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鄭芝龍想要整個台灣?”
“是。”
“......國家有難,他們一個個不想著救國圖存,卻隻知道趁火打劫。”
朱由檢將熊文燦的信撕了一個粉碎:“朕若是準了鄭芝龍,將來這天下,誰都敢跟朕談條件,中央的權威,朕這個皇帝的權威何在!
袁崇煥人在遼東,和皇太極打的你死我活,他都沒敢伸手問朝廷索要任何東西。”
望著雷霆大怒的朱由檢,周延儒瑟瑟發抖,但還是硬著頭皮勸上一句。
“陛下息怒,招安鄭芝龍關乎東南大局啊。”
“大局,是東南大局為重,還是國家大局為重?”
朱由檢不由分說的揮手:“告訴熊文燦,這個條件朕不答應,如果鄭芝龍不願意,那就打吧,打到國破家亡朕都不會將台灣拱手送給一個海賊。
讓孫國禎繼續擴軍練兵,登萊水師一部先行南下進駐泉州水師大營,朕寧願玉石俱焚,也不會讓鄭芝龍這般蔑視中央。”
-----------------
喜峰口。
風塵仆仆的曹文詔領軍至此,站立於隘口之上北眺,身側,曹變蛟、滿桂、侯世祿等皆至。
“半個月前,皇太極出兵多羅特部,大捷,虜眾三萬,又於喀喇沁部舉行盟誓,以代善之子瓦克達與喀喇沁部結姻。”
侯世祿向曹文詔介紹著一些最新的情報:“看來陛下所料無誤,寧錦隻是皇太極的佯攻,喜峰口才是皇太極的目標。”
曹文詔擰著眉頭:“蒙古人竟然會和女真人聯手,他們兩族的世仇放下了?”
“皇太極連寧錦舊將都能悉數吸納,封官拜將,足可見其雄心,如此之人,又豈會拘於舊仇。”滿桂開了口:“自從皇太極吞滅了多羅特部之後,近來喜峰口附近便多了許多後金探子,暗投書信擾我軍心。”
言罷,滿桂取出一封來遞給曹文詔。
這是一封皇太極親筆所寫,收信人是中軍千戶趙一鶴。
“趙一鶴,爾原隸撫順遊擊帳下中軍,於撫順之役陣獲收養。待到本汗克遼東後,授爾遊擊。鎮江人叛時,毛文龍遣都司前來勸降,為爾所殺,並執其同夥來獻有功,假日倘或有過,依法贖罪。此職子子孫孫,世襲罔替。”
曹文詔額頭青筋突突直跳,伸手將此信撕個粉碎,切齒道:“狗日的還沒入關呢,就開始封官許願了?”
“女真賊酋皇太極,頗通攻心之道啊。”
滿桂憂心忡忡的說道:“加上其搞出的漢八旗終日妖言蠱惑,致使軍心浮動,饒是咱們多加防範,似這等勸降之信,也不知已有多少流入軍中。”
“嚴加防範吧。”曹文詔歎出一口氣來:“自今日始,一旦發現可疑之人,無論軍民,但接近軍營鎮堡者一律射殺!”
“是。”
曹文詔又沿著隘口視察一圈防務,這才返迴中軍大營,皺眉苦思許久。
一旁的侄子曹變蛟見曹文詔愁眉不展,便言道:“叔父所慮何事?”
“那皇太極陰險狡詐,實乃我大明之心腹大患啊。”
曹變蛟不置可否說道:“喜峰口易守難攻險要之地,如今叔父來此,喜峰口有軍四萬,便是皇太極起十萬大軍來犯也注定慘敗而歸,何況他皇太極哪裏還能變出十萬大軍,料想固若金湯。”
曹文詔不見輕鬆,而是言道:“話雖如此,可這麽多年來,後金一日比一日壯大,皇太極極善拉攏之事,此消彼長之下,如何是好。”
“叔父,來之前陛下不是給了一封密信嗎。”
曹文詔這才想起,起身去取,隻不過眉宇間的憂愁依舊縈繞。
皇帝終是年輕,又從不親臨過軍陣,能有什麽妙計來敵自幼征戰沙場的皇太極?
帶著這份懷疑之心,曹文詔拆開了早前朱由檢給他的那封密信。
這一看,滿麵驚容震駭。
竟是連血色都退去的無影無蹤。
曹變蛟看的好奇,湊過來想要一觀究竟,嚇的曹文詔慌忙將信折起,隨後置於燭台上付之一炬。
“叔父,陛下信中寫的什麽?”
這好奇心一出來那就好似百抓撓心,非得一窺真容不可。
曹文詔搖頭,說什麽也不願意說:“變蛟,你在此要嚴加督陣,每日視察關防不可怠慢。”
“叔父去哪?”
“去山海關。”
曹變蛟頓時驚詫不已:“如今大戰在即,不知皇太極何時便會領兵犯關,這個時候叔父要去山海關,怕有不妥吧。”
“無妨,我去去便迴。”曹文詔不再過多解釋,匆匆點齊親兵離開,留下一臉茫然的曹變蛟望著燭台發呆。
皇帝密信裏寫的到底是啥?
-----------------
登萊巡撫孫國禎乃是原少保袁可立嫡係,和東江總兵毛文龍同為袁可立一手提拔,袁可立害病歸鄉頤養,便將登萊托付給了孫國禎,東江托付給了毛文龍。
東江位於遼南,深入滿洲敵後,而登、萊二州則同東江隔海相望,充為毛文龍之後援。
朝廷發餉撥糧往皮島,都是從登萊出海北上。
因此登萊便是毛文龍的退路。
國家大事上,孫國禎與毛文龍互為犄角缺一不可,私交上二人又同是袁可立一手提拔之嫡係,自然也是多年故交之情。
隻是今日,孫國禎第一次對毛文龍動了殺心!
起因便是一封信,一封毛文龍的親筆信。
這信是寫給皇太極的!
信的內容很多,核心在於兩句話。
“昔先汗之所以侵犯遼東之地,皆我國文武官員,未奉帝命,任意妄為,致使先汗惱怒,遂起釁端也。”
“乞汗親遣可使之人來皮島,我與彼麵陳所欲之事。凡自古以來,兩國相爭,不殺來使。願汗熟慮之,以求安全之計。”
毛文龍派人送密信往沈陽,但這信最後卻到了孫國禎的手上。
信孫國禎已經看過,確為毛文龍的筆跡無誤。
“錦州被圍,遼東戰局岌岌可危,毛文龍這時候寫這封信,是想幹什麽?通敵自保嗎!”
孫國禎踹開麵前的大案,拔出腰刀將其一刀兩段,赤目道:“他毛文龍若敢當漢奸,老子第一個手刃他!”
總兵沈友榮小心上前,勸言道:“敢問撫台,此信從何而來?”
孫國禎咬牙道出一個人名:“王輔。”
王輔乃是毛文龍的中軍千戶,信,便是王輔送來的。
沈友榮依舊是擔心不已:“撫台暫且息怒,隻恐是後金人的離間之計,當年袁少保策反賊偽複州總兵劉興祚,行的便是此計.....”
劉興祚,努爾哈赤的女婿,歸順後金十八年之久,可謂是明人投降金人的先驅,但就是這麽一位後金心腹重臣被袁可立策反歸明。
當劉興祚偕眷帶奴歸複大明之後,暴怒如雷的努爾哈赤幾乎將所有歸降的大明叛將誅殺殆盡,導致整個漢官降將集團土崩瓦解,好不容易構造起來的偽軍體係、情報體係全部消亡殆盡。
間接導致短短的半年時間內,後金接連丟失包括金州、複州等重鎮在內的四百餘裏遼南疆域。
毛文龍這位東江總兵官,幾乎就要打到沈陽。
若非袁可立公然同魏忠賢作對,遭到魏忠賢報複而被罷去官職,導致氣急攻心一病不起,再給袁可立幾年光景,這位精通情報戰、敵後戰、遊擊戰的袁少保恐怕就能將後金折騰夠嗆。
沈友榮見孫國禎不言語,便繼續勸道:“真真假假,虛實之道最為詭詐,倘若這是後金人的詭計,欲借撫台之手逼反甚至是除掉毛將軍,那咱們豈不是正中賊人之下懷。”
孫國禎來迴度步:“萬一這信是真的呢?倘若毛文龍真欲投敵,那咱們就眼睜睜看著?
東江有軍逾三萬,又在遼南經營多年,倘若一朝盡歸賊手,少保多年心血付諸東流,遼東局勢將更加危如累卵。”
沈友榮便言道:“既如此,不若書信毛文龍,如今後金兵圍錦州,可令他火速起兵進攻鎮江、鳳凰城等地,牽製後金,若他願意出兵事由可圜。”
孫國禎正欲答應,堂外親兵走進,垂首遞信。
“撫台,陛下手諭,起登萊水師一部南下泉州,進防鄭芝龍。”
孫國禎和沈友榮彼此對望,具麵露難色。
如此時刻,豈可分兵南下?
</p>
“鄭芝龍想要整個台灣?”
“是。”
“......國家有難,他們一個個不想著救國圖存,卻隻知道趁火打劫。”
朱由檢將熊文燦的信撕了一個粉碎:“朕若是準了鄭芝龍,將來這天下,誰都敢跟朕談條件,中央的權威,朕這個皇帝的權威何在!
袁崇煥人在遼東,和皇太極打的你死我活,他都沒敢伸手問朝廷索要任何東西。”
望著雷霆大怒的朱由檢,周延儒瑟瑟發抖,但還是硬著頭皮勸上一句。
“陛下息怒,招安鄭芝龍關乎東南大局啊。”
“大局,是東南大局為重,還是國家大局為重?”
朱由檢不由分說的揮手:“告訴熊文燦,這個條件朕不答應,如果鄭芝龍不願意,那就打吧,打到國破家亡朕都不會將台灣拱手送給一個海賊。
讓孫國禎繼續擴軍練兵,登萊水師一部先行南下進駐泉州水師大營,朕寧願玉石俱焚,也不會讓鄭芝龍這般蔑視中央。”
-----------------
喜峰口。
風塵仆仆的曹文詔領軍至此,站立於隘口之上北眺,身側,曹變蛟、滿桂、侯世祿等皆至。
“半個月前,皇太極出兵多羅特部,大捷,虜眾三萬,又於喀喇沁部舉行盟誓,以代善之子瓦克達與喀喇沁部結姻。”
侯世祿向曹文詔介紹著一些最新的情報:“看來陛下所料無誤,寧錦隻是皇太極的佯攻,喜峰口才是皇太極的目標。”
曹文詔擰著眉頭:“蒙古人竟然會和女真人聯手,他們兩族的世仇放下了?”
“皇太極連寧錦舊將都能悉數吸納,封官拜將,足可見其雄心,如此之人,又豈會拘於舊仇。”滿桂開了口:“自從皇太極吞滅了多羅特部之後,近來喜峰口附近便多了許多後金探子,暗投書信擾我軍心。”
言罷,滿桂取出一封來遞給曹文詔。
這是一封皇太極親筆所寫,收信人是中軍千戶趙一鶴。
“趙一鶴,爾原隸撫順遊擊帳下中軍,於撫順之役陣獲收養。待到本汗克遼東後,授爾遊擊。鎮江人叛時,毛文龍遣都司前來勸降,為爾所殺,並執其同夥來獻有功,假日倘或有過,依法贖罪。此職子子孫孫,世襲罔替。”
曹文詔額頭青筋突突直跳,伸手將此信撕個粉碎,切齒道:“狗日的還沒入關呢,就開始封官許願了?”
“女真賊酋皇太極,頗通攻心之道啊。”
滿桂憂心忡忡的說道:“加上其搞出的漢八旗終日妖言蠱惑,致使軍心浮動,饒是咱們多加防範,似這等勸降之信,也不知已有多少流入軍中。”
“嚴加防範吧。”曹文詔歎出一口氣來:“自今日始,一旦發現可疑之人,無論軍民,但接近軍營鎮堡者一律射殺!”
“是。”
曹文詔又沿著隘口視察一圈防務,這才返迴中軍大營,皺眉苦思許久。
一旁的侄子曹變蛟見曹文詔愁眉不展,便言道:“叔父所慮何事?”
“那皇太極陰險狡詐,實乃我大明之心腹大患啊。”
曹變蛟不置可否說道:“喜峰口易守難攻險要之地,如今叔父來此,喜峰口有軍四萬,便是皇太極起十萬大軍來犯也注定慘敗而歸,何況他皇太極哪裏還能變出十萬大軍,料想固若金湯。”
曹文詔不見輕鬆,而是言道:“話雖如此,可這麽多年來,後金一日比一日壯大,皇太極極善拉攏之事,此消彼長之下,如何是好。”
“叔父,來之前陛下不是給了一封密信嗎。”
曹文詔這才想起,起身去取,隻不過眉宇間的憂愁依舊縈繞。
皇帝終是年輕,又從不親臨過軍陣,能有什麽妙計來敵自幼征戰沙場的皇太極?
帶著這份懷疑之心,曹文詔拆開了早前朱由檢給他的那封密信。
這一看,滿麵驚容震駭。
竟是連血色都退去的無影無蹤。
曹變蛟看的好奇,湊過來想要一觀究竟,嚇的曹文詔慌忙將信折起,隨後置於燭台上付之一炬。
“叔父,陛下信中寫的什麽?”
這好奇心一出來那就好似百抓撓心,非得一窺真容不可。
曹文詔搖頭,說什麽也不願意說:“變蛟,你在此要嚴加督陣,每日視察關防不可怠慢。”
“叔父去哪?”
“去山海關。”
曹變蛟頓時驚詫不已:“如今大戰在即,不知皇太極何時便會領兵犯關,這個時候叔父要去山海關,怕有不妥吧。”
“無妨,我去去便迴。”曹文詔不再過多解釋,匆匆點齊親兵離開,留下一臉茫然的曹變蛟望著燭台發呆。
皇帝密信裏寫的到底是啥?
-----------------
登萊巡撫孫國禎乃是原少保袁可立嫡係,和東江總兵毛文龍同為袁可立一手提拔,袁可立害病歸鄉頤養,便將登萊托付給了孫國禎,東江托付給了毛文龍。
東江位於遼南,深入滿洲敵後,而登、萊二州則同東江隔海相望,充為毛文龍之後援。
朝廷發餉撥糧往皮島,都是從登萊出海北上。
因此登萊便是毛文龍的退路。
國家大事上,孫國禎與毛文龍互為犄角缺一不可,私交上二人又同是袁可立一手提拔之嫡係,自然也是多年故交之情。
隻是今日,孫國禎第一次對毛文龍動了殺心!
起因便是一封信,一封毛文龍的親筆信。
這信是寫給皇太極的!
信的內容很多,核心在於兩句話。
“昔先汗之所以侵犯遼東之地,皆我國文武官員,未奉帝命,任意妄為,致使先汗惱怒,遂起釁端也。”
“乞汗親遣可使之人來皮島,我與彼麵陳所欲之事。凡自古以來,兩國相爭,不殺來使。願汗熟慮之,以求安全之計。”
毛文龍派人送密信往沈陽,但這信最後卻到了孫國禎的手上。
信孫國禎已經看過,確為毛文龍的筆跡無誤。
“錦州被圍,遼東戰局岌岌可危,毛文龍這時候寫這封信,是想幹什麽?通敵自保嗎!”
孫國禎踹開麵前的大案,拔出腰刀將其一刀兩段,赤目道:“他毛文龍若敢當漢奸,老子第一個手刃他!”
總兵沈友榮小心上前,勸言道:“敢問撫台,此信從何而來?”
孫國禎咬牙道出一個人名:“王輔。”
王輔乃是毛文龍的中軍千戶,信,便是王輔送來的。
沈友榮依舊是擔心不已:“撫台暫且息怒,隻恐是後金人的離間之計,當年袁少保策反賊偽複州總兵劉興祚,行的便是此計.....”
劉興祚,努爾哈赤的女婿,歸順後金十八年之久,可謂是明人投降金人的先驅,但就是這麽一位後金心腹重臣被袁可立策反歸明。
當劉興祚偕眷帶奴歸複大明之後,暴怒如雷的努爾哈赤幾乎將所有歸降的大明叛將誅殺殆盡,導致整個漢官降將集團土崩瓦解,好不容易構造起來的偽軍體係、情報體係全部消亡殆盡。
間接導致短短的半年時間內,後金接連丟失包括金州、複州等重鎮在內的四百餘裏遼南疆域。
毛文龍這位東江總兵官,幾乎就要打到沈陽。
若非袁可立公然同魏忠賢作對,遭到魏忠賢報複而被罷去官職,導致氣急攻心一病不起,再給袁可立幾年光景,這位精通情報戰、敵後戰、遊擊戰的袁少保恐怕就能將後金折騰夠嗆。
沈友榮見孫國禎不言語,便繼續勸道:“真真假假,虛實之道最為詭詐,倘若這是後金人的詭計,欲借撫台之手逼反甚至是除掉毛將軍,那咱們豈不是正中賊人之下懷。”
孫國禎來迴度步:“萬一這信是真的呢?倘若毛文龍真欲投敵,那咱們就眼睜睜看著?
東江有軍逾三萬,又在遼南經營多年,倘若一朝盡歸賊手,少保多年心血付諸東流,遼東局勢將更加危如累卵。”
沈友榮便言道:“既如此,不若書信毛文龍,如今後金兵圍錦州,可令他火速起兵進攻鎮江、鳳凰城等地,牽製後金,若他願意出兵事由可圜。”
孫國禎正欲答應,堂外親兵走進,垂首遞信。
“撫台,陛下手諭,起登萊水師一部南下泉州,進防鄭芝龍。”
孫國禎和沈友榮彼此對望,具麵露難色。
如此時刻,豈可分兵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