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醫心暖鎮,杏林留痕
真假千金:侯府棄女的快意江湖 作者:哄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們在一間古舊但整潔的客棧住下。連日的奔波讓我的身體不堪重負,次日一早起來,隻覺頭重腳輕,仿佛踩在棉花上一般。四肢綿軟無力,每動一下都要耗費極大的力氣。如意見我臉色蒼白,神情痛苦,頓時慌了神,她心急如焚,腳步匆匆地跑下樓,不一會兒便帶著客棧掌櫃上來。
如意滿臉焦急,聲音帶著哭腔:“掌櫃的,快,快請大夫來!”
掌櫃的臉上露出為難之色,他搓著手,語氣無奈:“客官,不瞞您說,我們這沒有大夫。”
如意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說道:“沒有大夫?那你們平時是如何看病的?”
“我們這兒的人,平時身子骨都還算硬朗,每年也有個老遊醫途經此處為我們看診。就算偶爾有個頭疼腦熱,也都是隨便抓點草藥自己吃吃,或者躺兩天便好了。”掌櫃的解釋道,臉上帶著一絲窘迫。
“你們,這……”如意急得話都說不完整了,眼眶也微微泛紅。
我強撐著坐起身,開口打斷道:“無妨。掌櫃的,這裏有藥鋪吧?”我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穩。
“藥鋪,有的有的。”掌櫃忙不迭地點頭。
“那便好,如意,我寫個藥方,你去抓點藥。”我轉頭對如意說道。
“好的,小姐。”如意擦了擦眼角的淚花,連忙準備紙筆。
“客官您會看病?”掌櫃的眼中滿是驚訝與欣喜。
“略懂一二。”我微微頷首,語氣謙遜。
“那太好了,客官,可否教我們這的人一些藥理呀?”掌櫃的眼中閃著期盼的光芒,見我沒有說話,他繼續說道,“房租免了,隻要客官能教我們這的百姓一些藥理傍身。實不相瞞,我們這地方窮,又偏遠,所以大夫都不願來我們這兒,每年也隻有那位老遊醫途經此為我們看診一段時間。這小病我們能躺兩天便好,可是真的有啥大病,就隻能聽天由命了。若是懂一些藥理,或許就不用如此無助了。”他的聲音裏帶著一絲哀求,眼神中滿是對改變現狀的渴望。
看著掌櫃誠懇的模樣,再看看這小鎮質樸的環境,我心中泛起一絲漣漪。在這裏,或許能開啟一段不一樣的生活,用自己所學幫助這些善良的百姓。思索片刻,我輕輕點了點頭:“好,我暫且留下教大家一番。”
掌櫃的臉上瞬間綻放出燦爛的笑容,連聲道謝。如意也破涕為笑,眼中滿是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就這樣,在這個陌生而又充滿溫情的小鎮,成為了一名醫者。
在客棧的床榻上輾轉數日後,我的身體終於恢複了元氣。從那之後,每天清晨,第一縷陽光灑進客棧大堂時,我便開始為前來求診的村民看診。
起初,來的人並不多,大家對我這個突然出現的外鄉大夫心存疑慮。但隨著一個個病患在我的診治下逐漸康複,消息便在小鎮裏傳開了。村民們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姑娘,我這老寒腿一到陰雨天就疼得厲害,您快給瞅瞅。”“大夫,我家孩子這幾天咳嗽得厲害,吃啥都不香。”麵對這些帶著病痛與期盼的麵容,我總是耐心詢問、仔細診斷,而後開方抓藥,細心叮囑。
日子一天天過去,大家對我的稱唿也從生疏的“客官”,變成了親切的“晨曦大夫”。每當聽到這一聲聲唿喚,一種難以言喻的溫暖與滿足便湧上心頭。在這小小的客棧裏,我仿佛找到了存在的意義。
生活慢慢步入正軌,閑暇之餘,我最愛帶著如意去山裏采藥。山路蜿蜒曲折,兩旁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和五彩斑斕的野花。每次進山,我都如同魚兒迴到了水中,整個人都充滿了活力。
“如意,看這株草,葉片細長,邊緣有鋸齒狀,根部微微泛紅,這就是柴胡,能解表退熱,對風寒感冒很有效。”我蹲下身子,輕輕撥開草叢,指著一株草藥對如意說道。如意也蹲下,目不轉睛地看著,嘴裏喃喃重複著我的描述,眼神中滿是求知的渴望。
除了教如意,我也會將這些知識傳授給一同進山采藥的村民。“大家記住,采藥的時候一定要看準,有些草藥長得相似,但藥性卻大不相同。比如這黃芩和丹參,黃芩的根是黃色的,丹參的根是紅色的,可千萬別弄混了。”我一邊采藥,一邊耐心地講解著。村民們圍在我身邊,認真聆聽,不時提出問題。
“晨曦大夫,這草藥采迴去後,咋炮製啊?”一位大爺問道。
“大爺,不同的草藥炮製方法不一樣。像這種根莖類的草藥,采迴去後要洗淨、切片,然後晾幹或者烘幹。有些草藥還需要經過特殊的炮製,比如用酒炒、醋製,這樣能增強藥效。”我詳細地解答著。
在傳授藥理知識時,我從不藏私。因為我心裏清楚,遲早有一天我還是會離開這裏。這個小鎮雖然美好,但我始終是個過客,心中那份對遠方的牽掛和未知的探尋欲望從未消失。所以,能在有限的時間裏多教他們一點,多留下一些知識,我便覺得心安。
夜晚,繁星點點,我坐在客棧的窗前,迴想著白天發生的點點滴滴。看著小鎮裏的燈火一盞盞熄滅,心中滿是平靜與欣慰。在這裏的每一天,都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另一種意義。我不再是那個被過去束縛的女子,而是一個能夠給他人帶來希望和健康的醫者。
如意滿臉焦急,聲音帶著哭腔:“掌櫃的,快,快請大夫來!”
掌櫃的臉上露出為難之色,他搓著手,語氣無奈:“客官,不瞞您說,我們這沒有大夫。”
如意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說道:“沒有大夫?那你們平時是如何看病的?”
“我們這兒的人,平時身子骨都還算硬朗,每年也有個老遊醫途經此處為我們看診。就算偶爾有個頭疼腦熱,也都是隨便抓點草藥自己吃吃,或者躺兩天便好了。”掌櫃的解釋道,臉上帶著一絲窘迫。
“你們,這……”如意急得話都說不完整了,眼眶也微微泛紅。
我強撐著坐起身,開口打斷道:“無妨。掌櫃的,這裏有藥鋪吧?”我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穩。
“藥鋪,有的有的。”掌櫃忙不迭地點頭。
“那便好,如意,我寫個藥方,你去抓點藥。”我轉頭對如意說道。
“好的,小姐。”如意擦了擦眼角的淚花,連忙準備紙筆。
“客官您會看病?”掌櫃的眼中滿是驚訝與欣喜。
“略懂一二。”我微微頷首,語氣謙遜。
“那太好了,客官,可否教我們這的人一些藥理呀?”掌櫃的眼中閃著期盼的光芒,見我沒有說話,他繼續說道,“房租免了,隻要客官能教我們這的百姓一些藥理傍身。實不相瞞,我們這地方窮,又偏遠,所以大夫都不願來我們這兒,每年也隻有那位老遊醫途經此為我們看診一段時間。這小病我們能躺兩天便好,可是真的有啥大病,就隻能聽天由命了。若是懂一些藥理,或許就不用如此無助了。”他的聲音裏帶著一絲哀求,眼神中滿是對改變現狀的渴望。
看著掌櫃誠懇的模樣,再看看這小鎮質樸的環境,我心中泛起一絲漣漪。在這裏,或許能開啟一段不一樣的生活,用自己所學幫助這些善良的百姓。思索片刻,我輕輕點了點頭:“好,我暫且留下教大家一番。”
掌櫃的臉上瞬間綻放出燦爛的笑容,連聲道謝。如意也破涕為笑,眼中滿是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就這樣,在這個陌生而又充滿溫情的小鎮,成為了一名醫者。
在客棧的床榻上輾轉數日後,我的身體終於恢複了元氣。從那之後,每天清晨,第一縷陽光灑進客棧大堂時,我便開始為前來求診的村民看診。
起初,來的人並不多,大家對我這個突然出現的外鄉大夫心存疑慮。但隨著一個個病患在我的診治下逐漸康複,消息便在小鎮裏傳開了。村民們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姑娘,我這老寒腿一到陰雨天就疼得厲害,您快給瞅瞅。”“大夫,我家孩子這幾天咳嗽得厲害,吃啥都不香。”麵對這些帶著病痛與期盼的麵容,我總是耐心詢問、仔細診斷,而後開方抓藥,細心叮囑。
日子一天天過去,大家對我的稱唿也從生疏的“客官”,變成了親切的“晨曦大夫”。每當聽到這一聲聲唿喚,一種難以言喻的溫暖與滿足便湧上心頭。在這小小的客棧裏,我仿佛找到了存在的意義。
生活慢慢步入正軌,閑暇之餘,我最愛帶著如意去山裏采藥。山路蜿蜒曲折,兩旁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和五彩斑斕的野花。每次進山,我都如同魚兒迴到了水中,整個人都充滿了活力。
“如意,看這株草,葉片細長,邊緣有鋸齒狀,根部微微泛紅,這就是柴胡,能解表退熱,對風寒感冒很有效。”我蹲下身子,輕輕撥開草叢,指著一株草藥對如意說道。如意也蹲下,目不轉睛地看著,嘴裏喃喃重複著我的描述,眼神中滿是求知的渴望。
除了教如意,我也會將這些知識傳授給一同進山采藥的村民。“大家記住,采藥的時候一定要看準,有些草藥長得相似,但藥性卻大不相同。比如這黃芩和丹參,黃芩的根是黃色的,丹參的根是紅色的,可千萬別弄混了。”我一邊采藥,一邊耐心地講解著。村民們圍在我身邊,認真聆聽,不時提出問題。
“晨曦大夫,這草藥采迴去後,咋炮製啊?”一位大爺問道。
“大爺,不同的草藥炮製方法不一樣。像這種根莖類的草藥,采迴去後要洗淨、切片,然後晾幹或者烘幹。有些草藥還需要經過特殊的炮製,比如用酒炒、醋製,這樣能增強藥效。”我詳細地解答著。
在傳授藥理知識時,我從不藏私。因為我心裏清楚,遲早有一天我還是會離開這裏。這個小鎮雖然美好,但我始終是個過客,心中那份對遠方的牽掛和未知的探尋欲望從未消失。所以,能在有限的時間裏多教他們一點,多留下一些知識,我便覺得心安。
夜晚,繁星點點,我坐在客棧的窗前,迴想著白天發生的點點滴滴。看著小鎮裏的燈火一盞盞熄滅,心中滿是平靜與欣慰。在這裏的每一天,都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另一種意義。我不再是那個被過去束縛的女子,而是一個能夠給他人帶來希望和健康的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