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錢包與迴憶
HP隻想擺爛的我卻融化了冷蝙蝠 作者:Luis沒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希望教授沒有看過錢包裏的東西”
梅芙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打開了錢包,手指摩挲著裏麵那張已經有些陳舊的考卷。
那張考卷,是她在七歲時的作品。
教授向來喜歡給人設置陷阱,平日裏說話就喜歡玩弄文字,考試時更是如此。
想在他的測驗中獲得高分,光憑努力準備是不夠的,還得細心,最重要的是,要懂他。
在教授的題目中,透著一種特殊的藝術感。
與上輩子的化學考試大相徑庭,魔藥學的考試完全不是簡單的配方或公式。
他喜歡通過文字遊戲來考驗學生,正如赫敏在原著中為通過魔法石的考驗所解出的邏輯題。
答題者仿佛成為了真正的治療師,需要觀察、判斷,決定在特定情境下應使用何種魔藥。
以及應該加重或減輕哪些藥材的份量,並且迫切要求每個學生都能給出屬於自己的解釋,而非依賴課本。
教授的熱情與幽默在魔藥這門課上生生不息。
通過他布置的測試,梅芙逐漸理解他所希望學生掌握的重點。
起初,梅芙對這樣的考試方式相當不適應,依舊沉浸在她曾受到的死記硬背的教育中,照本宣科地寫著每一個答案。
即便這些答案皆無誤,她的分數卻總在八十分徘徊。
若是藥材或步驟有誤,分數更是跌至更低。
直到有一天,梅芙忍不住拿著考卷去找教授理論,才明白了什麽叫“盡信書不如無書”。
科學固然要講究規則,更需要創新。
死記硬背的內容即使長期使用,也會被遺忘。
偏偏真正理解魔藥來源與藥性、針對的症狀及其作用時,那個學習的過程猶如刺青般深刻,能夠延伸至其他的關聯知識。
梅芙才理解,為什麽教授年紀輕輕就能撰寫那本《混血王子的課本改良》。
正是因為他對待知識的態度,遠比其他人更加認真和實在。
然而,明明知道教授想要的是怎樣的答案,但一旦習慣於填鴨式教育的學生,突然被丟入野外,也難免無所適從。
之後她的分數低迷了好一陣,或是表達不清,或是丟三落四。
教授曾為此責罵過她,讓她感到無比委屈。
直到有一天,梅芙突發奇想,將教授所考的藥劑所需藥材的性質一一列出。
並自作聰明地寫下她認為合適的配法與理由,沒想到竟然拿到了滿分,令她驚愕不已。
她難以置信地合不攏嘴。
然而從那次之後,盡管分數再高,她卻再也無法獲得滿分。
許久之後,她才明白,那張滿分卷子並非完全因為她的答案有多麽正確。
而是因為教授在責備她多次後,終於看到她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給予的無聲卻別扭的肯定。
那些高分卻不滿分的考卷則暗示了她,學習是沒有盡頭的,麵對魔藥的世界,總能有更好的辦法來實現。
教授總是用獨到的方式來傳達他的心意,關鍵在於學生們是否真正理解他。
想著如果教授知道自己竟然一直保存著那張滿分卻錯誤一堆的考卷,會不會笑她一場。
梅芙將考卷小心塞迴錢包,壓在枕頭底下,緩緩沉入了深睡之中。
——
次日清晨,龐弗雷夫人來到醫院檢查梅芙的身體,外傷已然痊愈,傷筋動骨的部分也恢複得快,但依舊不能進行劇烈活動。
尤其是她曾在石台上磕到的那一下,絕對不容小覷。
龐弗雷夫人叮囑她,如果感到頭暈或者想吐,一定要立刻迴到醫院廂房找她。
道謝後,梅芙出到了醫院廂房外,赫然發現,哈利、赫敏以及紫伊竟然在等候著她。
“梅芙!”哈利急匆匆地奔過來,抱住了梅芙,令她痛得倒吸一口涼氣。
“嘶——哈利波特,你放——開——我!”梅芙咬牙切齒地說道,悲慘的骨頭終於得救。
“你都好了嗎?不用再躺著了嗎?你昨天真是嚇死我們了!”
紫伊與赫敏焦急地打量她。
梅芙拉住她們的手,微笑道:
“相信我,如果還需要躺著,龐弗雷夫人絕對不可能讓我走出醫院廂房半英寸。”
“話說你們,後來還好吧?”她滿臉關切。
“還行,但我們都懷疑你昨天的好運氣是不是全都跑到了哈利身上呢。”
赫敏說著,一旁的哈利麵頰微紅,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什麽好運氣?”梅芙疑惑不解。
“哈利成為格蘭芬多的找球手了!一百年來最年輕的!”紫伊歡快地說道。
“找球手?怎麽會?”
梅芙愣住,明明摔倒的是自己,怎麽會與找球手扯上關係?自然也沒有記憶球可以撿。
“我們先去吃早餐!邊走邊告訴你!”赫敏催促道,帶著她們一路迴到禮堂。
在吃早餐的過程中,梅芙才得知,原來昨天她墜落時,施咒救她的正是路過的斯內普教授。
她摔得實在太重,幾乎奄奄一息,霍琦夫人擔心不已,根本抱不動不能自主行走的她,她是斯內普教授將她抱迴醫院廂房的。
而霍琦夫人出於擔憂,叮囑學生們不準自行飛行之後,也緊隨其後跟了上來。
就在梅芙掙紮時掉下的錢包被馬爾福撿到了,他對此進行了嘲弄。
而哈利與梅芙自幼一起成長,自然不會認錯那是她極其珍愛的、莉莉做的錢包。
接下來的事情似乎與原著無異,馬爾福與哈利大打出手,哈利騎著掃帚拚命救迴她的錢包,最終被麥格教授相中成為了搜捕手。
而哈利在梅芙昏迷時,還將錢包及時送到了醫院廂房。
聽到這一切,梅芙大吃一驚,難道教授沒有為難哈利嗎?不料,哈利卻表示:
“斯內普教授並沒說什麽,隻是幫你拿了錢包後,便叫我們不要打擾你休息。”
梅芙不知該感到驚愕還是鬆一口氣,哈利沒有被針對,實在是太好了。
不過,這個世界,真的既熟悉又陌生。
梅芙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打開了錢包,手指摩挲著裏麵那張已經有些陳舊的考卷。
那張考卷,是她在七歲時的作品。
教授向來喜歡給人設置陷阱,平日裏說話就喜歡玩弄文字,考試時更是如此。
想在他的測驗中獲得高分,光憑努力準備是不夠的,還得細心,最重要的是,要懂他。
在教授的題目中,透著一種特殊的藝術感。
與上輩子的化學考試大相徑庭,魔藥學的考試完全不是簡單的配方或公式。
他喜歡通過文字遊戲來考驗學生,正如赫敏在原著中為通過魔法石的考驗所解出的邏輯題。
答題者仿佛成為了真正的治療師,需要觀察、判斷,決定在特定情境下應使用何種魔藥。
以及應該加重或減輕哪些藥材的份量,並且迫切要求每個學生都能給出屬於自己的解釋,而非依賴課本。
教授的熱情與幽默在魔藥這門課上生生不息。
通過他布置的測試,梅芙逐漸理解他所希望學生掌握的重點。
起初,梅芙對這樣的考試方式相當不適應,依舊沉浸在她曾受到的死記硬背的教育中,照本宣科地寫著每一個答案。
即便這些答案皆無誤,她的分數卻總在八十分徘徊。
若是藥材或步驟有誤,分數更是跌至更低。
直到有一天,梅芙忍不住拿著考卷去找教授理論,才明白了什麽叫“盡信書不如無書”。
科學固然要講究規則,更需要創新。
死記硬背的內容即使長期使用,也會被遺忘。
偏偏真正理解魔藥來源與藥性、針對的症狀及其作用時,那個學習的過程猶如刺青般深刻,能夠延伸至其他的關聯知識。
梅芙才理解,為什麽教授年紀輕輕就能撰寫那本《混血王子的課本改良》。
正是因為他對待知識的態度,遠比其他人更加認真和實在。
然而,明明知道教授想要的是怎樣的答案,但一旦習慣於填鴨式教育的學生,突然被丟入野外,也難免無所適從。
之後她的分數低迷了好一陣,或是表達不清,或是丟三落四。
教授曾為此責罵過她,讓她感到無比委屈。
直到有一天,梅芙突發奇想,將教授所考的藥劑所需藥材的性質一一列出。
並自作聰明地寫下她認為合適的配法與理由,沒想到竟然拿到了滿分,令她驚愕不已。
她難以置信地合不攏嘴。
然而從那次之後,盡管分數再高,她卻再也無法獲得滿分。
許久之後,她才明白,那張滿分卷子並非完全因為她的答案有多麽正確。
而是因為教授在責備她多次後,終於看到她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給予的無聲卻別扭的肯定。
那些高分卻不滿分的考卷則暗示了她,學習是沒有盡頭的,麵對魔藥的世界,總能有更好的辦法來實現。
教授總是用獨到的方式來傳達他的心意,關鍵在於學生們是否真正理解他。
想著如果教授知道自己竟然一直保存著那張滿分卻錯誤一堆的考卷,會不會笑她一場。
梅芙將考卷小心塞迴錢包,壓在枕頭底下,緩緩沉入了深睡之中。
——
次日清晨,龐弗雷夫人來到醫院檢查梅芙的身體,外傷已然痊愈,傷筋動骨的部分也恢複得快,但依舊不能進行劇烈活動。
尤其是她曾在石台上磕到的那一下,絕對不容小覷。
龐弗雷夫人叮囑她,如果感到頭暈或者想吐,一定要立刻迴到醫院廂房找她。
道謝後,梅芙出到了醫院廂房外,赫然發現,哈利、赫敏以及紫伊竟然在等候著她。
“梅芙!”哈利急匆匆地奔過來,抱住了梅芙,令她痛得倒吸一口涼氣。
“嘶——哈利波特,你放——開——我!”梅芙咬牙切齒地說道,悲慘的骨頭終於得救。
“你都好了嗎?不用再躺著了嗎?你昨天真是嚇死我們了!”
紫伊與赫敏焦急地打量她。
梅芙拉住她們的手,微笑道:
“相信我,如果還需要躺著,龐弗雷夫人絕對不可能讓我走出醫院廂房半英寸。”
“話說你們,後來還好吧?”她滿臉關切。
“還行,但我們都懷疑你昨天的好運氣是不是全都跑到了哈利身上呢。”
赫敏說著,一旁的哈利麵頰微紅,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什麽好運氣?”梅芙疑惑不解。
“哈利成為格蘭芬多的找球手了!一百年來最年輕的!”紫伊歡快地說道。
“找球手?怎麽會?”
梅芙愣住,明明摔倒的是自己,怎麽會與找球手扯上關係?自然也沒有記憶球可以撿。
“我們先去吃早餐!邊走邊告訴你!”赫敏催促道,帶著她們一路迴到禮堂。
在吃早餐的過程中,梅芙才得知,原來昨天她墜落時,施咒救她的正是路過的斯內普教授。
她摔得實在太重,幾乎奄奄一息,霍琦夫人擔心不已,根本抱不動不能自主行走的她,她是斯內普教授將她抱迴醫院廂房的。
而霍琦夫人出於擔憂,叮囑學生們不準自行飛行之後,也緊隨其後跟了上來。
就在梅芙掙紮時掉下的錢包被馬爾福撿到了,他對此進行了嘲弄。
而哈利與梅芙自幼一起成長,自然不會認錯那是她極其珍愛的、莉莉做的錢包。
接下來的事情似乎與原著無異,馬爾福與哈利大打出手,哈利騎著掃帚拚命救迴她的錢包,最終被麥格教授相中成為了搜捕手。
而哈利在梅芙昏迷時,還將錢包及時送到了醫院廂房。
聽到這一切,梅芙大吃一驚,難道教授沒有為難哈利嗎?不料,哈利卻表示:
“斯內普教授並沒說什麽,隻是幫你拿了錢包後,便叫我們不要打擾你休息。”
梅芙不知該感到驚愕還是鬆一口氣,哈利沒有被針對,實在是太好了。
不過,這個世界,真的既熟悉又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