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


    一旦大軍陷入潰敗,那幾乎無可挽迴。‘


    哪怕是身經百戰的元軍將士亦無法挽迴頹勢。


    俗話說得好,逃命隻需要比同伴跑得更快即可。


    為了活命,元潰軍沿途拋棄的軍械盔甲,如同他們破碎的信仰和尊嚴,散落一地。


    與此同時。


    稀裏糊塗當了背嵬軍主將的嶽飛,開始率眾追擊元潰軍。


    他很清楚唐王殿下的用意,無非是盡可能讓元軍在逃跑途中喪命。


    畢竟元軍雖說潰散了,但主力並未損失多少,依舊有三十多萬之眾,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當然。


    唯有林塵心裏清楚,大元這個新生帝國,已難成氣候。


    這也是他未親自追擊潰逃元軍的原因。


    忽必烈死亡的消息一旦傳迴草原,無需他繼續領兵北伐,整個草原都將陷入一場權力的爭鬥之中。


    畢竟,如今尚存的黃金家族子嗣不少。


    其中甚至不乏鐵木真的直係後代,他們對於忽必烈的統治早已心懷不滿。


    奈何忽必烈勢大,隻能隱忍。


    可如今他都死了,還需要忌憚麽?


    可想而知,


    草原黃金家族的子嗣為爭奪大汗之位,必將打得頭破血流。


    而手握幽州十六州、大同府一線的元朝,雖然實力依舊雄厚,但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下,其未來已不容樂觀。


    按照原定曆史。


    忽必烈的這幫兒子,眼下也大多成年。


    長子早逝,次子真金早早被立為太子。


    真金在忽必烈的子嗣當中,最為崇尚漢化,與王文統等漢人臣子關係密切。


    想來真金在忽必烈死後,繼任元朝皇帝不是什麽問題。


    不過嘛。


    忽必烈的其他兒子,也都不是善茬。


    盡管真金被立為太子,但忽必烈此番意外身亡,難保不會有二心之人。


    因此,短期內元朝對林塵不會再構成多大威脅。


    可以說目前,正是他鞏固北伐成果的最好時機。


    與此同時。


    汴梁城下一戰,傳遍天下!


    燕雲之地無不為之驚駭,而臨安城內則欣喜若狂!


    對於已經習慣戰事不利的南方漢人來說,唐王的戰績當真如兵仙再世!


    誰能想到,他竟然連韃子的首領也一並幹掉了!


    因此,自京西北路各地州府的元軍,皆無戰意。


    蒙古貴族們紛紛領著自家的士兵,千方百計地向北逃竄。


    唯有北地漢侯們,另有二心。


    如今唐軍勢大,何不好好利用一下唐王?


    隻是這些漢侯或許搞錯了一件事情。


    他們在均州就被楊誌所率左路軍打得暈頭轉向,哪有資本與林塵討價還價?


    而且如今京西兩路皆入林塵之手,唐軍鋒芒直逼黃河一線。


    借大勝之威,唐軍渡河拿下應天府,再取大名府,亦是輕而易舉之事。


    的確。


    衛青所在右路軍在休整兩日後,就率十萬唐軍渡黃河,直奔應天、大名府而去。


    對於新生的大元王朝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但相比起忽必烈身死,皇位懸空,更是讓有心之人蠢蠢欲動。


    其中反應最為迅速的,莫過於真金太子一派。


    畢竟,王文統等把持大元朝政的文臣,皆是漢人出身,他們自然希望親近儒家教化的皇太子真金能夠登基。


    如此一來,大元雖由黃金家族所創,但最終恐怕又會落入漢人文臣之手。


    此事對於這些從宋朝數百年總結經驗的文臣來說,不是什麽難事。


    隻是王文統等北地文臣忘記了一點。


    那就是文臣雖說嘴上厲害,但蠻夷之地,可非口舌之爭所能解決。


    忙哥刺乃忽必烈第三子,頗受其寵信。


    早年他便受命鎮守安西這一西域咽喉之地。


    要知道,作為西域咽喉的安西,其地位與元大都不相上下。


    可見,忽必烈對忙哥刺的看重。


    因此,蒙古貴族中那些不滿真金太子信任漢人做法的權貴,大多都聚集在忙哥刺的麾下。


    至於王文統這邊。


    在收到忽必烈死訊的第一時間,便秘密前往太子府麵見真金,告知這一消息。


    真金聞訊悲痛欲絕,竟至暈厥。


    在清醒過來後,王文統連忙與其道明眼下元朝局勢的動蕩。


    前有唐軍渡過黃河,大有直奔燕雲而來的架勢。


    朝中更有蒙古權貴作祟,不服真金太子的地位。


    雖然王文統沒有明著說忙哥刺會起兵爭搶皇位,但真金不是傻子,自然明白王文統的言外之意。


    “還望先生賜教!”


    真金的漢人老師裏麵,就有王文統。


    “殿下不必擔憂,殿下乃是先帝冊封的太子,隻需入宮麵見皇後,召見群臣,擇日登基即可。”


    對於王文統來說,這一套流程太熟悉了。


    隻要真金有了登基稱帝的名分,哪怕忙哥刺再有想法,也隻能按捺下去。


    真金聞言大喜,連連稱是。


    隻是,就在王文統等一眾漢臣奔走謀劃之際,同樣得到風聲的蒙古勳貴們無不心生不滿。


    主要是真金與漢臣走得太近了,甚至先帝在世時也曾多次敲打,但真金並未有所收斂。


    如今更是輕信王文統等漢臣,令蒙古勳貴們深感不安。


    若是讓真金登基,那他們的地位與利益將如何得到保障?


    因此,他們決定采取行動,讓這幫漢臣明白,蒙古的天下,終究還是要由蒙古人來主宰。


    於是。


    忽必烈的第三子忙哥刺,在眾多蒙古勳貴的支持下,以朝廷內有奸佞為名,率大軍入元都。


    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令王文統措手不及,局勢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


    王文統這個漢臣主心骨,在忙哥刺入城第二日,便被刺客暗殺身亡。


    連帶一些與王文統關係親近的漢臣,也未能幸免,皆被誅殺。


    這一連串的變故,讓元都內的漢臣們如夢初醒,意識到元朝的政治鬥爭遠比他們想象的要殘酷得多。


    這些韃子行事更為果斷狠辣,直接用刀子說話!


    當然,即便王文統等真金親信被殺,卻仍有一些蒙古遺老站在了真金這邊。


    因為真金是忽必烈當初親自冊封的太子,具有無可爭議的正統地位!


    在這幫蒙古遺老麵前,忙哥刺最終未能如願以償,隻能悻悻而歸。


    真金成功登基為帝,但元都內卻死傷無數,且盡為漢臣。


    這不禁讓人猜測,那些蒙古遺老最後站出來支持真金,是否就是為了借忙哥刺之手清理王文統等漢人勢力?


    畢竟漢臣沒了,真金便隻能依靠他們這些蒙古遺老了。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假太監:多子多福的我如魚得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塵封一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塵封一天並收藏假太監:多子多福的我如魚得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