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自安天大的麵子,或者說是岩君天大的麵子。
聖君雖然沒到,但儀仗卻到了。這是種不亞於聖君親至的殊榮。畢竟聖君國朝會都已經不參加了,還特意派了儀仗前來。這其中當然也懷著吊唁岩君的意思。
儀仗的周遭自然生人迴避,遠遠的付自安就下馬,獨自一人走到儀仗近前。聖君的儀仗自然不僅僅是好看而已。才進入儀仗法器光華的範圍之內,付自安立刻便覺得神清氣爽,一路疲乏消失的無影無蹤,腦子也一片清明。
借此,付自安看清了儀仗前的兩人。
一個是嶂州牧,郭遠誌。這也是出身岩脈的自己人,且非常親近。岩君逝去之前,岩君是嶂州牧。岩君逝於北,接任州牧的,便是由嶂州刺史察舉的郭遠誌。
州牧是一個州的行政長官,牧民之官嘛。而刺史的“刺”字,意為監察。換句話說,刺史是用來看著點州牧的。不論是官職,還是實際上的權力都比州牧要大。
州刺史一職,多由玄天宗各個支脈的首座長老擔任。意思是你們支脈地盤,你自己也看著點,別什麽都等著國朝來管。
所以嶂州刺史……其實也就是郭誌遠的師父,岩君的師兄,付自安的伯父顧暮雲了。
在很多地州,也確實是以刺史作為最高長官來行使政令的。州牧基本就是這刺史的執行官。刺史說什麽,州牧就做什麽唄。
而嶂州的情況顯然就不是這樣,岩君是州牧,事情哪裏會需要顧暮雲這刺史來操心?
唯一操心的一次,也就是岩君走了,誰來接任這麽個問題。誰都放心不過啊,唯有自己的得意門徒郭遠誌,做事最是踏實。所以便把他放到了州牧的位置上。
這位郭遠誌,那是從小就跟在岩君身邊跑來跑去的孩子。其中親疏關係,隻用一件事就可以說明白。
岩君的獨門絕學「不動炁意」,付自安學不了,學了個改版的「不動罡衣」。而正經學過「不動炁意」的傳人,就是郭誌遠!
隻喊一句師叔,就得了岩君真傳的人,到底是親到了何種地步,可見一斑。
隻可惜啊,不動炁意有點難,他掌握的還不到家。另外,不動炁意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寶具「直符」之威。而直符,岩君倒是還沒傳給這位師侄。
有多少個夏天,郭誌遠曾領著半大的付自安去抓蜻蜓。抓到手的蜻蜓,就給付自安用指頭夾住翅膀。直到兩手十個手指都已經夾不下蜻蜓了,這才罷休。
迴來路上,這位師兄還要給雙手拿著蜻蜓的付自安喂水喂果子。多半也不要付自安走路,都是由師兄背著。
更別說付自安是鐵定要拜顧暮雲為師的,他將會是顧暮雲的關門弟子。
而這郭誌遠,又是顧暮雲的唯一一個入室弟子。是付自安的同門大師兄,哪怕他不是師兄中年紀最大的、入門最早的,那也得稱一聲大師兄。
裏外裏與親大哥無異,甚至更親!
郭誌遠比付自安大十歲,現在也是而立之年了。相比於付自安上次相見,眼角有了點皺紋,嘴邊多了些胡茬。總體來說是成熟了一些,外貌可以匹配上他那顆沉穩異常的心了。
但眉眼沒變多少,還是付自安心中那個板正帥氣的師兄。再就是見到付自安時還是喜歡笑,且笑的有點賊。
這個沉穩內斂的大師兄,這輩子受過的所有責罰,大抵都跟付自安有關。其實次數也不多,都是付自安央求他做些出格之事。還有些沒被發現的,兩人掩藏的極好,無人知道。所以,見麵總是心照不宣的笑。
哪怕是年紀大了,那些小事都已經不足掛齒了,可見了麵還是忍不住嬉笑。
要說的話,這次郭誌遠還有點高興,那個小鬼頭長大了,竟然跟自己一般高了?誒……是不是比我還高了?就是苦了他了,怎麽瘦了這麽多啊!?
想到這裏,郭誌遠鼻頭一酸。笑容還在臉上,卻硬是讓眼淚淌到了嘴角才反應過來,然後趕忙背過身去。
付自安還是第一次見到師兄流淚,那是個受了多大委屈都一聲不吭的家夥,如同一塊頑石。
天曉得他今天哪根筋搭錯了,竟是這般哭哭啼啼。鬧得付自安的眼淚也是止不住,更顧不得什麽儀仗、上使。連個禮都沒有,就大步上前給了師兄一個擁抱。
直到旁邊的上使,發出了一聲輕咳。
……
很多修士就不談男女之事,更別說婚嫁了。修行越厲害的修士,這種現象就越發常見,都醉心於道嘛。
玄天國朝之主、玄天宗主掌門,沒有足夠高的修為是不可能的。所以,聖人者,沒有婚娶子嗣的占了多數。比如當今聖君就沒有道侶,更沒有孩子。
而且玄天國朝的主位,也並不是世襲罔替的。聖君不會擔心自己那並不存在的後宮,會被其他男人穢亂。所以也就沒有必要閹兩個人來服侍聖君。
所以國朝沒有太監,中常侍是個很正經的官職。給事左右,職掌顧問應對,是聖君的親信。
特別是陳常侍,深得聖君信賴,是聖君和相國之間的橋梁。聖君深居簡出之後,九成九的口諭都由陳常侍傳達。在國朝會上,這位到場幾乎等同於聖君到了。
這位大人物帶著聖君的儀仗立在一旁,付自安不管不顧先給了大師兄一個擁抱。她倒也沒怪罪,就是輕咳一聲提醒一下。
見付自安轉頭過來,她就用眼神示意付自安,去自己的位置上準備好聽封受賞。
付自安對這位中年女士的印象還是很好的。自己是失禮了,也沒忘了偷瞄一下上使的反應。陳常侍眼神溫和,甚至讚許的點點頭。
嘿嘿笑著向陳常侍行禮後,付自安趕緊迴到儀仗前方站好。
龍魂軍的令牌和官員用的律令,本質上是一個東西。隻是樣子不一樣,派係不一樣而已。所以,這也就不用問問,來人是不是付自安了。
沒有廢話,陳常侍直接高聲宣道:“嶂州岩君之子,武騎校尉付自安,上前聽封。”
“是!”付自安應和一聲,上前兩步單膝跪下。
這是付自安以軍職身份受封,畢竟他還沒有正式成為修士。若按普通百姓來算,需要跪伏叩拜。是軍官的話,哪怕是見了聖君,也就是個單膝聽命的姿勢便罷了。這也是馬譽大老遠跑來塞個軍銜給付自安的原因之一。
等之後正式獲得修士身份,那就是站立行禮即可。頂多是恩師父母需要叩拜,官不官的不在修士眼裏。
待付自安準備好,陳常侍便取出金絹帛書,開始宣讀上麵的封賞令。封賞令很長,陳常侍宣讀的時候,用了擴音的法器,整個嶂州城都能聽清楚。
付自安昂首聽著,似乎很是認真。
但其實,他眼睛正看著陳常侍身後的嶂岩峰。心裏想的是,這麽遠的距離,嶂岩峰上有沒有可能也能聽得到?
付自安猜測,此時伯父肯定如以前一樣。背著手,一語不發的看著嶂州城。
那麽遠,他看不看的清啊?哎,不用問,我的身影肯定被討厭的儀仗光華給遮住了。遠遠的,頂多能看見一道彩虹在城中。
當然聽不到,看不到都沒關係。付自安受了些什麽封賞,顧暮雲早該知道了。
隻是,如果他在場的話,付自安才會覺得榮耀更甚一些。
聖君雖然沒到,但儀仗卻到了。這是種不亞於聖君親至的殊榮。畢竟聖君國朝會都已經不參加了,還特意派了儀仗前來。這其中當然也懷著吊唁岩君的意思。
儀仗的周遭自然生人迴避,遠遠的付自安就下馬,獨自一人走到儀仗近前。聖君的儀仗自然不僅僅是好看而已。才進入儀仗法器光華的範圍之內,付自安立刻便覺得神清氣爽,一路疲乏消失的無影無蹤,腦子也一片清明。
借此,付自安看清了儀仗前的兩人。
一個是嶂州牧,郭遠誌。這也是出身岩脈的自己人,且非常親近。岩君逝去之前,岩君是嶂州牧。岩君逝於北,接任州牧的,便是由嶂州刺史察舉的郭遠誌。
州牧是一個州的行政長官,牧民之官嘛。而刺史的“刺”字,意為監察。換句話說,刺史是用來看著點州牧的。不論是官職,還是實際上的權力都比州牧要大。
州刺史一職,多由玄天宗各個支脈的首座長老擔任。意思是你們支脈地盤,你自己也看著點,別什麽都等著國朝來管。
所以嶂州刺史……其實也就是郭誌遠的師父,岩君的師兄,付自安的伯父顧暮雲了。
在很多地州,也確實是以刺史作為最高長官來行使政令的。州牧基本就是這刺史的執行官。刺史說什麽,州牧就做什麽唄。
而嶂州的情況顯然就不是這樣,岩君是州牧,事情哪裏會需要顧暮雲這刺史來操心?
唯一操心的一次,也就是岩君走了,誰來接任這麽個問題。誰都放心不過啊,唯有自己的得意門徒郭遠誌,做事最是踏實。所以便把他放到了州牧的位置上。
這位郭遠誌,那是從小就跟在岩君身邊跑來跑去的孩子。其中親疏關係,隻用一件事就可以說明白。
岩君的獨門絕學「不動炁意」,付自安學不了,學了個改版的「不動罡衣」。而正經學過「不動炁意」的傳人,就是郭誌遠!
隻喊一句師叔,就得了岩君真傳的人,到底是親到了何種地步,可見一斑。
隻可惜啊,不動炁意有點難,他掌握的還不到家。另外,不動炁意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寶具「直符」之威。而直符,岩君倒是還沒傳給這位師侄。
有多少個夏天,郭誌遠曾領著半大的付自安去抓蜻蜓。抓到手的蜻蜓,就給付自安用指頭夾住翅膀。直到兩手十個手指都已經夾不下蜻蜓了,這才罷休。
迴來路上,這位師兄還要給雙手拿著蜻蜓的付自安喂水喂果子。多半也不要付自安走路,都是由師兄背著。
更別說付自安是鐵定要拜顧暮雲為師的,他將會是顧暮雲的關門弟子。
而這郭誌遠,又是顧暮雲的唯一一個入室弟子。是付自安的同門大師兄,哪怕他不是師兄中年紀最大的、入門最早的,那也得稱一聲大師兄。
裏外裏與親大哥無異,甚至更親!
郭誌遠比付自安大十歲,現在也是而立之年了。相比於付自安上次相見,眼角有了點皺紋,嘴邊多了些胡茬。總體來說是成熟了一些,外貌可以匹配上他那顆沉穩異常的心了。
但眉眼沒變多少,還是付自安心中那個板正帥氣的師兄。再就是見到付自安時還是喜歡笑,且笑的有點賊。
這個沉穩內斂的大師兄,這輩子受過的所有責罰,大抵都跟付自安有關。其實次數也不多,都是付自安央求他做些出格之事。還有些沒被發現的,兩人掩藏的極好,無人知道。所以,見麵總是心照不宣的笑。
哪怕是年紀大了,那些小事都已經不足掛齒了,可見了麵還是忍不住嬉笑。
要說的話,這次郭誌遠還有點高興,那個小鬼頭長大了,竟然跟自己一般高了?誒……是不是比我還高了?就是苦了他了,怎麽瘦了這麽多啊!?
想到這裏,郭誌遠鼻頭一酸。笑容還在臉上,卻硬是讓眼淚淌到了嘴角才反應過來,然後趕忙背過身去。
付自安還是第一次見到師兄流淚,那是個受了多大委屈都一聲不吭的家夥,如同一塊頑石。
天曉得他今天哪根筋搭錯了,竟是這般哭哭啼啼。鬧得付自安的眼淚也是止不住,更顧不得什麽儀仗、上使。連個禮都沒有,就大步上前給了師兄一個擁抱。
直到旁邊的上使,發出了一聲輕咳。
……
很多修士就不談男女之事,更別說婚嫁了。修行越厲害的修士,這種現象就越發常見,都醉心於道嘛。
玄天國朝之主、玄天宗主掌門,沒有足夠高的修為是不可能的。所以,聖人者,沒有婚娶子嗣的占了多數。比如當今聖君就沒有道侶,更沒有孩子。
而且玄天國朝的主位,也並不是世襲罔替的。聖君不會擔心自己那並不存在的後宮,會被其他男人穢亂。所以也就沒有必要閹兩個人來服侍聖君。
所以國朝沒有太監,中常侍是個很正經的官職。給事左右,職掌顧問應對,是聖君的親信。
特別是陳常侍,深得聖君信賴,是聖君和相國之間的橋梁。聖君深居簡出之後,九成九的口諭都由陳常侍傳達。在國朝會上,這位到場幾乎等同於聖君到了。
這位大人物帶著聖君的儀仗立在一旁,付自安不管不顧先給了大師兄一個擁抱。她倒也沒怪罪,就是輕咳一聲提醒一下。
見付自安轉頭過來,她就用眼神示意付自安,去自己的位置上準備好聽封受賞。
付自安對這位中年女士的印象還是很好的。自己是失禮了,也沒忘了偷瞄一下上使的反應。陳常侍眼神溫和,甚至讚許的點點頭。
嘿嘿笑著向陳常侍行禮後,付自安趕緊迴到儀仗前方站好。
龍魂軍的令牌和官員用的律令,本質上是一個東西。隻是樣子不一樣,派係不一樣而已。所以,這也就不用問問,來人是不是付自安了。
沒有廢話,陳常侍直接高聲宣道:“嶂州岩君之子,武騎校尉付自安,上前聽封。”
“是!”付自安應和一聲,上前兩步單膝跪下。
這是付自安以軍職身份受封,畢竟他還沒有正式成為修士。若按普通百姓來算,需要跪伏叩拜。是軍官的話,哪怕是見了聖君,也就是個單膝聽命的姿勢便罷了。這也是馬譽大老遠跑來塞個軍銜給付自安的原因之一。
等之後正式獲得修士身份,那就是站立行禮即可。頂多是恩師父母需要叩拜,官不官的不在修士眼裏。
待付自安準備好,陳常侍便取出金絹帛書,開始宣讀上麵的封賞令。封賞令很長,陳常侍宣讀的時候,用了擴音的法器,整個嶂州城都能聽清楚。
付自安昂首聽著,似乎很是認真。
但其實,他眼睛正看著陳常侍身後的嶂岩峰。心裏想的是,這麽遠的距離,嶂岩峰上有沒有可能也能聽得到?
付自安猜測,此時伯父肯定如以前一樣。背著手,一語不發的看著嶂州城。
那麽遠,他看不看的清啊?哎,不用問,我的身影肯定被討厭的儀仗光華給遮住了。遠遠的,頂多能看見一道彩虹在城中。
當然聽不到,看不到都沒關係。付自安受了些什麽封賞,顧暮雲早該知道了。
隻是,如果他在場的話,付自安才會覺得榮耀更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