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川自古就是四戰之地,一到亂世,就常常首當其衝,先被波及,因此荀彧想要帶著荀氏離開穎川。


    隻要荀氏能夠在未來的戰亂之中得以保存,那就總有一天可以迴來,若是留在這裏,誰知道會有什麽人來呢?


    按照董卓這樣的亂來一通,眼見著未來會浮現更多不合規矩的事,保不齊就會動他們這種清貴氏族了,因此搬走是很有必要的。


    荀氏有才能之人眾多,他提出來之後族中人思慮再三,最終同意了荀彧的提議,而後荀彧便想要帶著鄉人一同避難,隻是他們多懷戀故土,不願隨他離去。


    這種事情,隻能靠唐婉。


    在荀彧於京城任職這些年,唐婉在穎川也不是什麽事都沒幹,她繼續以富民為根本目標,切實的向著這個目標前進,百姓也感覺得出唐婉的好心,對唐婉的各種行動也紛紛響應。


    再加上之前破黃巾自救的壯舉,更多的人相信唐婉的才華和眼光,說是荀彧的猜測,他們都舍不得故土,但要說是唐婉的決定,那麽就會有很多人隨她一起。


    整個潁川郡有一半以上的人要帶著鍋碗瓢盆跟唐婉一起走,這樣的氛圍讓那些留下來的人也坐立不安,但又安於現狀,害怕離開,最後猶猶豫豫,到底也沒走。


    就這樣,當同郡在冀州當冀州牧的韓馥派人接荀家人的時候,就看到了連綿不絕的人群。


    ……


    不是吧你,穎川團結成這樣了嗎?


    這麽多人走郡守真的知道嗎?


    郡守掌管一郡行政要事,對於這種大規模的人口遷移,自然是……


    不知道!!!


    唐婉隻要放出自己要走的消息,就有大量的人收拾行李自己跟在身後,這些都是自發的,直到唐婉動身這天才會顯現出來的事。


    知道會有人跟她走,沒想到這麽多啊!


    早知道這麽多,他肯定說什麽也不同意,不如把他也帶走算了!!!


    隻是可惜,他知道的太晚了,一行人浩浩蕩蕩的走了十幾裏過後,可憐的郡守才知道這事兒。


    當什麽郡守,一半以上的人都沒了,他當的什麽郡守?


    不過郡守的這些痛苦就不在唐婉的考慮範圍內了,她正為百姓的信任而感動呢,哪有閑心去管郡守死活。


    他們信任她,跟隨她,她也應該對得起他們的的信任才是……


    所以,在到了冀州,發現冀州已為袁紹占領時,唐婉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來。


    韓馥膽子小,容易被嚇到,也很容易被勸說,在寬厚仁愛,麵臨危難出奇製勝,智謀勇氣,世代普施恩惠,使天下各家得到好處等方麵都不如袁紹。


    但韓馥為穎川人,對待穎川百姓自然會盡心盡力,而且韓馥為人溫和,膽子小,愛麵子,在冀州沒有根基,肯定會重用荀家,而且一定會善待鄉黨。


    但袁紹不是。


    四世三公的袁家,冀州世家很樂意來他這裏謀取前程。


    當然,袁紹雖然不是穎川人,也不如韓馥可信,但也是大家子弟,對同為世家的荀家以禮相待。


    荀彧的兄弟荀諶和同郡辛評、郭圖都在袁紹手下。


    但穎川士子裏最為出名的荀彧卻不在此列。


    這段時間相處下來,荀彧並不看好袁紹,也不覺得他能夠匡扶漢室。


    聯軍討董的結果在那裏擺著,最後董卓退讓也是他自己要退,甚至走的時候還把洛陽燒毀,而袁家留在京城的人也被董卓學習,身為討董聯盟盟主的袁紹很難不負責。


    依照他所作所為,便足以看得出他不當大用了,反而是曹操有勇有謀,忠於漢室,很得荀彧欣賞。


    荀家要在冀州生存,肯定躲不過袁紹,有人在袁紹手下任職,好在荀諶已經在袁紹手下了,所以即便是荀彧對袁紹並不熱情,也不願意在這裏任職,袁紹也沒有表示任何不滿。


    跟著袁紹的世家子弟太多了,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於是,荀彧順利前去投奔他所欣賞的曹操了,而此時,唐婉並沒有跟隨。


    她要留在這裏安頓隨她而來的百姓。


    她再一次錯過了一個機會,這是必然的,她相信荀彧的眼光,或許曹操真的是一位好的君主,但她不可能拋棄這些隨她而來的百姓。


    她還有耐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共添青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枕星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枕星河並收藏綜:共添青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