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尋訪人才
三國:開局典韋護身,我無敵了 作者:逝氺無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
袁術便準備離開洛陽,前去招募人才了。
這一次,隨行都隻有史阿和他新招募的幾名手下,至於王越,已經在袁隗的安排下,入朝為官了。
袁隗可是當朝太傅,想要給王越弄一個官職,根本沒有太大的難度。
“夫君,聽說現在外麵不太平,你千萬小心。”蔡琰頗為擔心的開口。
原本袁術名聲極差,她還有些悲涼,不過,這段時間相處下來,蔡琰發現,袁術並不是像傳言那般不堪,反而頗有才華,這讓蔡琰逐漸認命,真心實意的將袁術當成了自己的夫君。
聽到袁術要離開洛陽,蔡琰自然忍不住有些擔心。
“夫人放心,在府內好好帶走,若是覺得悶,便去城內走走,不過,一定要多帶護衛,若是有不長眼的家夥,不要客氣,我袁氏不懼任何人,叔父和父親也會為你主持公道的。”袁術摸了摸蔡琰的小腦袋,說道。
“妾身明白了。”蔡琰感受到了袁術關心,心裏有些美滋滋的,臉上也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小聲答應下來。
“時間也不早了,夫人,為夫便離開了。”袁術說完,又跟貂秀兒好好的交代了幾句,便帶著史阿幾人,離開了袁府,直奔東城門而去。
“公子,咱們去汝南,不應該向南嗎?”看著袁術一路向東,一向沉默寡言的史阿忍不住開口問道。
“誰說我們去汝南的?”咱們先去中原看看情況,然後再北上冀州和幽州。
史阿恍然大悟,便直接閉嘴了,跟著袁術一路疾馳。
袁術是出來找大將的,自然不是去汝南,現在這個時代,天下沒有大亂,在野武將比比皆是,不過,袁術雖然是穿越者,可也很難準備找到每一個能量所在的具體地方。
兗州有曹阿瞞的惡來典韋,五子良將中的於禁等將,譙縣許褚、常山趙雲、涿郡張飛以及河東徐晃這幾人是距離袁術比較近,同時也比較好找的武將。
因此,袁術便準備先去尋找這幾個人看看,以袁術的身份,招募幾人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畢竟,他不僅是天下第一世家的嫡子,如今更是秩比兩千石的羽林校尉。
而袁術的第一目標便是陳留,穿越一場,袁術當然也想學學曹賊之誌,若是沒有典韋隨身護衛,安全係數豈不是直接降低好多個百分點?
畢竟,袁術雖然是穿越者,卻也是個普通人,沒有係統傍身,更沒有崛起武力。
隻是,袁術不知道的是,他早就被曹操給盯上了,袁術一出城,曹操便得知了消息。
“大兄,據說袁術是出去尋訪猛將去了,這小子現在成了羽林校尉,便信誓旦旦的要練出一支強兵,今後建功立業,因此,迫不及待的卞離開了洛陽。”曹操的從弟曹洪說道。
此時,袁紹和曹操正在他麵前。
“袁術去尋找猛將了?如今天下太平,他找猛將做甚?”
曹操有些疑惑,他已經呆在洛陽近一年了,因此,對於外麵並不是那麽了解,在曹操看來,大漢百姓雖然過得比較艱難,可是整個大漢還是比較太平的,武將幾乎沒有太大的用處,即便是想要尋找人才,也應該是文臣才是。
“應該是父親和叔父給袁術說了什麽,前些日子,叔父曾暗自提醒我,天下可能不那麽太平了,這段時間,我袁家花費了不少錢財,為袁術購置戰馬,以及其餘一些戰略物資,甚至於,叔父還提醒我,最好招募一些人,以備不時之需。”曹操對麵的袁紹臉色有些不好看的開口。
這段時間以來,袁家的資源全部向袁術傾斜,就在今天,袁隗還宣布,洛陽附近的所有莊子都全部交給袁術。
袁紹這個長子不過是得到了袁隗一些提點,連半點好處都沒有撈到,這讓袁紹內心非常嫉妒。
“竟然有這種事?莫非,天下即將發生什麽大事?”曹操臉上立刻露出震驚之色,袁家在洛陽的力量,遠遠在他之上,曹操的家族遠在譙縣,在洛陽的,也就是他曹操和從弟曹洪以及曹仁罷了。
“恐怕人這樣,孟德,咱們可不能被袁術給比下去,以我看,咱們不如也出城尋訪賢才。”袁紹臉色凝重的開口。
無論如何,他都不能被袁術給比下去,隻有他的能力能夠被袁隗和袁逢認可,他袁紹才能獲得袁家更多都支持。
“本初準備怎麽辦?”曹操想了想,問道。
“吾打算去一趟穎川書院,那裏賢才無數,裏麵的人對天下形勢也是了如指掌,隻要咱們能夠請出一些人才,便能更好的把握未來,另外,倭準備再去一趟冀州,聽說冀州的顏良文醜有萬夫不當之勇,若是能夠將他們二人招入麾下,將來必然是吾的兩大助力。”袁紹想了想,便說出了自己的打算,他是真的把曹操當兄弟,因此,並沒有任何隱瞞。
“既然如此,吾當與本初同往,另外,陳留太守張邈乃是吾好友,去了穎川之後,吾還打算入一趟陳留,然後迴譙縣,與父親商議一番未來。”曹操當即笑道。
穎川書院曹操一直都非常向往,不過,此時的曹操還沒有太大名氣,他其實並不指望能夠在穎川書院招攬到什麽大才,隻是想要去看看情況,以便將來有機會招攬一些人才。
“如此甚好,孟德,你我先迴去準備一番,明日一起入穎川可好?”聽說曹操要陪自己去穎川,袁紹當即露出了笑容。
“善!”
曹操點點頭,答應下來,隨即,二人便各自離開,準備離開洛陽之事。
翌日,曹操和袁紹便帶著幾個隨從,結伴向穎川而去。
當然,袁術並不知道曹操和袁紹跟著他離開了洛陽,經過數天的快馬加鞭,袁術一行人已經出了虎牢關,即將進入兗州境內。
一路之上,大漢已經有了大量的流民,雖然尚未真正天下大亂,可亂世已顯。
袁術便準備離開洛陽,前去招募人才了。
這一次,隨行都隻有史阿和他新招募的幾名手下,至於王越,已經在袁隗的安排下,入朝為官了。
袁隗可是當朝太傅,想要給王越弄一個官職,根本沒有太大的難度。
“夫君,聽說現在外麵不太平,你千萬小心。”蔡琰頗為擔心的開口。
原本袁術名聲極差,她還有些悲涼,不過,這段時間相處下來,蔡琰發現,袁術並不是像傳言那般不堪,反而頗有才華,這讓蔡琰逐漸認命,真心實意的將袁術當成了自己的夫君。
聽到袁術要離開洛陽,蔡琰自然忍不住有些擔心。
“夫人放心,在府內好好帶走,若是覺得悶,便去城內走走,不過,一定要多帶護衛,若是有不長眼的家夥,不要客氣,我袁氏不懼任何人,叔父和父親也會為你主持公道的。”袁術摸了摸蔡琰的小腦袋,說道。
“妾身明白了。”蔡琰感受到了袁術關心,心裏有些美滋滋的,臉上也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小聲答應下來。
“時間也不早了,夫人,為夫便離開了。”袁術說完,又跟貂秀兒好好的交代了幾句,便帶著史阿幾人,離開了袁府,直奔東城門而去。
“公子,咱們去汝南,不應該向南嗎?”看著袁術一路向東,一向沉默寡言的史阿忍不住開口問道。
“誰說我們去汝南的?”咱們先去中原看看情況,然後再北上冀州和幽州。
史阿恍然大悟,便直接閉嘴了,跟著袁術一路疾馳。
袁術是出來找大將的,自然不是去汝南,現在這個時代,天下沒有大亂,在野武將比比皆是,不過,袁術雖然是穿越者,可也很難準備找到每一個能量所在的具體地方。
兗州有曹阿瞞的惡來典韋,五子良將中的於禁等將,譙縣許褚、常山趙雲、涿郡張飛以及河東徐晃這幾人是距離袁術比較近,同時也比較好找的武將。
因此,袁術便準備先去尋找這幾個人看看,以袁術的身份,招募幾人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畢竟,他不僅是天下第一世家的嫡子,如今更是秩比兩千石的羽林校尉。
而袁術的第一目標便是陳留,穿越一場,袁術當然也想學學曹賊之誌,若是沒有典韋隨身護衛,安全係數豈不是直接降低好多個百分點?
畢竟,袁術雖然是穿越者,卻也是個普通人,沒有係統傍身,更沒有崛起武力。
隻是,袁術不知道的是,他早就被曹操給盯上了,袁術一出城,曹操便得知了消息。
“大兄,據說袁術是出去尋訪猛將去了,這小子現在成了羽林校尉,便信誓旦旦的要練出一支強兵,今後建功立業,因此,迫不及待的卞離開了洛陽。”曹操的從弟曹洪說道。
此時,袁紹和曹操正在他麵前。
“袁術去尋找猛將了?如今天下太平,他找猛將做甚?”
曹操有些疑惑,他已經呆在洛陽近一年了,因此,對於外麵並不是那麽了解,在曹操看來,大漢百姓雖然過得比較艱難,可是整個大漢還是比較太平的,武將幾乎沒有太大的用處,即便是想要尋找人才,也應該是文臣才是。
“應該是父親和叔父給袁術說了什麽,前些日子,叔父曾暗自提醒我,天下可能不那麽太平了,這段時間,我袁家花費了不少錢財,為袁術購置戰馬,以及其餘一些戰略物資,甚至於,叔父還提醒我,最好招募一些人,以備不時之需。”曹操對麵的袁紹臉色有些不好看的開口。
這段時間以來,袁家的資源全部向袁術傾斜,就在今天,袁隗還宣布,洛陽附近的所有莊子都全部交給袁術。
袁紹這個長子不過是得到了袁隗一些提點,連半點好處都沒有撈到,這讓袁紹內心非常嫉妒。
“竟然有這種事?莫非,天下即將發生什麽大事?”曹操臉上立刻露出震驚之色,袁家在洛陽的力量,遠遠在他之上,曹操的家族遠在譙縣,在洛陽的,也就是他曹操和從弟曹洪以及曹仁罷了。
“恐怕人這樣,孟德,咱們可不能被袁術給比下去,以我看,咱們不如也出城尋訪賢才。”袁紹臉色凝重的開口。
無論如何,他都不能被袁術給比下去,隻有他的能力能夠被袁隗和袁逢認可,他袁紹才能獲得袁家更多都支持。
“本初準備怎麽辦?”曹操想了想,問道。
“吾打算去一趟穎川書院,那裏賢才無數,裏麵的人對天下形勢也是了如指掌,隻要咱們能夠請出一些人才,便能更好的把握未來,另外,倭準備再去一趟冀州,聽說冀州的顏良文醜有萬夫不當之勇,若是能夠將他們二人招入麾下,將來必然是吾的兩大助力。”袁紹想了想,便說出了自己的打算,他是真的把曹操當兄弟,因此,並沒有任何隱瞞。
“既然如此,吾當與本初同往,另外,陳留太守張邈乃是吾好友,去了穎川之後,吾還打算入一趟陳留,然後迴譙縣,與父親商議一番未來。”曹操當即笑道。
穎川書院曹操一直都非常向往,不過,此時的曹操還沒有太大名氣,他其實並不指望能夠在穎川書院招攬到什麽大才,隻是想要去看看情況,以便將來有機會招攬一些人才。
“如此甚好,孟德,你我先迴去準備一番,明日一起入穎川可好?”聽說曹操要陪自己去穎川,袁紹當即露出了笑容。
“善!”
曹操點點頭,答應下來,隨即,二人便各自離開,準備離開洛陽之事。
翌日,曹操和袁紹便帶著幾個隨從,結伴向穎川而去。
當然,袁術並不知道曹操和袁紹跟著他離開了洛陽,經過數天的快馬加鞭,袁術一行人已經出了虎牢關,即將進入兗州境內。
一路之上,大漢已經有了大量的流民,雖然尚未真正天下大亂,可亂世已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