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盧焜的證詞和素琴的指認,次日一早,壽禮案的一應卷宗就遞到魏帝麵前。魏帝大怒,下令嚴懲,並下了一道令盧定洲立即返京問責的諭旨。
消息很快傳到平涼王府。
慶星道:“郡主,壽禮案的真相很快就會傳遍京城,錢掌櫃說已經有不少百姓知道郡主是被無辜牽連,都在打聽酒樓何時開張呢?”
“一鼓作氣,再而衰,如今的情形,要找個合適的契機才好……”
“郡主說得是!對了,既然壽禮案的禍首已經找到,這春獵圖該還迴來了吧。武寧司的人當真無恥,拿著還春獵圖的幌子試探景雲武功,試探便試探唄,倒是把春獵圖還迴來呀,酒樓開張的時候還要用呢……”
正說著,齊嬤嬤來通稟,說來了一隊武寧衛。
青城隻當他們此行是來交還春獵圖的,不想卻是讓她即刻前往鴻臚寺。
來傳信的正是封義,經曆昨晚之事,他倒是極為客氣恭敬,可對於為何前去語焉不詳,青城也不過多探問,帶著慶星,一路來到鴻臚寺。
官署正中的院子裏,珩王居中而立,鴻臚寺少卿和兩位使臣打扮的人靜立一旁。
珩王很快道明請青城前來的原因。
“目前既有兩幅春獵圖,那其中必有偽作,本王已請宮中畫師以及弘文館的幾位大學士前來,一同鑒定究竟哪副才是真跡,還請郡主一同做個見證。”
青城自然應允,兩位悉渠的正副使也表示無異議。
青城和悉渠使臣分列院中兩邊而立,兩幅相應的畫作被放置在各自就近的書案上。
宮中畫師和弘文館的幾位大學士上前,一番鑒定後,很快確定悉渠使臣進獻的為真跡,青城手中的乃偽作。
“這怎麽可能!”慶星擰眉,一臉不敢置信,“這一定是弄錯了!”
鴻臚寺少卿陳謹道:“這位姑娘請慎言,這幾位皆是親眼瞻仰過先帝墨寶的大學士,豈會弄錯?”
青城的目光從兩幅畫作上輕輕掃過,心中已是清明一片,慶星說得沒錯,的確是弄錯了,不過弄錯的並非鑒定結果,而是這兩幅畫作被弄混了,眼前這方書案上放置的並非她的春獵圖。
青城道:“書畫古籍通常會用芸香草或樟木片等香料驅趕蠹蟲,但臣女幼時肺氣虛弱,時常患病,遵醫者囑托,需遠離散發濃烈氣味的香料等物,故而臣女經手的書卷畫冊都會用一種含有雪鬆木的香料來熏,幾位大學士一驗便知。”
幾人聞言並未有所動作,直到珩王開口,他們才紛紛上前,查看後,幾人麵麵相覷,其中一位道:“啟稟珩王殿下、青城郡主,這兩幅畫作上皆無雪鬆木之味。”
另外幾人一聽,也紛紛附和。
慶星心急如焚,脫口道:“這不可能,這是奴婢親手熏製過的,怎會沒有?”
珩王見狀,對著青城道:“郡主若不放心,可親自驗看。”
青城瞥了慶星一眼,慶星會意,對著珩王躬身一禮,而後徑直走向畫卷。隔著幾步遠的時候,一股混合著芸香草的刺鼻氣味撲麵而來,慶星秀眉緊蹙,不甘心地湊近輕嗅,隻覺得香味甚異,像是好幾種香料混在一起,但就是沒有雪鬆木的味道……
她驚得說不出話來,眼神狐疑的向青城望去。
瞧慶星的神情,青城已猜到大半。
她想了想,道:“臣女畫卷的畫軸曾遭磕碰,有道寸餘長的裂紋,煩請幾位大學士和畫師再看看?”
幾人上前查驗,看過之後皆麵有異色,弘文館的一位兩鬢斑白的大學士訝然道:“兩幅春獵圖的畫軸在同樣位置上均有一道寸餘長的的裂紋,這要如何分辨才好?”
悉渠國的主使滿麵愁容,似乎有些憂心:“本使竟沒注意,這畫軸上竟有裂紋!”
慶星一聽,眼眸瞪大,一副震驚的表情。
珩王看向青城,道:“青城郡主可還有其他方法證明畫卷被混淆?”
青城心下一沉,為今之計,要想拿迴春獵圖真跡,隻能亮出伊昭的血書,可若此時拿出,定會掀起軒然大波。
一番盤算後,她輕輕搖頭,腦中忽然有一線雪亮劃過,她終於明白過來,分明是有人故意混淆兩幅畫作!
這人是誰?會是珩王嗎?
若真是珩王,那目的會是什麽?
青城腦中紛雜一片,這時珩王又道:“兩幅畫作都是貼著封條被送來鴻臚寺的,斷不會有所混淆……”
話到此處,他瞥了陳瑾一眼,停頓的間隙,一直沒說話的悉渠副使忽然開口:“珩王殿下,悉渠前不久發生叛亂,進獻的春獵圖乃是從叛軍手中繳獲的戰利,當時拿到此圖時,在下就發現在春獵圖左下角隱蔽處蓋有一印章,乃悉渠國特有的鸞鳥圖騰紋飾,想來是叛軍首領所印,可能是擔心印在顯眼處破壞了畫卷意境,故而如此,既然青城郡主有異議,在下等也恐畫作混淆,不如請幾位大學士鑒別一二。”
主使頻頻點頭,連聲附和,看起來明顯也知曉此事。
珩王應允,請在場官員皆上前查看,不過片刻,便有了結論,兩幅畫作果然被搞混了,靠近青城書案上的春獵圖有此鸞鳥圖騰,另一幅上卻沒有。
要說這圖騰所印的位置可謂極其刁鑽。春獵圖上的狩獵者皆騎駿馬,穿紫衣,肩上背箭簍,手中持弓,身後的樹林間有獵物若隱若現,陽光從蔥鬱的枝葉間投下,斑駁的光影打在紫衣狩獵者的身上,而這鸞鳥圖騰就印在其中一處光影上,若非有人提醒,是極難發現的。
畫卷歸屬顯而易見,珩王麵色陰沉,對著陳謹冷聲道:“除了武寧衛,這兩幅畫作隻有鴻臚寺的官員接觸過,陳少卿作何解釋?”
陳謹麵色驚惶,膝下一軟,跪倒在地,聲音發顫:“啟稟殿下,想來是新來的錄事不小心將兩幅畫作弄混淆了,一時分辨不出,這才生了誤會,還望珩王殿下和青城郡主恕罪。”
侍立兩旁的幾名錄事瑟瑟發抖,俱跪倒在地,忙不迭地求情。
這時反倒是悉渠主使站出來打破僵局。
消息很快傳到平涼王府。
慶星道:“郡主,壽禮案的真相很快就會傳遍京城,錢掌櫃說已經有不少百姓知道郡主是被無辜牽連,都在打聽酒樓何時開張呢?”
“一鼓作氣,再而衰,如今的情形,要找個合適的契機才好……”
“郡主說得是!對了,既然壽禮案的禍首已經找到,這春獵圖該還迴來了吧。武寧司的人當真無恥,拿著還春獵圖的幌子試探景雲武功,試探便試探唄,倒是把春獵圖還迴來呀,酒樓開張的時候還要用呢……”
正說著,齊嬤嬤來通稟,說來了一隊武寧衛。
青城隻當他們此行是來交還春獵圖的,不想卻是讓她即刻前往鴻臚寺。
來傳信的正是封義,經曆昨晚之事,他倒是極為客氣恭敬,可對於為何前去語焉不詳,青城也不過多探問,帶著慶星,一路來到鴻臚寺。
官署正中的院子裏,珩王居中而立,鴻臚寺少卿和兩位使臣打扮的人靜立一旁。
珩王很快道明請青城前來的原因。
“目前既有兩幅春獵圖,那其中必有偽作,本王已請宮中畫師以及弘文館的幾位大學士前來,一同鑒定究竟哪副才是真跡,還請郡主一同做個見證。”
青城自然應允,兩位悉渠的正副使也表示無異議。
青城和悉渠使臣分列院中兩邊而立,兩幅相應的畫作被放置在各自就近的書案上。
宮中畫師和弘文館的幾位大學士上前,一番鑒定後,很快確定悉渠使臣進獻的為真跡,青城手中的乃偽作。
“這怎麽可能!”慶星擰眉,一臉不敢置信,“這一定是弄錯了!”
鴻臚寺少卿陳謹道:“這位姑娘請慎言,這幾位皆是親眼瞻仰過先帝墨寶的大學士,豈會弄錯?”
青城的目光從兩幅畫作上輕輕掃過,心中已是清明一片,慶星說得沒錯,的確是弄錯了,不過弄錯的並非鑒定結果,而是這兩幅畫作被弄混了,眼前這方書案上放置的並非她的春獵圖。
青城道:“書畫古籍通常會用芸香草或樟木片等香料驅趕蠹蟲,但臣女幼時肺氣虛弱,時常患病,遵醫者囑托,需遠離散發濃烈氣味的香料等物,故而臣女經手的書卷畫冊都會用一種含有雪鬆木的香料來熏,幾位大學士一驗便知。”
幾人聞言並未有所動作,直到珩王開口,他們才紛紛上前,查看後,幾人麵麵相覷,其中一位道:“啟稟珩王殿下、青城郡主,這兩幅畫作上皆無雪鬆木之味。”
另外幾人一聽,也紛紛附和。
慶星心急如焚,脫口道:“這不可能,這是奴婢親手熏製過的,怎會沒有?”
珩王見狀,對著青城道:“郡主若不放心,可親自驗看。”
青城瞥了慶星一眼,慶星會意,對著珩王躬身一禮,而後徑直走向畫卷。隔著幾步遠的時候,一股混合著芸香草的刺鼻氣味撲麵而來,慶星秀眉緊蹙,不甘心地湊近輕嗅,隻覺得香味甚異,像是好幾種香料混在一起,但就是沒有雪鬆木的味道……
她驚得說不出話來,眼神狐疑的向青城望去。
瞧慶星的神情,青城已猜到大半。
她想了想,道:“臣女畫卷的畫軸曾遭磕碰,有道寸餘長的裂紋,煩請幾位大學士和畫師再看看?”
幾人上前查驗,看過之後皆麵有異色,弘文館的一位兩鬢斑白的大學士訝然道:“兩幅春獵圖的畫軸在同樣位置上均有一道寸餘長的的裂紋,這要如何分辨才好?”
悉渠國的主使滿麵愁容,似乎有些憂心:“本使竟沒注意,這畫軸上竟有裂紋!”
慶星一聽,眼眸瞪大,一副震驚的表情。
珩王看向青城,道:“青城郡主可還有其他方法證明畫卷被混淆?”
青城心下一沉,為今之計,要想拿迴春獵圖真跡,隻能亮出伊昭的血書,可若此時拿出,定會掀起軒然大波。
一番盤算後,她輕輕搖頭,腦中忽然有一線雪亮劃過,她終於明白過來,分明是有人故意混淆兩幅畫作!
這人是誰?會是珩王嗎?
若真是珩王,那目的會是什麽?
青城腦中紛雜一片,這時珩王又道:“兩幅畫作都是貼著封條被送來鴻臚寺的,斷不會有所混淆……”
話到此處,他瞥了陳瑾一眼,停頓的間隙,一直沒說話的悉渠副使忽然開口:“珩王殿下,悉渠前不久發生叛亂,進獻的春獵圖乃是從叛軍手中繳獲的戰利,當時拿到此圖時,在下就發現在春獵圖左下角隱蔽處蓋有一印章,乃悉渠國特有的鸞鳥圖騰紋飾,想來是叛軍首領所印,可能是擔心印在顯眼處破壞了畫卷意境,故而如此,既然青城郡主有異議,在下等也恐畫作混淆,不如請幾位大學士鑒別一二。”
主使頻頻點頭,連聲附和,看起來明顯也知曉此事。
珩王應允,請在場官員皆上前查看,不過片刻,便有了結論,兩幅畫作果然被搞混了,靠近青城書案上的春獵圖有此鸞鳥圖騰,另一幅上卻沒有。
要說這圖騰所印的位置可謂極其刁鑽。春獵圖上的狩獵者皆騎駿馬,穿紫衣,肩上背箭簍,手中持弓,身後的樹林間有獵物若隱若現,陽光從蔥鬱的枝葉間投下,斑駁的光影打在紫衣狩獵者的身上,而這鸞鳥圖騰就印在其中一處光影上,若非有人提醒,是極難發現的。
畫卷歸屬顯而易見,珩王麵色陰沉,對著陳謹冷聲道:“除了武寧衛,這兩幅畫作隻有鴻臚寺的官員接觸過,陳少卿作何解釋?”
陳謹麵色驚惶,膝下一軟,跪倒在地,聲音發顫:“啟稟殿下,想來是新來的錄事不小心將兩幅畫作弄混淆了,一時分辨不出,這才生了誤會,還望珩王殿下和青城郡主恕罪。”
侍立兩旁的幾名錄事瑟瑟發抖,俱跪倒在地,忙不迭地求情。
這時反倒是悉渠主使站出來打破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