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也不知道自己對秦國該是什麽個態度。


    他們滅了韓國,還害得自己家族名聲盡毀,但對自己父親倒是以禮相待,對待韓王也並沒有折辱,隻是封了個侯爺在鹹陽城裏過活,也並沒有虧待,甚至還送去了各國送來的美人,現在韓王哪裏還想得起自己的亡國之痛。


    原本的韓國公子在秦國待遇雖然沒有秦王這樣好,卻也衣食無憂,甚至秦王竟然願意任用其中有才華的人,比如說公子非。


    尤其是楚薑。


    她親手滅了韓國,甚至軍中還帶了秦吏,直接就能接管整個韓國,沒過多久,那些秦吏的家人也都安全到了。


    秦國這是一開始就覺得可以輕鬆攻下韓國,所以不僅帶了那麽多的秦吏,而且很快就安排好了秦吏的家人出發,這才能和秦軍前後腳到韓國。


    韓國,在秦國眼裏根本毫無抵抗之力。


    後來到了秦國,他才知道楚薑竟然早十年就開始培養能做秦吏的人,雖然導致秦國吏特別多,但她堅持自己掏錢給他們,也要養著這些人。


    她太果斷,也太自信了。


    或者說是秦國實力的增長給了她這樣的自信。


    秦國那麽早就開始準備,而他的國家卻還在幻想秦國不會那麽狠心。


    不說韓國,其他國家也還不知道秦國現在什麽樣吧。


    他們要麵對的,是真正的虎狼之師,他們沉穩、堅定、團結……


    進了鹹陽才知道,秦國猶如一個高效的機器,上下一體,全民好戰,軍功受爵的政策讓他們在戰場上焊不畏死,年邁的白起不僅能夠披甲上陣,甚至更多了幾分沉穩,閑暇時候,還會去培養新一代將領。


    而秦王……


    說實話,他以楚薑弟子的身份在楚薑府上,多次看到了悄悄前來的秦王,這人還一臉嚴肅的送了自己見麵禮,甚至考校了自己的功課。


    可見,他們君臣關係甚佳。


    就連被他猜測會和楚薑不和的相國呂不韋,和楚薑相處起來也很是和諧。


    而且楚薑常年投身於免費的教育,在秦國百姓眼中風評甚佳,就連秦國太後也在奔波於女子教育,聽說鹹陽城內普及的最好,甚至能看見男女一同論經。


    有教無類。


    曾經被認為最不知禮儀的秦國如今絕對是最知禮儀的國家。


    但他們明明是以法治國。


    這是最可怕的,他們在試圖給法律套上一層仁義的外衣,試圖將用法律才能進行約束的行為變成用道德來約束。


    倘若人人懂仁義道德,那麽即便沒有法律,國家也不會動亂。


    或許這就是韓非作為韓國公子,也願意為秦國做事的原因吧。


    他是韓國公子,當然在乎韓國,但韓國已經沒了,他不是那種看不清局勢的人,他不會想著去報仇或者複國,他明白,以秦國的實力,滅六國絕不是夢。


    現在,沒有可以如同蘇秦那樣掛六國相印的人,其他五國難以團結起來,也沒有人像信陵君魏無忌那樣有威信,來將他們聯合起來了。


    現在,天下大勢在秦國這邊,所有抵抗秦國的人,都如螳臂擋車一般。


    公元229年,大將王翦率兵從上黨出發前往趙國,趙國李牧為帥抵抗,楚薑提議先賄賂趙王寵臣郭開陷害李牧,不久,李牧被罷,趙王被俘,攻入邯鄲,趙國滅國,同時,白起兵臨燕境。


    而在此之前,燕國質子太子丹已經逃迴燕國。


    又有幾人會知道,那段埋藏在歲月裏的,兩個弱小而不屈的靈魂的惺惺相惜呢?


    燕丹曾請求過嬴政不要對燕國動手,但嬴政沒有同意。


    人們總會對童年時候的感情印象很深,嬴政當然也不例外。


    他永遠記得在趙國時那唯一的朋友,在燕丹來秦當質子的時候,特意吩咐人好生待他,但他沒去看過他。


    美好的迴憶隻有在迴憶裏才是美好的。


    嬴政永遠都是理智且眼光更長遠的那個。


    他清醒的知道他總有一天會攻打燕國,而燕丹雖然常常出來當質子,但他是燕國太子,他們總有一天會分道揚鑣。


    所以他先一步下了這個決定。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共添青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枕星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枕星河並收藏綜:共添青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