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婉有張良教導,雖然才十三歲,卻能誦讀和講述《詩》、《書》、《易》、《禮記》、《春秋》這儒家“五經”。同時又隨著張良學習道法,鑽研天文學,掌握了 “占候”、“風角”、“隱術”等一些以氣象、風向的變化而推測吉兇的方術,略懂讖緯方術之學。


    這讓穎川書院的院長荀爽讚歎不已。


    荀爽是\"神君\"荀淑的兒子,素來名聲在外,有七個同樣有名氣的兄弟,八個人被人稱做\"荀氏八龍\",“荀氏八龍,慈明無雙”說的就是他,這穎川書院就是荀家提供的莊子,後來才由幾大世家合力改建的。


    大漢連著兩任皇帝都實行黨錮,許多士人終身不能做官,到潁川書院中避難的名士越來越多,這潁川書院也就因此成了英才匯聚之所,這裏最不缺都就是天才,但反過來,隻要是天才,這裏便容得下你。


    事情雖然並沒有按照唐婉的計劃進行,但卻走向了另一條讓她驚喜的路。


    她轉頭,看向沒人站立的空地,在荀爽的疑惑中,露出了一個燦爛的微笑,連連點頭答應,看起來倒是格外單純,比其他的學識更符合她的年紀。


    荀爽哪裏知道,唐婉這副表現是因為張良接連不斷的誇讚略有幾分高興,那一個勁的點頭也不僅是想要進穎川書院,更多的還是在讚同張良的話。


    她被張良精心培養,自然是有著自己的驕傲,但此時的荀爽絲毫沒有察覺,反倒是有些意外她沒有天才獨有的傲慢。


    隨後就想起了那個不知道跑去哪裏的郭嘉,荀爽也要無奈的歎一口氣。


    這個孩子雖然是戲誌才帶來的,但可萬萬不能讓他和戲誌才太近,以免步了郭嘉的後塵。


    雖然郭嘉本身就頑劣,他們書院對這些天才也並沒有過於束縛,但如果可以,他們還是更想要荀彧這樣的天才。


    可惜,事情往往朝著人最不希望看到的方向一路狂奔。


    唐婉跟戲誌才和郭嘉玩兒的極好。


    在聽過兩節課確認書院裏教的東西沒什麽值得學的以後,唐婉就開始跟著戲誌才兩人一起逃課。


    穎川書院對此並沒有什麽限製,據戲誌才所說,隻要每次弟子間的辯論去就行,至於想聽誰的課,什麽時候聽課,都不會被約束,最多辯論的時候看你麵生,點你迴答問題而已。


    於是,唐婉便安心的跟著玩兒去了。


    好學生是不怕迴答問題的,郭嘉和戲誌才就常常率先發言,唐婉自然也不怕。


    跟戲誌才他二人出去好玩兒啊,或是聽曲看舞,或是巡一僻靜之地談經論史,偶爾興起,唐婉和郭嘉還會偷一杯戲誌才的酒,雖然這酒唐婉沒覺得好喝,但這種暢快的感覺令讓人不自覺便沉溺其中。


    指點江山,暢所欲言的痛快令人著迷,唐婉絲毫沒有想起來自己最初來是做什麽的,張良也不曾提醒過唐婉,隻是滿臉溫柔的注視著她。


    唐婉身邊向來沒有朋友,或許是因為他在身邊的原因,唐婉並沒有覺得孤獨,反而覺得其他男女都格外幼稚可笑,不知不覺間有了幾分孤傲,如今有了誌趣相投的友人,這讓張良感到欣慰。


    要讓唐婉自己選擇人生,那就會帶著她先去體會,不知道什麽是人生,又如何去選擇呢?


    隻有走出去,才能看到靚麗的風景,認識驚才絕豔的人。


    經過自由的人才知道什麽是自由啊。


    張良在私下裏給唐婉布置的課業越發難了起來,從給出條件讓她分析戰場利弊,逐步轉變成給出弊端的解決方案,不過張良允許唐婉先跟戲誌才二人討論過後再做答案。


    這個方法確實很好,不僅讓原本枯燥的課程變得更加生動,而且和友人思想的碰撞不斷的激發唐婉的天賦和興趣,唐婉不僅更為主動的學習,甚至開始主動提出和他模擬戰場實戰,以此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隨後繼續和朋友交流。


    唐婉在飛快的成長,張良很是欣慰,卻也難免有了幾分惆悵。


    他看著她從小團子到現在的青蔥少女,見證了她一步步成長,從逃避學習變得主動求知……


    有一瞬間,他有一種婉婉不再需要他的感覺,不過那種感覺也隻是存在了一瞬間,很快就消失了,畢竟以唐婉現在學的那點東西,想要達到他這個水平,還得練上幾年呢。


    張良一個轉身,趴到旁邊高大樹木的樹枝上,靜靜的看著唐婉對著戲誌才意氣風發的說著話。


    果然,和同齡人多交流交流還是好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共添青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枕星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枕星河並收藏綜:共添青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