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佛跟眾生的差別在哪裏呢?佛永遠都是為眾生而服務,到最後成就了自己;眾生則是隻為自己服務,最後卻使自己墮落、痛苦終生。所以,不用擔心付出後得不到迴報,就像諸佛菩薩一樣,付出了那麽多的慈悲,到最後他們成為佛或菩薩。而眾生呢?佛陀在世時,我們沒有跟隨著佛陀的慈悲、智能來修行,所以現在還是處在輪迴當中,繼續被煩惱、業障所捆綁。


    學佛是學什麽呢?就是學佛的精神。佛陀的教育告訴我們,不要去傷害眾生,且為了讓所有眾生都能成佛,而無私奉獻,付出慈悲,到最後我們自己也會成就。佛陀的教育精華是菩薩的菩提心,對於菩提心我們要多去想、多去做。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要常常反觀自己的身口意,看自己是否如法地照著佛陀的教法在做,是否真的舍棄了利益自己的心態,所作所為都是真正為他人著想。


    想想看:你今天隻有一百元,如果能夠將五十元無私地奉獻出去,與別人一起分享而不希求迴饋,那種無負擔的快樂是無法言語的。但是,如果你認為自己隻有這麽一點錢,一百元給了別人十元是種付出,因而產生希望別人有所迴饋的心態,這樣就會倍感壓力,隻會有辛苦的感覺,而不太容易有快樂可言。


    如果能將這一切的努力與付出當成一種快樂的奉獻,認為這是眾生的福報所應得到的,而自己能夠做到這些事也是自己與生俱來的福報成熟在今生時,就會做得非常快樂呀!很多人問我會不會煩惱,會不會有壓力。我覺得沒有壓力,能做多久就做多久,有一天我不能做了,雙腳一伸,後麵還是有人會接續起這個責任。像我永遠沒窮過,原因是我本來就沒有任何財物,一生所得的財富,都是從左手進來,很快又從右手出去,卻覺得一直都很富有滿足,因為我有種隨時可以擁有很多物資、也可能隨時變成一無所有的心理準備。這並非告訴你們我有多偉大,而是期許你們以一種無所求的方式去實踐自己的善念,那麽你們的福報會愈來愈增長。如果你有這種不執著的心理準備,那就沒有任何值得煩惱的事。


    總之,我們要學佛菩薩寬廣慈悲的心胸。菩薩利益眾生,最後得度的是自己。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說“要度盡六道所有眾生”,地藏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觀世音菩薩也是如此發願,到最後,他們有的成了佛,有的成了菩薩。我們還在這裏受苦受難,那不是他們的錯,並非他們不願意救度我們,而是我們有自己的業力存在。如果我們從諸佛菩薩的願力和行誼得到啟發,知道“利益眾生,到最後被利益的是自己”,然後追隨他們的腳步,很快我們也可以有所成就。


    所以,不要暫時吃一點小虧就認為自己被別人占了便宜。佛陀當時說要利益眾生,但到最後利益了他自己且成佛了,而我們現在還需要靠他來慢慢度。同樣的道理,隻要將自己的心胸開放,吃點小虧也不見得是壞事,因為到最後過得平安、快樂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因為你胸襟開闊,心情舒暢,沒有嗔恨、嫉妒和貪念,心能“知足”便能“常樂”,不會造業。今生沒有造業很快樂,當然來生會延續今世的福報而更快樂。而且,來生還可能往生到佛國淨土。即使沒有那麽大的福報,來世能生為人,還可能有機緣聽聞佛法,有非常好的因緣來延續我們這一世的福報。


    佛陀傳下的所有法門,粗淺看來,似乎都和世間法對立,但隻要用心分析,便會發覺:如果能將佛法用在自己的身口意之上,對我們短暫的今生將會有非常大的幫助,何況是來世?所以,通常稱佛法是能在短暫的今生可以得到人天福報,而究竟可以得到佛果位的殊勝妙法。


    修學佛法準確的方向應該是提升我們的一種生存態度,和對於世間法重新認知的敏銳度。直白一點就是通過佛法的修學,讓我們心的高度被提升、寬度被拓展、純淨度被淨化、執著的鬆緊度被調適等等。因為通過對於佛法的認知,我們懂得了因果,了解了無常,明白了緣聚緣滅……這就會從智慧的層麵讓我們的人生獲取一定的寬度。這種寬度不是世間法鑄就的,是用出世間的心來入世生活,心寬了,一切的在意都會被化繁為簡。如果,我們在一定的修學時間積累上,反而發現自己的煩惱習氣更重、執著反增無減,那麽就要警惕自己有可能誤入歧途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命的覺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嘎瑪仁波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嘎瑪仁波切並收藏生命的覺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