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人數不多、主張無為逍遙的人教,也擁有兩尊二品神位,分別是玄都大法師的妙樂天尊和天蓬的二品天蓬大元帥。
截教和闡教在天庭占據了許多高級神位,佛門請求兩尊神位,實際上並不過分。
靈山億萬裏山河原本就在佛門的道場範圍內,自然應該由佛門來管轄。天庭隻在靈山周圍冊封了一些地仙,這樣空缺出來的席位正好留給佛門來安排。
釋迦牟尼提出這個要求,實際上隻是走個過場。
實際上,其他大能的道場附近地域也是如此安排的,隻是數量多少不同,這算是結善緣的一種方式。因為諸天萬界廣袤無際,大能的數量有限,即使各自占據百萬裏或億萬裏之地,對於整個宇宙來說也隻是九牛一毛。天庭統禦諸天,自有其格局和氣度,沒有必要在這件事上過於計較。
真正重要的是第三個條件——入住地府,掌控權柄。這個要求看起來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天庭中的大勢力如闡教、截教等都有大能掌握幽冥一方的權柄,即使人教也派出了幾位代表,占據了幾個判官的位置,散仙一脈同樣有名額。佛門既然要加入天庭,自然應該享受同等待遇,不能例外。
而且,佛門在還是西方教時,西方二聖也曾為建造地府出力,十方救苦天尊就是為了西方教而留出的位置。可惜後來西方教脫離了玄門,改為佛教,這才與十方救苦天尊失之交臂。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天地大勢顯示佛門應該進入地府,這不僅是因為西方教應該興盛,也有這個原因。
然而,想到不久前佛門在地府遭遇的挫折,天帝故意沉思了一會兒,沒有立即給出答複。
眾神的表情立刻變得意味深長,他們的目光在承天效法後土地皇、東極青華大帝和葉淩天之間來迴移動,尤其是在葉淩天身上停留了很長時間。
承天效法後土地皇雖然是一位地府的一品大神,但她的性情淡泊,平時隱居幕後,專注於六道輪迴的管理,除非是重大的事情,否則她不願介入地府之外的事務。
東極青華大帝的善屍,即十方救苦天尊,實力較為有限,而地府的實際掌權者是葉淩天的善屍,酆都大帝,同時也是東嶽帝君,帝幽。
佛門在地府的失敗,部分原因是因為釋迦牟尼受到了酆都大帝的壓製,因此,葉淩天的態度變得至關重要。
釋迦牟尼也清楚這一點,他的目光也隨之落在了葉淩天的身上。天帝適時地開口問道:“不知承天效法後土大帝和紫薇大帝對此有何高見?”
被天帝點名的兩位大神自然不能無動於衷。
在靈霄寶殿中,承天效法後土地皇身穿一件玄色帝袍,既顯得雍容華貴,又帶著一股桀驁和霸氣,是一位性格高傲的絕代女帝。
她淡淡地看了釋迦牟尼一眼,語氣平靜地說道。
後土大帝的態度在眾神預料之內,她專注於梳理陰陽,不問世事。因此,她將處理此事的責任交給了紫薇大帝。
眾神的目光隨即轉向紫薇大帝,期待他給出迴應。
葉淩天並未直接拒絕,反而向釋迦牟尼提出了兩個問題:“佛祖可知輪迴之意義?平心娘娘又是如何因輪迴而得道?”
釋迦牟尼微微一愣,他沒有想到葉淩天會以這樣的方式迴應,而非直接拒絕。他沉思片刻,thenspoke:
“輪迴是生靈往生的地方……”
他的話音未落,葉淩天的聲音再次響起:“既然輪迴是為了減少天地能量的消耗,維護陰陽生死的秩序,為諸天萬界的存續和演化而存在,那麽佛門是否應該讓信徒免於輪迴,不墮地獄,不往生?如果佛門要進入地府,其教義與輪迴的理念發生衝突,又將如何解決?”
他繼續追問:“請問佛祖,地獄為何存在?地府的誕生又是為了什麽?如果惡人通過信仰佛門洗去怨氣,就能避免受到懲罰,那麽陰陽秩序又將如何維持?”
葉淩天的話語在殿內迴蕩,眾神在沉思之餘,看向釋迦牟尼的目光中增添了幾分戲謔。
後土大帝則對葉淩天的態度更為和善,她轉頭看向釋迦牟尼的目光卻銳利如劍,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
後土大帝也對葉淩天的提問感到好奇,她想知道釋迦牟尼是否會堅持己見,讓輪迴為佛門做出讓步,還是佛門會屈服於輪迴之下。
連續的追問讓釋迦牟尼的心情沉重,早在葉淩天提出關於輪迴的問題時,他就預感到事情可能不會順利,意識到如果佛門想要進入幽冥之地,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連續質問讓釋迦牟尼陷入了沉默。即使是能言善辯的佛祖,也一時之間陷入了語塞的境地,因為佛門的一些教義確實與輪迴、與地府的理念相衝突,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這是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
然而,佛門的教義是佛門立世的基礎,關係到佛門的大宏願,又豈能輕易更改?
釋迦牟尼猶豫了片刻,眼中露出了決斷。與佛門的大興和未來的道路相比,修改教義的壓力並不是不能承受。如果西方兩位聖人因此而責怪,他願意獨自承擔。
隨後,釋迦牟尼開口,語氣堅定地說:“阿彌陀佛!輪迴關乎諸天萬界的生靈,萬事自然應當以輪迴為先。”
“善惡有報,不應因一家之信仰而避開懲罰,逃避罪責,更不應超脫生死,有悖於秩序輪迴。”
“貧僧迴去後,將上稟天地,必定會修改佛門教義,以維護輪迴的運轉。”
看到釋迦牟尼坦誠地承認佛門的錯誤,葉淩天眼中充滿了讚賞。
能夠修煉到準聖的境界,自然擁有大智慧和大氣魄,釋迦牟尼的反應完全在他意料之中。
這才是慈悲為懷的佛祖!
才展現出一位頂尖勢力之主的胸襟與氣度!既然目標已經實現,葉淩天自然不會繼續糾纏此事。
以酆都大帝的身份,他歡迎佛門加入地府,並在之後,眾神就具體細節進行了進一步的討論,隨後各自散去。
釋迦牟尼迴到西牛賀洲後,並未直接返迴靈山,而是前往了另一個地域。
截教和闡教在天庭占據了許多高級神位,佛門請求兩尊神位,實際上並不過分。
靈山億萬裏山河原本就在佛門的道場範圍內,自然應該由佛門來管轄。天庭隻在靈山周圍冊封了一些地仙,這樣空缺出來的席位正好留給佛門來安排。
釋迦牟尼提出這個要求,實際上隻是走個過場。
實際上,其他大能的道場附近地域也是如此安排的,隻是數量多少不同,這算是結善緣的一種方式。因為諸天萬界廣袤無際,大能的數量有限,即使各自占據百萬裏或億萬裏之地,對於整個宇宙來說也隻是九牛一毛。天庭統禦諸天,自有其格局和氣度,沒有必要在這件事上過於計較。
真正重要的是第三個條件——入住地府,掌控權柄。這個要求看起來是合情合理的,因為天庭中的大勢力如闡教、截教等都有大能掌握幽冥一方的權柄,即使人教也派出了幾位代表,占據了幾個判官的位置,散仙一脈同樣有名額。佛門既然要加入天庭,自然應該享受同等待遇,不能例外。
而且,佛門在還是西方教時,西方二聖也曾為建造地府出力,十方救苦天尊就是為了西方教而留出的位置。可惜後來西方教脫離了玄門,改為佛教,這才與十方救苦天尊失之交臂。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天地大勢顯示佛門應該進入地府,這不僅是因為西方教應該興盛,也有這個原因。
然而,想到不久前佛門在地府遭遇的挫折,天帝故意沉思了一會兒,沒有立即給出答複。
眾神的表情立刻變得意味深長,他們的目光在承天效法後土地皇、東極青華大帝和葉淩天之間來迴移動,尤其是在葉淩天身上停留了很長時間。
承天效法後土地皇雖然是一位地府的一品大神,但她的性情淡泊,平時隱居幕後,專注於六道輪迴的管理,除非是重大的事情,否則她不願介入地府之外的事務。
東極青華大帝的善屍,即十方救苦天尊,實力較為有限,而地府的實際掌權者是葉淩天的善屍,酆都大帝,同時也是東嶽帝君,帝幽。
佛門在地府的失敗,部分原因是因為釋迦牟尼受到了酆都大帝的壓製,因此,葉淩天的態度變得至關重要。
釋迦牟尼也清楚這一點,他的目光也隨之落在了葉淩天的身上。天帝適時地開口問道:“不知承天效法後土大帝和紫薇大帝對此有何高見?”
被天帝點名的兩位大神自然不能無動於衷。
在靈霄寶殿中,承天效法後土地皇身穿一件玄色帝袍,既顯得雍容華貴,又帶著一股桀驁和霸氣,是一位性格高傲的絕代女帝。
她淡淡地看了釋迦牟尼一眼,語氣平靜地說道。
後土大帝的態度在眾神預料之內,她專注於梳理陰陽,不問世事。因此,她將處理此事的責任交給了紫薇大帝。
眾神的目光隨即轉向紫薇大帝,期待他給出迴應。
葉淩天並未直接拒絕,反而向釋迦牟尼提出了兩個問題:“佛祖可知輪迴之意義?平心娘娘又是如何因輪迴而得道?”
釋迦牟尼微微一愣,他沒有想到葉淩天會以這樣的方式迴應,而非直接拒絕。他沉思片刻,thenspoke:
“輪迴是生靈往生的地方……”
他的話音未落,葉淩天的聲音再次響起:“既然輪迴是為了減少天地能量的消耗,維護陰陽生死的秩序,為諸天萬界的存續和演化而存在,那麽佛門是否應該讓信徒免於輪迴,不墮地獄,不往生?如果佛門要進入地府,其教義與輪迴的理念發生衝突,又將如何解決?”
他繼續追問:“請問佛祖,地獄為何存在?地府的誕生又是為了什麽?如果惡人通過信仰佛門洗去怨氣,就能避免受到懲罰,那麽陰陽秩序又將如何維持?”
葉淩天的話語在殿內迴蕩,眾神在沉思之餘,看向釋迦牟尼的目光中增添了幾分戲謔。
後土大帝則對葉淩天的態度更為和善,她轉頭看向釋迦牟尼的目光卻銳利如劍,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
後土大帝也對葉淩天的提問感到好奇,她想知道釋迦牟尼是否會堅持己見,讓輪迴為佛門做出讓步,還是佛門會屈服於輪迴之下。
連續的追問讓釋迦牟尼的心情沉重,早在葉淩天提出關於輪迴的問題時,他就預感到事情可能不會順利,意識到如果佛門想要進入幽冥之地,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連續質問讓釋迦牟尼陷入了沉默。即使是能言善辯的佛祖,也一時之間陷入了語塞的境地,因為佛門的一些教義確實與輪迴、與地府的理念相衝突,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這是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
然而,佛門的教義是佛門立世的基礎,關係到佛門的大宏願,又豈能輕易更改?
釋迦牟尼猶豫了片刻,眼中露出了決斷。與佛門的大興和未來的道路相比,修改教義的壓力並不是不能承受。如果西方兩位聖人因此而責怪,他願意獨自承擔。
隨後,釋迦牟尼開口,語氣堅定地說:“阿彌陀佛!輪迴關乎諸天萬界的生靈,萬事自然應當以輪迴為先。”
“善惡有報,不應因一家之信仰而避開懲罰,逃避罪責,更不應超脫生死,有悖於秩序輪迴。”
“貧僧迴去後,將上稟天地,必定會修改佛門教義,以維護輪迴的運轉。”
看到釋迦牟尼坦誠地承認佛門的錯誤,葉淩天眼中充滿了讚賞。
能夠修煉到準聖的境界,自然擁有大智慧和大氣魄,釋迦牟尼的反應完全在他意料之中。
這才是慈悲為懷的佛祖!
才展現出一位頂尖勢力之主的胸襟與氣度!既然目標已經實現,葉淩天自然不會繼續糾纏此事。
以酆都大帝的身份,他歡迎佛門加入地府,並在之後,眾神就具體細節進行了進一步的討論,隨後各自散去。
釋迦牟尼迴到西牛賀洲後,並未直接返迴靈山,而是前往了另一個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