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出身屠戶,能當官是因為他同父異母的妹妹當上了皇後,本人沒什麽折服文武的氣度,也沒多聰明,魄力也不夠,除了聽勸幾乎一無是處,但誰讓他是大將軍呢。


    自開府以後就開始廣招天下人才,征辟入大將軍府,像什麽袁紹、荀攸、陳琳、逢紀、鮑信、王匡、邊讓、孔融、王允、華歆、荀彧……當然,也跑不了曹操。


    俗話說得好,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一個何進倒下,還有千千萬萬個劉妍站起來。


    何進留下來的幕僚,劉妍當然要去勾搭勾搭。


    有人可能會想了,這何進召外軍入京這個主意就出自這些名士幕僚,他們出了這麽個餿主意,去招納他們有什麽用!


    但其實何進這個做法還真不能算錯,這都是有正當理由的。


    上一個大將軍竇武就是桓帝朝的外戚,靈帝朝的大將軍,為人正直,素有德行,掌握京城南北軍權。


    當時竇武與太傅陳蕃聯合想誅殺宦官,但消息走漏了,宦官與竇武兩方率軍對峙,當時竇武兵力強於宦官,兩軍陣前,宦官一番策反,竇武手下的士兵結果全散了,或逃走或投降宦官,最後竇武被逼自殺、陳蕃被俘後被殺害。


    這麽一個舊事在這裏放著呢,南北禁軍不靠譜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那何進肯定也不能放心啊,再加上袁紹一攛掇,那不就動心了嘛。


    其實除了袁紹袁術為首的人支持這個想法以外,曹操、陳琳以及荀彧荀攸等人都是反對的,他們都覺得沒必要那麽興師動眾,但顯然是大多數人都站袁家那邊,支持召外軍入京,再加上何進本身也有顧慮,所以就同意了這個建議。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那位前朝大將軍的結局深深的刺傷了何進,這難免讓何進不太相信京城的南北禁軍,所以才在袁紹的建議下作了一些安排。


    分別派王匡、鮑信、張揚、張遼、毋丘毅五路人馬去全國各地征兵,同時征召董卓、丁原和橋瑁入京。


    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何要召這麽多軍隊入京呢?


    當然是因為何進這個大將軍,名義上的全軍總司令還要受西園八校尉中的上軍校尉蹇碩節製。


    蹇碩是誰?


    宦官。


    這說明了什麽?


    說明皇帝不是太信任何進啊。


    這宦官成他上司了,那何進想鏟除宦官,能放心的用京中將士嗎?


    宦官世居京城,久在皇帝身邊,背後又是皇權,大將軍無論是名望、資源、權力,都不一定強過宦官,又有誰能保證何進手下士兵不會叛變呢?這要是被宦官提前知道了,那不就成竇武舊事重演了嗎!


    而他如果征召幾路外軍,合在一起就足夠鏟除宦官,還不用擔心這些兵馬被宦官掌管,順便還能能互相製約,那可不就安全多了!


    這樣看,何進的動作不僅合情合理,而且還算得上一點小巧思了。


    可惜何進還沒準備好,就被宦官殺死了。


    他還怪倒黴嘞。


    劉妍為他留下來兩滴鱷魚的眼淚,隨後就去找荀彧叔侄喝茶去了。


    她早就惦記這倆人了,現在有機會了,那可不得抓住?


    他倆是穎川人,穎川是豫州的,她是豫州牧,現在他們都在洛陽,簡直是天賜良機!


    現在局勢已然開始明朗,明顯是更有優勢,她的女子身份已然不再是缺點,至少說可以讓人暫且略過這個缺點,把她當做一個選擇,而不是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來交好,或者直接把她當做踏板。


    她已經有了在明麵上與他人一同執子的權利。


    劉妍抬眉淺笑,一隻手扶住自己麵前正要行禮的荀彧,另一隻手抓住了荀攸的胳膊,剛好製住兩人的行禮。


    “文若和公達莫要多禮,今日耽擱了片刻,讓二位久等,是妍之錯。”


    劉妍對待自己欣賞的人,往往會以誠相待,無論是對戲誌才的處處在意,還是對賈詡、閻忠的時時掛念,又或者對劉備、關羽等人委以重任,這些事情都是不做偽的,現在麵對荀彧叔侄,她自然也真心相待。


    “陛下年幼,殿下主政,自然政務繁忙,為國為民,何錯之有。”


    荀彧好看的眉眼毫無波瀾,既不為劉妍的話而慌亂,也沒因她這些天的舉動而親近,始終溫和有禮,盡顯世家風範。


    而荀攸作為晚輩,一直跟在叔父荀彧身邊,不聲不響,也不輕易言語,一副老實忠厚的樣子,和戲誌才說的形象差了十萬八千裏。


    很顯然,這倆人都沒認可自己呢。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麵對兩人的觀望,劉妍並不心急,更不失落,她當時為了賈詡還等了三年,這又算什麽呢?


    所以她不急著招攬,與二人所談也不過是經學,要麽就是以戲誌才為切入口敘敘舊,再不然就討論討論書法,不像是個什麽將軍又或者公主,倒像是個什麽名士一般,即便是荀彧這般對劉妍心有警戒的人,談話間也難免有親近之態。


    這也不能怪荀彧立場不定,主要是誰能想到劉妍滿心滿眼都是那個皇位呢。


    一直到現在,劉妍也沒表現出來什麽,即便是她表現了點兒什麽,也沒什麽人會往那方麵想,劉妍那點小心思,除了一開始就跟劉妍綁在一條船上的曹操,也就戲誌才、賈詡這樣與劉妍相處多年的人猜到了,再加上被賈詡透露消息的閻忠知道。


    其他人,哪怕是劉備,也不過是以為她要當個周公罷了。更不用說在慶功宴上,其他通過劉妍的話,隱晦感覺到她野心的其他人了。


    所以沒參與那場宴會,隻憑借各種渠道聽來的消息,外加那寥寥幾次見麵,初步了解劉妍的荀彧自然不容易發現真相。


    他對於“周公”,或許會警惕,會謹慎觀察,但絕對不會完全否定,尤其是她已經得到了兩位好友的認可。


    他相信,好友所看好的人,必定有其過人之處。


    他在考察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共添青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枕星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枕星河並收藏綜:共添青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