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劉廣生入京的時候,正趕上‘倒葉事件’的高峰,北京城裏每天都會有東林黨的官員被抓走。
殺頭、抄家。
用官員的話說,這叫做官不聊生。
大家都朝不保夕的活著,誰也不知道一覺睡醒自己的腦袋還在不在肩膀上扛著。
官場上亂哄哄的像是一鍋粥。
作為陝西巡撫,劉廣生入京的陣仗自然不會隻是一輛馬車,現在這世道從陝西進京,光是護軍就足足有近千人,因此離著京城還有十幾裏就被一隊遊騎攔了下來。
表明身份後,劉廣生將護軍留在了京營,自己獨自一人乘車入城。
去年的年初時分,劉廣生來過一次京城,今年再來,透過馬車車窗的遮布望著城外,和印象中有些不同。
如今的北京給他一種特別有規矩的感覺。
沿街兩側的商鋪開著大門,迎來送往一批批客人,禦道上沒有沿街叫賣的攤販,也沒有隨意駕車或騎馬的勳貴,整條禦道空空蕩蕩,除了自己這輛馬車外,偶爾也會見到幾輛,但無一例外都是官府衙門的車。
最吸引劉廣生目光的還是沿街一處米行打出的糧價告牌。
“今日糧價,鬥米兩錢。”
鬥米兩錢,石米就是二兩,這個價格要是比起明初來翻了五六倍都不止,但在眼下這個時間,已是極低的價格了。
遼東一鬥米賣八兩!
陝甘川晉一鬥米賣九錢!
京城能將糧價控製到兩錢水平,這在劉廣生眼中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
“把車停一下。”
心裏有所驚奇,劉廣生便喊停了馬車,車夫不明所以但也老實照做,將車輅穩穩停好後扶著劉廣生下車。
劉廣生走進米行,用手抄了一下米鬥裏的大米。
上好的江南米,並不是以次充好的糙米。
劉廣生雖然沒有穿官袍,但一身由內而外的官氣卻是遮擋不住的,米行的夥計看的真著,有心上前獻殷勤。
“這位老爺,買米嗎?”
“啊。”劉廣生隨口應付了一句:“看看行情。”
夥計機靈,提上一嘴:“聽老爺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吧。”
“是嗎,那你說老夫是哪裏人。”
“老爺是江西人。”
這下換劉廣生訝異了,他雖是江西人,但已經在山西任職多年。
不由心中感慨一聲鄉音難改。
“你倒是見識不淺,連老夫江西口音都聽的出來。”
夥計眉梢揚起自豪:“小的雖然隻是一個夥計,但在這皇城根下,倒的確是見了不少人。”
“嗬嗬。”
劉廣生笑笑,繼而專注於糧價一事上:“京城的糧,緣何這般便宜。”
本以為夥計會侃侃而談,同自己講解一番,沒想到夥計竟然搖了搖頭:“這個小的還真不清楚。”
“不清楚?”
“這是官府的配給糧。”
這可真是一個新鮮詞,讓劉廣生錯愕一番,不由張嘴問道:“何謂配給糧。”
“配給糧就是官府配給到城中各大米行的糧食,從上個月開始派發的,每月月初,城中各大米行去往衙門支領糧食,到第二個月領取的時候,支付上個月拖欠官府的糧款。
配給糧的糧價是固定死的,我們米行從官府支領的價格是一分八錢銀子,賣的價格為兩錢,中間的兩分差價便是我們米行的利潤。”
所謂一分八錢便可以表現為1.8錢,大明沒有小數點,用分這個字來表現,和後麵兩分的分不是一個意思。
劉廣生認真聽著,隨即提出自己的困惑。
“如今連年天災,民間早已養成囤糧的習慣,配給糧的價格如此之低,民間必踴躍搶囤,如此一來,官府能供應過來嗎?”
夥計一笑:“老爺這就有所不知了,這種囤糧之事確實出現過,那還是配給糧剛開始出售的時候,不過那個時候的糧價可是四錢銀子一鬥。
如今糧價一直在降,囤糧的百姓數量同樣也在降,之前有富商大肆囤糧,想著賺上一筆,結果現在朝廷放的糧越來越多,糧價越來越低,之前囤糧的富商便吃不住勁了。
所以您的擔心大可不必,如今整個四九城裏裏外外都盼著糧價繼續向下跌呢。”
劉廣生是徹底愣住了:“戶部哪裏來的那麽多糧食。”
“這小人就不知道了。”夥計聳聳肩:“您一看就是大老爺,想來也是和那些大官有交際,您可以問問那些故人。”
劉廣生於是點點頭:“多謝。”
“您客氣,您慢走。”
走出米行,劉廣生又駐足在禦道上左右觀望,這引起了不遠處一隊兵馬司巡捕的注意,快步走了過來。
“禦道之上閑雜人等禁止逗留。”
所謂禦道通俗來說就是官道,在生動些就好比後世北京的長安街,你可以開車往來,除了紅綠燈不少,動不動交通管製之外,並不禁止老百姓開車上路,至於行人有專門的行人道。
而大明以往的北京城官道是可以隨意行人的,慢說行人,小攤小販都能走,若是按照《五雜俎》、《列朝詩集》中的記載,北京的衛生情況之惡劣,官道之上甚至是處處屎溺。
嗯,城市地下排汙係統不夠完善,一旦堵塞,汩汩的往外冒。
那場麵,盡量別想。
而今劉廣生站在這官道上,那叫一個清爽,沒有閑雜人士,也沒有亂哄哄的市井嘈雜,更沒有能沒及靴麵的屎尿,以至於他站在這裏甚至遭到了兵馬司巡捕差役的盤問。
麵對小吏,劉廣生的派頭就拿了出來,沒有說話,由著自己的車夫上來應對。
“這位是巡撫陝西,撫台大人,此番入京前來麵聖。”
巡捕們頓顯驚容,趕忙就要下拜,被劉廣生止住。
吏與官天差地別,吏見官行跪拜禮是明朝禮法。
“老夫去歲來京,這官道之上還處處擁塞,異味彌漫,怎麽今朝如此清爽。”
兵馬司一位捕頭站了出來答疑:“轉年新元之後不久,咱們順天就換了巡撫,這些都是撫台大人的要求。”
“誰?”
“下吏不敢言撫台大人名諱,貴姓周。”
劉廣生有了猜想。
周延儒?
有可能。
“看來他治理的還不錯。”
登上自己的馬車,車夫便問了一句:“老爺要不要去通政使司說一聲?”
身為二品封疆,入京怎麽都該去通政使司點個卯,報備一聲。
可劉廣生思及京城友人在信中說及的種種混亂之事,最終還是搖了搖頭。
“直接入宮,本官要麵聖。”
“是。”
馬車離去,之前那一隊巡捕仍駐足原地觀瞧。
其中一名捕快小聲嘀咕了一句。
“今年,這好像還是第一位入京的地方巡撫吧,陝西那地方不是聽說鬧反賊嗎,這時候來...”
“別亂嚼舌根子。”捕頭踹了他一腳:“這種品軼的大官做什麽,輪得到你在這胡扯,管好自己的嘴。”
眾皆噤聲,繼續著他們的巡街工作。
那捕快說的不錯,但不夠完整。
劉廣生的確是崇禎元年第一個入京麵聖的地方封疆大吏,更是朱由檢登基以來的第一人。
去年朱由檢登基之時,來自地方官員的賀表固然紛至遝來,但親身入京的卻一個沒有。
似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朱由檢這個少年皇帝能將大明朝領正。
大家我行我素,也懶得和朱由檢打交道。
而今天,劉廣生來了。
或許,這是一切好的開始也說不定?
</p>
劉廣生入京的時候,正趕上‘倒葉事件’的高峰,北京城裏每天都會有東林黨的官員被抓走。
殺頭、抄家。
用官員的話說,這叫做官不聊生。
大家都朝不保夕的活著,誰也不知道一覺睡醒自己的腦袋還在不在肩膀上扛著。
官場上亂哄哄的像是一鍋粥。
作為陝西巡撫,劉廣生入京的陣仗自然不會隻是一輛馬車,現在這世道從陝西進京,光是護軍就足足有近千人,因此離著京城還有十幾裏就被一隊遊騎攔了下來。
表明身份後,劉廣生將護軍留在了京營,自己獨自一人乘車入城。
去年的年初時分,劉廣生來過一次京城,今年再來,透過馬車車窗的遮布望著城外,和印象中有些不同。
如今的北京給他一種特別有規矩的感覺。
沿街兩側的商鋪開著大門,迎來送往一批批客人,禦道上沒有沿街叫賣的攤販,也沒有隨意駕車或騎馬的勳貴,整條禦道空空蕩蕩,除了自己這輛馬車外,偶爾也會見到幾輛,但無一例外都是官府衙門的車。
最吸引劉廣生目光的還是沿街一處米行打出的糧價告牌。
“今日糧價,鬥米兩錢。”
鬥米兩錢,石米就是二兩,這個價格要是比起明初來翻了五六倍都不止,但在眼下這個時間,已是極低的價格了。
遼東一鬥米賣八兩!
陝甘川晉一鬥米賣九錢!
京城能將糧價控製到兩錢水平,這在劉廣生眼中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
“把車停一下。”
心裏有所驚奇,劉廣生便喊停了馬車,車夫不明所以但也老實照做,將車輅穩穩停好後扶著劉廣生下車。
劉廣生走進米行,用手抄了一下米鬥裏的大米。
上好的江南米,並不是以次充好的糙米。
劉廣生雖然沒有穿官袍,但一身由內而外的官氣卻是遮擋不住的,米行的夥計看的真著,有心上前獻殷勤。
“這位老爺,買米嗎?”
“啊。”劉廣生隨口應付了一句:“看看行情。”
夥計機靈,提上一嘴:“聽老爺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吧。”
“是嗎,那你說老夫是哪裏人。”
“老爺是江西人。”
這下換劉廣生訝異了,他雖是江西人,但已經在山西任職多年。
不由心中感慨一聲鄉音難改。
“你倒是見識不淺,連老夫江西口音都聽的出來。”
夥計眉梢揚起自豪:“小的雖然隻是一個夥計,但在這皇城根下,倒的確是見了不少人。”
“嗬嗬。”
劉廣生笑笑,繼而專注於糧價一事上:“京城的糧,緣何這般便宜。”
本以為夥計會侃侃而談,同自己講解一番,沒想到夥計竟然搖了搖頭:“這個小的還真不清楚。”
“不清楚?”
“這是官府的配給糧。”
這可真是一個新鮮詞,讓劉廣生錯愕一番,不由張嘴問道:“何謂配給糧。”
“配給糧就是官府配給到城中各大米行的糧食,從上個月開始派發的,每月月初,城中各大米行去往衙門支領糧食,到第二個月領取的時候,支付上個月拖欠官府的糧款。
配給糧的糧價是固定死的,我們米行從官府支領的價格是一分八錢銀子,賣的價格為兩錢,中間的兩分差價便是我們米行的利潤。”
所謂一分八錢便可以表現為1.8錢,大明沒有小數點,用分這個字來表現,和後麵兩分的分不是一個意思。
劉廣生認真聽著,隨即提出自己的困惑。
“如今連年天災,民間早已養成囤糧的習慣,配給糧的價格如此之低,民間必踴躍搶囤,如此一來,官府能供應過來嗎?”
夥計一笑:“老爺這就有所不知了,這種囤糧之事確實出現過,那還是配給糧剛開始出售的時候,不過那個時候的糧價可是四錢銀子一鬥。
如今糧價一直在降,囤糧的百姓數量同樣也在降,之前有富商大肆囤糧,想著賺上一筆,結果現在朝廷放的糧越來越多,糧價越來越低,之前囤糧的富商便吃不住勁了。
所以您的擔心大可不必,如今整個四九城裏裏外外都盼著糧價繼續向下跌呢。”
劉廣生是徹底愣住了:“戶部哪裏來的那麽多糧食。”
“這小人就不知道了。”夥計聳聳肩:“您一看就是大老爺,想來也是和那些大官有交際,您可以問問那些故人。”
劉廣生於是點點頭:“多謝。”
“您客氣,您慢走。”
走出米行,劉廣生又駐足在禦道上左右觀望,這引起了不遠處一隊兵馬司巡捕的注意,快步走了過來。
“禦道之上閑雜人等禁止逗留。”
所謂禦道通俗來說就是官道,在生動些就好比後世北京的長安街,你可以開車往來,除了紅綠燈不少,動不動交通管製之外,並不禁止老百姓開車上路,至於行人有專門的行人道。
而大明以往的北京城官道是可以隨意行人的,慢說行人,小攤小販都能走,若是按照《五雜俎》、《列朝詩集》中的記載,北京的衛生情況之惡劣,官道之上甚至是處處屎溺。
嗯,城市地下排汙係統不夠完善,一旦堵塞,汩汩的往外冒。
那場麵,盡量別想。
而今劉廣生站在這官道上,那叫一個清爽,沒有閑雜人士,也沒有亂哄哄的市井嘈雜,更沒有能沒及靴麵的屎尿,以至於他站在這裏甚至遭到了兵馬司巡捕差役的盤問。
麵對小吏,劉廣生的派頭就拿了出來,沒有說話,由著自己的車夫上來應對。
“這位是巡撫陝西,撫台大人,此番入京前來麵聖。”
巡捕們頓顯驚容,趕忙就要下拜,被劉廣生止住。
吏與官天差地別,吏見官行跪拜禮是明朝禮法。
“老夫去歲來京,這官道之上還處處擁塞,異味彌漫,怎麽今朝如此清爽。”
兵馬司一位捕頭站了出來答疑:“轉年新元之後不久,咱們順天就換了巡撫,這些都是撫台大人的要求。”
“誰?”
“下吏不敢言撫台大人名諱,貴姓周。”
劉廣生有了猜想。
周延儒?
有可能。
“看來他治理的還不錯。”
登上自己的馬車,車夫便問了一句:“老爺要不要去通政使司說一聲?”
身為二品封疆,入京怎麽都該去通政使司點個卯,報備一聲。
可劉廣生思及京城友人在信中說及的種種混亂之事,最終還是搖了搖頭。
“直接入宮,本官要麵聖。”
“是。”
馬車離去,之前那一隊巡捕仍駐足原地觀瞧。
其中一名捕快小聲嘀咕了一句。
“今年,這好像還是第一位入京的地方巡撫吧,陝西那地方不是聽說鬧反賊嗎,這時候來...”
“別亂嚼舌根子。”捕頭踹了他一腳:“這種品軼的大官做什麽,輪得到你在這胡扯,管好自己的嘴。”
眾皆噤聲,繼續著他們的巡街工作。
那捕快說的不錯,但不夠完整。
劉廣生的確是崇禎元年第一個入京麵聖的地方封疆大吏,更是朱由檢登基以來的第一人。
去年朱由檢登基之時,來自地方官員的賀表固然紛至遝來,但親身入京的卻一個沒有。
似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朱由檢這個少年皇帝能將大明朝領正。
大家我行我素,也懶得和朱由檢打交道。
而今天,劉廣生來了。
或許,這是一切好的開始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