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區的雅間大小不一、各具特色,名稱皆以“居”字結尾,各雅間之間阡陌相連,相自獨立又不至相隔太遠。
秋月居位於西區一隅,錢掌櫃親自引路,一路上七彎八繞,如此陣勢,武陵王終於可以確定,青城郡主應當就在秋月居中。
秋月居外有兩個身著黑衣的護衛,見是錢掌櫃領著人來,也不多問,錢掌櫃領著二人進門,之後匆匆離開。
房間內燈火煌煌,彌漫著一股淡淡的瓊華露的味道,還夾雜著幾縷清甜香氣,屋子正中擺著一扇山水透雕紫檀屏風,依稀可以看到屏風後有張軟塌,但上麵空無一人。
屏風前,兩張寬敞的桌案拚湊在一處,上麵放著一個青釉瓷罐、一個小缽和一支狼毫筆,旁邊站著一位容貌俏麗的女子,角落裏,一個黑衣女子抱著劍,目不轉睛地望著二人。
武陵王今日貼了假胡子,頭發用頭巾裹起,臉上也用碳灰塗抹過,這兩位侍女之前並未見過他,理應認不出來,可不知為何,被那黑衣女子凝視著,他心中有些惴惴。
胡掌櫃作揖,亮明身份,將紫色顏料雙手遞上。
慶星接過,將顏料剝下一小塊放入小缽,兌上水,又從青釉瓷罐中取出鹿膠攪拌,接著取出一方絹帛帕子,用狼毫筆在上麵試了試色,她秀眉蹙起,似乎不太滿意。
“你們掌櫃不是說這是紫葉楹所製的顏料嗎,為何不是黛紫色的,光澤也不夠潤。”
胡掌櫃賠笑:“紫色顏料本就罕見,采集和製法上也有細微差別,色澤上免不了有些出入……”
慶星沒再多說,收下顏料,打發二人離開。
武陵王和胡掌櫃出了秋月居,沿著小徑向外走,才走到偏僻無人處,身後就傳來動靜,武陵王轉頭一看,隻見一個身穿月白色羅裙的女子進到秋月居,雖是側影,但武陵王一眼就瞧出,這女子是青城。
他讓胡掌櫃先行離開,接著一路繞行,避開門口護衛,在夜色的掩映下,來到秋月居的花窗下。
花窗半掩,正好能聽到裏麵的對話。
慶星道:“郡主好不容易臨摹出夏獵圖,就差上色了,可這些紫色顏料與真跡上狩獵者所穿的紫衣顏色完全不符,這如何是好?”
青城開口,聲音略微有些沙啞。
“無妨,我自己調配便好,反正隻是用來替換真跡,尋常人一時也分辨不出。”
還是慶星的聲音:“郡主,夏獵圖在東宮的消息可靠嗎?”
青城似乎歎了口氣:“可不可靠,總要一試。景雲,到了賞菊宴那日,你趁機潛入太子的書房,若是能替換,就將真跡換出來,若是周圍有機關,那畫上的幾處細節你務必記牢……”
此言一出,武陵王眼底驀地劃過一抹精光,但接下來皆是低聲耳語,他凝神分辨,卻一個字也沒有聽清。
往年的賞菊宴都是設在禦花園中,參加的大多是女眷,今年宮中菊花開的甚好,榮妃便提議將賞菊宴設在麟德殿,邀請宗親朝臣和齊邕使團皆來參加,魏帝自然應允。
麟徳殿位於皇宮的西南角,緊鄰鳳闋朝暉樓,由前、後兩殿組成,殿上都有閣樓,閣樓兩側建有方亭,前後殿對應的方亭間架有蜿蜒曲折的長廊,方便宮人往來通行。大魏建國後,若遇重大的慶典,通常都在麟徳殿中慶祝。殿前有個極寬敞的廣場,魏帝曾在此處為凱旋而歸的雲中騎接風。
此時的廣場上黃花滿地,一盆盆菊花競相開放、千姿百態,甚為壯觀。魏帝領著一眾朝臣使節正在賞花,不知說到什麽,人群中不時爆出一陣陣笑聲。
魏帝約莫五十歲左右,身形不胖不瘦,兩鬢略染白霜,臉型方正,寬額隆鼻,長目犀利,不笑時氣勢威嚴,令人生畏,現下眉目舒展、笑語晏晏,倒是慈和不少。
青城的目光在人群中來迴巡睃,遠遠看到珩王,卻沒發現邯平的身影。
她正左右看著,盧寶音過來行禮,見景雲背著一個一尺見方的畫匣,不由道:“想必這畫匣中是青城郡主獻給陛下的畫作?不知出自哪位名家畫師?”
青城本來懶得同她多說,但念頭一轉,道:“並非出自名家,而是我親手所繪。”
盧寶音還想再問,青城已向著不遠處的薛嬿嫆走去。
不多時,負責此次宮宴的禮部尚書劉彧走了過來,躬身道:“陛下,筵席已齊備,不如先移步殿內?”
魏帝點點頭,引著眾人向麟德殿走去。
大殿內燈火通明,陳設精致,魏帝居中就坐,裴貴妃和榮妃相伴左右,其餘眾人則列席東西,依位次落座。賓客們華冠錦衣,珠圍翠繞,襯得滿堂浮彩流丹,金碧輝映。
待眾人落座,魏帝示意開宴。
武陵王坐在青城的斜對麵,酒過三巡,不經意一抬眸,隻見景雲雙手捧著畫匣跟在一位宮婢身後從西邊的角門走了出去。
他坐了片刻,借口醒酒,從另一側的角門離開。
青城瞥了一眼他的背影,收迴目光時,隻覺得一道淩厲的目光投來,她驀地迴視過去,盧寶音似乎嚇了一跳,匆忙垂眸。
這時慶星上前幾步,附在青城耳邊道:“郡主,邯平來了。”
青城眼眸一轉,看見邯平勁瘦的身影在角門外一閃而過——婢女都進到殿內侍奉左右,而近衛一律都在殿外靜候。
青城起身,走出麟德殿,沿著遊廊徑直繞到西北麵的僻靜處。
景雲站在一棵粗壯茂盛的槐樹下,見青城過來,立時迎上去,給青城罩上一件與她身上所穿全然相同的靛青色勁裝,又用赫赤色絲帶將青城的一頭青色束起。
“武陵王已經往東宮的方向去了,郡主一切小心。”
青城嗯了一聲,取出黑巾蒙在臉上,展臂提氣,躍到樹上,之後向著東宮飛掠而去。
與麟德殿的喧鬧氣氛不同,此時的東宮一片沉寂。
清曜殿四周空無一人,殿前的木蘭靜靜佇立,夜風驚起雀鳥,枝頭輕顫,花瓣簌簌飄落,屋簷下的幾盞八角宮燈也跟著輕輕晃動。
秋月居位於西區一隅,錢掌櫃親自引路,一路上七彎八繞,如此陣勢,武陵王終於可以確定,青城郡主應當就在秋月居中。
秋月居外有兩個身著黑衣的護衛,見是錢掌櫃領著人來,也不多問,錢掌櫃領著二人進門,之後匆匆離開。
房間內燈火煌煌,彌漫著一股淡淡的瓊華露的味道,還夾雜著幾縷清甜香氣,屋子正中擺著一扇山水透雕紫檀屏風,依稀可以看到屏風後有張軟塌,但上麵空無一人。
屏風前,兩張寬敞的桌案拚湊在一處,上麵放著一個青釉瓷罐、一個小缽和一支狼毫筆,旁邊站著一位容貌俏麗的女子,角落裏,一個黑衣女子抱著劍,目不轉睛地望著二人。
武陵王今日貼了假胡子,頭發用頭巾裹起,臉上也用碳灰塗抹過,這兩位侍女之前並未見過他,理應認不出來,可不知為何,被那黑衣女子凝視著,他心中有些惴惴。
胡掌櫃作揖,亮明身份,將紫色顏料雙手遞上。
慶星接過,將顏料剝下一小塊放入小缽,兌上水,又從青釉瓷罐中取出鹿膠攪拌,接著取出一方絹帛帕子,用狼毫筆在上麵試了試色,她秀眉蹙起,似乎不太滿意。
“你們掌櫃不是說這是紫葉楹所製的顏料嗎,為何不是黛紫色的,光澤也不夠潤。”
胡掌櫃賠笑:“紫色顏料本就罕見,采集和製法上也有細微差別,色澤上免不了有些出入……”
慶星沒再多說,收下顏料,打發二人離開。
武陵王和胡掌櫃出了秋月居,沿著小徑向外走,才走到偏僻無人處,身後就傳來動靜,武陵王轉頭一看,隻見一個身穿月白色羅裙的女子進到秋月居,雖是側影,但武陵王一眼就瞧出,這女子是青城。
他讓胡掌櫃先行離開,接著一路繞行,避開門口護衛,在夜色的掩映下,來到秋月居的花窗下。
花窗半掩,正好能聽到裏麵的對話。
慶星道:“郡主好不容易臨摹出夏獵圖,就差上色了,可這些紫色顏料與真跡上狩獵者所穿的紫衣顏色完全不符,這如何是好?”
青城開口,聲音略微有些沙啞。
“無妨,我自己調配便好,反正隻是用來替換真跡,尋常人一時也分辨不出。”
還是慶星的聲音:“郡主,夏獵圖在東宮的消息可靠嗎?”
青城似乎歎了口氣:“可不可靠,總要一試。景雲,到了賞菊宴那日,你趁機潛入太子的書房,若是能替換,就將真跡換出來,若是周圍有機關,那畫上的幾處細節你務必記牢……”
此言一出,武陵王眼底驀地劃過一抹精光,但接下來皆是低聲耳語,他凝神分辨,卻一個字也沒有聽清。
往年的賞菊宴都是設在禦花園中,參加的大多是女眷,今年宮中菊花開的甚好,榮妃便提議將賞菊宴設在麟德殿,邀請宗親朝臣和齊邕使團皆來參加,魏帝自然應允。
麟徳殿位於皇宮的西南角,緊鄰鳳闋朝暉樓,由前、後兩殿組成,殿上都有閣樓,閣樓兩側建有方亭,前後殿對應的方亭間架有蜿蜒曲折的長廊,方便宮人往來通行。大魏建國後,若遇重大的慶典,通常都在麟徳殿中慶祝。殿前有個極寬敞的廣場,魏帝曾在此處為凱旋而歸的雲中騎接風。
此時的廣場上黃花滿地,一盆盆菊花競相開放、千姿百態,甚為壯觀。魏帝領著一眾朝臣使節正在賞花,不知說到什麽,人群中不時爆出一陣陣笑聲。
魏帝約莫五十歲左右,身形不胖不瘦,兩鬢略染白霜,臉型方正,寬額隆鼻,長目犀利,不笑時氣勢威嚴,令人生畏,現下眉目舒展、笑語晏晏,倒是慈和不少。
青城的目光在人群中來迴巡睃,遠遠看到珩王,卻沒發現邯平的身影。
她正左右看著,盧寶音過來行禮,見景雲背著一個一尺見方的畫匣,不由道:“想必這畫匣中是青城郡主獻給陛下的畫作?不知出自哪位名家畫師?”
青城本來懶得同她多說,但念頭一轉,道:“並非出自名家,而是我親手所繪。”
盧寶音還想再問,青城已向著不遠處的薛嬿嫆走去。
不多時,負責此次宮宴的禮部尚書劉彧走了過來,躬身道:“陛下,筵席已齊備,不如先移步殿內?”
魏帝點點頭,引著眾人向麟德殿走去。
大殿內燈火通明,陳設精致,魏帝居中就坐,裴貴妃和榮妃相伴左右,其餘眾人則列席東西,依位次落座。賓客們華冠錦衣,珠圍翠繞,襯得滿堂浮彩流丹,金碧輝映。
待眾人落座,魏帝示意開宴。
武陵王坐在青城的斜對麵,酒過三巡,不經意一抬眸,隻見景雲雙手捧著畫匣跟在一位宮婢身後從西邊的角門走了出去。
他坐了片刻,借口醒酒,從另一側的角門離開。
青城瞥了一眼他的背影,收迴目光時,隻覺得一道淩厲的目光投來,她驀地迴視過去,盧寶音似乎嚇了一跳,匆忙垂眸。
這時慶星上前幾步,附在青城耳邊道:“郡主,邯平來了。”
青城眼眸一轉,看見邯平勁瘦的身影在角門外一閃而過——婢女都進到殿內侍奉左右,而近衛一律都在殿外靜候。
青城起身,走出麟德殿,沿著遊廊徑直繞到西北麵的僻靜處。
景雲站在一棵粗壯茂盛的槐樹下,見青城過來,立時迎上去,給青城罩上一件與她身上所穿全然相同的靛青色勁裝,又用赫赤色絲帶將青城的一頭青色束起。
“武陵王已經往東宮的方向去了,郡主一切小心。”
青城嗯了一聲,取出黑巾蒙在臉上,展臂提氣,躍到樹上,之後向著東宮飛掠而去。
與麟德殿的喧鬧氣氛不同,此時的東宮一片沉寂。
清曜殿四周空無一人,殿前的木蘭靜靜佇立,夜風驚起雀鳥,枝頭輕顫,花瓣簌簌飄落,屋簷下的幾盞八角宮燈也跟著輕輕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