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家庭會議
我隻是一個老實的配角 作者:眼鏡熊博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平安迴到家裏的時候,廚房裏已經傳來了肉香味。
張大壯背著柴迴來,眼巴巴地盯著,連張靖也咽了咽口水。
在貧瘠的年代,那可是肉啊。
因為很多人會抓,河水裏的魚賊的很,張大壯這樣九歲的孩子抓住算是運氣很不錯的。
他們家裏條件沒有多好,一般張平安抓到的都會去賣錢。
張靖轉移視線,從背簍裏又拿出一串鳥,是很普通的麻雀,有四個。還有一支三個指頭粗,小臂長的山藥。
她跟奶奶獻殷勤:“奶,烤小鳥……”
張奶奶彈了她腦門:“別的事情不吭聲,碰到吃的就嘴也軟了。行了,丟灶門去,記得別烤焦了。”
她又接過去山藥,尋思迴頭問問唐家老姐姐兒媳婦能不能吃這個。
張奶奶倒是知道這個能吃,以前饑荒什麽東西沒吃過?就是擔心對現在坐月子的人不好。
張靖嘿嘿笑了一聲。
其實很多小孩捕到鳥都自個在外麵生火燒了吃了,大人們也不會跟孩子搶這一點肉。
但張靖家裏又沒有別人搶,她懶的偷火星,幹脆放到明麵上,也跟家裏人分享點。
咋說呢,為了吃飽穿暖,張靖把“靠山吃山”貫徹到底,所以才有了張大壯他們對張靖整天跟草玩的印象。
要不是這些小動物雞賊,怕不是能被她吃完。
今年不是荒年,連鳥看起來都多一點肉,張靖吃鳥已經吃的有些爐火純青,張大壯在旁邊殷勤地給她幫忙,因為這樣能分到一隻鳥。
他妹妹可沒有那麽護食。
這是張大壯在外麵對小夥伴最驕傲的一點,雖然吃妹妹的軟飯聽起來似乎有點丟麵子,可是他吃的好啊,這一點足夠一群小孩流口水了。
晚飯桌上一共三個大人兩個小孩,還有一個女人和一個嬰兒在裏屋。
奶奶先是盛了一大碗魚湯帶肉端了進去,然後把肉很均勻地分到剩下的人碗裏。每個人的粗糧飯上澆上魚湯。
幾人都顧不得桌上還有一盤白菜,默契地埋下頭狂吃肉和肉湯泡飯。
張奶奶點評:“都跟餓了幾天沒吃飯似的。”
張靖看了眼奶奶明顯也更快的扒飯的手,心說您老不也這樣嗎?
大家一天兩頓飯,每次五六分飽都是最好的了。農閑時大家都是一頓清湯寡水的混個日子。
沾了孕婦的光,幾人好歹吃了八分飽。
連一向沉默陰鬱的小叔都臉色舒展開了。
吃完飯,奶奶主持了一場家庭會議,就在裏間,王芳和新妹妹張黛也在炕上聽著。
“咱有了新娃,咱可得好好養著,芳兒的身體養好了,孩也養壯實。不過今年沒有大旱,麥子收成能高個一兩分,但稅收沒減,咱得想個別的活生。”
奶奶曾經因為荒年沒養大一個姑娘,因此對養孩有些心結。
張靖和張大壯身體從來都比村裏的小孩們要結實一點,也有這個原因。
小叔張富貴盯著自己的腿不說話。
他的腿是不能下地了,但也沒到不能走的地步,但看著家裏的母親和大嫂忙裏忙外,這人有些愧疚消沉。除了做點木工補貼家裏,幾乎不怎麽說話。
張富貴此刻心裏想什麽,大家夥基本都知道,奶奶沒給他繼續消沉的機會,敞亮地問他:“老二,娘曉得你喜歡這個木工活,也別操心這操心那,你娘我還沒有不能動呢。”
“你要是想繼續學,我就去問村裏的張木匠,你學好了,賣到的錢才能更多。”
張富貴啞了一會兒,還是表態:“娘,我先不去學了,家裏的狀況緩過來,我再去。”
張奶奶點頭,沒有繼續說什麽。
她看向張靖:“……算了,你還小,先溜達著。”
張靖縮了縮頭:“奶,我認得些草藥,也不是完全沒用……”
奶奶當然知道這孫女不是沒用,這丫頭自小古怪,說是跟著遊方道士學過一些藥草,起初一家人誰都沒信。
直到她把那些雜草一樣的東西賣了,拿來的錢治好了她爹的風寒病。
後來這丫頭又說自己想認字,張奶奶很幹脆地告訴她,這裏的學堂不收女娃,而且家裏沒有足夠的學費交。
如果她想識字,隻能找學過木匠的小叔教,但那時候人還在戰場上呢。
張靖不聲不響去找村裏一個老裁縫,給她端茶遞水送各種她找來的野物,殷勤乖巧地仿佛以前那個木訥的人不是她一樣。
就為了那裁縫的家裏有幾本識字書,她借著看看。
老裁縫以為自己多了個堅持不懈的弟子呢,結果這孩子對布料衣裳完全沒興趣,就為了裁縫認字,能跟著學寫字。
老裁縫又氣又笑,等她學完了兩本書,就把人趕迴張家了。
等張家人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張靖已經把老裁縫得罪了。
家裏人也不知道說她什麽好,奶奶隻好拿些雞蛋過去賠罪。
但後來逢年過節,張靖還是偷偷往裁縫的門縫裏塞東西。她把能搞到的不算丟人現眼的都給了裁縫一份。然後就在第二個新年,收到了一身新衣服。
所以綜上,張靖還是家裏唯二認字的人,估計連張富貴都沒有她認得多。
張奶奶白了張靖一眼:“你啊,就仗著自己歲數小,搗亂吧!”
話是這麽說的,但在場誰聽不出來奶奶對這孫女滿意著呢。
她的兩個兒子知道自己娘的脾氣,也知道自己沒有張靖受寵,縮著不說話。
其實草藥是從前的自己認識的,印象已經有些模糊,但瞎摸也能找到些能用的賣錢。
識字也是為了看看這個時代的基礎語言,為了不讓自己陷入一些危險的境地。
張靖雖然生活態度不算特別積極,每一次重新開始都隻求不出差錯、能吃飽飯,但對保障自己基礎生活的東西可從來不含糊。
“大壯今年就十歲了,你好好跟著小叔和妹妹認字,認得些了,幹什麽都不抓瞎,你看你妹妹,人就知道自己識字。家裏事情多,先留在家裏幫忙吧!”
張奶奶雖然也不識字,可是她活的長了,見過的東西也不少。
她惦記著什麽時候能讓家裏孩子在城鎮謀一份差事。
總在家裏種地,一份賦稅一段荒年就能把人壓垮。
大壯又被和妹妹比了,他癟癟嘴:“妹妹比我聰明,我學了又沒用,跟著妹妹就行。”
奶奶眼睛一瞪:“你還想一輩子吃你妹妹軟飯?!看老娘不教訓你!”
大壯縮縮脖子躲在娘身邊了,王芳好笑地拍了拍他的胳膊。
“至於老大,你操心照顧好你媳婦,家裏的麥子也快收了,你就代替你媳婦是主要勞力。芳兒先休息個十來八天,顧好自己身子,也顧好娃。”
“收完麥子,咱去找山裏的栗子樹,那東西值錢。聽說去年李家碰到了兩三棵,家裏人人換了新衣,今年咱們也看看運氣咋樣。”
幾句話敲定了家裏的活。沒人反對。
張靖打了個哈欠,逗了逗直勾勾盯著人的妹妹張黛,迴去睡了。
張大壯背著柴迴來,眼巴巴地盯著,連張靖也咽了咽口水。
在貧瘠的年代,那可是肉啊。
因為很多人會抓,河水裏的魚賊的很,張大壯這樣九歲的孩子抓住算是運氣很不錯的。
他們家裏條件沒有多好,一般張平安抓到的都會去賣錢。
張靖轉移視線,從背簍裏又拿出一串鳥,是很普通的麻雀,有四個。還有一支三個指頭粗,小臂長的山藥。
她跟奶奶獻殷勤:“奶,烤小鳥……”
張奶奶彈了她腦門:“別的事情不吭聲,碰到吃的就嘴也軟了。行了,丟灶門去,記得別烤焦了。”
她又接過去山藥,尋思迴頭問問唐家老姐姐兒媳婦能不能吃這個。
張奶奶倒是知道這個能吃,以前饑荒什麽東西沒吃過?就是擔心對現在坐月子的人不好。
張靖嘿嘿笑了一聲。
其實很多小孩捕到鳥都自個在外麵生火燒了吃了,大人們也不會跟孩子搶這一點肉。
但張靖家裏又沒有別人搶,她懶的偷火星,幹脆放到明麵上,也跟家裏人分享點。
咋說呢,為了吃飽穿暖,張靖把“靠山吃山”貫徹到底,所以才有了張大壯他們對張靖整天跟草玩的印象。
要不是這些小動物雞賊,怕不是能被她吃完。
今年不是荒年,連鳥看起來都多一點肉,張靖吃鳥已經吃的有些爐火純青,張大壯在旁邊殷勤地給她幫忙,因為這樣能分到一隻鳥。
他妹妹可沒有那麽護食。
這是張大壯在外麵對小夥伴最驕傲的一點,雖然吃妹妹的軟飯聽起來似乎有點丟麵子,可是他吃的好啊,這一點足夠一群小孩流口水了。
晚飯桌上一共三個大人兩個小孩,還有一個女人和一個嬰兒在裏屋。
奶奶先是盛了一大碗魚湯帶肉端了進去,然後把肉很均勻地分到剩下的人碗裏。每個人的粗糧飯上澆上魚湯。
幾人都顧不得桌上還有一盤白菜,默契地埋下頭狂吃肉和肉湯泡飯。
張奶奶點評:“都跟餓了幾天沒吃飯似的。”
張靖看了眼奶奶明顯也更快的扒飯的手,心說您老不也這樣嗎?
大家一天兩頓飯,每次五六分飽都是最好的了。農閑時大家都是一頓清湯寡水的混個日子。
沾了孕婦的光,幾人好歹吃了八分飽。
連一向沉默陰鬱的小叔都臉色舒展開了。
吃完飯,奶奶主持了一場家庭會議,就在裏間,王芳和新妹妹張黛也在炕上聽著。
“咱有了新娃,咱可得好好養著,芳兒的身體養好了,孩也養壯實。不過今年沒有大旱,麥子收成能高個一兩分,但稅收沒減,咱得想個別的活生。”
奶奶曾經因為荒年沒養大一個姑娘,因此對養孩有些心結。
張靖和張大壯身體從來都比村裏的小孩們要結實一點,也有這個原因。
小叔張富貴盯著自己的腿不說話。
他的腿是不能下地了,但也沒到不能走的地步,但看著家裏的母親和大嫂忙裏忙外,這人有些愧疚消沉。除了做點木工補貼家裏,幾乎不怎麽說話。
張富貴此刻心裏想什麽,大家夥基本都知道,奶奶沒給他繼續消沉的機會,敞亮地問他:“老二,娘曉得你喜歡這個木工活,也別操心這操心那,你娘我還沒有不能動呢。”
“你要是想繼續學,我就去問村裏的張木匠,你學好了,賣到的錢才能更多。”
張富貴啞了一會兒,還是表態:“娘,我先不去學了,家裏的狀況緩過來,我再去。”
張奶奶點頭,沒有繼續說什麽。
她看向張靖:“……算了,你還小,先溜達著。”
張靖縮了縮頭:“奶,我認得些草藥,也不是完全沒用……”
奶奶當然知道這孫女不是沒用,這丫頭自小古怪,說是跟著遊方道士學過一些藥草,起初一家人誰都沒信。
直到她把那些雜草一樣的東西賣了,拿來的錢治好了她爹的風寒病。
後來這丫頭又說自己想認字,張奶奶很幹脆地告訴她,這裏的學堂不收女娃,而且家裏沒有足夠的學費交。
如果她想識字,隻能找學過木匠的小叔教,但那時候人還在戰場上呢。
張靖不聲不響去找村裏一個老裁縫,給她端茶遞水送各種她找來的野物,殷勤乖巧地仿佛以前那個木訥的人不是她一樣。
就為了那裁縫的家裏有幾本識字書,她借著看看。
老裁縫以為自己多了個堅持不懈的弟子呢,結果這孩子對布料衣裳完全沒興趣,就為了裁縫認字,能跟著學寫字。
老裁縫又氣又笑,等她學完了兩本書,就把人趕迴張家了。
等張家人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張靖已經把老裁縫得罪了。
家裏人也不知道說她什麽好,奶奶隻好拿些雞蛋過去賠罪。
但後來逢年過節,張靖還是偷偷往裁縫的門縫裏塞東西。她把能搞到的不算丟人現眼的都給了裁縫一份。然後就在第二個新年,收到了一身新衣服。
所以綜上,張靖還是家裏唯二認字的人,估計連張富貴都沒有她認得多。
張奶奶白了張靖一眼:“你啊,就仗著自己歲數小,搗亂吧!”
話是這麽說的,但在場誰聽不出來奶奶對這孫女滿意著呢。
她的兩個兒子知道自己娘的脾氣,也知道自己沒有張靖受寵,縮著不說話。
其實草藥是從前的自己認識的,印象已經有些模糊,但瞎摸也能找到些能用的賣錢。
識字也是為了看看這個時代的基礎語言,為了不讓自己陷入一些危險的境地。
張靖雖然生活態度不算特別積極,每一次重新開始都隻求不出差錯、能吃飽飯,但對保障自己基礎生活的東西可從來不含糊。
“大壯今年就十歲了,你好好跟著小叔和妹妹認字,認得些了,幹什麽都不抓瞎,你看你妹妹,人就知道自己識字。家裏事情多,先留在家裏幫忙吧!”
張奶奶雖然也不識字,可是她活的長了,見過的東西也不少。
她惦記著什麽時候能讓家裏孩子在城鎮謀一份差事。
總在家裏種地,一份賦稅一段荒年就能把人壓垮。
大壯又被和妹妹比了,他癟癟嘴:“妹妹比我聰明,我學了又沒用,跟著妹妹就行。”
奶奶眼睛一瞪:“你還想一輩子吃你妹妹軟飯?!看老娘不教訓你!”
大壯縮縮脖子躲在娘身邊了,王芳好笑地拍了拍他的胳膊。
“至於老大,你操心照顧好你媳婦,家裏的麥子也快收了,你就代替你媳婦是主要勞力。芳兒先休息個十來八天,顧好自己身子,也顧好娃。”
“收完麥子,咱去找山裏的栗子樹,那東西值錢。聽說去年李家碰到了兩三棵,家裏人人換了新衣,今年咱們也看看運氣咋樣。”
幾句話敲定了家裏的活。沒人反對。
張靖打了個哈欠,逗了逗直勾勾盯著人的妹妹張黛,迴去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