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以往那個頭腦簡單、行事莽撞的傻柱,一旦碰到麻煩事,往往隻會憑借著一身蠻力和拳頭來解決問題。可如今,這小子竟然學會耍起陰招了而且事後一推二六五,這著實讓易中海感到驚訝不已。
“看來這傻柱也開始長心眼了!現在還是領導,日後恐怕就更難對付咯,算了以後在找到靠山之前還是別招惹他了。幸虧還有東旭……”易中海一邊在心裏暗暗思忖著,一邊琢磨著自己是否也該尋找一個靠山了。
就在這時,一旁的賈東旭還在喋喋不休地向易中海抱怨著何雨柱的種種不是。易中海雖然心中對何雨柱的也十分不滿,但眼下問題好歹算是得到了解決,於是他便強行按捺住心頭的火氣,擺出一副和顏悅色的模樣,開口勸慰道:“行了行了,東旭啊,咱犯不著跟那傻柱一般見識。正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當下最要緊的是先把眼前這些事兒給妥善處理好,沒必要為這麽點兒小事動怒嘛。”
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裏,整個四合院都顯得平靜安寧。那些曾經一心想著攀附討好何雨柱的人們,眼見他對自己始終愛搭不理、態度冷淡,自己也占不到什麽便宜,久而久之,便逐漸喪失了起初的那份熱情,再也不像從前那般整天圍在他身邊團團轉了。
與此同時,街道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本的張主任,因工作調動而離開了街道辦。接替他職位的,是一位年約快五十歲的中年男子。此人姓鄭,周圍的人們對他皆尊稱一聲“鄭主任”。
這位新官上任的鄭主任,性格剛直不阿,可以說是個嫉惡如仇之人。但他的工作能力一般,卻還自以為是而自己是一直懷才不遇,不然不會四十多歲了工作多年還隻能在街道辦這一級別的底層單位混,而且他的思想極為保守,始終堅信著“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這一傳統觀念。正因如此,麵對年輕一代,他心中總是難免存有一絲疑慮,在單位還總擺老資格,人緣也不好,這也是他升不上去的重要原因。
鄭主任工作還是挺認真的,他親自蒞臨街道的各個院落,旨在深入了解這裏的實際狀況。當他踏入南鑼鼓巷95號院看到易中海的那一刻就對易中海有了很好的印象。易中海身形筆直如鬆,一張標準的國字臉上鑲嵌著一對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全身上下散發著一股令人難以忽視的浩然正氣,讓鄭主任不禁為之側目。
而且走訪打聽了解後,街坊鄰居普遍反應易中海技術高超,是廠裏的技術骨幹,而且辦事穩重嫉惡如仇,能發動群眾有領導能力,熱心公益事業,關注院裏的孤寡老人,甚至自發組織院裏人給貧困戶捐款,自己沒有兒女對徒弟視如己出。一切的一切都這麽合鄭主任心意,自然是在鄭主任心裏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在鄭主任眼中,易中海簡直就是自己的複製品,滿身的優點,活脫脫的一個行走的正能量。
相反地,當鄭主任深入了解完南鑼鼓巷 95號院之後,他對於何雨柱的印象簡直糟糕透頂!這院子裏的人見不能從何雨柱那裏得到過好處後,自然而然也就不會說他半句好話啦。
經過院裏眾多人的添油加醋般的描述,何雨柱不過隻是個初出茅廬、乳臭未幹的愣頭青而已,這個人辦事隨心所欲,一點兒都不穩重,還完全不懂如何與鄰裏和睦相處,整天隻想著自己那點蠅頭小利,自私自利到了極點;對待長輩更是毫無尊重可言,總是一副趾高氣昂、目空一切的樣子;尤其是自從當上了那個小小的領導之後,更是把院裏的鄰居們都不放在眼裏,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似的。
此時雖說鄭主任還沒見過何雨柱本人,但在他的心底深處卻早已對這個家夥充滿了深深的厭惡和不滿之情。在鄭主任的觀念當中,像何雨柱這樣一個品行惡劣、滿身毛病的毛頭小夥兒,怎麽可能有資格去擔當領導一職呢?難不成他是靠著一些見不得人的歪門邪道或者走關係托人情之類的不正當手段才得以爬上那個位置的嗎?否則實在難以解釋為何會讓這麽一個不堪大用之人來負責相關工作啊!
一想到這裏,鄭主任心頭的怒火便熊熊燃燒起來。畢竟,自己都已經四十多了,解放前就參加工作,加上投誠後的時間在工作崗位上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個年頭,一直以來都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努力著,全憑著自身過硬的能力以及深厚的資曆,好不容易才一步步爬到如今這個位置。可是再看看那何雨柱,年齡不過區區十幾歲罷了,居然就跟自己級別差不多了!每當念及於此,鄭主任心中的憤懣與厭惡之感就難以抑製。
而最為令人憤恨的是,易中海這家夥竟然還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他將這段時間所發生的一係列事情,經過一番添油加醋之後,繪聲繪色地講述給了鄭主任聽。原本隻是何雨柱收取席麵費用的小事,到了易中海口中卻完全變了味兒,被說成是不樂於助人、見利忘義之舉。至於收取利息那件事,則更是被誇大其詞,硬生生地變成了放高利貸的惡行,簡直快要成為新社會中的“黃世仁”了!如此一來,鄭主任對於何雨柱的反感程度又加深了許多,覺得此人實在是罪大惡極,不可饒恕。
在易中海的挑唆之下,鄭主任對何雨柱的印象更差了。然而,盡管內心對何雨柱充滿了不滿,鄭主任卻並不能把何雨柱怎麽樣,他可是知道自己雖然是街道主任但並沒有太大的權力,何況何雨柱也大小算是個領導,雖然是軋鋼廠的,和自己不一個係統,自己在一些事兒上能管何雨柱他卻不能管自己,但軋鋼廠可是這一片兒大廠,以後街道的好多工作還需要軋鋼廠支持,能不得罪還是不得罪為好。
但是,為了能夠稍稍挽迴一些自己的顏麵,同時也是為了給自己樹立更高大的形象,鄭主任開始有意無意地向院裏的其他人透露,自己的級別可比那何雨柱高多了,以後遇到什麽困難或者發現有什麽不平事都可以向自己反映,自己肯定會主持公道!
聽聞此言,院裏的人們頓時恍然大悟!既然連鄭主任都說自己的級別遠超何雨柱,那麽大家夥自然也就覺得有了鄭主任這座“靠山”給自己主持公道,從此可以不必再太把何雨柱放在眼裏啦!就這樣,原本就“民怨頗深”的何雨柱,如今在眾人眼中變得更加不堪入目了。
“看來這傻柱也開始長心眼了!現在還是領導,日後恐怕就更難對付咯,算了以後在找到靠山之前還是別招惹他了。幸虧還有東旭……”易中海一邊在心裏暗暗思忖著,一邊琢磨著自己是否也該尋找一個靠山了。
就在這時,一旁的賈東旭還在喋喋不休地向易中海抱怨著何雨柱的種種不是。易中海雖然心中對何雨柱的也十分不滿,但眼下問題好歹算是得到了解決,於是他便強行按捺住心頭的火氣,擺出一副和顏悅色的模樣,開口勸慰道:“行了行了,東旭啊,咱犯不著跟那傻柱一般見識。正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當下最要緊的是先把眼前這些事兒給妥善處理好,沒必要為這麽點兒小事動怒嘛。”
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裏,整個四合院都顯得平靜安寧。那些曾經一心想著攀附討好何雨柱的人們,眼見他對自己始終愛搭不理、態度冷淡,自己也占不到什麽便宜,久而久之,便逐漸喪失了起初的那份熱情,再也不像從前那般整天圍在他身邊團團轉了。
與此同時,街道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本的張主任,因工作調動而離開了街道辦。接替他職位的,是一位年約快五十歲的中年男子。此人姓鄭,周圍的人們對他皆尊稱一聲“鄭主任”。
這位新官上任的鄭主任,性格剛直不阿,可以說是個嫉惡如仇之人。但他的工作能力一般,卻還自以為是而自己是一直懷才不遇,不然不會四十多歲了工作多年還隻能在街道辦這一級別的底層單位混,而且他的思想極為保守,始終堅信著“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這一傳統觀念。正因如此,麵對年輕一代,他心中總是難免存有一絲疑慮,在單位還總擺老資格,人緣也不好,這也是他升不上去的重要原因。
鄭主任工作還是挺認真的,他親自蒞臨街道的各個院落,旨在深入了解這裏的實際狀況。當他踏入南鑼鼓巷95號院看到易中海的那一刻就對易中海有了很好的印象。易中海身形筆直如鬆,一張標準的國字臉上鑲嵌著一對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全身上下散發著一股令人難以忽視的浩然正氣,讓鄭主任不禁為之側目。
而且走訪打聽了解後,街坊鄰居普遍反應易中海技術高超,是廠裏的技術骨幹,而且辦事穩重嫉惡如仇,能發動群眾有領導能力,熱心公益事業,關注院裏的孤寡老人,甚至自發組織院裏人給貧困戶捐款,自己沒有兒女對徒弟視如己出。一切的一切都這麽合鄭主任心意,自然是在鄭主任心裏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在鄭主任眼中,易中海簡直就是自己的複製品,滿身的優點,活脫脫的一個行走的正能量。
相反地,當鄭主任深入了解完南鑼鼓巷 95號院之後,他對於何雨柱的印象簡直糟糕透頂!這院子裏的人見不能從何雨柱那裏得到過好處後,自然而然也就不會說他半句好話啦。
經過院裏眾多人的添油加醋般的描述,何雨柱不過隻是個初出茅廬、乳臭未幹的愣頭青而已,這個人辦事隨心所欲,一點兒都不穩重,還完全不懂如何與鄰裏和睦相處,整天隻想著自己那點蠅頭小利,自私自利到了極點;對待長輩更是毫無尊重可言,總是一副趾高氣昂、目空一切的樣子;尤其是自從當上了那個小小的領導之後,更是把院裏的鄰居們都不放在眼裏,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似的。
此時雖說鄭主任還沒見過何雨柱本人,但在他的心底深處卻早已對這個家夥充滿了深深的厭惡和不滿之情。在鄭主任的觀念當中,像何雨柱這樣一個品行惡劣、滿身毛病的毛頭小夥兒,怎麽可能有資格去擔當領導一職呢?難不成他是靠著一些見不得人的歪門邪道或者走關係托人情之類的不正當手段才得以爬上那個位置的嗎?否則實在難以解釋為何會讓這麽一個不堪大用之人來負責相關工作啊!
一想到這裏,鄭主任心頭的怒火便熊熊燃燒起來。畢竟,自己都已經四十多了,解放前就參加工作,加上投誠後的時間在工作崗位上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個年頭,一直以來都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努力著,全憑著自身過硬的能力以及深厚的資曆,好不容易才一步步爬到如今這個位置。可是再看看那何雨柱,年齡不過區區十幾歲罷了,居然就跟自己級別差不多了!每當念及於此,鄭主任心中的憤懣與厭惡之感就難以抑製。
而最為令人憤恨的是,易中海這家夥竟然還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他將這段時間所發生的一係列事情,經過一番添油加醋之後,繪聲繪色地講述給了鄭主任聽。原本隻是何雨柱收取席麵費用的小事,到了易中海口中卻完全變了味兒,被說成是不樂於助人、見利忘義之舉。至於收取利息那件事,則更是被誇大其詞,硬生生地變成了放高利貸的惡行,簡直快要成為新社會中的“黃世仁”了!如此一來,鄭主任對於何雨柱的反感程度又加深了許多,覺得此人實在是罪大惡極,不可饒恕。
在易中海的挑唆之下,鄭主任對何雨柱的印象更差了。然而,盡管內心對何雨柱充滿了不滿,鄭主任卻並不能把何雨柱怎麽樣,他可是知道自己雖然是街道主任但並沒有太大的權力,何況何雨柱也大小算是個領導,雖然是軋鋼廠的,和自己不一個係統,自己在一些事兒上能管何雨柱他卻不能管自己,但軋鋼廠可是這一片兒大廠,以後街道的好多工作還需要軋鋼廠支持,能不得罪還是不得罪為好。
但是,為了能夠稍稍挽迴一些自己的顏麵,同時也是為了給自己樹立更高大的形象,鄭主任開始有意無意地向院裏的其他人透露,自己的級別可比那何雨柱高多了,以後遇到什麽困難或者發現有什麽不平事都可以向自己反映,自己肯定會主持公道!
聽聞此言,院裏的人們頓時恍然大悟!既然連鄭主任都說自己的級別遠超何雨柱,那麽大家夥自然也就覺得有了鄭主任這座“靠山”給自己主持公道,從此可以不必再太把何雨柱放在眼裏啦!就這樣,原本就“民怨頗深”的何雨柱,如今在眾人眼中變得更加不堪入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