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婉和袁紹相比,劣勢是有點,但也不多。


    袁紹出身四世三公,名門望族,自己也位列三公。


    論出身,唐婉就顯得有些低賤了,唐衡,太監一位,實在配不上唐婉的身份,所以唐婉現在偶爾也會以荀家人的身份活動。


    不過這也不是辦法,所以唐婉在上次重修族譜以後就讓人完善族譜了,爭取把自己家靠到戰國時期的魏國策士唐雎或者“西南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唐蒙身上,不過他們關係真不大,現在還在努力中。


    咳咳,當然了,這個隻占很小一部分,現在正是亂世,家世帶來的優勢也沒那麽大,最重要的應該是天時地利人和。


    論天時,這個兩方都沒什麽優勢,論地利,唐婉所在的中原雖然是四戰之地,不過沒什麽其他強敵,劉表之流不過守土,孫策這人跟郭嘉所說一樣,死的跟開玩笑似的,沒什麽威脅性了,隨便派一個將領便足以守土。


    隻剩下人和了。


    在兵力上,袁紹十幾萬大軍,而唐婉不過五六萬,但袁紹的大臣爭權奪勢,讒言四起惑亂視聽,袁紹本身又是不會做決斷,意誌不夠堅定的人,所以在這個方麵,袁紹也並不能勝過唐婉,兩人整體的差距不大,現在主要看的就是誰能撐住了。


    但唐婉拖不了那麽久。


    看她能民心所向就知道了,她的糧食真是大把的賑災,雖然是以工賑災,糧食沒白給,但她手頭確實沒那麽多糧食。


    所以為了減少後方補給的損耗,唐婉是引誘袁紹渡過黃河來跟她打的,可即便如此,一直這麽拖下去也不太夠呀。


    她得用點手段挑撥一下。


    袁紹手裏主要有八個謀士,沮授、田豐、許攸、逢紀、審配、辛評、郭圖、荀諶。


    總的來說,袁紹帳下謀士可以簡單劃分為河北、河南兩大派係。


    袁紹身為冀州牧,當然需要冀州本地豪強、士人的支持,沮授、田豐、審配都是河北人,所以他們可以作為河北係。


    但其實袁紹這個汝南袁家的人最信任的是河南係,辛評、郭圖、荀諶是潁川郡人,潁川和汝南同屬豫州。逢紀、許攸是南陽人,南陽雖屬荊州,但其實離汝南很近,都算河南人。


    他們兩係之間素來有隔閡,意見相反,沮授和田豐反對袁紹南征,審配、郭圖等人則是堅決支持。


    管中窺豹,可見他們彼此之間也沒什麽信任和默契,在這方麵自然有文章可以做。


    荀彧曾評價“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這些是非常中肯的評價了。


    在開戰之前,田豐認為,唐婉善於用兵,長於揣摩人心,不能因為她是女子而輕視,不如進行持久戰。


    也就是在不同的方向騷擾他的邊界,讓她疲於奔命,這樣不用兩年,就可以打敗她,如果現在就進行決戰,一旦失敗,將後悔不及,袁紹沒有聽從。


    在他決定要來打以後田豐再次懇切地勸阻袁紹不要出兵,這讓袁紹非常憤怒,再加上許攸在旁邊添油加醋,袁紹認為田豐這是沮喪士氣,就將田豐抓起來,戴上械具關進了監獄。


    其實沮授也跟田豐一個想法,但有萬事和沮授想法相反的郭圖在,袁紹最後還是沒有聽取他的建議,甚至因此而厭棄了他,大戰之前,袁紹先自斷雙臂。


    當然,就算他斷了雙臂還有其他謀士呢。


    比如說許攸,他雖然貪了唐婉的錢,但這是因為他自己跟田豐就不是一個黨派,搞他是順便的,但他才華還是有的。


    他認為唐婉兵少,帶大軍來了這裏,後方防備一定空虛,可以派一支隊伍輕裝前進,連夜奔襲郯縣,也就是現在裝著天子的郯縣都,去迎接天子以討伐唐婉。假如她未立刻潰散,也能使她首尾不能兼顧,疲於奔命,一定可將他擊敗。


    但袁紹真是不想搞一個天子在他頭上,不然在當初沮授建議迎奉天子的時候也不能不同意,即便是現在他和皇帝那邊通信都沒明說會迎奉天子。


    他這不同意,許攸聽後就感到生氣,隔閡就這麽有了。


    許攸性格貪財,許攸家裏的人自然也跟著斂財,犯了不少法,而留守鄴城的審配可不是會留情麵的人呢……


    而這事怎麽不留痕跡的讓審配知道,可就靠郭嘉了,他熟練的很呢,之前那些推波助瀾的事情就都是他親自操辦的。


    袁紹麾下,就連因為家世而被袁紹提防、一言不發安安靜靜等著結果的荀諶都不可能叛變,隻有跟袁紹一起長大的許攸,是最有可能叛變的人。


    袁紹謀劃從不會避著許攸,要想速勝,許攸絕對是關鍵的一環,若是不能讓他叛變,這仗可就難打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共添青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枕星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枕星河並收藏綜:共添青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