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阮秉謙離開,納黎宣問道:“侯爺,咱們能相信他們嗎?”
“信!當然信!怎麽不信!哈哈哈!”李成梁哈哈哈大笑,然後命令道:“傳令讓夥房四更造飯,將士們五更吃飯,天明之後同鄭軍決戰!”
李成梁看了鄭鬆這些日子攻打自己營寨的實力,自忖靠著現在自己和納黎宣手中的四千杆輕火繩槍和一千兩百杆重火繩槍,二十門火炮,就算沒有阮潢做內應也能正麵擊敗鄭鬆。
要不是王鼎死活讓他拖著鄭鬆,不讓鄭鬆北歸,他早就耐不住性子出營決戰了,這次得到王鼎到了升龍府的消息,他就準備讓鄭鬆好好瞧瞧咱們遼東鐵騎的厲害。
要是阮潢敢使詐,那就連他一起揍。
四更時分李成梁就看到鄭鬆營中火頭攢動。但是任憑他們如何混亂。
李成梁就是一動不動,最後眼看著阮潢被鄭鬆擊敗,逃出大營,退向明軍營寨,李成梁隻是派人出去引導他們從側麵退到營寨後麵去。也不出營,隻是派了少量士卒守營牆。
李成梁納黎宣所有手下五更天都被叫起來吃飯,每人還發了兩張麵餅,這是他們中午的飯食。
天明之後,李成梁帶著納黎宣一起出營列陣。
李成梁大炮在前,重火繩槍兵在前,輕火繩槍兵在後,長槍和刀盾兵在兩翼。
納黎宣帶著三排輕火繩槍手在李成梁右側列陣。
鄭鬆簡直就是氣瘋了,他本來還沒想好怎麽處置阮潢,甚至已經在考慮帶著阮潢一起迴升龍,結果阮潢半夜就反了,真是早就和納黎宣勾結在一起了!
阮潢這是故意把自己從升龍府調出來,然後派人偷襲升龍府。
鄭鬆既生氣又恐慌,他所有兒子女兒和黎皇全在升龍府。
要是丟了黎皇,他就沒了大義。如何鎮壓安南群雄。
但是鄭鬆的部隊昨夜被阮潢騷擾一夜,將士疲憊。
現在敵人已經堵住了營門,怎麽辦?
鄭鬆隻好命人緊守營牆,至少也得拖到晚上才能撤退。
但是李成梁根本不給他機會,二十門6磅炮直接開了兩輪,就把鄭鬆的營牆轟開一片豁口。
納黎宣帶著他的火槍手開始前進。
鄭鬆一看不好隻好讓手下火槍兵和弓箭手整隊和納黎宣對射。
被李成梁看到了機會,用射擊距離超遠的重火繩槍從側翼一頓亂射。鄭鬆的火槍隊和弓箭手瞬間就被打崩了。
結果逃跑的時候又被納黎宣和李成梁射擊了兩輪。退迴去的時候,三千火槍手隻剩下不到兩千,還有三分之一帶傷。
鄭鬆隻好憑著七八門大炮轟了好幾輪,才把李成梁和納黎宣堪堪打退了迴去。
不過李成梁也不甘示弱,不停用火炮和他對轟。
現在是上午九點多鍾,鄭鬆要想堅持到夜晚是很困難的事情。
但是鄭鬆也不是坐以待斃的人立即讓所有士卒開始挖壕溝,來減少火炮造成的傷害。如果李成梁和納黎宣膽敢靠近,他就和他們打肉搏。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李成梁和納黎宣兩個人倒是一點不急,卻把個鄭鬆給急的夠嗆。
李成梁見鄭鬆還有大炮,不願己方人員傷亡太大,就組織安南土著輪番衝擊鄭鬆營寨。到了下午三點左右。鄭鬆手中的大炮已經隻剩下三門還能用了,其他的不是在對射中被李成梁轟壞了,就是炮打的太多炸膛了。
鄭鬆額頭上全是汗。終於在最後一門大炮也炸膛之後,挺到了天黑。
李成梁本來想著部下們也勞累了一天,迴營休息。結果鄭鬆不但沒有趁夜撤退,反而發動了反擊,鄭鬆手下火槍手連環射擊直接把李成梁手下土著給打崩了,那些土著有的慌不擇路衝擊李成梁和納黎宣的本陣,直接被李成梁開槍打散。但是鄭鬆的手下也跟著土著一起殺了過來。
這個時代夜戰可沒有照明彈什麽的。
李成梁和納黎宣隻能一邊開槍一邊後撤。可是夜裏視野不良,射擊基本就是沒有什麽準頭。
結果就是被鄭鬆抓住機會,讓刀盾兵和長槍兵靠了上來。
鄭鬆南下可是帶了三萬大軍。這一下打的李成梁和納黎宣的部隊措手不及。
李成梁這些部下還好說,都是遼東各個主將家丁,那真是上得了馬,拿得起刀,拉的開弓,打的了鳥槍。直接就拿著重火繩槍的支架長刀和鄭鬆手下互砍。很快就占了上風,把鄭鬆手下打的節節敗退。
但是納黎宣這些火槍手就真的是火槍手了,雖然他們每人都有一把腰刀,但是這個東西他們在暹羅根本就沒用過,他們在暹羅國內都是一兩陣排槍就能打的敵人抱頭鼠竄。
驟然碰到這樣夜戰,根本不知道對麵有多少敵人。隻是覺得四麵八方都是敵人。心中膽怯。
很快就被鄭鬆衝散了隊形。納黎宣最後幾乎是孤身一人逃到了李成梁的大陣之中。
李成梁卻從容不迫的指揮著外圍的士卒組成圓陣抵抗,內圈的士卒不停朝外輪番放槍。
事實上鄭鬆的最後亡命攻擊隻持續了不到半個小時。
他手下的士卒從昨天晚上一直沒好好休息,白天鄭鬆雖然安排士卒輪流休息了,但是槍炮聲不斷,誰又能真的睡著。
這半個小時的攻擊已經耗盡了他們的全部力氣了。
見李成梁久攻不下,不久便退了下去。
李成梁也趕緊帶著納黎宣退入大營之中。
鄭鬆退兵之後,立即連夜撤兵三十裏紮營。
李成梁和納黎宣害怕鄭鬆晚上再來襲營,派人輪流守了營牆一宿。
第二天一早,兩人統計損失,那些被李成梁抓來的土著基本都逃跑了,李成梁手下親兵損失了將近二百人,把李成梁心疼的不行。
納黎宣三千五百人損失了一千七百多人。大部分都是在隊伍被衝散後,被鄭鬆手下砍殺砍傷的。估計有四五百人日後可以歸隊。
一場夜戰鄭鬆給李成梁留下了七百多具屍體兩百多重傷員。讓李成梁對鄭鬆部隊戰鬥力又提升了兩個層次。
“信!當然信!怎麽不信!哈哈哈!”李成梁哈哈哈大笑,然後命令道:“傳令讓夥房四更造飯,將士們五更吃飯,天明之後同鄭軍決戰!”
李成梁看了鄭鬆這些日子攻打自己營寨的實力,自忖靠著現在自己和納黎宣手中的四千杆輕火繩槍和一千兩百杆重火繩槍,二十門火炮,就算沒有阮潢做內應也能正麵擊敗鄭鬆。
要不是王鼎死活讓他拖著鄭鬆,不讓鄭鬆北歸,他早就耐不住性子出營決戰了,這次得到王鼎到了升龍府的消息,他就準備讓鄭鬆好好瞧瞧咱們遼東鐵騎的厲害。
要是阮潢敢使詐,那就連他一起揍。
四更時分李成梁就看到鄭鬆營中火頭攢動。但是任憑他們如何混亂。
李成梁就是一動不動,最後眼看著阮潢被鄭鬆擊敗,逃出大營,退向明軍營寨,李成梁隻是派人出去引導他們從側麵退到營寨後麵去。也不出營,隻是派了少量士卒守營牆。
李成梁納黎宣所有手下五更天都被叫起來吃飯,每人還發了兩張麵餅,這是他們中午的飯食。
天明之後,李成梁帶著納黎宣一起出營列陣。
李成梁大炮在前,重火繩槍兵在前,輕火繩槍兵在後,長槍和刀盾兵在兩翼。
納黎宣帶著三排輕火繩槍手在李成梁右側列陣。
鄭鬆簡直就是氣瘋了,他本來還沒想好怎麽處置阮潢,甚至已經在考慮帶著阮潢一起迴升龍,結果阮潢半夜就反了,真是早就和納黎宣勾結在一起了!
阮潢這是故意把自己從升龍府調出來,然後派人偷襲升龍府。
鄭鬆既生氣又恐慌,他所有兒子女兒和黎皇全在升龍府。
要是丟了黎皇,他就沒了大義。如何鎮壓安南群雄。
但是鄭鬆的部隊昨夜被阮潢騷擾一夜,將士疲憊。
現在敵人已經堵住了營門,怎麽辦?
鄭鬆隻好命人緊守營牆,至少也得拖到晚上才能撤退。
但是李成梁根本不給他機會,二十門6磅炮直接開了兩輪,就把鄭鬆的營牆轟開一片豁口。
納黎宣帶著他的火槍手開始前進。
鄭鬆一看不好隻好讓手下火槍兵和弓箭手整隊和納黎宣對射。
被李成梁看到了機會,用射擊距離超遠的重火繩槍從側翼一頓亂射。鄭鬆的火槍隊和弓箭手瞬間就被打崩了。
結果逃跑的時候又被納黎宣和李成梁射擊了兩輪。退迴去的時候,三千火槍手隻剩下不到兩千,還有三分之一帶傷。
鄭鬆隻好憑著七八門大炮轟了好幾輪,才把李成梁和納黎宣堪堪打退了迴去。
不過李成梁也不甘示弱,不停用火炮和他對轟。
現在是上午九點多鍾,鄭鬆要想堅持到夜晚是很困難的事情。
但是鄭鬆也不是坐以待斃的人立即讓所有士卒開始挖壕溝,來減少火炮造成的傷害。如果李成梁和納黎宣膽敢靠近,他就和他們打肉搏。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李成梁和納黎宣兩個人倒是一點不急,卻把個鄭鬆給急的夠嗆。
李成梁見鄭鬆還有大炮,不願己方人員傷亡太大,就組織安南土著輪番衝擊鄭鬆營寨。到了下午三點左右。鄭鬆手中的大炮已經隻剩下三門還能用了,其他的不是在對射中被李成梁轟壞了,就是炮打的太多炸膛了。
鄭鬆額頭上全是汗。終於在最後一門大炮也炸膛之後,挺到了天黑。
李成梁本來想著部下們也勞累了一天,迴營休息。結果鄭鬆不但沒有趁夜撤退,反而發動了反擊,鄭鬆手下火槍手連環射擊直接把李成梁手下土著給打崩了,那些土著有的慌不擇路衝擊李成梁和納黎宣的本陣,直接被李成梁開槍打散。但是鄭鬆的手下也跟著土著一起殺了過來。
這個時代夜戰可沒有照明彈什麽的。
李成梁和納黎宣隻能一邊開槍一邊後撤。可是夜裏視野不良,射擊基本就是沒有什麽準頭。
結果就是被鄭鬆抓住機會,讓刀盾兵和長槍兵靠了上來。
鄭鬆南下可是帶了三萬大軍。這一下打的李成梁和納黎宣的部隊措手不及。
李成梁這些部下還好說,都是遼東各個主將家丁,那真是上得了馬,拿得起刀,拉的開弓,打的了鳥槍。直接就拿著重火繩槍的支架長刀和鄭鬆手下互砍。很快就占了上風,把鄭鬆手下打的節節敗退。
但是納黎宣這些火槍手就真的是火槍手了,雖然他們每人都有一把腰刀,但是這個東西他們在暹羅根本就沒用過,他們在暹羅國內都是一兩陣排槍就能打的敵人抱頭鼠竄。
驟然碰到這樣夜戰,根本不知道對麵有多少敵人。隻是覺得四麵八方都是敵人。心中膽怯。
很快就被鄭鬆衝散了隊形。納黎宣最後幾乎是孤身一人逃到了李成梁的大陣之中。
李成梁卻從容不迫的指揮著外圍的士卒組成圓陣抵抗,內圈的士卒不停朝外輪番放槍。
事實上鄭鬆的最後亡命攻擊隻持續了不到半個小時。
他手下的士卒從昨天晚上一直沒好好休息,白天鄭鬆雖然安排士卒輪流休息了,但是槍炮聲不斷,誰又能真的睡著。
這半個小時的攻擊已經耗盡了他們的全部力氣了。
見李成梁久攻不下,不久便退了下去。
李成梁也趕緊帶著納黎宣退入大營之中。
鄭鬆退兵之後,立即連夜撤兵三十裏紮營。
李成梁和納黎宣害怕鄭鬆晚上再來襲營,派人輪流守了營牆一宿。
第二天一早,兩人統計損失,那些被李成梁抓來的土著基本都逃跑了,李成梁手下親兵損失了將近二百人,把李成梁心疼的不行。
納黎宣三千五百人損失了一千七百多人。大部分都是在隊伍被衝散後,被鄭鬆手下砍殺砍傷的。估計有四五百人日後可以歸隊。
一場夜戰鄭鬆給李成梁留下了七百多具屍體兩百多重傷員。讓李成梁對鄭鬆部隊戰鬥力又提升了兩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