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算計·無心之人
綜影視甄嬛傳:溫柔毒婦 作者:卿卿奶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擦了擦額頭的冷汗,心中狂跳不止。
‘……今夜若傳帝將喪,消息為假,太醫之言不可信,當堅守帝王之側……’
直到現在,行宮無事發生,皇上無恙。
妹妹的言辭為何這般篤定?
她對皇上做了什麽?
還是……一切都是皇上的吩咐?
年羹堯想不明白。
早在三天前,年世蘭便讓年羹堯借隆科多之名,私下召十四阿哥秘密迴京,當時也給了他一封信,上麵明顯是女子的字跡。
現在他懷中這兩封,是不同的男子字跡,一封要在明日放到十七阿哥的太監身上,一封交給胤稷。
如果一切是皇上做的局……
皇上竟然對僅剩的幾個兒子猜忌至此嗎?用假死來做局?
如果不是皇上,而是妹妹對皇上做了什麽……胤稷還小啊……
年羹堯快步迴到值房更衣,而後跟按時迴來的侍衛交班。
在年世蘭開始教榮安騎馬的時候,康熙就默默將年羹堯從二等禦前侍衛提到了一等,一等禦前侍衛手底下可掌管三百餘人。
康熙的禦前侍衛,都是皇勳貴胄家族中選取出來的年輕幹練者,絕無家境貧窮又廢柴的人混進來,小恩小惠根本感動不了人家,雖說年羹堯跟他們是上下屬關係,但也花了不少時間打好關係。
今夜,年羹堯帶著關係頗好的一群下屬值守迴儀殿理政處,這是玉璽放置之地,如果宮中發生異動,這裏會很安全,同時也能快速到達清溪書屋。
天黑了。
年世蘭仍未迴清溪書屋,
“魏珠,派人問問皇貴妃什麽時候迴來。”
康熙順勢留在正殿,將次要的折子挑出來,親筆朱批。
往常他都是將這些折子分發給臣子處理,現在隻當打發時間吧。
“啟稟皇上,石庶妃求見。”
“何事?”
“迴皇上,石庶妃並未告知。”
“讓她迴去吧。”
出去傳話的小太監很快又迴來:“迴皇上,石庶妃說她親手燉了補湯給皇上,說見不到皇上不離開。”
康熙皺眉,將折子輕輕摔在桌案上,“讓她進來。”
“是。”
康熙曾經寵了石庶妃兩年,自年世蘭入宮至今,康熙已有八年未曾召見石庶妃,早就不記得她的樣子了。
“臣妾參見皇上。”
康熙看著恭敬的妃嬪,模糊有點印象,二十三皇子的生母。
石庶妃今年二十八,本是容顏至盛之時,亦是即將步入由盛轉衰的時期,如果不能抓住最後兩年時間,給自己討個位份,以後怕是再也沒機會了。
康熙:“起來吧,找朕何事?”
石庶妃笑意溫柔,本想像八年前一樣,熟絡地和康熙說話,但康熙已經不是當年的康熙了,那不耐煩的語氣讓石庶妃放棄原本的開場白。
石庶妃:“皇上,除夕前五天是胤祁的生辰,皇上那日可否到臣妾宮中與孩子一起慶賀?”
經石庶妃一提,康熙才想起,自己還從未給胤祁過過生辰,連賞賜都是內務府按例發放,
他這個父皇,好像做得不太稱職?
對孩子的一絲愧疚,讓康熙心中的不耐稍減。
他抬眼看了一眼石庶妃,他曾跟世蘭承諾過,以後不再召幸別的妃嬪,隻是一頓飯,世蘭應該不會介意,
“到那日朕會過去。”
石庶妃高興道:“多謝皇上。”
見石庶妃站在那不動,康熙道:“沒事就先下去吧,朕還要批折子。”
石庶妃怎麽可能就這麽離開,她好不容易找到年世蘭不在的時機,她直直看了康熙一眼,眼中波光瀲灩,
“皇上,臣妾……臣妾想與皇上多處一會兒,臣妾有許多年未曾與皇上這般說話了。”
說罷,她神色有些茫然與落寞。
康熙心無波瀾,考慮到她是胤祁的生母,到底還是要給兩份臉麵。
“朕政務繁忙,許久不見愛妃,愛妃可曾在心裏埋怨過朕?”
石庶妃敢認?
“皇上,臣妾能成為皇上的妃子,便是最大的幸福,何敢談一個怨字?隻是皇上身邊有皇貴妃相伴,臣妾不敢隨意打擾,這次要不是胤祁說他想跟皇阿瑪一起慶生,臣妾也不會私下過來。”
說罷,石庶妃讓身後的宮女將食盒交給魏珠,
“臣妾知道皇貴妃娘娘擅長做湯羹,臣妾雖不及,但也是臣妾的一片心意,希望皇上不要嫌棄。”
康熙擺手示意魏珠收下,
石庶妃:“皇上,臣妾燉的湯對眼睛有好處,皇上看了一天的折子,最適合不過了。”
康熙:“嗯。”
康熙被這麽一打擾,也不想繼續處理政務了,他站起身,走到門口,隻見外麵天色暗沉,一副大雪將至的樣子,
他有點擔憂,“魏珠,安排奴才提燈去宮道上守著。”
“是。”
十幾個小宮女小太監從清溪書屋走出,每人手裏都提著一盞明亮的琉璃宮燈,按康熙的意思,分布在年世蘭迴來的宮道上。
被晾在一旁的石庶妃笑意微僵,當年,她也曾被康熙如此細心相待過。
皇貴妃隻比她小三歲,她已經變成一代舊人,皇貴妃卻依舊盛寵不衰,皇上滿心滿眼都是皇貴妃,她真的還有機會嗎?
今晚若真能成事,以皇貴妃的脾氣,必然會跟皇上鬧起來,到時候就算皇上責怪她,也不是她的錯,不是嗎?
石庶妃走到康熙身後,柔聲道:“皇上,外麵冷,臣妾伺候您用膳吧?也好暖暖身子。”
康熙迴頭看著石庶妃,隻見石庶妃眼裏一片關切和真誠。
門檻外的冷風灌進來確實有些冷,跟屋內炭盆烘起的溫暖仿佛兩個世界,他點了點頭。
石庶妃歡喜地上前挽著他的手臂,將人帶到炕桌上,殷勤地說道:
“皇上您請坐。”
石庶妃將侍膳太監奉上的湯羹端過來,想要親手喂給康熙吃。
康熙製止了她的動作,自己端過碗慢慢喝起來。
石庶妃唇角微微動,安靜地坐在另一邊的炕桌上等候。
……
‘……今夜若傳帝將喪,消息為假,太醫之言不可信,當堅守帝王之側……’
直到現在,行宮無事發生,皇上無恙。
妹妹的言辭為何這般篤定?
她對皇上做了什麽?
還是……一切都是皇上的吩咐?
年羹堯想不明白。
早在三天前,年世蘭便讓年羹堯借隆科多之名,私下召十四阿哥秘密迴京,當時也給了他一封信,上麵明顯是女子的字跡。
現在他懷中這兩封,是不同的男子字跡,一封要在明日放到十七阿哥的太監身上,一封交給胤稷。
如果一切是皇上做的局……
皇上竟然對僅剩的幾個兒子猜忌至此嗎?用假死來做局?
如果不是皇上,而是妹妹對皇上做了什麽……胤稷還小啊……
年羹堯快步迴到值房更衣,而後跟按時迴來的侍衛交班。
在年世蘭開始教榮安騎馬的時候,康熙就默默將年羹堯從二等禦前侍衛提到了一等,一等禦前侍衛手底下可掌管三百餘人。
康熙的禦前侍衛,都是皇勳貴胄家族中選取出來的年輕幹練者,絕無家境貧窮又廢柴的人混進來,小恩小惠根本感動不了人家,雖說年羹堯跟他們是上下屬關係,但也花了不少時間打好關係。
今夜,年羹堯帶著關係頗好的一群下屬值守迴儀殿理政處,這是玉璽放置之地,如果宮中發生異動,這裏會很安全,同時也能快速到達清溪書屋。
天黑了。
年世蘭仍未迴清溪書屋,
“魏珠,派人問問皇貴妃什麽時候迴來。”
康熙順勢留在正殿,將次要的折子挑出來,親筆朱批。
往常他都是將這些折子分發給臣子處理,現在隻當打發時間吧。
“啟稟皇上,石庶妃求見。”
“何事?”
“迴皇上,石庶妃並未告知。”
“讓她迴去吧。”
出去傳話的小太監很快又迴來:“迴皇上,石庶妃說她親手燉了補湯給皇上,說見不到皇上不離開。”
康熙皺眉,將折子輕輕摔在桌案上,“讓她進來。”
“是。”
康熙曾經寵了石庶妃兩年,自年世蘭入宮至今,康熙已有八年未曾召見石庶妃,早就不記得她的樣子了。
“臣妾參見皇上。”
康熙看著恭敬的妃嬪,模糊有點印象,二十三皇子的生母。
石庶妃今年二十八,本是容顏至盛之時,亦是即將步入由盛轉衰的時期,如果不能抓住最後兩年時間,給自己討個位份,以後怕是再也沒機會了。
康熙:“起來吧,找朕何事?”
石庶妃笑意溫柔,本想像八年前一樣,熟絡地和康熙說話,但康熙已經不是當年的康熙了,那不耐煩的語氣讓石庶妃放棄原本的開場白。
石庶妃:“皇上,除夕前五天是胤祁的生辰,皇上那日可否到臣妾宮中與孩子一起慶賀?”
經石庶妃一提,康熙才想起,自己還從未給胤祁過過生辰,連賞賜都是內務府按例發放,
他這個父皇,好像做得不太稱職?
對孩子的一絲愧疚,讓康熙心中的不耐稍減。
他抬眼看了一眼石庶妃,他曾跟世蘭承諾過,以後不再召幸別的妃嬪,隻是一頓飯,世蘭應該不會介意,
“到那日朕會過去。”
石庶妃高興道:“多謝皇上。”
見石庶妃站在那不動,康熙道:“沒事就先下去吧,朕還要批折子。”
石庶妃怎麽可能就這麽離開,她好不容易找到年世蘭不在的時機,她直直看了康熙一眼,眼中波光瀲灩,
“皇上,臣妾……臣妾想與皇上多處一會兒,臣妾有許多年未曾與皇上這般說話了。”
說罷,她神色有些茫然與落寞。
康熙心無波瀾,考慮到她是胤祁的生母,到底還是要給兩份臉麵。
“朕政務繁忙,許久不見愛妃,愛妃可曾在心裏埋怨過朕?”
石庶妃敢認?
“皇上,臣妾能成為皇上的妃子,便是最大的幸福,何敢談一個怨字?隻是皇上身邊有皇貴妃相伴,臣妾不敢隨意打擾,這次要不是胤祁說他想跟皇阿瑪一起慶生,臣妾也不會私下過來。”
說罷,石庶妃讓身後的宮女將食盒交給魏珠,
“臣妾知道皇貴妃娘娘擅長做湯羹,臣妾雖不及,但也是臣妾的一片心意,希望皇上不要嫌棄。”
康熙擺手示意魏珠收下,
石庶妃:“皇上,臣妾燉的湯對眼睛有好處,皇上看了一天的折子,最適合不過了。”
康熙:“嗯。”
康熙被這麽一打擾,也不想繼續處理政務了,他站起身,走到門口,隻見外麵天色暗沉,一副大雪將至的樣子,
他有點擔憂,“魏珠,安排奴才提燈去宮道上守著。”
“是。”
十幾個小宮女小太監從清溪書屋走出,每人手裏都提著一盞明亮的琉璃宮燈,按康熙的意思,分布在年世蘭迴來的宮道上。
被晾在一旁的石庶妃笑意微僵,當年,她也曾被康熙如此細心相待過。
皇貴妃隻比她小三歲,她已經變成一代舊人,皇貴妃卻依舊盛寵不衰,皇上滿心滿眼都是皇貴妃,她真的還有機會嗎?
今晚若真能成事,以皇貴妃的脾氣,必然會跟皇上鬧起來,到時候就算皇上責怪她,也不是她的錯,不是嗎?
石庶妃走到康熙身後,柔聲道:“皇上,外麵冷,臣妾伺候您用膳吧?也好暖暖身子。”
康熙迴頭看著石庶妃,隻見石庶妃眼裏一片關切和真誠。
門檻外的冷風灌進來確實有些冷,跟屋內炭盆烘起的溫暖仿佛兩個世界,他點了點頭。
石庶妃歡喜地上前挽著他的手臂,將人帶到炕桌上,殷勤地說道:
“皇上您請坐。”
石庶妃將侍膳太監奉上的湯羹端過來,想要親手喂給康熙吃。
康熙製止了她的動作,自己端過碗慢慢喝起來。
石庶妃唇角微微動,安靜地坐在另一邊的炕桌上等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