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鄔桓最後一任君王赫連玨為其皇妹伊昭公主修築的望月台。
台上瓊樓連闕、飛閣流丹,梁棟簷椽和迴廊欄杆的彩繪裝飾中加有金箔,每當日光照耀時,整個高台金光溢彩,雲霞浮動,故望月台又被稱為“金台”,又因伊昭公主的十二名近衛時常出入金台的緣故,這些近衛又被稱為金台十二衛。
昔日繁華不複,如今目之所及隻剩斷壁殘垣、廢墟瓦礫,幹枯扭曲的枝幹從殘缺損毀的圍牆內伸展出來,及膝的衰草荊棘長滿院子,破敗的宮殿上廡殿半塌,桁檁簷椽散落在四周,一副荒廢殘敗的景象。金台隻剩下一截半塌的夯土堆,孤獨矗立著,牆麵斑駁破敗,因被焚燒過,有幾處明顯的焦痕。
眾人騎馬,在殘破灰暗宮牆外的寬闊道路上一路向北緩行。
許是這宮殿遺址太過壓抑陰森,青城後背滲出一層冷汗,頭也昏沉起來,她用力按住額角,不讓其他人看出端倪。
珩王在一處完全倒塌的宮牆缺口處停住,身後眾人勒馬。
青城舉目四望,隻見垣牆頓擗、焦木橫陳,邊城夜晚的風吹過,涼颼颼的,但很快風變得溫暖起來,緊接著熱風鼓鼓,青城仿佛置身於三年前的那場大火中,耳畔是不斷燃燒的嗶剝聲,四周火舌亂竄,陣陣熱浪襲來,將她的臉頰額頭烤得滾燙生疼,她唿吸急促,心口狂跳,不由得攥緊韁繩。
這時一隻紅嘴黃腹的小鳥從傾斜的廡殿椽柱上飛了出來,圍著青城不停地低徊鳴叫。
幻象褪去,周圍的一切漸漸清晰,青城的心緒終於平靜下來。
眾人的目光追隨著那隻小鳥。
副將郭延開口:“這黃鸝鳥又來了,這鳥極通人性,但凡有人經過,它就會從這宮牆內飛出,也許是曾有人喂養的緣故。”
聞聽此言,珩王轉過身,定睛看了一會,道:“這是紅嘴玉,黃鸝和紅嘴玉都是紅嘴黃腹,隻是紅嘴玉的背部羽毛是綠色的。”
清輝如雪,照亮四野,細看之下,眾人果然看到鳥背上綠色的羽毛。
安仕進立即誇讚道:“珩王殿下果然見多識廣,自末將等駐紮白城以來,這鳥便在此盤桓,末將等時常看到,隻當是黃鸝。隻是平日裏時常見兩隻鳥飛來飛去,今日怎麽隻剩一隻了?”
這時紅嘴玉忽然展翅高飛,在路旁一棵槐樹的枝杈處不住地打轉,發出哀鳴的嘯叫。
樹上黑黝黝的,看不真切。
一個肩膀渾圓的將領道:“這鳥是不是受傷了?”
青城聽著眾人談論,眸底漸漸罩上一層水霧。
此時高亭侯道:“紅嘴玉都是成雙成對出入,若是其中一隻遭遇不幸,另一隻則會不斷地哀叫悲鳴,不久也會死去。”
幾位將領一怔,抬眸向樹上望去,細看之下,果然發現枝杈交錯處有個鳥巢。
這時紅嘴玉已不再哀鳴,它俯衝下來,費力地煽動翅膀,靜靜地繞著青城低飛一圈。
青城眼眶酸澀,眨了眨眼,伸出手,紅嘴玉一下子停落在她的掌心。
安仕進笑道:“看來這紅嘴玉很喜歡青城郡主。”
紅嘴玉拱著小腦袋,輕輕啄了幾下青城的指緣,青城用無名指輕撫它的翅膀。紅嘴玉在她掌心轉了半圈,歪著腦袋望向她,就這樣靜立片刻,忽然,它身子一晃,半僵著斜臥下去,眼眸慢慢闔起,沒了動靜。
這時隊伍中一位瘦高個的將領道:“這紅嘴玉怎麽不叫了,莫非是死了?”
青城默然不語,眼眶濕潤,眼前漸漸模糊起來。忽然,她驀地翻身下馬,雙手捧著那隻剛剛死去的紅嘴玉,幾步走到珩王的黑驪馬旁,黑色的陰影將她籠住,她仰起頭來,輕聲喚一聲:“殿下……”
珩王俯身,靠了過去,原本被他遮擋住的火把光亮驀地照過來,映在她蒼白的臉頰上,她眼睛漆黑,眸底泛著細碎的亮光,一抹哀痛清晰可見,珩王心頭忽然湧上一抹異樣,眉眼卻是一如既往的沉靜清冷:“怎麽?”
已過初夏,但邊城夜晚寒涼,一陣北風吹過,青城不由打了個寒顫,她眼珠一轉,這才發現珩王身後諸人的目光齊齊落在她身上,她眼睫輕顫,眼中霧氣迅速消弭,意識到自己失態,幾欲脫口而出的話又咽了迴去。
珩王緩緩坐直身子,青城轉過身,正欲離開,他的聲音驟然響起:“欒舟,留下來,聽候郡主差遣。”
欒舟拱手稱是。
青城微微發怔,退到路旁避讓,珩王眼神複雜地瞥了她一眼,帶著眾人向軍營而去。
馬蹄聲漸遠,欒舟走過來,見青城對著槐樹的樹冠發呆,問:“郡主在看鳥巢?”
青城點頭:“有勞欒護衛,去看看鳥巢中還有沒有紅嘴玉。”
欒舟依言照做,很快飛掠到樹幹上。
“郡主,這鳥巢中有兩隻鳥,其中一隻……已經死了,另有一隻雛鳥,翅膀是濕的,有些凍僵了,屬下這就把它們帶下來。”
青城讓欒舟將兩隻死去的紅嘴玉埋在槐樹下,又解下披風,將披風捆綁打結,做了個臨時的窩巢,將那隻雛鳥小心翼翼地放了進去。
見青城衣著單薄,欒舟忍不住提醒:“邊城夜晚寒涼,郡主這樣會著涼的。”
青城翻身上馬,一手護著“窩巢”,一手持韁,無聲一笑:“我不冷。”
兩人趕到城北軍營。
欒舟叫來擅長養鳥的兵士,讓他妥善養好這隻紅嘴玉,這兵士頻頻點頭,退了下去。
青城經過皇宮舊址時就有些不適,此時已是頭痛欲裂,身上一陣冷一陣熱,她借口要先歇息,讓欒舟帶她前往供休憩的營帳。
欒舟沒察覺出青城的異樣,依言將她帶到帳中,又去向珩王複命。
待腳步聲遠了,青城不再強撐,她撫住心口,緩步向床榻走去,可整個人輕飄飄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鬆軟的棉花上,她勉力走了幾步,忽然眼前一黑,整個人猛地栽倒,意識徹底墜入黑暗。
台上瓊樓連闕、飛閣流丹,梁棟簷椽和迴廊欄杆的彩繪裝飾中加有金箔,每當日光照耀時,整個高台金光溢彩,雲霞浮動,故望月台又被稱為“金台”,又因伊昭公主的十二名近衛時常出入金台的緣故,這些近衛又被稱為金台十二衛。
昔日繁華不複,如今目之所及隻剩斷壁殘垣、廢墟瓦礫,幹枯扭曲的枝幹從殘缺損毀的圍牆內伸展出來,及膝的衰草荊棘長滿院子,破敗的宮殿上廡殿半塌,桁檁簷椽散落在四周,一副荒廢殘敗的景象。金台隻剩下一截半塌的夯土堆,孤獨矗立著,牆麵斑駁破敗,因被焚燒過,有幾處明顯的焦痕。
眾人騎馬,在殘破灰暗宮牆外的寬闊道路上一路向北緩行。
許是這宮殿遺址太過壓抑陰森,青城後背滲出一層冷汗,頭也昏沉起來,她用力按住額角,不讓其他人看出端倪。
珩王在一處完全倒塌的宮牆缺口處停住,身後眾人勒馬。
青城舉目四望,隻見垣牆頓擗、焦木橫陳,邊城夜晚的風吹過,涼颼颼的,但很快風變得溫暖起來,緊接著熱風鼓鼓,青城仿佛置身於三年前的那場大火中,耳畔是不斷燃燒的嗶剝聲,四周火舌亂竄,陣陣熱浪襲來,將她的臉頰額頭烤得滾燙生疼,她唿吸急促,心口狂跳,不由得攥緊韁繩。
這時一隻紅嘴黃腹的小鳥從傾斜的廡殿椽柱上飛了出來,圍著青城不停地低徊鳴叫。
幻象褪去,周圍的一切漸漸清晰,青城的心緒終於平靜下來。
眾人的目光追隨著那隻小鳥。
副將郭延開口:“這黃鸝鳥又來了,這鳥極通人性,但凡有人經過,它就會從這宮牆內飛出,也許是曾有人喂養的緣故。”
聞聽此言,珩王轉過身,定睛看了一會,道:“這是紅嘴玉,黃鸝和紅嘴玉都是紅嘴黃腹,隻是紅嘴玉的背部羽毛是綠色的。”
清輝如雪,照亮四野,細看之下,眾人果然看到鳥背上綠色的羽毛。
安仕進立即誇讚道:“珩王殿下果然見多識廣,自末將等駐紮白城以來,這鳥便在此盤桓,末將等時常看到,隻當是黃鸝。隻是平日裏時常見兩隻鳥飛來飛去,今日怎麽隻剩一隻了?”
這時紅嘴玉忽然展翅高飛,在路旁一棵槐樹的枝杈處不住地打轉,發出哀鳴的嘯叫。
樹上黑黝黝的,看不真切。
一個肩膀渾圓的將領道:“這鳥是不是受傷了?”
青城聽著眾人談論,眸底漸漸罩上一層水霧。
此時高亭侯道:“紅嘴玉都是成雙成對出入,若是其中一隻遭遇不幸,另一隻則會不斷地哀叫悲鳴,不久也會死去。”
幾位將領一怔,抬眸向樹上望去,細看之下,果然發現枝杈交錯處有個鳥巢。
這時紅嘴玉已不再哀鳴,它俯衝下來,費力地煽動翅膀,靜靜地繞著青城低飛一圈。
青城眼眶酸澀,眨了眨眼,伸出手,紅嘴玉一下子停落在她的掌心。
安仕進笑道:“看來這紅嘴玉很喜歡青城郡主。”
紅嘴玉拱著小腦袋,輕輕啄了幾下青城的指緣,青城用無名指輕撫它的翅膀。紅嘴玉在她掌心轉了半圈,歪著腦袋望向她,就這樣靜立片刻,忽然,它身子一晃,半僵著斜臥下去,眼眸慢慢闔起,沒了動靜。
這時隊伍中一位瘦高個的將領道:“這紅嘴玉怎麽不叫了,莫非是死了?”
青城默然不語,眼眶濕潤,眼前漸漸模糊起來。忽然,她驀地翻身下馬,雙手捧著那隻剛剛死去的紅嘴玉,幾步走到珩王的黑驪馬旁,黑色的陰影將她籠住,她仰起頭來,輕聲喚一聲:“殿下……”
珩王俯身,靠了過去,原本被他遮擋住的火把光亮驀地照過來,映在她蒼白的臉頰上,她眼睛漆黑,眸底泛著細碎的亮光,一抹哀痛清晰可見,珩王心頭忽然湧上一抹異樣,眉眼卻是一如既往的沉靜清冷:“怎麽?”
已過初夏,但邊城夜晚寒涼,一陣北風吹過,青城不由打了個寒顫,她眼珠一轉,這才發現珩王身後諸人的目光齊齊落在她身上,她眼睫輕顫,眼中霧氣迅速消弭,意識到自己失態,幾欲脫口而出的話又咽了迴去。
珩王緩緩坐直身子,青城轉過身,正欲離開,他的聲音驟然響起:“欒舟,留下來,聽候郡主差遣。”
欒舟拱手稱是。
青城微微發怔,退到路旁避讓,珩王眼神複雜地瞥了她一眼,帶著眾人向軍營而去。
馬蹄聲漸遠,欒舟走過來,見青城對著槐樹的樹冠發呆,問:“郡主在看鳥巢?”
青城點頭:“有勞欒護衛,去看看鳥巢中還有沒有紅嘴玉。”
欒舟依言照做,很快飛掠到樹幹上。
“郡主,這鳥巢中有兩隻鳥,其中一隻……已經死了,另有一隻雛鳥,翅膀是濕的,有些凍僵了,屬下這就把它們帶下來。”
青城讓欒舟將兩隻死去的紅嘴玉埋在槐樹下,又解下披風,將披風捆綁打結,做了個臨時的窩巢,將那隻雛鳥小心翼翼地放了進去。
見青城衣著單薄,欒舟忍不住提醒:“邊城夜晚寒涼,郡主這樣會著涼的。”
青城翻身上馬,一手護著“窩巢”,一手持韁,無聲一笑:“我不冷。”
兩人趕到城北軍營。
欒舟叫來擅長養鳥的兵士,讓他妥善養好這隻紅嘴玉,這兵士頻頻點頭,退了下去。
青城經過皇宮舊址時就有些不適,此時已是頭痛欲裂,身上一陣冷一陣熱,她借口要先歇息,讓欒舟帶她前往供休憩的營帳。
欒舟沒察覺出青城的異樣,依言將她帶到帳中,又去向珩王複命。
待腳步聲遠了,青城不再強撐,她撫住心口,緩步向床榻走去,可整個人輕飄飄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鬆軟的棉花上,她勉力走了幾步,忽然眼前一黑,整個人猛地栽倒,意識徹底墜入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