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推行減租減息
抗日:從戰術穿插到火力覆蓋 作者:時空旅行者的藍白情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秉誠沒有想到沈振華會如此直白的說出了減租減息的要求,果然是年輕人的行事風格,絲毫不顧及張家的感受;
仿佛就是過來通知他們一樣,這讓他很是不爽,當即就收起笑臉說道:
“沈長官,對於打鬼子,張家義不容辭,剛剛也給貴部支援了一批勞軍物資;
凡事總要講個法度,不知此項提議來自哪級政府,可否有國府批文?”
沈振華早就料到張家不會爽快答應,這畢竟是動人蛋糕的事,於是接過他的話正色說道:
“此項倡議來自於延州邊區政府,在八路軍的所有轄區內施行,打鬼子不是哪一家的事,也不是哪一個人的事;
戰端一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抗戰守土之責,自是有錢出錢,有人出人,總不能讓將士們餓著肚子去打仗。”
侍立一旁的張凡總算逮住沈振華的話把,插過話說道:
“沈排長,既然是倡議,而非國家和地方政府層麵的強製性法規,那張家就有拒絕的權力,這樣理解可否有誤?”
張凡說完後麵露得色,這是用沈振華的話來堵住他的嘴,姓沈的在他麵前還是嫩了一些。
沈振華並沒有如張凡所期待的那樣惱羞成怒,而是順著他的話說道:
“這是自然,此項倡議並沒有強製性,我這次過來還有一項事情要通知張家;
八路軍要在雲峰村組建民兵連,凡兩丁以上者出一丁,不得讓其他人代替。
民兵訓練所需的錢糧分攤在土地中,原則還是有人出人,有糧出糧。”
這下輪到張家父子傻眼了,作為方圓數十裏唯一的大戶人家,他們的田地不僅遍布周邊的幾個村莊,張秉誠膝下更有六子三女;
如果按照八路軍的兩丁抽一的規定,張家要出三丁,這就要了他的老命了。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他張秉誠的兒子豈能去當兵,而且還是“民團”!
他現在知道姓沈的敢理直氣壯的讓張家接受減租減息的原因了,這才是他的底氣,張家還無法拒絕,一頂逃避抗日的帽子他張家可頂不起。
想到這裏他再次擠出一張笑臉問道:
“出丁一事張家可否用錢糧代替?民兵訓練所需錢糧也無需攤派給其他人,我張家包了。”
張秉誠說出此話後心在滴血,但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去與窮兇極惡的東洋人拚命,他隻能花錢消災。
沈振華義正言辭地說道:
“國難當頭,打鬼子人人有責,張家六子三女,良田數千畝,家大業大,總不能全靠沒田沒地的農家子弟去拚命。”
張凡這下老實了,就算加上他在晉緩軍當官的大哥,張家還得出兩丁,他可不想去打仗。
張秉誠本來也想抬出在晉綏軍當營長的長子來威壓沈振華,但他放棄了,晉綏軍自身難保,況且他們管不著八路軍。
他對沈振華的心思洞若觀火,隻得在心裏長歎一聲:
“罷了,亂世之秋犯不著跟一群丘八逞意氣之爭!”
“沈長官,為了打鬼子,張家願意響應八路軍的倡議,將租息降為五成;
將所有借款的利息降為一分,同時按規定上交民兵訓練所需的錢糧,隻希望能免除張家父子出丁。”
少收點租子,動不了張家根基,出丁打鬼子那可是要死人的;
他雖然有六個兒子,但一個也不嫌多,包括庶出的。
沈振華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打鬼子不差張家幾個人,但減租減息必須要落實下去,總不能讓老鄉們餓著肚皮打鬼子;
張他並不想對張家行雷霆手段,能坐下來解決問題那是最好,於是在張家父子期待的目光中說道:
“張老仁義,此事就這麽定了,八路軍絕不強迫張家出丁抗日;
當然,如果你們父子要主動替國家出力,那就不能怪八路軍食言,因為每個人都有為國出力的權利。”
張秉誠當即換了一家笑道:
“這個就不勞沈長官操心了,隻要八路軍不強征就行,張家用自己的方式支持抗戰。”
張秉誠說完後就端茶送客,他倒不是請不起沈振華一頓飯,但今天被這小子用言語威脅了一通,心裏非常不爽,他老張也是有脾氣的。
沈振華正事已經辦完,就利索的轉身離開,對於張秉誠甩臉色給他看並沒有在意,總要讓人出出氣的。
一直目送沈振華離開,張凡這才義憤填膺地說道:
“父親,你還真給姓沈的麵子,一個小排長在大哥麵前屁都不是。”
此時張秉誠的臉色已經恢複如初,絲毫看不出怒意,隻是淡淡的說道:
“強龍不壓地頭蛇,老大離著雲峰村幾百裏,周邊都是八路軍的地盤,總不能為了點錢糧跟八路軍打起來,豈不是讓東洋人看了笑話。”
“打就打,是八路軍先挑的事,沒把張家放在眼裏,理虧的是他們。”
張秉誠不滿地瞪了張凡一眼道:
“什麽叫理?誰握著槍杆子誰就理!
姓沈的無非就是讓張家損失了兩成租子,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就屁顛屁顛的走了,給他甩臉色都不著惱。
老二,你還是太年輕,亂世有亂世的生存法則,要學會退一步海闊天空。”
張凡雖然還不能明白他老子話語中蘊藏的智慧,但也隻能就此作罷,他可不想和一群泥腿子整天攪和在一起。
真要去參加民兵訓練隻能是他,總不能讓剛剛成先後的弟弟去。
沈振華從張家出來後又去了老七叔家,老七叔以前打過洋鬼子,嫉惡如仇、為人仗義,在村子裏很有影響力。
老七叔家在村西頭,家有三間房四畝地,另外還租種了張家六畝地,日子在村子裏算是過得不錯的,至少到了年關老婆孩子不會餓肚子,僅此而已。
老七叔是認識沈振華的,見他過來就打了一聲招唿,然後就將他讓進了房間。
七嬸明顯要比老七叔熱情的多,笑眯眯的給他端來一碗涼水,說道:
“沈同誌喝水,剛從後山挑的,可甜了!”
仿佛就是過來通知他們一樣,這讓他很是不爽,當即就收起笑臉說道:
“沈長官,對於打鬼子,張家義不容辭,剛剛也給貴部支援了一批勞軍物資;
凡事總要講個法度,不知此項提議來自哪級政府,可否有國府批文?”
沈振華早就料到張家不會爽快答應,這畢竟是動人蛋糕的事,於是接過他的話正色說道:
“此項倡議來自於延州邊區政府,在八路軍的所有轄區內施行,打鬼子不是哪一家的事,也不是哪一個人的事;
戰端一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抗戰守土之責,自是有錢出錢,有人出人,總不能讓將士們餓著肚子去打仗。”
侍立一旁的張凡總算逮住沈振華的話把,插過話說道:
“沈排長,既然是倡議,而非國家和地方政府層麵的強製性法規,那張家就有拒絕的權力,這樣理解可否有誤?”
張凡說完後麵露得色,這是用沈振華的話來堵住他的嘴,姓沈的在他麵前還是嫩了一些。
沈振華並沒有如張凡所期待的那樣惱羞成怒,而是順著他的話說道:
“這是自然,此項倡議並沒有強製性,我這次過來還有一項事情要通知張家;
八路軍要在雲峰村組建民兵連,凡兩丁以上者出一丁,不得讓其他人代替。
民兵訓練所需的錢糧分攤在土地中,原則還是有人出人,有糧出糧。”
這下輪到張家父子傻眼了,作為方圓數十裏唯一的大戶人家,他們的田地不僅遍布周邊的幾個村莊,張秉誠膝下更有六子三女;
如果按照八路軍的兩丁抽一的規定,張家要出三丁,這就要了他的老命了。
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他張秉誠的兒子豈能去當兵,而且還是“民團”!
他現在知道姓沈的敢理直氣壯的讓張家接受減租減息的原因了,這才是他的底氣,張家還無法拒絕,一頂逃避抗日的帽子他張家可頂不起。
想到這裏他再次擠出一張笑臉問道:
“出丁一事張家可否用錢糧代替?民兵訓練所需錢糧也無需攤派給其他人,我張家包了。”
張秉誠說出此話後心在滴血,但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去與窮兇極惡的東洋人拚命,他隻能花錢消災。
沈振華義正言辭地說道:
“國難當頭,打鬼子人人有責,張家六子三女,良田數千畝,家大業大,總不能全靠沒田沒地的農家子弟去拚命。”
張凡這下老實了,就算加上他在晉緩軍當官的大哥,張家還得出兩丁,他可不想去打仗。
張秉誠本來也想抬出在晉綏軍當營長的長子來威壓沈振華,但他放棄了,晉綏軍自身難保,況且他們管不著八路軍。
他對沈振華的心思洞若觀火,隻得在心裏長歎一聲:
“罷了,亂世之秋犯不著跟一群丘八逞意氣之爭!”
“沈長官,為了打鬼子,張家願意響應八路軍的倡議,將租息降為五成;
將所有借款的利息降為一分,同時按規定上交民兵訓練所需的錢糧,隻希望能免除張家父子出丁。”
少收點租子,動不了張家根基,出丁打鬼子那可是要死人的;
他雖然有六個兒子,但一個也不嫌多,包括庶出的。
沈振華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打鬼子不差張家幾個人,但減租減息必須要落實下去,總不能讓老鄉們餓著肚皮打鬼子;
張他並不想對張家行雷霆手段,能坐下來解決問題那是最好,於是在張家父子期待的目光中說道:
“張老仁義,此事就這麽定了,八路軍絕不強迫張家出丁抗日;
當然,如果你們父子要主動替國家出力,那就不能怪八路軍食言,因為每個人都有為國出力的權利。”
張秉誠當即換了一家笑道:
“這個就不勞沈長官操心了,隻要八路軍不強征就行,張家用自己的方式支持抗戰。”
張秉誠說完後就端茶送客,他倒不是請不起沈振華一頓飯,但今天被這小子用言語威脅了一通,心裏非常不爽,他老張也是有脾氣的。
沈振華正事已經辦完,就利索的轉身離開,對於張秉誠甩臉色給他看並沒有在意,總要讓人出出氣的。
一直目送沈振華離開,張凡這才義憤填膺地說道:
“父親,你還真給姓沈的麵子,一個小排長在大哥麵前屁都不是。”
此時張秉誠的臉色已經恢複如初,絲毫看不出怒意,隻是淡淡的說道:
“強龍不壓地頭蛇,老大離著雲峰村幾百裏,周邊都是八路軍的地盤,總不能為了點錢糧跟八路軍打起來,豈不是讓東洋人看了笑話。”
“打就打,是八路軍先挑的事,沒把張家放在眼裏,理虧的是他們。”
張秉誠不滿地瞪了張凡一眼道:
“什麽叫理?誰握著槍杆子誰就理!
姓沈的無非就是讓張家損失了兩成租子,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就屁顛屁顛的走了,給他甩臉色都不著惱。
老二,你還是太年輕,亂世有亂世的生存法則,要學會退一步海闊天空。”
張凡雖然還不能明白他老子話語中蘊藏的智慧,但也隻能就此作罷,他可不想和一群泥腿子整天攪和在一起。
真要去參加民兵訓練隻能是他,總不能讓剛剛成先後的弟弟去。
沈振華從張家出來後又去了老七叔家,老七叔以前打過洋鬼子,嫉惡如仇、為人仗義,在村子裏很有影響力。
老七叔家在村西頭,家有三間房四畝地,另外還租種了張家六畝地,日子在村子裏算是過得不錯的,至少到了年關老婆孩子不會餓肚子,僅此而已。
老七叔是認識沈振華的,見他過來就打了一聲招唿,然後就將他讓進了房間。
七嬸明顯要比老七叔熱情的多,笑眯眯的給他端來一碗涼水,說道:
“沈同誌喝水,剛從後山挑的,可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