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沒問你呢,你怎麽出現的那麽及時?”徐鳳鳴拿著那王書,一邊看一邊說。
王書上的內容跟徐鳳鳴所料相差無幾,命令餘熠聽從王子靈安排,協助王子出兵平叛。
徐鳳鳴看完王書,順手遞給趙寧:“現在沒事了。”
鄭琰:“……公子,恕我直言,我若是不出現的及時,恐怕現在就要給你們陪葬了。不過這得多虧公子您,若不是您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把王書帶迴來,我還真不一定能跑得這麽快。”
“且先記著,日後迴去了請你去長春閣,杏花酒讓你喝個夠,”徐鳳鳴看向鄭琰,揚了揚手上的信:“閔先生這封信是給我的,還是給殿下的?”
鄭琰:“給你的。”
徐鳳鳴聽他這麽說,這才打開了信來看。
信上絲毫沒有提及趙寧突然出走的事,大致內容是大安已經在抽調軍隊過來幫助他們平叛,讓他們堅持住,隻要在大軍趕到之前,穩住塞北各族,到時就能將叛軍盡數殲滅。
他說的簡單,不過就趙寧分析的啟國兵力布置的情況來看,這一次閔先生很可能將大安、樊城、貢城,以及其他啟國境內的軍隊全部調動過來了,要不然他不可能將話說得如此胸有成竹。
畢竟從玉璧關調動軍隊太遠了,等大軍趕來,可能黃花菜都涼了。
徐鳳鳴一邊看一邊暗自佩服閔先生膽大,要是他們在軍隊到達之前沒穩住叛軍,讓他們繞過賀蘭山南下,直逼邕城,或者樊城,那麽啟國很有可能會被叛軍端了老窩。
不過閔先生的意思是哪怕大軍來了,還是讓他們盡量采用懷柔政策,減少傷亡。
信最後是關於針對塞北改革的草案,草案內容跟歐陽先生先前所言相差無幾,他打算替塞北建城,促進經濟發展。
關於軍隊方麵,閔先生也提出了改革,徹底將以前的法令作廢,以後不論民族,不論出身,通通論功行賞。並且他在最後承諾,一定會想辦法將拖欠的軍餉和撫恤盡快給塞北各族補上。
說是信,但徐鳳鳴知道,這是閔先生對塞北各族的承諾。
看來閔先生也有意培養塞北各族成為趙寧日後在朝堂上的助力。
徐鳳鳴看完信,鄭琰站在一旁說:“公子,丞相還說,讓你和殿下跟蠻子們說,法令最遲明年就能下來。”
徐鳳鳴點頭:“他還說了什麽?”
鄭琰:“他還說,若是我來的時候,問題已經解決了,就讓族長們寫一封文書,陳述這幾十年朝廷克扣軍餉撫恤,重賦苛稅,以及各種不平等待遇的文書。最後派出一個代表,親自去大安,告禦狀。”
徐鳳鳴:“……”
徐鳳鳴暗自沉思,看來閔先生蟄伏了這許久,要幹一票大的了。
“對了,”徐鳳鳴突然想起來了:“如今叛亂已平,有沒有傳消息迴去?”
“放心吧,”鄭琰說:“我已經給丞相傳了消息了,餘熠也迴去了,平叛的大軍走到一半,又迴去了。”
徐鳳鳴這才徹底放下心來,擺擺手:“知道了,你去守著子敬吧。”
鄭琰沒動,徐鳳鳴有些奇怪:“平時不是一有空就黏著子敬嗎?今天怎麽還害羞了?”
鄭琰:“還是算了。”
徐鳳鳴還是第一次在鄭琰臉上看見除了不要臉之外的神色,頗有些新鮮,他挑了挑眉,不懷好意地笑了笑:“鄭琰,想不到你也有今日啊。”
鄭琰:“公子,你剛醒,還是不要說這麽多話了,小心樂極生悲。”
徐鳳鳴還沒有樂極生悲,鄭琰差點被趙寧手指間彈出去的銅錢打得滿頭的包。
“快滾。”徐鳳鳴才大病初愈,趙寧最見不得別人說不吉利的話,偏偏鄭琰往槍口上撞。
鄭琰麻溜地滾了,臨出門前,徐鳳鳴說:“你如果想為了子敬洗去這一身的血腥,我可以幫你。”
洗去血腥?
鄭琰自出師那日到如今,雙手已經不知道沾染了多少條人命了,這滿身的血腥,豈是他想洗就能洗的?
鄭琰身形一頓,片刻後,往外走去。
他腦子一片空白,不知不覺走到了薑冕居住的院子外,他站在院子外,隱隱約約能看見薑冕費勁地在房間裏行走的身影。
鄭琰愣了愣,最終還是沒有進去,轉身走了。
鄭琰走後,徐鳳鳴才有機會跟趙寧說話,趙寧那雙眼睛直勾勾的,眨也不眨地盯著徐鳳鳴,他雙眼滿是紅血絲,還微微洇著水汽。
“我沒事,”徐鳳鳴說。
趙寧起身,似乎想抱一下徐鳳鳴,又害怕弄疼了徐鳳鳴,最終又坐了迴去。
“鳳鳴……”趙寧張了張嘴,這才發現自己嗓子幹澀嘶啞,說話都費勁。
趙寧目不轉睛地盯著徐鳳鳴,他雖沒說話,但徐鳳鳴卻讀懂了他的意思——你若是死了,我也不活了。
徐鳳鳴給趙寧看信:“看來,閔先生應當是要有什麽動作了。”
齊言之得知徐鳳鳴醒了,過來看望。
他傷得也不輕,全身是傷,特別是右胳膊上,被抓了三條深可見骨的口子,險些直接把齊言之的胳膊廢了。
那刺客的鐵鉤確實厲害,再偏離一星半點就傷到經脈了。
齊言之右胳膊吊在脖子上,身後跟著尹紹之:“徐公子可算醒了。”
徐鳳鳴:“有勞族長掛心。”
“掛心的不是我,是殿下,他為了守著公子你,已經三天三夜沒合過眼了。”齊言之說:“殿下,你自己身上也有傷,要不你先去休息休息?”
“放心,死不了。”這齊言之不是個好東西,趙寧知道他表麵上擔心自己,實際上是怕自己掛了,沒人跟他做交易了,先前趙寧跟他所做的一切承諾自然也會作廢。
齊言之得到趙寧的迴答,很是滿意:“那就好。”
“……”尹紹之有些尷尬地站在齊言之旁邊,心想人家趙寧無論如何都是王子,他這麽說話實在有點不合適,於是借機轉移話題:“隻是那日的刺客均沒有留下活口,不好查……不過……從這些刺客的相貌和所用的武器來看,倒有點像是來自西域的。”
齊言之毫不避諱:“恕我直言,那些刺客很有可能是衝著你們來的。”
徐鳳鳴自然清楚,那些刺客不可能是衝著齊言之來的,應當也不是為了薑冕,畢竟薑冕隻有一個仇人,那就是宋影。
而他對於宋影來說,已經不構成什麽威脅了,她犯不著費盡心機來殺一個威脅不到她的人。
那麽,除了齊言之和薑冕,就隻剩下徐鳳鳴跟趙寧了。
“算了,我都已經習慣了。”徐鳳鳴說。
齊言之:“……”
尹紹之:“……”
尹紹之:“看來徐公子……很吃香啊。”
“老天,我可不喜歡這種吃香方式。”徐鳳鳴苦笑道:“族長,有件事要和你商量。”
齊言之:“是為了這次叛亂的事?”
徐鳳鳴點頭:“無論如何,麵子上得給朝廷上一個交代。”
齊言之:“好說,到時我寫份請罪書交於王子殿下就行。”
“不,”徐鳳鳴說:“你不但要寫請罪書,還得將這幾十年,各部族所有的遭遇都寫出來,你懂我的意思吧?
另外,我還需要你跟我們一起迴大安。”
齊言之突然眯起眼,打量徐鳳鳴,徐鳳鳴說:“族長,我以性命向你保證,絕對不會讓你有性命之憂,你敢去嗎?”
徐鳳鳴說完,將趙寧手裏的信遞給了齊言之和尹紹之,示意他們看。
齊言之身為一族之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他比誰都明白,雖然這一次的危機解除了,但根本問題沒有解決。
問題的根源不解決,他們就永遠不可能得到公平的對待。
信上閔先生提及的一係列草案,都是針對塞北的改革。
然而齊言之清楚,這其中牽扯著朝中不知道多少人的切身利益,僅靠閔先生一人是很難改革的。
改革,就像比武一樣,必須精準找出對方的弱點,然後一擊必中,讓對方毫無還手之力。否則一旦失了先機,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不但不能實現改革,還會不斷被對方蠶食。
齊言之懂徐鳳鳴的意思,讓他去,就是為了讓他成為閔先生手中的武器,挑起矛盾,幫助閔先生成功實現改革。
齊言之雖是氐人,卻生就一顆七竅玲瓏心,天生一副好腦子,又自小喜歡中原文的縱橫謀略之術,更是自小浸淫在各種權術當中,自然不是個善茬。
從他一手策劃了介石反叛,將包括啟國在內的所有人都算計了進來,自己卻能置身事外這一點就能看出來,此人絕對不是省油的燈。
就連介石身邊那個神乎其神的明先生,都被他一道算計了。
這一封信,讓他將那個素未謀麵的閔先生的用意揣測得所差無幾。
他不但看出來閔先生想讓趙寧拉攏他以及塞北各族,為日後趙寧迴國爭奪太子之位助力,更是看出了閔先生隱藏在幫塞北改革的另一重用意。
他知道那閔先生是想刻意挑起矛盾,借機來打壓另一部分勢力。
他有一種預感,閔先生想玩一把釜底抽薪的遊戲。隻是有一點齊言之不明白,如果隻是為了塞北,他至於做到這一步嗎?
齊言之看完信,片刻後,笑了起來:“徐公子既然敢以性命相托,我有何不敢?”
徐鳳鳴:“族長有勇有謀,豈是貪生怕死之輩?”
齊言之跟徐鳳鳴和趙寧客氣了幾句,囑咐徐鳳鳴好生休息後便走了。
“言之,你真的要去?”迴到院子後,尹紹之遣退了守衛,問道。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齊言之說:“雖然這次的問題暫時解決了,但是根本問題還在,在啟人看來,塞北始終是他們心中的心腹大患。
置之死地而後生,塞北要想真正的改變,就必須要去大安,給他們來一個釜底抽薪、拔本塞源,否則我們永遠不可能得到我們應得的待遇。”
尹紹之何嚐不清楚一次改革,會牽扯到啟國朝廷多少人的利益?
那些人肯定不會這麽容易讓他們改革成功的,最好的辦法就是齊言之親自去,才能增加勝算率。
“我知道,”尹紹之不無擔憂道:“我是擔心,這位徐公子,和那趙靈,真的可信嗎?”
“放心吧,”齊言之輕笑一聲,臉上表情頗有些意味深長:“他們不傻,何況這位王子殿下……紹之,你真的看不出來嗎,他是想讓我們助他一臂之力。”
“看出來了,”尹紹之說:“他是想拉攏我們,日後成為他在啟國的助力。
唉——隻是他堂堂一國王子,居然淪落到要跟我們外族聯手,借此來助自己一臂之力,我也不知道是該先慶幸,還是該可憐他。”
齊言之:“其實這也正常,他生母隻是一個無權無勢的歌姬,母族不強大,身後根本沒有可以依靠的人。
他又流落在外多年,接迴來時啟國朝廷也早就自成一體,那些公卿士大夫們,自然也不會選擇助力他。
畢竟他在啟國,是最沒背景的一個,而其餘的王子,總是跟那些世家大族們沾親帶故的。”
“這樣反而好,”齊言之說:“我們選擇站隊於他,往後不用擔心會跟別人分功勞。”
尹紹之:“……”
“何況……”齊言之手指摩挲著茶杯:“成大事者,需得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
“言之,”尹紹之滿臉震驚:“你是想……”
“王子殿下連白璧山的金礦都能說送就送……”齊言之意味深長地笑道:“更是能放出豪言壯誌,讓我以後統一塞北。
那麽我想,我隻是想要在塞北草原,做個閑散的逍遙王,他應該不會不願意吧?
我幫當國君,打天下,他封我個塞北王,這很公平嘛,再說我又不是不尊他為王了。”
尹紹之:“……”
鄭琰的飛鴿傳書,在白城叛亂平定的第二天晚上就飛到大安城了。
鴿子飛迴來時,閔先生正在宮裏跟趙玦商量對策。
閔先生將包括大安在內,啟國所有的兵力全部調去了塞北平叛。
現在整個大安,包括守衛王宮的禁軍在內,隻有不到五千士兵。
這幾天所有人都人心惶惶,生怕那塞北蠻子想什麽損招,繞過了派去塞北的軍隊,直接迴來端他們老巢。
閔先生倒是在派出軍隊後,第一時間將玉璧關的守軍調迴來了,但大軍開拔總要時間,就怕趕不及。
這段時間整個朝廷人心惶惶,都不內鬥了,全部統一戰線,等著塞北傳來捷報。
閔先生特意叮囑,隻要是塞北的消息,不管什麽時候都要第一時間通知他。
於是信鴿迴來後,丞相府管家當即派人直接抱著鴿子進宮了,由於是丞相府的侍衛來求見,王宮士兵沒有阻攔,跑來通稟。
這段日子趙玦不知道是不是擔憂塞北戰況,夜裏沒睡好,脾氣很差。
一直跟在趙玦身邊伺候的內侍不敢觸他黴頭,猶豫片刻後讓人去問那侍衛有什麽事。
最後得知是塞北傳來消息了,當即高興地抱著那信鴿進了書房:“君上!丞相!塞北來消息了!”
內侍激動地抱著信鴿從殿外進來,閔先生見是信鴿,當即拿過來拆開了信要遞給趙玦,趙玦擺擺手,示意他自己看。
閔先生將那信拆開來看,片刻後滿臉喜色:“君上!是捷報!”
趙玦一聽當即道:“拿來給孤看看!”
閔先生雙手捧著信,將信遞了上去,趙玦接過信看了起來。
這信是尹紹之寫的,上邊很是誇大其詞地將趙寧是如何憑借著自己過人的膽識,和智勇雙全的頭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成功策反了一部分部族的事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後又寫了趙寧是如何在齊言之等人的協助下,誅殺了介石和申秋這兩個叛賊。
又在白城排兵布陣,靠著異於常人的軍事才能,成功的以多勝少,在實力懸殊好幾萬的情況下,成功殲滅了所有的叛軍雲雲。
總之是明裏暗裏把趙寧誇成了一朵智勇雙全、有勇有謀、德才兼備、文才武藝、文武雙全的高冷之花,
最後還不忘表衷心,說些什麽其實有很多部族不想造反啊,但是被逼迫的沒辦法了啊之類的廢話替自己開脫。
閔先生一個經商的,在商場上和官場上蠅營狗苟,與人虛與委蛇的讀書人,看得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了。
趙玦倒是看得十分開心,心裏不勝欣慰,露出了老父親的欣慰感:“不愧是我趙家的骨血,不愧是我趙玦的兒子!好啊!好啊!我趙玦終於後繼有人了!”
“虎父無犬子,”閔先生說:“君上多謀善斷,足智多謀,殿下是繼承了君上的智謀。”
“丞相大人說得對,”內侍附和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殿下如今這麽優秀,都是因為君上您。”
趙玦被哄得十分高興,不住點頭,“既然塞北事情已平,阿寧也該迴來了吧?”
王書上的內容跟徐鳳鳴所料相差無幾,命令餘熠聽從王子靈安排,協助王子出兵平叛。
徐鳳鳴看完王書,順手遞給趙寧:“現在沒事了。”
鄭琰:“……公子,恕我直言,我若是不出現的及時,恐怕現在就要給你們陪葬了。不過這得多虧公子您,若不是您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把王書帶迴來,我還真不一定能跑得這麽快。”
“且先記著,日後迴去了請你去長春閣,杏花酒讓你喝個夠,”徐鳳鳴看向鄭琰,揚了揚手上的信:“閔先生這封信是給我的,還是給殿下的?”
鄭琰:“給你的。”
徐鳳鳴聽他這麽說,這才打開了信來看。
信上絲毫沒有提及趙寧突然出走的事,大致內容是大安已經在抽調軍隊過來幫助他們平叛,讓他們堅持住,隻要在大軍趕到之前,穩住塞北各族,到時就能將叛軍盡數殲滅。
他說的簡單,不過就趙寧分析的啟國兵力布置的情況來看,這一次閔先生很可能將大安、樊城、貢城,以及其他啟國境內的軍隊全部調動過來了,要不然他不可能將話說得如此胸有成竹。
畢竟從玉璧關調動軍隊太遠了,等大軍趕來,可能黃花菜都涼了。
徐鳳鳴一邊看一邊暗自佩服閔先生膽大,要是他們在軍隊到達之前沒穩住叛軍,讓他們繞過賀蘭山南下,直逼邕城,或者樊城,那麽啟國很有可能會被叛軍端了老窩。
不過閔先生的意思是哪怕大軍來了,還是讓他們盡量采用懷柔政策,減少傷亡。
信最後是關於針對塞北改革的草案,草案內容跟歐陽先生先前所言相差無幾,他打算替塞北建城,促進經濟發展。
關於軍隊方麵,閔先生也提出了改革,徹底將以前的法令作廢,以後不論民族,不論出身,通通論功行賞。並且他在最後承諾,一定會想辦法將拖欠的軍餉和撫恤盡快給塞北各族補上。
說是信,但徐鳳鳴知道,這是閔先生對塞北各族的承諾。
看來閔先生也有意培養塞北各族成為趙寧日後在朝堂上的助力。
徐鳳鳴看完信,鄭琰站在一旁說:“公子,丞相還說,讓你和殿下跟蠻子們說,法令最遲明年就能下來。”
徐鳳鳴點頭:“他還說了什麽?”
鄭琰:“他還說,若是我來的時候,問題已經解決了,就讓族長們寫一封文書,陳述這幾十年朝廷克扣軍餉撫恤,重賦苛稅,以及各種不平等待遇的文書。最後派出一個代表,親自去大安,告禦狀。”
徐鳳鳴:“……”
徐鳳鳴暗自沉思,看來閔先生蟄伏了這許久,要幹一票大的了。
“對了,”徐鳳鳴突然想起來了:“如今叛亂已平,有沒有傳消息迴去?”
“放心吧,”鄭琰說:“我已經給丞相傳了消息了,餘熠也迴去了,平叛的大軍走到一半,又迴去了。”
徐鳳鳴這才徹底放下心來,擺擺手:“知道了,你去守著子敬吧。”
鄭琰沒動,徐鳳鳴有些奇怪:“平時不是一有空就黏著子敬嗎?今天怎麽還害羞了?”
鄭琰:“還是算了。”
徐鳳鳴還是第一次在鄭琰臉上看見除了不要臉之外的神色,頗有些新鮮,他挑了挑眉,不懷好意地笑了笑:“鄭琰,想不到你也有今日啊。”
鄭琰:“公子,你剛醒,還是不要說這麽多話了,小心樂極生悲。”
徐鳳鳴還沒有樂極生悲,鄭琰差點被趙寧手指間彈出去的銅錢打得滿頭的包。
“快滾。”徐鳳鳴才大病初愈,趙寧最見不得別人說不吉利的話,偏偏鄭琰往槍口上撞。
鄭琰麻溜地滾了,臨出門前,徐鳳鳴說:“你如果想為了子敬洗去這一身的血腥,我可以幫你。”
洗去血腥?
鄭琰自出師那日到如今,雙手已經不知道沾染了多少條人命了,這滿身的血腥,豈是他想洗就能洗的?
鄭琰身形一頓,片刻後,往外走去。
他腦子一片空白,不知不覺走到了薑冕居住的院子外,他站在院子外,隱隱約約能看見薑冕費勁地在房間裏行走的身影。
鄭琰愣了愣,最終還是沒有進去,轉身走了。
鄭琰走後,徐鳳鳴才有機會跟趙寧說話,趙寧那雙眼睛直勾勾的,眨也不眨地盯著徐鳳鳴,他雙眼滿是紅血絲,還微微洇著水汽。
“我沒事,”徐鳳鳴說。
趙寧起身,似乎想抱一下徐鳳鳴,又害怕弄疼了徐鳳鳴,最終又坐了迴去。
“鳳鳴……”趙寧張了張嘴,這才發現自己嗓子幹澀嘶啞,說話都費勁。
趙寧目不轉睛地盯著徐鳳鳴,他雖沒說話,但徐鳳鳴卻讀懂了他的意思——你若是死了,我也不活了。
徐鳳鳴給趙寧看信:“看來,閔先生應當是要有什麽動作了。”
齊言之得知徐鳳鳴醒了,過來看望。
他傷得也不輕,全身是傷,特別是右胳膊上,被抓了三條深可見骨的口子,險些直接把齊言之的胳膊廢了。
那刺客的鐵鉤確實厲害,再偏離一星半點就傷到經脈了。
齊言之右胳膊吊在脖子上,身後跟著尹紹之:“徐公子可算醒了。”
徐鳳鳴:“有勞族長掛心。”
“掛心的不是我,是殿下,他為了守著公子你,已經三天三夜沒合過眼了。”齊言之說:“殿下,你自己身上也有傷,要不你先去休息休息?”
“放心,死不了。”這齊言之不是個好東西,趙寧知道他表麵上擔心自己,實際上是怕自己掛了,沒人跟他做交易了,先前趙寧跟他所做的一切承諾自然也會作廢。
齊言之得到趙寧的迴答,很是滿意:“那就好。”
“……”尹紹之有些尷尬地站在齊言之旁邊,心想人家趙寧無論如何都是王子,他這麽說話實在有點不合適,於是借機轉移話題:“隻是那日的刺客均沒有留下活口,不好查……不過……從這些刺客的相貌和所用的武器來看,倒有點像是來自西域的。”
齊言之毫不避諱:“恕我直言,那些刺客很有可能是衝著你們來的。”
徐鳳鳴自然清楚,那些刺客不可能是衝著齊言之來的,應當也不是為了薑冕,畢竟薑冕隻有一個仇人,那就是宋影。
而他對於宋影來說,已經不構成什麽威脅了,她犯不著費盡心機來殺一個威脅不到她的人。
那麽,除了齊言之和薑冕,就隻剩下徐鳳鳴跟趙寧了。
“算了,我都已經習慣了。”徐鳳鳴說。
齊言之:“……”
尹紹之:“……”
尹紹之:“看來徐公子……很吃香啊。”
“老天,我可不喜歡這種吃香方式。”徐鳳鳴苦笑道:“族長,有件事要和你商量。”
齊言之:“是為了這次叛亂的事?”
徐鳳鳴點頭:“無論如何,麵子上得給朝廷上一個交代。”
齊言之:“好說,到時我寫份請罪書交於王子殿下就行。”
“不,”徐鳳鳴說:“你不但要寫請罪書,還得將這幾十年,各部族所有的遭遇都寫出來,你懂我的意思吧?
另外,我還需要你跟我們一起迴大安。”
齊言之突然眯起眼,打量徐鳳鳴,徐鳳鳴說:“族長,我以性命向你保證,絕對不會讓你有性命之憂,你敢去嗎?”
徐鳳鳴說完,將趙寧手裏的信遞給了齊言之和尹紹之,示意他們看。
齊言之身為一族之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他比誰都明白,雖然這一次的危機解除了,但根本問題沒有解決。
問題的根源不解決,他們就永遠不可能得到公平的對待。
信上閔先生提及的一係列草案,都是針對塞北的改革。
然而齊言之清楚,這其中牽扯著朝中不知道多少人的切身利益,僅靠閔先生一人是很難改革的。
改革,就像比武一樣,必須精準找出對方的弱點,然後一擊必中,讓對方毫無還手之力。否則一旦失了先機,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不但不能實現改革,還會不斷被對方蠶食。
齊言之懂徐鳳鳴的意思,讓他去,就是為了讓他成為閔先生手中的武器,挑起矛盾,幫助閔先生成功實現改革。
齊言之雖是氐人,卻生就一顆七竅玲瓏心,天生一副好腦子,又自小喜歡中原文的縱橫謀略之術,更是自小浸淫在各種權術當中,自然不是個善茬。
從他一手策劃了介石反叛,將包括啟國在內的所有人都算計了進來,自己卻能置身事外這一點就能看出來,此人絕對不是省油的燈。
就連介石身邊那個神乎其神的明先生,都被他一道算計了。
這一封信,讓他將那個素未謀麵的閔先生的用意揣測得所差無幾。
他不但看出來閔先生想讓趙寧拉攏他以及塞北各族,為日後趙寧迴國爭奪太子之位助力,更是看出了閔先生隱藏在幫塞北改革的另一重用意。
他知道那閔先生是想刻意挑起矛盾,借機來打壓另一部分勢力。
他有一種預感,閔先生想玩一把釜底抽薪的遊戲。隻是有一點齊言之不明白,如果隻是為了塞北,他至於做到這一步嗎?
齊言之看完信,片刻後,笑了起來:“徐公子既然敢以性命相托,我有何不敢?”
徐鳳鳴:“族長有勇有謀,豈是貪生怕死之輩?”
齊言之跟徐鳳鳴和趙寧客氣了幾句,囑咐徐鳳鳴好生休息後便走了。
“言之,你真的要去?”迴到院子後,尹紹之遣退了守衛,問道。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齊言之說:“雖然這次的問題暫時解決了,但是根本問題還在,在啟人看來,塞北始終是他們心中的心腹大患。
置之死地而後生,塞北要想真正的改變,就必須要去大安,給他們來一個釜底抽薪、拔本塞源,否則我們永遠不可能得到我們應得的待遇。”
尹紹之何嚐不清楚一次改革,會牽扯到啟國朝廷多少人的利益?
那些人肯定不會這麽容易讓他們改革成功的,最好的辦法就是齊言之親自去,才能增加勝算率。
“我知道,”尹紹之不無擔憂道:“我是擔心,這位徐公子,和那趙靈,真的可信嗎?”
“放心吧,”齊言之輕笑一聲,臉上表情頗有些意味深長:“他們不傻,何況這位王子殿下……紹之,你真的看不出來嗎,他是想讓我們助他一臂之力。”
“看出來了,”尹紹之說:“他是想拉攏我們,日後成為他在啟國的助力。
唉——隻是他堂堂一國王子,居然淪落到要跟我們外族聯手,借此來助自己一臂之力,我也不知道是該先慶幸,還是該可憐他。”
齊言之:“其實這也正常,他生母隻是一個無權無勢的歌姬,母族不強大,身後根本沒有可以依靠的人。
他又流落在外多年,接迴來時啟國朝廷也早就自成一體,那些公卿士大夫們,自然也不會選擇助力他。
畢竟他在啟國,是最沒背景的一個,而其餘的王子,總是跟那些世家大族們沾親帶故的。”
“這樣反而好,”齊言之說:“我們選擇站隊於他,往後不用擔心會跟別人分功勞。”
尹紹之:“……”
“何況……”齊言之手指摩挲著茶杯:“成大事者,需得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
“言之,”尹紹之滿臉震驚:“你是想……”
“王子殿下連白璧山的金礦都能說送就送……”齊言之意味深長地笑道:“更是能放出豪言壯誌,讓我以後統一塞北。
那麽我想,我隻是想要在塞北草原,做個閑散的逍遙王,他應該不會不願意吧?
我幫當國君,打天下,他封我個塞北王,這很公平嘛,再說我又不是不尊他為王了。”
尹紹之:“……”
鄭琰的飛鴿傳書,在白城叛亂平定的第二天晚上就飛到大安城了。
鴿子飛迴來時,閔先生正在宮裏跟趙玦商量對策。
閔先生將包括大安在內,啟國所有的兵力全部調去了塞北平叛。
現在整個大安,包括守衛王宮的禁軍在內,隻有不到五千士兵。
這幾天所有人都人心惶惶,生怕那塞北蠻子想什麽損招,繞過了派去塞北的軍隊,直接迴來端他們老巢。
閔先生倒是在派出軍隊後,第一時間將玉璧關的守軍調迴來了,但大軍開拔總要時間,就怕趕不及。
這段時間整個朝廷人心惶惶,都不內鬥了,全部統一戰線,等著塞北傳來捷報。
閔先生特意叮囑,隻要是塞北的消息,不管什麽時候都要第一時間通知他。
於是信鴿迴來後,丞相府管家當即派人直接抱著鴿子進宮了,由於是丞相府的侍衛來求見,王宮士兵沒有阻攔,跑來通稟。
這段日子趙玦不知道是不是擔憂塞北戰況,夜裏沒睡好,脾氣很差。
一直跟在趙玦身邊伺候的內侍不敢觸他黴頭,猶豫片刻後讓人去問那侍衛有什麽事。
最後得知是塞北傳來消息了,當即高興地抱著那信鴿進了書房:“君上!丞相!塞北來消息了!”
內侍激動地抱著信鴿從殿外進來,閔先生見是信鴿,當即拿過來拆開了信要遞給趙玦,趙玦擺擺手,示意他自己看。
閔先生將那信拆開來看,片刻後滿臉喜色:“君上!是捷報!”
趙玦一聽當即道:“拿來給孤看看!”
閔先生雙手捧著信,將信遞了上去,趙玦接過信看了起來。
這信是尹紹之寫的,上邊很是誇大其詞地將趙寧是如何憑借著自己過人的膽識,和智勇雙全的頭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成功策反了一部分部族的事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後又寫了趙寧是如何在齊言之等人的協助下,誅殺了介石和申秋這兩個叛賊。
又在白城排兵布陣,靠著異於常人的軍事才能,成功的以多勝少,在實力懸殊好幾萬的情況下,成功殲滅了所有的叛軍雲雲。
總之是明裏暗裏把趙寧誇成了一朵智勇雙全、有勇有謀、德才兼備、文才武藝、文武雙全的高冷之花,
最後還不忘表衷心,說些什麽其實有很多部族不想造反啊,但是被逼迫的沒辦法了啊之類的廢話替自己開脫。
閔先生一個經商的,在商場上和官場上蠅營狗苟,與人虛與委蛇的讀書人,看得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了。
趙玦倒是看得十分開心,心裏不勝欣慰,露出了老父親的欣慰感:“不愧是我趙家的骨血,不愧是我趙玦的兒子!好啊!好啊!我趙玦終於後繼有人了!”
“虎父無犬子,”閔先生說:“君上多謀善斷,足智多謀,殿下是繼承了君上的智謀。”
“丞相大人說得對,”內侍附和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殿下如今這麽優秀,都是因為君上您。”
趙玦被哄得十分高興,不住點頭,“既然塞北事情已平,阿寧也該迴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