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國舊都的官署內,新任郡守趙大勇正與下屬們圍坐在一起,商議著治理趙地的事務。


    官署內的布置還保留著幾分趙國的舊風格,但牆壁上已經掛上了大秦的律法竹簡,彰顯著大秦的統治權威。


    “如今趙地初定,百廢待興,首要之事便是讓百姓適應我大秦律法。”


    趙大勇神色嚴肅,目光堅定地指著竹簡上的《秦律》說道。


    “這田律、倉律,關乎百姓的生產生活,與他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必須讓他們知曉明白。”


    下邊是曾經的趙國官員趙吏,他憂心忡忡,眉頭緊緊皺在一起,形成一個深深的“川”字,略帶恐懼的說道。


    “大人,趙地百姓向來習慣了舊俗,對於秦律恐難接受。萬一激起民怨,引發騷亂,該如何是好?”


    趙大勇擺了擺手,神色依舊堅定:“推行秦法之事,急不得,需徐徐圖之。我們要派人挨家挨戶地宣傳講解,讓百姓明白秦法的目的並非壓迫,而是為了維護公平正義,保障大家的生活。”


    “隻要我們耐心解釋,時間長了,他們自會明白秦法的好處。另外,戶籍製度的建立也刻不容緩,盡快將百姓編入戶籍,這樣方便管理和征發賦役,也能讓百姓更好地享受大秦的政策。”


    正在兩人交談間,有一個趙國舊官員忍不住輕聲說道:“聽聞秦法太過嚴苛,百姓稍有不慎便會觸犯律法,如此如何能讓人心服口服?”


    趙大勇聽聞,頓時怒目圓睜,眼中仿佛要噴出火來。


    他向前跨出一大步,手指直直地指向舊官員,戟指怒喝道:


    “休得在此胡言亂語!你說秦法嚴苛,不過是以訛傳訛,孤陋寡聞罷了!”


    趙大勇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下情緒,接著說道:“秦法之完善,六國之中無人能及。就拿這田律來說,它對何時播種、如何管理農田水利,都規定得細致入微。”


    “春天二月,萬物複蘇之時,不許到山林中砍伐木材,以免破壞生態平衡;不許堵塞水道,確保農田灌溉水源暢通。”


    “夏季,不準燒草作為肥料,防止環境汙染;不準捕捉幼獸、幼鳥及掏取鳥卵,保護生物繁衍;不準毒殺魚鱉,維護水域生態;不準設置捕捉鳥獸的陷阱和網罟,到七月才解除禁令。”


    “這一係列規定,不僅是為了讓百姓有個好收成,更是為了讓萬物自然生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讓百姓過上安穩日子!”


    “哪像趙國舊法,模糊不清,百姓種地都摸不著頭腦,生產生活毫無章法。”


    “還有那戶籍管理,秦法將百姓信息登記得清清楚楚,一人一戶都有詳細記錄。”


    “而且,為了體現對家庭倫理的重視,還規定家中征兵時必須留一名男丁照顧老人。”


    “這是為了保障公平,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應有的權益,讓老人有所依,幼有所養。你們趙國可曾做到如此細致周到?”


    趙大勇目光炯炯,直視趙國官員的眼睛,仿佛要將自己的信念傳遞給對方:


    “再說說這刑罰,看似嚴苛,實則是對惡行的有力震懾,且量刑依據罪行輕重,公正合理。”


    “就說這延誤軍期吧,並非像你想象的那樣一律斬首。如果軍隊失期三到五日,隻需口頭批評,讓將士們引以為戒;六到十日,則罰款一麵盾牌的錢,以示懲戒;超過十天,罰一副盔甲的錢,讓他們明白軍紀的嚴肅性;”


    “要是因為下大雨等不可抗力耽誤了軍期,甚至可以免除處罰。這充分體現了秦法的人性化,並非一味嚴苛。”


    “我大秦律法,還對官員有著嚴格的要求。官員出差時必須自備口糧,不得在鄉縣隨意領取,這是為了防止官員貪汙腐敗,騷擾百姓。”


    “借用驛站馬匹辦公務,若搭乘無關人員或用於他途,按偷竊罪處罰,確保公務資源的合理使用。”


    “還有若官員在大街上遇到惡性案件,百步之內袖手旁觀或見死不救,要罰繳納兩副盔甲的錢,督促官員履行社會責任,保障百姓的安全。”


    “秦法的目的,是為了建立一個有序的社會,讓百姓安居樂業。如今大秦統一趙地,推行秦法,是為了讓趙國百姓都能受益。你們卻隻看到刑罰的表象,看不到背後的深意,實在是愚不可及!”


    趙國官員聽完,滿臉通紅,羞愧得無地自容。


    此時他才知道,是自己以訛傳訛,錯怪了秦法。


    頓時,他連忙作揖道歉,態度誠懇地說道:“是在下孤陋寡聞,輕信謠言,錯怪秦法了。今日聽君一席話,方知秦法之精妙,考慮周全,實乃利國利民之法。”


    “還望大人恕罪,在下日後定當好好學習秦法,為秦法在趙地的推行盡一份力。”


    趙大勇見狀,神色緩和了些,擺了擺手道:


    “罷了,日後多了解秦法便是。隻要大家齊心協力,趙地定能在秦法的治理下,重新煥發生機。”


    此後,這位趙國官員也開始認真研習秦法,逐漸成為秦法在趙地推行的助力。


    而此時在原來趙國的北部邊境,楊瑞和正奉命,率軍駐紮在邊境,防備著匈奴的進犯。


    營帳內,燭火在風中跳動,光影在營帳內搖曳不定,一名副將匆匆走進來,神色凝重,上前匯報道:


    “將軍,如今趙國雖已平定,但代地的趙國舊部,仍賊心不死,時有異動,他們暗中聯絡各方勢力,企圖複國。”


    “北方的匈奴也在虎視眈眈,最近數日,時常侵擾我邊境,使邊境百姓苦不堪言。”


    楊瑞和神色凝重,站起身來,在營帳內來迴踱步,他的眼神中透著堅毅,思索片刻後說道。


    “加強戒備,不可有絲毫懈怠。一方麵增派暗哨,密切監視趙國舊部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反叛跡象,立即出兵鎮壓,絕不能讓他們有可乘之機。”


    “另一方麵,要時刻注意,做好匈奴進犯的準備,修築工事,囤積糧草,操練兵馬。我大秦的統一大業,才剛剛邁出第一步,不可讓這些匈奴人進犯,我大秦新的疆土。”


    時間悄然流逝,轉眼已至次年春天,在秦國的努力下,趙地在逐漸發生著變化。


    農田裏,百姓們在新修的水利設施灌溉下,辛勤勞作。


    他們彎著腰,播下希望的種子,汗水滴落在土地上,仿佛在訴說著對未來的期盼。街道上,


    商人們開始使用秦國的度量衡進行交易,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


    不同口音的人們在這裏交流著商品的價格,一片熱鬧景象。


    官署中,秦國官員有條不紊地處理著政務,公文往來不斷。


    盡管過程艱難,時常伴隨著百姓的抵觸和舊勢力的反抗,但趙地正一步步融入大秦的懷抱,在大統一的浪潮中,開啟了一段全新的旅程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帝國之降生嬴氏宗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風憶流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風憶流年並收藏大秦帝國之降生嬴氏宗族最新章節