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帝王多疑
兄弟們被淘汰後,我被迫登基了 作者:虞鬱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燕澄心中暗自嘀咕,這鎮北侯還真是夠我行我素的。
居然連問都不問他一聲,就直接決定要教他領兵打仗了。
不過,燕澄確實對這個領域很感興趣,畢竟這是他以前從未接觸過的。
而且他也覺得多學一些東西總是沒有壞處的,說不定以後還能派上用場呢。
於是燕澄欣然接受了鎮北侯的邀請。
並在雲家人勸說下幾天後收拾好行囊住進了鎮北侯府。
說實話,每天看著鎮北侯認認真真地給他講解領兵打仗的技巧和策略時,燕澄都有一種特別不真實的感覺。
他沒想到鎮北侯對他的態度竟然會這樣好,似乎還越來越喜歡他了。
有他在時,偶爾雲家四兄弟都要往後排。
鎮北侯最愛的雲淑妃不喜歡他,鎮北侯不應該和雲淑妃一個態度嗎?
而且不止是鎮北侯,雲從安和雲家四兄弟對他的態度也很好。
雲從安前一日聽說他不喜歡自己的房間,隔日就帶人去幫他改房間的布局。
而雲家四兄弟簡直把他當成了弟弟對待,經常給他帶康泰城內的好吃的好玩的,他分明比雲家兩個最小的大一歲。
真奇怪!
這是燕澄和鎮北侯相處數日後對雲家人的評價。
不是說雲淑妃是雲家團寵嗎?
怎麽這西北雲家的人一個個態度都與雲淑妃截然相反?
除了對雲家人的行為感到有些奇怪之外,燕澄還驚訝地發現他們的性格和自己原先想象的完全不同。
他原以為養出雲淑妃的雲家人應該是一群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人。
然而當他真正接觸到他們之後,才發現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雖然強勢,但卻並非是那種惡貫滿盈的壞人。
他們有著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對待家人和朋友更是真誠熱情。
這種反差讓他感到十分意外,也讓他對雲家人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康泰城內的百姓皆對雲家人十分信任和感激。
經常會有人趁著夜色,悄悄地來到鎮北侯府外,將自己精心準備的東西放在門口。
他們生怕當麵送東西會被雲家人拒絕,所以選擇了這種默默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而這些東西其實雲家完全受得起。
雲家人守護了邊境,贏得了百姓信服的同時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鎮北侯的二兒子,在戰場上英勇犧牲,留下了年輕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
雲從安的長子也在保衛國家的戰鬥中不幸遇難,尚未娶妻。
但這樣的雲家在書中卻是惡人的角色。
燕澄靜靜地坐在窗前,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的臉上。
片刻之後,他的臉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書中故事是以楊貴妃和曲昭玥的視角展開的,和他們作對的人都是反派,反派肯定不能是好的。
這就如同在一場戲劇中,主角們站在舞台的中央,光芒四射。
而那些與他們對立的角色,則被置於舞台的邊緣,成為了襯托主角高大上的背景。
刨除所有外在因素,僅看本質,燕澄覺得雲家人還不錯,在雲家的日子過得還算舒心。
好吧!
其實能說挺不錯的。
北地沒有讓他有所顧忌的景熙帝,也沒有總是給他喝甜茶的雲淑妃,更沒有主角楊貴妃母子在。
嗯,總是跳來跳去的棠溪律以及別的亂七八糟的人也不在。
這些因素都讓燕澄覺得北地比京城好很多。
如果不是京城中還有他惦記的一些人在,他真的完全不想總是想到京城。
祁連城的永王府徹底建成前,燕澄收到了京城的來信。
寫信人是燕濯。
信中前半部分寫道,景熙帝原本想派燕光翼去沂南做巡撫,但朝中某些官員的周旋下燕光翼會到北邊做巡撫,而不是南邊。
這封信讓燕澄原本提著的心徹底放下了。
書中的燕光翼就是在沂南當巡撫的時候被弄了個謀反罪,導致燕家滿門抄斬。
燕澄幾年前就在想法子避免燕光翼去沂南當巡撫。
準備了許久的事最終落到實處,他的心才算真正安穩。
解決了一大問題,燕澄心情很好地繼續看信。
信中後半部分寫到燕二叔求到燕光翼那裏,希望燕光翼能幫他調職,他不想在沂南當按察副使了。
自燕光翼把燕光盛弄到沂南當官起,多年過去,燕光盛還坐在沂南按察副使的位置。
這倒是個意外的請求,燕澄記得之前燕光翼還和他說過燕光盛在沂南過得十分瀟灑。
怎麽現在又說要離開沂南?
看到下一頁信紙,燕澄才知道原來是曲昭玥到沂南那邊後有意無意針對不聽話的官員,許多不願被他驅使的官員都在謀劃離開沂南。
而燕光盛因為姓燕就算聽話也得不到曲昭玥的優待,在沂南的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燕光盛到底是燕家人,他有難處,燕光翼他們自然會幫他,在寫這封信的時候就在周旋讓燕光盛換個地方當官。
燕澄想了一串自己發展的可用人以及被動從曲昭玥那邊截胡的可用人,提筆寫了幾封信。
燕光盛會被曲昭玥針對有很大的原因在於他,看在燕光翼姓燕的份上,他總不能幹看著什麽也不做。
寫完信放到一旁,燕澄大腦放空了一瞬。
他很快想到曲昭玥這些年完全不似主角的詭異作風,好看的眉頭皺起。
書中的曲昭玥未登基的時候走的不是懷柔明君的路線嗎?
怎麽之前瘋了似的聯合棠溪律針對好幾個大夏官員,現在又瘋到強迫封地內的官員效忠了?
曲昭玥動作搞這麽大,就不怕父皇以為他心有不軌,忌憚防備他?
燕澄曆史看得多,來到封地後慢慢琢磨出景熙帝的心態了。
再加上平日裏收到的京城來信眾多——親人、朋友、發展的自己人、對他感興趣的人都會給他寫信,平均算起來,他一天能收兩三封信。
自己的猜測加上那些信中寫的朝堂上發生的事,讓燕澄肯定景熙帝是年紀大了,到了多疑戀權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景熙帝可能會在政治上會加強集權,經常更換官員,更嚴密地監視朝廷官員。
對待身邊人也會充滿猜忌。
對於後宮嬪妃,可能會因懷疑她們或其家族有不軌之心而冷落或者懲治。
對於皇子,會擔憂他們謀權篡位,可能會平衡皇子之間的勢力,或者直接打壓有威脅的皇子。
這種時候若是哪個皇子表現出對權力的向往,肯定會得到景熙帝的厭惡與警惕。
曲昭玥看不懂這一點嗎,怎麽似乎年紀越長越不懂得低調?
難不成是多出來的他把曲昭玥搞降智了?
不是吧?他也沒幹什麽大事啊!
燕澄心中暗自嘀咕,這鎮北侯還真是夠我行我素的。
居然連問都不問他一聲,就直接決定要教他領兵打仗了。
不過,燕澄確實對這個領域很感興趣,畢竟這是他以前從未接觸過的。
而且他也覺得多學一些東西總是沒有壞處的,說不定以後還能派上用場呢。
於是燕澄欣然接受了鎮北侯的邀請。
並在雲家人勸說下幾天後收拾好行囊住進了鎮北侯府。
說實話,每天看著鎮北侯認認真真地給他講解領兵打仗的技巧和策略時,燕澄都有一種特別不真實的感覺。
他沒想到鎮北侯對他的態度竟然會這樣好,似乎還越來越喜歡他了。
有他在時,偶爾雲家四兄弟都要往後排。
鎮北侯最愛的雲淑妃不喜歡他,鎮北侯不應該和雲淑妃一個態度嗎?
而且不止是鎮北侯,雲從安和雲家四兄弟對他的態度也很好。
雲從安前一日聽說他不喜歡自己的房間,隔日就帶人去幫他改房間的布局。
而雲家四兄弟簡直把他當成了弟弟對待,經常給他帶康泰城內的好吃的好玩的,他分明比雲家兩個最小的大一歲。
真奇怪!
這是燕澄和鎮北侯相處數日後對雲家人的評價。
不是說雲淑妃是雲家團寵嗎?
怎麽這西北雲家的人一個個態度都與雲淑妃截然相反?
除了對雲家人的行為感到有些奇怪之外,燕澄還驚訝地發現他們的性格和自己原先想象的完全不同。
他原以為養出雲淑妃的雲家人應該是一群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人。
然而當他真正接觸到他們之後,才發現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雖然強勢,但卻並非是那種惡貫滿盈的壞人。
他們有著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對待家人和朋友更是真誠熱情。
這種反差讓他感到十分意外,也讓他對雲家人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康泰城內的百姓皆對雲家人十分信任和感激。
經常會有人趁著夜色,悄悄地來到鎮北侯府外,將自己精心準備的東西放在門口。
他們生怕當麵送東西會被雲家人拒絕,所以選擇了這種默默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而這些東西其實雲家完全受得起。
雲家人守護了邊境,贏得了百姓信服的同時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鎮北侯的二兒子,在戰場上英勇犧牲,留下了年輕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
雲從安的長子也在保衛國家的戰鬥中不幸遇難,尚未娶妻。
但這樣的雲家在書中卻是惡人的角色。
燕澄靜靜地坐在窗前,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的臉上。
片刻之後,他的臉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書中故事是以楊貴妃和曲昭玥的視角展開的,和他們作對的人都是反派,反派肯定不能是好的。
這就如同在一場戲劇中,主角們站在舞台的中央,光芒四射。
而那些與他們對立的角色,則被置於舞台的邊緣,成為了襯托主角高大上的背景。
刨除所有外在因素,僅看本質,燕澄覺得雲家人還不錯,在雲家的日子過得還算舒心。
好吧!
其實能說挺不錯的。
北地沒有讓他有所顧忌的景熙帝,也沒有總是給他喝甜茶的雲淑妃,更沒有主角楊貴妃母子在。
嗯,總是跳來跳去的棠溪律以及別的亂七八糟的人也不在。
這些因素都讓燕澄覺得北地比京城好很多。
如果不是京城中還有他惦記的一些人在,他真的完全不想總是想到京城。
祁連城的永王府徹底建成前,燕澄收到了京城的來信。
寫信人是燕濯。
信中前半部分寫道,景熙帝原本想派燕光翼去沂南做巡撫,但朝中某些官員的周旋下燕光翼會到北邊做巡撫,而不是南邊。
這封信讓燕澄原本提著的心徹底放下了。
書中的燕光翼就是在沂南當巡撫的時候被弄了個謀反罪,導致燕家滿門抄斬。
燕澄幾年前就在想法子避免燕光翼去沂南當巡撫。
準備了許久的事最終落到實處,他的心才算真正安穩。
解決了一大問題,燕澄心情很好地繼續看信。
信中後半部分寫到燕二叔求到燕光翼那裏,希望燕光翼能幫他調職,他不想在沂南當按察副使了。
自燕光翼把燕光盛弄到沂南當官起,多年過去,燕光盛還坐在沂南按察副使的位置。
這倒是個意外的請求,燕澄記得之前燕光翼還和他說過燕光盛在沂南過得十分瀟灑。
怎麽現在又說要離開沂南?
看到下一頁信紙,燕澄才知道原來是曲昭玥到沂南那邊後有意無意針對不聽話的官員,許多不願被他驅使的官員都在謀劃離開沂南。
而燕光盛因為姓燕就算聽話也得不到曲昭玥的優待,在沂南的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燕光盛到底是燕家人,他有難處,燕光翼他們自然會幫他,在寫這封信的時候就在周旋讓燕光盛換個地方當官。
燕澄想了一串自己發展的可用人以及被動從曲昭玥那邊截胡的可用人,提筆寫了幾封信。
燕光盛會被曲昭玥針對有很大的原因在於他,看在燕光翼姓燕的份上,他總不能幹看著什麽也不做。
寫完信放到一旁,燕澄大腦放空了一瞬。
他很快想到曲昭玥這些年完全不似主角的詭異作風,好看的眉頭皺起。
書中的曲昭玥未登基的時候走的不是懷柔明君的路線嗎?
怎麽之前瘋了似的聯合棠溪律針對好幾個大夏官員,現在又瘋到強迫封地內的官員效忠了?
曲昭玥動作搞這麽大,就不怕父皇以為他心有不軌,忌憚防備他?
燕澄曆史看得多,來到封地後慢慢琢磨出景熙帝的心態了。
再加上平日裏收到的京城來信眾多——親人、朋友、發展的自己人、對他感興趣的人都會給他寫信,平均算起來,他一天能收兩三封信。
自己的猜測加上那些信中寫的朝堂上發生的事,讓燕澄肯定景熙帝是年紀大了,到了多疑戀權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景熙帝可能會在政治上會加強集權,經常更換官員,更嚴密地監視朝廷官員。
對待身邊人也會充滿猜忌。
對於後宮嬪妃,可能會因懷疑她們或其家族有不軌之心而冷落或者懲治。
對於皇子,會擔憂他們謀權篡位,可能會平衡皇子之間的勢力,或者直接打壓有威脅的皇子。
這種時候若是哪個皇子表現出對權力的向往,肯定會得到景熙帝的厭惡與警惕。
曲昭玥看不懂這一點嗎,怎麽似乎年紀越長越不懂得低調?
難不成是多出來的他把曲昭玥搞降智了?
不是吧?他也沒幹什麽大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