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樣,有多少來信的。”
十天過的很快,但即便離的再遠,也已經足夠他們討論一天然後日夜兼程趕過來了,就連李隆基也在收到戰報的十天之內給她來了信,罵了她十幾頁紙,他們憑什麽不到?
不到就是不服,咱就開幹!
反正她都已經被罵了,債多了不壓身,反正橫豎都要被罰,再多犯一點兒事又能怎麽樣呢。
“已經來了三十幾個國家的信了。”
“那看來他們還挺識時務的。”
聽了李白的迴複,明瑤還挺可惜的。
不過也還好,還有十幾個國家呢,她也不管是不是還在路上,反正她已經提前通知過了,過時不候!
想到這兒,明瑤又恢複了活力:
“今天讓將士們好好休息,把剩下的羊殺了,城裏找到的酒也都開了,咱們好好吃一頓,明天可就有事幹了!”
軍中禁酒,但有時候這酒能更好的鼓舞士氣,也能讓將士們放鬆下來,而且也不耽誤什麽事兒,今天喝一場,明早醒來就醒酒了,而且還能把心情放鬆下來,所以明瑤也就選擇性的咱是忽略這一點了。
其實他們也不是違反軍令吧,打了勝仗,沒接到下一步指示的軍隊是可以適當放鬆,悄悄喝點兒酒的,這都是約定成俗的事兒,李隆基也知道。
再說了,這突厥人隻有少數達官顯貴才能有酒,而他們有近一萬的唐軍呢,而且明瑤趁大勝之勢宣布所有留下的突厥人,都按照大唐將士來看待,所以這酒還得分到兩萬多的突厥青壯身上,這麽算下來一人能分到幾口啊。
還不是解解饞,放鬆一下嘛!
“諸位將士們,不管你們是哪個民族,從哪裏來的,但已經到了這裏,我們生死與共 患難相依,現在我們都是袍澤。”
“此次是我們以及戰死的弟兄們一起得來的大捷,本應該好好慶祝的,但我實在不甘心這麽輕易迴去,恰巧你們也願意跟我一起,那我們就再狠狠地打上一次,打出我大唐威名!”
“今日條件簡陋,這酒更是一人隻能分到一個碗底兒,但我承諾,等迴家了,我肯定請大家喝最烈的酒,到時候,我們再不醉不歸!!”
這般說著,明瑤抿了一口碗底那點兒酒,然後重重的把碗摔在地上,右手順勢握拳,舉過頭頂,大聲喊到:
“殺!殺!殺!”
隨著稀稀拉拉的摔碗聲響起,整座城內隻剩下氣吞山河的“殺”,如此鬥誌,軍心可用!
明瑤滿意的看著眾人,雖說這不是什麽十萬大軍,明瑤也還遠遠達不到能被稱為元帥的地步,但明瑤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同時心裏也閃過了一個疑惑。
也不知道十萬大軍如臂驅使的時候,該是怎樣的豪情啊……
真希望以後她也能達到那種高度。
她的野心從來不是當一個率領幾萬人的將軍,而是帶領幾十萬人,運籌帷幄、統籌全局的元帥。
…………
果然,在明瑤的安排下,唐軍先去征服弱小的國家,先得到他們的糧草,帶走他們的人口,然後裹挾著他們的兵力去下一個國家,這麽一次次的累積下來,當打完所有國家以後,明瑤的軍隊雖然有兵力的損失,但也到達了六萬多,已經可以號稱十萬大軍了。
而被明瑤送迴去的異國百姓粗略估計反正是過了百萬,不過路上還要死第一批人,而且等他們都趕到地方,也馬上到冬日了,到時候又會死一批體弱的老人,最後應該也就剩下一百萬。
嘖嘖嘖……
小國家就是這樣,人口少資源也少,人也不聰明。
她都說的那麽狠,那麽清楚了,竟然還有人在自欺欺人。
不過想想也是,他們要聰明也不至於國家弱成這樣。
像是匈奴鮮卑什麽的,信來的就很及時,還送了禮物來,搞的明瑤都沒理由跟他們打,隻能是等著跟他們開互市了。
不過互市裏具體能交易什麽,怎麽個形式,什麽時候開始,重要物資能交易多少,這些還是要靠朝堂內部商量決定的。
他們朝臣心都黑著呢,肯定能做到讓各族都擁有最低水平的必需資源,但又緊緊巴巴的去搶別人的,然後大唐坐收漁翁之利。
而新來的各族百姓以及收編的軍隊都以戶為單位分配給各個郡縣,丈夫戰死或者還未婚配的姑娘也都分給其他單身的異族將士,尤其是那些被她趕走了家人的突厥人。
這些願意被明瑤驅使的突厥將士和其他族的都不一樣,他們要麽是家裏就自己一個,要麽是拋棄了家人,不然肯定早跑迴去找家人了,他們留下來的不管是因為啥吧,反正都十分服從明瑤,比其他因為被滅國而收編的將士更加可信。
至於那些姑娘……
別說她把姑娘當物品,她要不這樣她們在大唐也難以存活。
姑娘們初來乍到什麽也不懂,連官話都不會說,也沒個營生,難免會被大家族騙過去當玩物或者被拐到青樓,還不如嫁個將士,好歹有個依靠。
至於夫妻倆不是一種語言,不好溝通?
拜托,反正都要學我們的語言,兩口子一起學唄,這樣就能交流了。
當然了,她們要是有喜歡的人也不用根據她的分配來嘛,她就是給個選擇,你要是不同意她也不能逼你,最後能不能娶到媳婦兒還是靠將士們自己。
關於這些,明瑤隻提供大概方略,具體怎麽迴事還靠明瑤帶來的那些人才來討論,而這件事總體則是由張九齡來負責,而她隻要結果。
總之,她帶來的人,一個都不能閑下來!
明瑤現在要做的,就是言辭懇切的寫一封道歉書信,跟著李白統計的新戰報一起送到李隆基手上,讓李隆基看在戰果卓越的份上別太生氣,最起碼不至於寫聖旨要她迴京,不然她可算是完了。
當然了,這玩意兒她擅長,雖然文采一般,但她了解李隆基,有辦法讓他消氣。
她從小就頑皮,經常做一些李隆基嚴令禁止的危險事兒。
冬天溜冰掉湖裏,晚上獨自泛舟船翻了,自己翻牆摔了個骨折……
咳咳咳……
她老有經驗了。
十天過的很快,但即便離的再遠,也已經足夠他們討論一天然後日夜兼程趕過來了,就連李隆基也在收到戰報的十天之內給她來了信,罵了她十幾頁紙,他們憑什麽不到?
不到就是不服,咱就開幹!
反正她都已經被罵了,債多了不壓身,反正橫豎都要被罰,再多犯一點兒事又能怎麽樣呢。
“已經來了三十幾個國家的信了。”
“那看來他們還挺識時務的。”
聽了李白的迴複,明瑤還挺可惜的。
不過也還好,還有十幾個國家呢,她也不管是不是還在路上,反正她已經提前通知過了,過時不候!
想到這兒,明瑤又恢複了活力:
“今天讓將士們好好休息,把剩下的羊殺了,城裏找到的酒也都開了,咱們好好吃一頓,明天可就有事幹了!”
軍中禁酒,但有時候這酒能更好的鼓舞士氣,也能讓將士們放鬆下來,而且也不耽誤什麽事兒,今天喝一場,明早醒來就醒酒了,而且還能把心情放鬆下來,所以明瑤也就選擇性的咱是忽略這一點了。
其實他們也不是違反軍令吧,打了勝仗,沒接到下一步指示的軍隊是可以適當放鬆,悄悄喝點兒酒的,這都是約定成俗的事兒,李隆基也知道。
再說了,這突厥人隻有少數達官顯貴才能有酒,而他們有近一萬的唐軍呢,而且明瑤趁大勝之勢宣布所有留下的突厥人,都按照大唐將士來看待,所以這酒還得分到兩萬多的突厥青壯身上,這麽算下來一人能分到幾口啊。
還不是解解饞,放鬆一下嘛!
“諸位將士們,不管你們是哪個民族,從哪裏來的,但已經到了這裏,我們生死與共 患難相依,現在我們都是袍澤。”
“此次是我們以及戰死的弟兄們一起得來的大捷,本應該好好慶祝的,但我實在不甘心這麽輕易迴去,恰巧你們也願意跟我一起,那我們就再狠狠地打上一次,打出我大唐威名!”
“今日條件簡陋,這酒更是一人隻能分到一個碗底兒,但我承諾,等迴家了,我肯定請大家喝最烈的酒,到時候,我們再不醉不歸!!”
這般說著,明瑤抿了一口碗底那點兒酒,然後重重的把碗摔在地上,右手順勢握拳,舉過頭頂,大聲喊到:
“殺!殺!殺!”
隨著稀稀拉拉的摔碗聲響起,整座城內隻剩下氣吞山河的“殺”,如此鬥誌,軍心可用!
明瑤滿意的看著眾人,雖說這不是什麽十萬大軍,明瑤也還遠遠達不到能被稱為元帥的地步,但明瑤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同時心裏也閃過了一個疑惑。
也不知道十萬大軍如臂驅使的時候,該是怎樣的豪情啊……
真希望以後她也能達到那種高度。
她的野心從來不是當一個率領幾萬人的將軍,而是帶領幾十萬人,運籌帷幄、統籌全局的元帥。
…………
果然,在明瑤的安排下,唐軍先去征服弱小的國家,先得到他們的糧草,帶走他們的人口,然後裹挾著他們的兵力去下一個國家,這麽一次次的累積下來,當打完所有國家以後,明瑤的軍隊雖然有兵力的損失,但也到達了六萬多,已經可以號稱十萬大軍了。
而被明瑤送迴去的異國百姓粗略估計反正是過了百萬,不過路上還要死第一批人,而且等他們都趕到地方,也馬上到冬日了,到時候又會死一批體弱的老人,最後應該也就剩下一百萬。
嘖嘖嘖……
小國家就是這樣,人口少資源也少,人也不聰明。
她都說的那麽狠,那麽清楚了,竟然還有人在自欺欺人。
不過想想也是,他們要聰明也不至於國家弱成這樣。
像是匈奴鮮卑什麽的,信來的就很及時,還送了禮物來,搞的明瑤都沒理由跟他們打,隻能是等著跟他們開互市了。
不過互市裏具體能交易什麽,怎麽個形式,什麽時候開始,重要物資能交易多少,這些還是要靠朝堂內部商量決定的。
他們朝臣心都黑著呢,肯定能做到讓各族都擁有最低水平的必需資源,但又緊緊巴巴的去搶別人的,然後大唐坐收漁翁之利。
而新來的各族百姓以及收編的軍隊都以戶為單位分配給各個郡縣,丈夫戰死或者還未婚配的姑娘也都分給其他單身的異族將士,尤其是那些被她趕走了家人的突厥人。
這些願意被明瑤驅使的突厥將士和其他族的都不一樣,他們要麽是家裏就自己一個,要麽是拋棄了家人,不然肯定早跑迴去找家人了,他們留下來的不管是因為啥吧,反正都十分服從明瑤,比其他因為被滅國而收編的將士更加可信。
至於那些姑娘……
別說她把姑娘當物品,她要不這樣她們在大唐也難以存活。
姑娘們初來乍到什麽也不懂,連官話都不會說,也沒個營生,難免會被大家族騙過去當玩物或者被拐到青樓,還不如嫁個將士,好歹有個依靠。
至於夫妻倆不是一種語言,不好溝通?
拜托,反正都要學我們的語言,兩口子一起學唄,這樣就能交流了。
當然了,她們要是有喜歡的人也不用根據她的分配來嘛,她就是給個選擇,你要是不同意她也不能逼你,最後能不能娶到媳婦兒還是靠將士們自己。
關於這些,明瑤隻提供大概方略,具體怎麽迴事還靠明瑤帶來的那些人才來討論,而這件事總體則是由張九齡來負責,而她隻要結果。
總之,她帶來的人,一個都不能閑下來!
明瑤現在要做的,就是言辭懇切的寫一封道歉書信,跟著李白統計的新戰報一起送到李隆基手上,讓李隆基看在戰果卓越的份上別太生氣,最起碼不至於寫聖旨要她迴京,不然她可算是完了。
當然了,這玩意兒她擅長,雖然文采一般,但她了解李隆基,有辦法讓他消氣。
她從小就頑皮,經常做一些李隆基嚴令禁止的危險事兒。
冬天溜冰掉湖裏,晚上獨自泛舟船翻了,自己翻牆摔了個骨折……
咳咳咳……
她老有經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