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大成就者說過:“你有多大的虔誠心,就會得到多大的加持力。”強大的加持力是來自於強大的虔誠心。這不是佛菩薩的加持力有大小之差別,而是因為我們的虔誠心有大小之別。沒有虔誠心的人,就算佛祖走到他麵前,也沒有用。
我們常常找上師們加持,上師們也很慈悲,常常為我們摸頭、念經,這種加持有用嗎?當然有用。為什麽有用呢?因為在為你祈福的當下,你是清淨的、虔誠的、信賴他的,所以他們的慈悲會讓你接收到。我們常常比喻說:佛菩薩好比是一個釣魚的人,佛法是一根掛上魚餌的魚竿,眾生好比是魚兒,如果魚兒不去吃魚餌,不上鉤,就算佛菩薩想釣上魚,想度我們,也沒有用。雖然這個“願者上鉤”的比喻不是很好聽,但事實上就是這樣啊!
有的人以為到處去灌頂、跑道場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加持,可以得到更多的加持。其實,加持的獲得,不是都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或是用腳去跑出來的。要得到真正的加持,要用心感受佛陀的教法才會得到!人生是短暫的,因緣是無常的,當大家擁有暇滿人身,遇到善因緣時就要好好把握,在把握的當下,加持力不假外求,自然就會讓你感受到的啊!
真正佛教的修行,是往內觀察自己的心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佛教徒應該是內教徒;佛教徒不是注重形式和外表的行為,也不是摻和著世俗法來活動的。在商業時代很多宗教活動,太注重外在了,以至於在實修的安排和眾生參加的活動上都像是在演舞台戲,使得佛法變成“麵子法”。
做一個佛教徒,不能靠表麵上的口號來利益眾生,而內心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要做一個實實在在的佛教徒,也不能因為自己的師父名氣有多大、智慧有多高,來批評別人。學佛最重要的是內在,要腳踏實地,將佛法當作聞思修用,不能隻當學問探討,拿沒有學會的經典照著文字表麵去批評。聽過佛法以後,要學會思考,思考後要實修,必須言行合一,佛法的言教和證教才能繼續傳下去。
外麵的熱鬧不關自己的事,“如法的心”是最重要的。隻有將聞思修做得圓滿,佛法才能繼續傳遞下去。心若能如法地造作,則能得到如法的快樂與解脫;若心隨著五毒造作,則會得到無盡的痛苦與輪迴。常常培養對佛法的虔誠心,累積善報與感恩,就能容忍外界與自己想法的差異。
大家不要拿佛法的論點來觀察別人、批評別人,而是要了解自己。修法要老實修行,行善不一定要別人知道,重點是要利益到眾生。自己有能力做就盡量做,做不到就用心隨喜別人做的善事,做了也不要期盼得到別人的稱讚。而且要長久持續去做,不要像泡沫一樣。
如果把佛法當做裝裱自己麵子的工具,用來粉飾自己內心的虛榮。那麽我們本來顛倒妄想的心念就又多了一層枷鎖。這種以修行來作秀的心理,隻會讓自己的虛榮心變得更加泡沫。因為,對於佛法的認知本來就是需要我們有正知正見地去聞思修,目的在於斷惡修善地生起慈悲眾生的無偽菩提心,這樣才有可能斷輪迴的苦。但是,我們如果不從內心去重視佛法真正的效用,反而欲蓋彌彰自己的虛榮心,結果往往會讓自己滑稽地苦上加苦。
</p>
大成就者說過:“你有多大的虔誠心,就會得到多大的加持力。”強大的加持力是來自於強大的虔誠心。這不是佛菩薩的加持力有大小之差別,而是因為我們的虔誠心有大小之別。沒有虔誠心的人,就算佛祖走到他麵前,也沒有用。
我們常常找上師們加持,上師們也很慈悲,常常為我們摸頭、念經,這種加持有用嗎?當然有用。為什麽有用呢?因為在為你祈福的當下,你是清淨的、虔誠的、信賴他的,所以他們的慈悲會讓你接收到。我們常常比喻說:佛菩薩好比是一個釣魚的人,佛法是一根掛上魚餌的魚竿,眾生好比是魚兒,如果魚兒不去吃魚餌,不上鉤,就算佛菩薩想釣上魚,想度我們,也沒有用。雖然這個“願者上鉤”的比喻不是很好聽,但事實上就是這樣啊!
有的人以為到處去灌頂、跑道場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加持,可以得到更多的加持。其實,加持的獲得,不是都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或是用腳去跑出來的。要得到真正的加持,要用心感受佛陀的教法才會得到!人生是短暫的,因緣是無常的,當大家擁有暇滿人身,遇到善因緣時就要好好把握,在把握的當下,加持力不假外求,自然就會讓你感受到的啊!
真正佛教的修行,是往內觀察自己的心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佛教徒應該是內教徒;佛教徒不是注重形式和外表的行為,也不是摻和著世俗法來活動的。在商業時代很多宗教活動,太注重外在了,以至於在實修的安排和眾生參加的活動上都像是在演舞台戲,使得佛法變成“麵子法”。
做一個佛教徒,不能靠表麵上的口號來利益眾生,而內心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要做一個實實在在的佛教徒,也不能因為自己的師父名氣有多大、智慧有多高,來批評別人。學佛最重要的是內在,要腳踏實地,將佛法當作聞思修用,不能隻當學問探討,拿沒有學會的經典照著文字表麵去批評。聽過佛法以後,要學會思考,思考後要實修,必須言行合一,佛法的言教和證教才能繼續傳下去。
外麵的熱鬧不關自己的事,“如法的心”是最重要的。隻有將聞思修做得圓滿,佛法才能繼續傳遞下去。心若能如法地造作,則能得到如法的快樂與解脫;若心隨著五毒造作,則會得到無盡的痛苦與輪迴。常常培養對佛法的虔誠心,累積善報與感恩,就能容忍外界與自己想法的差異。
大家不要拿佛法的論點來觀察別人、批評別人,而是要了解自己。修法要老實修行,行善不一定要別人知道,重點是要利益到眾生。自己有能力做就盡量做,做不到就用心隨喜別人做的善事,做了也不要期盼得到別人的稱讚。而且要長久持續去做,不要像泡沫一樣。
如果把佛法當做裝裱自己麵子的工具,用來粉飾自己內心的虛榮。那麽我們本來顛倒妄想的心念就又多了一層枷鎖。這種以修行來作秀的心理,隻會讓自己的虛榮心變得更加泡沫。因為,對於佛法的認知本來就是需要我們有正知正見地去聞思修,目的在於斷惡修善地生起慈悲眾生的無偽菩提心,這樣才有可能斷輪迴的苦。但是,我們如果不從內心去重視佛法真正的效用,反而欲蓋彌彰自己的虛榮心,結果往往會讓自己滑稽地苦上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