
蕭王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書案,聲音在寂靜的殿內迴蕩,仿佛在敲打著每個人的心弦。他的目光漸漸深邃,思索著甘如意的話語,以及其中蘊含的可能性和風險。
“甘如意,你可知,若陳將軍拒絕,你的下場會如何?”蕭王的聲音低沉而緩慢,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般敲擊在殿內眾人的心頭。
甘如意抬起頭,目光中充滿了堅定:“陛下,臣願意以項上人頭作保,一定請陳將軍出山。否則,軍法從事!”
蕭王的目光在甘如意和歐陽瑜之間遊移,他的手指再次敲擊書案,思索著甘如意的話語以及其中蘊含的可能性和風險。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息,殿內眾人的目光集中在蕭王身上,等待著他最後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